唐朝小閑人

南希北慶

歷史軍事

  壹個千門高手,因為壹道閃電,莫名其妙的來到了大唐永徽四年。   自此,壹個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030章 雁過拔毛

唐朝小閑人 by 南希北慶

2018-8-16 17:13

  韓藝上任才不到幾日,就將戶部弄得風生水起,同時也震驚了朝野上下,因為很多大臣都是從百姓嘴中得知這事的,這讓他們非常傷心,好歹自己也是朝中要員,如此大的事,皇帝竟然不詢問他們的意見,因此他們都在等著朝會,要向皇帝問壹個明白。
  今日要開大朝會。
  這是韓藝在得罪勛貴之後,並且以戶部侍郎兼同中書門下三品的身份參與朝會。
  等到他姍姍來遲時,太極殿門前已經人滿為患。
  大家壹看到韓藝來了,神色非常復雜,壹方面他們痛恨韓藝,但另壹方面,戶部又炙手可熱,因此每個大臣的心情都很復雜。
  韓藝現在牛逼哄哄,而且他是跟商人打交道,都不需要經過別的部門,犯不著去求他們,壹個人孤傲的站在壹邊。
  “韓侍郎!”
  忽然,壹個約莫五十來歲的老者笑呵呵的來到韓藝面前,此人身材高大,高鼻深目,棕黃虬髯,壹看就是胡人。
  韓藝認識這人,以前打過壹回交道,薛國公阿史那忠,拱手道:“薛國公有禮了。”
  “有禮!有禮!”
  阿史那忠笑著點點頭,道:“韓侍郎,我想給妳們戶部出個主意。”胡人沒文化,比較直接。
  韓藝楞了下,道:“還請薛國公賜教。”
  阿史那忠道:“我聽說妳們戶部在弄什麽招標,其實沒有這個必要,長安那些商人哪裏知道北方是個什麽情況,這事我可以給妳推薦幾個人,他們本身就是胡商,對那些部落都非常熟悉,而且通商的經驗非常豐富,妳讓他們去就是了。”
  他推薦的人不用說也知道是他的親戚,當初李世民將大量的突厥貴族遷移來長安來,那他們的親人借用這壹層關系,販賣畜牧來長安,基本上都是阿史那和契苾兩大家族壟斷了,這壹回朝廷丟五十萬貫出來,他們家族的人肯定也動心,而且他們有著漢人沒有的優勢。
  妳還真夠直接的!韓藝笑道:“薛國公所言極是,可是我身為戶部侍郎,必須要公平,陛下可是親自囑咐過的,妳可以讓他們投標來戶部,我們戶部會考量他們的優勢。”說到這裏,他眼眸壹轉,道:“薛國公,不過有件事我倒是可以提醒妳壹下。”
  “什麽事?”
  “不管最後誰中標,那將會有很多人去那邊,這需要很多的駱駝、馬匹,在這方面妳可以讓妳的那些族人準備壹下。”
  阿史那忠聞言,眨了眨眼,對呀,這運輸可也需要錢的。
  韓藝又道:“而且我認為妳們家族犯不著來摻合這事,將來我大唐有錢的人只會越來越多,那麽對於肉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到時我們還可以合作,將更多的牛羊引入中原。”
  阿史那忠知道韓藝做買賣那絕對是高手中的高手,道:“怎麽合作?”
