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閑人

南希北慶

歷史軍事

  壹個千門高手,因為壹道閃電,莫名其妙的來到了大唐永徽四年。   自此,壹個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673章 同壹個市場,同壹個故事

唐朝小閑人 by 南希北慶

2018-8-16 17:13

  這個故事在後世那真是耳熟能詳,正是大名鼎鼎的《西遊記》。
  這真的要感謝CCAV了,每年夏天重播,年復壹年,意誌力何其堅強,想不熟悉都難。韓藝最熟悉的兩部電視劇,就是西遊記和新白娘子傳奇,那可能是他童年唯壹的樂趣了,書籍方面,他也就看過西遊記的,這都是受電視劇的影響,因此才去看書的。
  不過他也只是記得大概每個故事的情節,什麽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女人國,細節是肯定記不得了,要背出來那是天方夜譚,那就編唄,吳承恩何等文學大家,不可能寫什麽“轟的壹聲巨響!嘿!蹦出壹猴子來。”。這都是韓藝惡搞的。
  但是這對客人的胃口,通俗易懂,大家聽得哈哈笑了起來。
  很快,大家就入迷了。
  樓內壹片靜悄悄。
  只聽熊弟手舞足蹈地說道:“噌的壹聲,那石猴就往瀑布跳去……”
  “啪嗒壹下,淹死了。故事結束。”
  杜祖華立刻道。
  “哈哈——!”
  “去去去!妳別瞎搗亂好不。”
  熊弟瞪了杜祖華壹眼,道:“那可是仙猴呀,怎會淹死了,妳以為跟妳壹樣,壹言不合就上街乞討。”
  下面又是笑聲陣陣,不用想也知道,“壹言不合”肯定會成為流行關鍵詞。
  韓藝他得將這故事拉長,利益最大化,於是就安排杜祖華跟小胖壹塊將,以壹種打諢插科的方式來演繹,杜祖華的責任基本上可以說是用來灌水的,但這倒是取得不俗的效果,逗得觀眾開懷大笑。
  不愧為鳳飛樓的黃金搭檔。
  只要他們兩個在壹起,最不缺乏的就是笑聲。
  而在就這時,天已經漸漸暗了下來,北巷各個店鋪都點亮了燭火,這是北巷有史以來第壹次開放夜市,別看樓裏笑哈哈,外面的商人還是非常緊張的,究竟效果會如何?誰也不得而知。
  忽見不少背著包袱的老百姓湧入了北巷,他們壹入北巷就分開來,分別找尋豎立的木牌,各自來到豎立木牌的地方,將壹塊布鋪在地上,又從包袱裏面將壹些手工藝品取出,放在布上。
  眨眼間,整個北巷到處都是地攤,滿目琳瑯的貨物沿著街道鋪散開來。
  還有壹些立於木牌的地方,則是擺放著兩三張桌凳,露天席地,這些桌凳幾乎都是放在人家店鋪的窗臺下,剛好裏面的光可以照到,有點鑿洞借光的意思。更加令人好奇的是,人家店鋪是賣綢緞的,跟吃完全搭不上邊。
  仿佛突然間,北巷的面貌完全改變,變得非常擁擠起來,但同時也變得非常熱鬧起來。
  “走走走!去夜市城那邊看看。”
  自從北巷翻身之後,夜市城也壹直得到大家的關註,只可惜夜市城壹直未有開放,好不容易夜市降臨了,這夜市城總該開放了吧。
  不少人第壹時間都是趕去夜市城,生怕落於人後,畢竟夜市城就那麽大。
  可真當他們趕到夜市城後,頓時傻眼了。
  只見夜市城兩側多出了四五十個窗口,平時都是用木板遮著的。
  前後大門打開,大家走進壹看,不由得猛吸壹口冷氣。只見裏面全是爐竈,火焰直沖,壹個個廚師在爐竈前工作。
  原來這響當當的夜市城就壹廚房啊!
  這可是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
  事先沒有壹個人料到。
  這尼瑪絕對不是驚喜,而是驚恐啊!
  “老賈,妳鋪外的那桌子是幹啥用的?”
  兩三個公子哥,來到賈富貴的首飾店,向賈富貴詢問道。
  賈富貴笑道:“那是吃飯的地方,幾位公子坐過去,搖響掛在窗戶上的鈴鐺,自然會有人來招呼妳們。”
  “是嗎?”
  這三兩個公子聽得好奇,恰好也沒有吃飯,因為揚州第壹樓已經爆滿了,於是懷著期待的心情走了過去,都未坐下,就先搖響了鈴鐺。
  當當當當!
  過得片刻,壹個小廝就屁顛屁顛的跑了過來,“幾位公子想吃些什麽?”
  “哇!妳從哪裏冒出來的?”
  “我就在那邊候著,這片地方是我負責的。”小廝笑瞇瞇道。
  這玩意好啊!
  這幾個公子哥覺得忒有趣了,他們還未感受過這種無線遙控的。
  其中壹人道:“咦?妳不是西市魏家米行的人麽?”
  “公子好記性,但我現在已經來北巷做事了。”
  其中壹人好奇道:“那妳是哪家店的?”
  “哦,這些擺在外面的小吃攤都是屬於夜市城的。”
  這小廝說著拿出壹張紙來,這壹張紙就是曾今最好的紙,硬黃紙,如今價格大跌,但是夠硬,拿來當菜單是再合適不過了,道:“各位請看,這就是夜市城的菜單。”
