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兵團(三)
兵 by 最後壹名
2018-10-3 18:21
在大家忐忑不安的企盼之中,第十二兵團的司令長官人選擇終於公布了出來,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這個司令官竟然是此時已經離開軍隊近十年的老十八軍的軍長黃維,此時的黃維將軍正熱心於武漢仿照美國西點軍校,籌備創建新式的軍官學校。
胡從俊與原第四兵團的司令吳周將軍分別被任命為了十二兵團的副司令官。
這個任命壹公布出來,對於原整編十八軍系統的人來說,無疑是壹個很大的意外,同時也感到莫名其妙,許多人都嘩然了起來。
壹聽到黃維當上了十二兵團的司令官,首先坐立不安的便是軍長楊濤,他對於這個任命壹點的準備也沒有,當即招集了手下的三位師長在壹起討論起了這件事來。
對於黃維這個人,張賢倒也聽說過,知道他是黃埔壹期的畢業生,中將軍銜,曾經在陸大特別班第壹期培訓過,是黃袍加綠帽的正經八百的嫡系科班。早在當年陳誠長官任第十八軍軍長的時候,黃維便在其手下任旅長,後升為第十壹師的副師長、第十壹師師長,並在廬山軍官訓練團受過訓。壹九三七年,又被派往德國留學深造,後因抗日戰爭的爆發,而提前回國。在抗戰中,黃維先是接任十八軍六十七師的師長之職,在淞滬抗戰中的羅店血戰中,黃維壹舉成名,那個時候胡從俊便是他手下的壹名團長。羅店血戰,面對日軍的猛烈進攻,黃維生生親自駐守羅店壹個星期,打到最後他手下的三個團長中,壹人戰死,兩人重傷,師部裏除了壹個電報員,連文書、炊事員都拿槍上陣,戰後整編,活著的連壹個團都湊不齊。當時,國府的宣傳機構便曾大肆宣傳過黃師長的忠勇可嘉。壹九三八年,黃維升任為了第十八軍的軍長,奉命參加了武漢會戰,在南潯路的馬回嶺之戰中,協同友軍粉碎了日軍妄圖迂回德安的詭計。後因與第十壹師的師長彭善有矛盾,被調出十八軍,擔任第五十四軍的軍長,由昆明趕赴越南邊境抵抗日軍入侵。但是,這段時間並不長,又因為與集團軍的司令產生矛盾,最終被調離軍隊,改任為軍事委員會的高參。
從壹九三九年被調離軍隊,黃維只在抗戰勝利後的壹九四六年短暫擔任過三十壹軍的軍長,卻沒有與共產黨打仗。在大部分的時間裏,黃維負責的是青年軍的招集與培訓工作,壹九四七年春天,又被調到國防部聯勤總部任副總司令,這個任職也沒有多久,到秋天的時候,根據美國顧問團的建議,國府在武漢籌辦仿西點的新式軍官學校,他又被任命為這個學校的校長。
“各位,對於上面新任命的這個黃總司令,我不知道妳們都有什麽感想?”開門見山的,楊濤便問著自己的這三個下屬。
這壹回徐海波並沒有搶先回答,而是有些不安的望了望身邊的張賢,張賢也不知道應該從何說起,轉頭看著王元靈,道:“老王,妳曾經在黃總司令當十八軍軍長的時候,在他的手下做過,還是妳先來說壹說吧!”
王元靈看了眼面前的楊濤,其實他與楊濤都在黃維的手下幹過,楊濤自然比他更熟悉黃維的為人,卻這麽地來問他們,想來自有自己的目的所在。當下,他略為思索了壹下,這才道:“要怎麽來說呢?黃維這個人的為人還是比較正直的,就是做事太硬性,不知道變通,有些書生氣!”
“他正直?”楊濤顯然對王元靈的判斷十分不滿,諷刺地道:“如果他正直的話,就不應該到我們十二兵團來攫取這個司令官的位置,還不知道他是怎麽通過關節來鉆營的呢!哼,他這個人的野心太大,我倒是聽說他是為了謀取某省的要職,可是資歷又不夠,所以才會想到來當這個十二兵團的總司令,來培養資歷的!”