  韓藝眼眸瞟了瞟,小聲道:“不知薛國公可有聽過我金行的存糧還錢。”
  阿史那忠點點頭,道:“我可也存了錢在金行。”
  “是嗎?那真是太好了。”韓藝呵呵壹笑,又道:“我現在有打算在北邊開壹個金行,倒是我們也可以合作搞什麽存羊換糧,存牛換絲綢,這樣牧民就可以及時將壹些牛羊存入我金行,避免災難來了,牛羊全部死在自己手裏,血本無歸。”
  忽聞邊上響起壹個笑聲,“這等好事我倒是也有興趣。”
  只見又有壹個胡人走了過來,此人名叫契苾明,官至左鷹揚衛大將軍,襲爵涼國公,是契苾何力和臨洮公主的長子。
  這下不得了了,越來越多的胡人將領圍聚在韓藝身邊,他們身份特殊,而且入朝為官的只是小部分,李治哪會動他們的,他們也沒有彈劾韓藝,他們跟韓藝是無仇無怨,而且胡人天生就是商人,他們沒有農耕文明,本生就是流動的,只能采取交換的方式,他們對於這個方案非常感興趣。
  壹些漢人官員也湊過去,他們不是上壹回肅清朝堂的受害者,如今韓藝掌控著財政,這打好關系總歸不是壞事。
  蕭銳、蕭鉅、楊思訥等人見了,心中大松壹口氣,真是白為這小子擔心了,又是壹番感嘆,這錢真是好東西。
  而許敬宗、李義府他們看了,心裏別提多嫉妒了,他們已經預計到韓藝的地位會有所增高,但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高履行會將大權都交給韓藝,現在戶部都是韓藝說了算,再加上那五十萬貫,實在是如虎添翼啊!李義府哭死了,要是戶部落在他手裏,這五十萬貫下來,弄個十分之壹都足夠。
  聊了半晌,朝會終於開始了,官員們依次入得大殿。
  高呼萬歲過後,李治有氣無力地說道:“朕這兩日收到不少大臣的奏章,都表示朝廷不應該北庭、安西四鎮的工程交給商人去做,這會增加財政的負擔,對於江山社稷不利。”
  這事李治是繞過殿議,由樞要大臣直接決定的,大臣們當然不滿,這麽大的事,妳竟然都不殿議,上奏是無可厚非的。
  “韓藝。”
  “臣在。”
  “妳跟朕的愛卿們說說。”
  “遵命!”
  韓藝站在大殿中間,胸有成竹道:“各位說的不錯,商人肯定會從中盈利的,但是這會否導致增加財政負擔?我認為不會。想當初隋煬帝修建大運河時,就是朝廷撥得款,可是朝廷十萬貫出來,這雁過拔毛,到達工程所在地時,要能夠剩壹半,那就是不幸中的大幸了。施工的官員沒有辦法,只能壓迫百姓,剝削百姓,這就導致隋朝大亂。
  我這是痛定思痛,才建議陛下交給商人去做,聰明的商人會計算出壹份合理報價書,那麽朝廷可以擇優取之,而且商人不代表朝廷,他們只能用雇傭制去請人,就不存在剝削的事,大家是妳情我願,換做朝廷親力親為的話,要麽引起百姓暴動,要麽天天嚷著錢不夠。我個人是非常了解那些人為何上奏,因為這麽安排的話,這錢就跟他們就沒有壹點關系了,不過我們戶部只為財政著想,與各位的關系也僅限於俸祿,其余的妳們就別多想了。”
  “噗!”
  “噗噗!”
  不少大臣都底下了頭,這小子太狠了,這麽壹說,誰還敢反對啊!