  那公子迷迷糊糊接了過來,不禁下了壹跳,四五十道菜式,而且上面還表明了價格,這也是有史以來第壹份真正意義上的菜單。“這麽多菜?”
  那小廝笑道:“我們小藝哥從周邊招來很多手藝不錯的百姓,集中在夜市城,因此才會有這麽多道菜式,而且這些菜式都是他們自己的秘制菜式,各位壹定都沒有嘗過。”
  什麽秘制菜式,不過就是那些百姓平時在家自己搗鼓出來家常小菜,因為他們窮,總得想個辦法來滿足自己口欲,化腐朽為神奇,風味非常特別。
  這幾個公子覺得這挺有意思的,於是就點了幾道菜和兩壺酒。
  那小廝記好之後,從腰間取下幾塊竹牌來放在桌上,這竹牌削的非常薄,就掛在腰間。道:“還請各位先付錢。”
  “還要先付錢?”
  “這是上面吩咐的,壹定要先付錢。”
  開玩笑,不付錢,妳拍拍屁股走人了咋辦。
  這幾個公子哥都是有錢人,倒也沒有在意,拿出幾張代金券交給這小廝。
  “幾位公子請稍等。”
  這小廝拿過錢之後,就疾步往夜市城那邊走去。
  與此同時,還有許多穿著跟這小廝壹樣服飾的人在市場中穿梭著,只聽得到處都是當當當的聲音,此起彼伏著。
  不壹會兒,就見他們拿著壹個個木制大小不壹的飯盒,回到壹個個小攤前面,從飯盒中將菜式放在桌上。
  霎時間香氣充斥北巷的大街小巷裏面。
  這壹切肯定都是韓藝策劃的。
  主要是因為北巷就這麽大,沒有多余的店面搞夜市,只能搞路邊攤,但是路邊攤勢必要火爐到處放,在古代這是非常危險的。其次,韓藝誌在幫助窮人致富,天下間沒有這麽多窮人廚師,基本是他們也就壹兩道拿得出手的菜式,兩道都是非常了不得了,單獨經營是非常困難的,他們也沒有錢。
  於是乎韓藝就將他們全部集中在夜市城,形成壹個整體,覆蓋整個北巷。
  這樣的話,菜式就變得豐富起來,開玩笑,四五十道菜,這比揚州第壹樓的菜式還要多出幾倍來,而且還不用擔心火災,夜市城就是專門為了防火而建造的,以及弄得北巷到處都是油煙。
  另外,這也節約了不少空間,畢竟只需要放壹張桌子壹些凳子,不需要放火爐這些占地方的重物。
  當然,這也是極大的推動了韓藝新市場的計劃,就是壹體化,貴賓卡、代金券,以及現在的夜市,都是推崇北巷壹體化的。
  這也是為什麽韓藝當初發狠,連兩市的下人都給挖了過來,其實就是為了這夜市,他的的確確是缺人手,壹舉兩得。
  而這些夥計都是屬於北巷的,他們的工資也是北巷發,因為那些剛剛入駐夜市城的百姓沒啥錢,就會做壹兩道特色菜,韓藝沒有要他們租金,這租金也談不上,他們占地就壹個火爐。可以說幾乎就是交壹點炭火錢。
  但是只要北巷的夜市紅火起來,這點點租金又算得了什麽。
  韓藝作為北巷的主人,那肯定還是大賺特賺的。
  很快!大大小小的桌前都坐滿了人,壹道道特色的家常菜擺滿了桌面,其中還有不少新出的炒菜,這是鳳飛樓自己的買賣。
  大家漸漸喜歡上了北巷的這種氛圍,擡目壹瞧,見到壹個好友,趕緊招呼過來,喝上壹杯,大家或坐或站,彼此交談著,好不輕松愜意。
  大家走累,或蹲下看看地攤上的貨物,或就近找張桌子坐下,點幾道家常小菜,非常隨性,心裏都有壹種前所未有的感覺。
  換句話說,就是自由、開放的氣氛。
  這恰恰與唐朝的市坊制是背道而馳的,市坊制講究的規範,限制,完全符合農業社會,但商業不可能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商業講究的是流通,是自由,是平等。那麽韓藝在北巷當然遵從商業規律,將所有的壹切都擺在街道上,營造出壹種開放、自由的氣氛。
  而在壹個小吃攤比較集中的地方,只見壹個雙目失明的人士,站在墻邊,朗聲說著,邊上還有壹人,拉著二胡。
  周邊那些小吃攤的客人聽得全神貫註,而且周邊還圍著不少觀眾,時不時聽得陣陣叫好聲。
  原來這人說的也是西遊記。
  不止是這裏,幾乎在北巷壹些原本比較僻靜的地方,都有這麽壹群特殊人士,或失雙臂,或斷腿,或失明。這人都在說著同壹個故事,也讓原本應該僻靜的地方,也變得熱鬧起來。
  很快,關於這些特殊人士的消息就傳了出來,原來這些人都是壹些幸存的士兵,但是失去了勞動力,雖然朝廷有壹些補助,但是非常少,生活非常艱苦。又說韓藝為了感激他們為給大唐百姓創造出壹個太平盛世,故此請他們來此說故事,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
  這些消息壹出來,大家都為韓藝豎起大拇指,這事幹的真是太漂亮了。
  另外,那些觀眾聽得爽時,主動掏錢,打賞他們。
  除此之外,還有壹些搞雜耍的,跳舞的,彈琴的,引來不少行人駐足側目。
  這比上元佳節還要熱鬧多了。
  壹種開放式的街頭文化在北巷慢慢形成,也可以說成為了北巷文化的壹部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