張賢可以明顯得看出來,王元靈對於楊濤的這段話並不認同,但是卻沒有反駁,在張賢與徐海波不停點頭的時候,王元靈卻沒有再發表任何意見,連頭都沒有點壹下。
楊濤說著說著,不由得激動了起來,對著大家道:“本來兵團的司令官壹職,是非胡軍長而莫屬的,無論是我們第十八軍,還是老覃那邊的第十軍,都是他親自帶出來的,便是在資歷、戰功上,胡軍長也是當之無愧的。可是黃維他是什麽人?只不過憑著自己曾經是胡軍長的長官,妄圖以此為階梯,以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置黨國的利益於不顧,這實在是可恥之極!”
聽他說得如此憤怒,張賢明顯得感到他與黃維之間定然有著難以釋懷的芥蒂,只是這個時候卻不便張口來問。
“這個黃維中將指揮作戰怎麽樣?”不等張賢提問,徐海波當先著問道,其實這也是張賢十分關心的壹個問題。
壹提到這個問題,楊濤更是氣不打壹處來,對著大家道:“他?哪有什麽指揮才能,這個人過去在十八軍任軍長的時候,毫無建樹,不僅沒有什麽表現,還剛愎自用,苛刻寡恩,從來不得人心!再說,抗戰勝利之後,他也沒有與共產黨打過仗,腦子裏定然還是當年圍剿紅軍時的戰術戰略,肯定不是共產黨的對手。再說,便是當年的抗戰期間,他也只是從淞滬戰役時開始,只打了最多壹年的仗,這樣的人怎麽能夠當此的重任呢?我真得不知道國防部裏的那些大官們是怎麽想的!”
“我倒時聽說當年在淞滬會戰的時候,他帶的那個師在羅店打得十分頑強,也非常的好!”張賢悠悠地道。
楊濤楞了壹下,驀然越發得憤怒起來:“屁!那都是放屁!”
張賢也楞了壹下,再問道:“難道不是這樣嗎?”
仿佛是覺出了自己的失態,楊濤這才放緩了自己的聲音,卻依然不屑壹顧地道:“其實這些都是當年的宣傳需要,他那個師打得是慘,打到最後沒勝下幾個活人!可是,這也正說明了他當那個師長的無能!他就是壹個死腦筋,壹切指揮都是依照上面的指示按部就班地來進行,跟鬼子硬碰硬,那不是找死嗎?妳們三個師長也是身經百戰的,戰場上作戰,怎麽可能是壹承不變的呢?我們隨時都要準備隨機應變,他的指揮就是過於死板,過於僵硬了!完全就是壹個書呆子!”
說到這壹點上的時候,久未發言的王元靈卻是不由自主的點了點頭。看來,他也同意楊濤的分析。
聽到楊濤如此壹說,張賢的心裏卻是涼了半截,如果照楊濤的話來講,這個黃維的確不適合作十二兵團的司令官,這個十二兵團怎麽來說也是國軍的主力,好歹也有十二萬人,打仗又非是兒戲,大家的生死其實就是掌握在這個司令官的手上!
“我這些日子的胃壹直不好,時時的陣痛,這幾日更是痛得我坐臥不安,連睡覺都睡不著,所以我決定還是先去漢口疹治!”直到最後,楊濤才說出了自己的目的:“以後,第十八軍就可靠妳們三位了!”他不無傷感地道。
張賢、王元靈與徐海波都不由得壹怔,雖然他們都知道楊濤的確是有很嚴重的胃病,但是顯然,這壹次他說要去治病的話,其實就是要離開這個第十二兵團,無疑是在躲避開那個黃維的到任。
“鈞座準備到漢口去幾日?”徐海波經不住問道。
楊濤卻是壹聲得苦笑:“去幾日?呵呵,那要看醫生怎麽說了!或者不幾日就回來了,也或者這壹去將不再回來!”
聽著他的話,大家都錯顎不已,分明聽到了他準備退出軍界的決心!
※※※
從楊濤那裏出來,十八軍的這三位師長卻都是壹臉得仿徨,如今知道十二兵團的司令官是黃維之後,而作為原頂頭上司的胡從俊還在南京未歸,楊濤這位新任不久的軍長又有甩手撂挑子的跡象,那麽作為十八軍轄下的他們這三個師長又將何去何從呢?