  就連韋思謙都不禁莞爾。
  但這是事實,由朝廷去做的話,這五十萬貫下去,沿路州縣肯定會克扣的。
  李治不打算做聲,這需要韓藝去說服群臣。
  許敬宗站出來道:“韓侍郎,妳可不要忘記,妳自己也是官員,妳會這樣想別人,別人也會這樣來看妳,如今這錢就只在妳壹個人的手裏,誰也不知道這錢用到哪裏了。”
  韓藝笑道:“因此我采取的投標制度,光明正大,朝廷可以隨時去查,白紙黑字,哪個方案更好,更合理,多少錢,這錢用到哪裏,是怎麽用的,壹目了然。”說著他朝著李治道:“陛下,雖說我朝歷來就不贊成大興土木,但是有些工程是在所難免的,可是工程又容易滋生腐敗,尤其是地方的,朝廷是難以控制,根本不知道這錢究竟有沒有用到實處,而且地方常常以各種理由要求朝廷撥款,微臣建議采用與商人合作的方式,這樣就可以避免滋生腐敗,而且可以減少財政的負擔。”
  李治點點頭道:“言之有理,如果錢與人都是長安出的話,朝廷就能清清楚楚,也可以防止地方州縣從中貪汙。”
  韓藝的這個建議,非常符合李治的利益,因為這可以加強中央對於地方上的掌控,集權制就是喜歡什麽都從中央出發。
  李義府心想,要是這麽做的話,戶部的權力那會空前的膨脹,地方州縣都得有求於戶部,急忙站出來道:“陛下,倘若朝廷要撥款給江南等州縣,那麽商人必須從長安帶著錢跑去江南,狡詐的商人肯定會將這壹部分錢也計算在內的。”
  韓藝呵呵道:“李侍郎此言差矣,未必朝廷撥錢,就不要派人去送錢了麽?而且據我所知,朝廷撥錢下去,除非是戰事,否則的話,這壹個月的路程都得走兩個月路程,因為每到壹個州縣,都得面臨著雁過拔毛,但是我們給予商人的路費,肯定是按我們計算的去給,算下來,還是給商人比較劃算壹些。”
  李義府皺眉道:“妳屢屢提到這雁過拔毛,但這只是妳想象中的事,並沒有發生,妳憑什麽這麽說,這對於州縣官員非常不公平。”
  韓藝笑道:“這很簡單呀,我戶部有歷年來的撥款記錄,壹查便知,如果李侍郎不信的話,我戶部現在就可以出示記錄,妳隨便指出壹條來,我都能提供更加節省的方案。”戶部的記錄實在是太多道道了,韓藝可以各種舉例。
  不少大臣眼中閃過壹抹慌張。
  這就是官場,這錢往我家門前過,總得留下壹點什麽,只是多與少的區別,唐朝還算是不錯的,關鍵撥錢的地方也少,大家都是自給自足,壹般都是用於戰爭。
  李義府壹看韓藝準備死磕了,這吵下去,他也撈不到什麽好處,還會把人給得罪了,這真查的話,萬壹查出個什麽來,人家只會怪李義府,沒事招惹好韓藝幹嘛,關鍵在財政方面,他不是韓藝的對手,這如何爭得過韓藝。
  李治見韓藝壹句雁過拔毛就讓群臣無語,心裏反而更加堅定的支持韓藝,當即拍板道:“行了!光說沒有用,這只不過是朝廷的壹次嘗試,等結果出來再說吧。”
  “陛下聖明!”
  群臣只能齊聲喊道。
  韓藝突然道:“陛下,微臣有本上奏。”
  李治道:“說。”
  “微臣建議將官員月俸改制。”
  群臣壹聽,面露驚懼之色,這月俸關系著每壹個官員,這方面改制,好得還好,不好的話,那簡直要了親命,根據韓藝以往的表現,估計沒啥好事。
  “月俸?”
  李治自己都楞了下,這個事先可沒有商量的,道:“為何要改制月俸?”
  韓藝道:“陛下,請容臣呈上幾樣證物。”
  “還有證物?”李治錯愕道。
  “是的,微臣喜歡用事實說話。”
  “好壹個用事實說話。”
  李治只覺有趣,道:“那就快將證物呈上吧。”
  只見四五個小太監端著盤子就上來了,人手兩個,上面放著壹些肉魚、果菜、澡豆、筆墨紙硯。
  韓藝道:“相信各位對這些都比較熟悉吧。不錯,這就是月俸。”
  許敬宗納悶道:“這有何不妥?”
  韓藝道:“許大學士真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呀,光這裏就有十樣,也就是說每個月戶部都得耗費不少人力發這些東西,其實發壹樣就可以了。”
  群臣壹聽,果不其然,這小子打算減我們俸祿了,十樣變壹樣,這太容易算了。
  李治驚愕道:“發壹樣?”
  他倒也想,問題大臣們肯定不會答應的。
  韓藝點頭道:“不錯!就是發錢。”
  群臣眼中壹亮。
  韓藝道:“陛下,微臣也是官員,就拿微臣來說吧,筆墨紙硯,微臣家都有,朝廷發這些給我,我都不知道放在哪裏,但是我喜歡果菜,或許對於文臣而言,他更加喜歡筆墨紙硯,而非果菜,這就造成了壹種浪費的現象,其實這些東西都是可以用錢買到的,如果我們將這些東西折合成錢發給官員,官員就可以拿著錢買自己需要的東西,而不是每回領俸祿的時候,都是喜憂參半,這點點東西,多又不多,少有不少,難以去交換。”
  這真是太好了!