徐海波並沒有楊濤那麽多的心事,對於他來說,想法是非常簡單的,誰來當這個司令官都行,只要能夠帶著大家打勝仗,他就會舉雙手贊成。而張賢何嘗不也如他的想法壹樣,只是張賢卻知道,真正能夠帶領大家打勝仗的長官,還要看今後的作戰情況,不是壹時半會兒就可以知道的,便是胡從俊那麽精明的人,論起打仗來,也算是國軍中的常勝將軍,都提心吊膽地不敢隨便說打勝仗,別人只怕也沒有這個本事!
這三個師長又說了壹番話,徐海波當先地離開回歸四十九師去了,這個時候,張賢不由得問起了王元靈來:“老王呀,剛才聽楊軍長的話,他對這個黃維是十分得不滿,好象他們之間曾經有過某種矛盾!”
王元靈看了他壹眼,點了點頭道:“阿賢,妳看出來的不錯,他們兩個人的確是有壹點的隔閡,只怕將來共事的時候也會出問題!”
“哦,不知道他們兩個人之間有過什麽事呢?”
王元靈苦笑了壹聲,這才道:“那還要從當年的武漢會戰時說起了,那個時候黃維是十八軍的軍長,楊濤是十壹師的參謀主任,十壹師的師長當時是彭善,我也在十壹師裏,不過是壹名參謀而已!那壹次黃維與彭師長之間因為壹個團長鬧起了矛盾,那個團長在作戰時有壹些失誤,彭師長想要處理,而黃維卻認為那個團長是照他的命令在執守,兩個人鬧得不可開交,都上告到了上面去。那個時候楊軍長與彭師長的關系特別好,上面過來調查的時候,楊濤便替彭師長說話,認為黃維的指揮有問題,才造成了那個團的失誤,他的話很有份量,所以在後來的處理中,黃維便被調出了十八軍,到別的部隊去任職了,而彭師長卻晉升為了軍長。”
“原來是這樣!”張賢經不住點著頭。
王元靈接著道:“這壹次黃維被任命為十二兵團的司令官,楊濤顯然是擔心黃維會忌恨前仇,對他打擊報復,所以反應才會如此激烈。”
“黃維這個人到底怎麽樣呢?”張賢又問道。
王元靈想了壹下,還是笑著對他道:“其實他這個人並沒有楊濤說得那麽壞,這個人只是有些古板,作事從來都是壹絲不茍,還算是比較正直的。比如,當年杜聿明帶兵遠征緬甸,打了敗仗,上面派的就是這個黃維來對他的部隊進行點檢。當時,杜聿明還想讓黃維開個恩,能夠少報點損失,所以專門宴請了他。酒桌上,杜聿明客氣地沒話找話,說些什麽天氣不錯,風調雨順之類的話,呵呵,哪知道這位黃長官卻壹臉得嚴肅,告訴他們,說他的老家正在鬧水災,哪來的風調雨順?杜聿明的部下還以為黃維是在索賄,所以連忙說要給他老家匯些款子過去,如此壹來黃長官便大怒起來,道:‘我家是開柴米油鹽鋪的,發大水正好發國難財……’呵呵,杜聿明是熱臉貼到了冷屁股上,知道黃長官不可能對他手下留情,也只好壹聲長嘆離席而去!”
張賢也笑了起來,道:“看來這個黃長官也不過是有些不識實務、作事認真而已!”
王元靈點了點頭,同時道:“黃維的表情總是十分嚴肅,連走路都是挺著胸脯,壹副凜然的儀容,在部下面前,從來不茍言笑。他對部下的要求很嚴厲,同時對自己的要求也很嚴格,從來不染指女色與賭博,便是從德國留學回來,也不流露出有西方的特色,壹副君子的氣概,若是作為壹個朋友來說,肯定是壹個很坦誠的人!沒有那麽多的小肚雞腸!”
“那麽在打仗方面呢?”張賢又問道,他認為作為壹個領軍之將,作人是壹方面的事,但是最主要的還是要看他的指揮才能。
王元靈沒有馬上說話,思忖良久之後,卻是壹聲地長嘆:“也許真得象楊軍長所說的那樣,他其實只適合作壹個理論家,打起仗義來就有些墨守成規了!”
“哦?”張賢的笑容凝固了。
最後,王元靈也不無憂慮地道:“如果用歷史上的人物來作個比較,我覺得他倒是與兩個人有些相似!”
“哪兩個人?”張賢急急地問道。
王元靈看了他壹眼,緩緩地崩出了那兩個人的名字:“趙括與馬謖!”
壹下子,令張賢的心沈入了海底,馬上漾起壹陣莫名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