  大臣們激動呀,韓藝不但沒有坑他們,反而為了他們著想起來,這是多麽的不容易啊!
  李治倒不是很清楚這芝麻綠豆的小事,畢竟他生來就是王子,但是這月俸的話,他倒是覺得無關緊要,於是朝著大臣問道:“不知各位愛卿以為如何?”
  幾乎所有大臣都贊成,銅錢肯定是最好的,因為給予了他們很大的自由。
  李治壹看大家都贊成,於是點頭道:“既然愛卿們都贊成,準奏吧。”
  許敬宗突然道:“陛下,此事雖好,可是折合算起來,多少錢,這還得先說明,不然的話,下面的官員會心生恐慌的。”
  韓藝立刻拿出壹份奏章呈上。
  上面寫明了各個級別官員的月俸,壹品官11貫錢,二品官9貫錢,三品官6貫錢,四品官4.2貫錢,五品官3.6貫錢,六品官2.4貫錢,七品官2.1貫錢,八品官1.85貫錢,九品官1.5貫錢。因為這月俸不分從、正的,因為月俸是福利來的,官員的主要收入來自於職田和祿米,那方面差壹級就差很多。
  李治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價,就給大臣們看。
  大臣們壹看,暗罵壹句,妳丫算得忒也清楚了。真是不偏不倚,剛剛好,估計壹品還少了那麽壹點點,但九品又多了那麽壹點點,反正差不多,妳看從四品官開始,就是沒有整數了,可見算得多麽細致,他們也沒有話說,反正不少就行了,都表示沒有意見。
  李治點點頭道:“那好吧,就按這數發。”
  韓藝立刻道:“陛下,這些東西原本都是由工部生產的,如今既然不需要發這些了,那麽工部理應用不著到這麽多人,而我們戶部也不需要太多人來發這些東西,正好目前商人急需用人,而且給予的工薪都非常高,工部和戶部何不裁人,壹來可以減少朝廷的支出,二來,還能刺激工商發展,壹舉兩得。”
  工部尚書閻立本立刻站出來道:“啟稟陛下,老臣也以為韓侍郎說得極有道理,近年來我大唐征戰較少,百姓富足,四海升平,工部早已經不需要那麽多工匠了,而外面工匠的工薪日益增加,老臣也認為可以適當的讓壹些工匠回去自力更生,因為工匠在工部是不需要繳納稅收的,如果讓他們回去自由經營的話,還可以增加朝廷的收入。”
  唐朝官營的工匠,只有小部分是良人工匠服役,府兵制根本就在於服役,只要少部分職業士兵,但是現在工匠行情的見漲,這些工匠多半都是繳納布帛代征,也就是工匠向朝廷交納壹些錢,我不來服役,這是可以的。但大多數都是雜戶,也是低等賤民,比奴婢又要高那麽點點,通常都是俘虜和罪犯來的,唐朝打了這麽多年仗,俘虜很多,因此官營業是非常龐大的機構。可惜的是,他們制造的東西,都是供皇室和官衙消費的,沒有為百姓和國家產生任何利潤,不少官員都從中撈壹點,反正不是自家的,而且他們不要交稅的,現在官衙不需要這麽多消費品了,當然可以放他們回去,還能多個人的稅收。
  閻立本這人心腸不錯,工部不需要這麽多人,覺得留著他們耽誤了人家,外面的商人都跑去挖韓藝的工匠了,可見私營在膨脹,要是官營還占著茅坑不拉屎,那就不平衡了。
  李治聽著也有道理,以前之所以征收工匠,主要就是應對戰爭,如今就壹個吐蕃還在邊上,不需要那麽多工匠,反正這部分人是為官衙服務的,只要妳不動為皇室服務的就行了,點點頭道:“好吧。但是有罪之人不能還良。”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