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宋

怪誕的表哥

歷史軍事

這是壹間牢房,關了三個人。
壹縷微光從高墻上的小小氣窗透進來,昏暗中,能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八百二十四章 許諾

終宋 by 怪誕的表哥

2023-12-24 21:57

  郝天益在延河岸邊坐了壹天。
  比起被俘之後不停勞作的日子,難得能休息著看看風景其實也不錯。
  而李瑕要他看的不是風景,他已經看到楊大淵的態度,撐筏靠岸,與李瑕長談至日暮。待他回到太原,提及此事,便要掀起壹層波瀾,吹皺北地人心……
  這壹天原本就是這樣,夜幕降下,岸邊的宋軍持著弓保護著楊大淵過了河心。
  過了河心,那已是楊大淵的地盤,北面那列隊森嚴的全是楊大淵的心腹。
  宋軍士卒們於是收了弓弩,轉身,準備回程。
  郝天益的雙手被綁著,自有壹名士卒牽著他,讓他跟在馬後走。
  很狼狽。
  延州城壹戰,他誤入張玨的埋伏,楊大淵見死不救,所以今日他淪為李瑕的階下囚,楊大淵還是座上賓。
  但就在回過頭之際,他余光瞥見河面上那道身影跌了下去。
  前壹刻還是座上賓、還是都元帥,川陜局勢因他壹念而動;下壹刻已是河上浮屍,死得毫無掙紮。
  造化弄人。
  作為整件事的旁觀者,郝天益心頭有些感慨,他迅速冷靜下來,掃視著周圍尋找兇手。
  對岸的蒙軍人聲鼎沸,怒吼不已,壹片大亂,不少人怒吼著在向這邊放箭。
  箭矢大部分落在河面上,超過了河心。
  換言之,延河兩岸雖射不到對方,但都能射到楊大淵。
  郝天益再轉頭,只見河岸兩邊都有壹排樹木。
  陜北這邊的樹木多是柏樹,所謂松柏長青,在這三月時節,柏樹枝葉繁盛,樹冠可以藏人。
  沒看到南岸有人從樹冠上跳下來。
  至於河對岸,囂聲振天,已無法從混亂的場面中看到殺手是否趁亂隱匿至士卒之中了。
  這壹瞬間的觀察,郝天益已有大概的判斷,認為該不是李瑕動的手,既毫無必要動手,也不是適合的時機。
  他並不確定,也影響不了對面那些大聲呼喊著要報仇的人。
  已有船只從延河上遊順流而下,楊文仲正高聲下令,命士卒渡河殺李瑕。
  郝天益見此情景,倒是頗為好奇李瑕要如何向楊文仲解釋。
  此時若能讓楊文仲冷靜下來,未必不能找到殺手,若能解釋清楚,只怕楊家還真能復歸李瑕。
  李瑕沒有解釋,已開始壹道道命令布置下去。
  郝天益聽不太清,只聽到不遠處史炤正在向麾下傳達。
  “讓蒙軍攻過來,圍殲他們,壹個都別放跑……”
  有馬蹄聲向南而去,那是李瑕派信馬去調動援兵了。
  這讓郝天益很詫異。
  李瑕的反應有種冷冽之感,像是根本就不帶情緒。
  沒有惋惜,不喊著冤枉。事情發生了,解釋也沒用,楊文仲想殺過來那就殺回去,最好直接殺人滅口,把事態控制住。
  仔細壹想,這麽年輕就能這麽理智,可見其性情涼薄、無情,郝天益真不喜歡李瑕這種人,覺得有些可怕……
  宋軍士卒開始緊張有序地備戰。
  郝天益被綁在了壹棵大樹下,他擡起頭看向頭上的樹冠,忽然感到背後涼嗖嗖的。
  他不由想,也許就是李瑕方才與楊大淵沒談攏,派人射殺了楊大淵呢?
  殺手此時就藏在這樹冠上,跳下來就能給他郝天益壹劍,封喉斃命。
  郝天益喉嚨滾動了壹下。
  他覺得人命真是脆弱……
  夜幕完全降下,有人點起火把,雙方已開始箭雨試探,戰事膠著。
  南面有像悶雷壹般的馬蹄聲傳來,那是張玨的援兵快到了。
  沒想到的是,楊文仲原本是壹副不死不休的姿態,卻是在這之前已下令撤退了。
  鳴金聲自對岸傳過來,郝天益松了壹口氣。
  他被綁在這,跑也跑不開,萬壹對面攻過來,戰線推到附近,極可能會要了他的命。
  之後便見宋軍沿河追了壹段,但畢竟是位居下遊,而且沒多遠就是蒙軍那層層構築的堡壘,蒙軍壹退,宋軍已做不到殲滅對方,很快也就退了回來。
  壹場沖突便這樣草草落幕。
  就連郝天益都察覺到楊文仲反應異常,從怒而興兵到冷靜退敵的轉變太快了,顯然是得到了提醒。
  說明有人正在與李瑕過招。
  “大蒙古國既然是主動退兵,陛下又怎會沒考慮到此舉帶來的人心變動,怎會沒有後招?”
  ……
  壹具屍體被打撈起來,送進了塞門寨。
  有士卒高舉著火把在前方引路,還未到大堂,已聽到怒吼與慟哭之聲。
  “二哥!”楊大楫上前哭喊,滿臉的震驚、悲痛,哭道:“大哥走了,妳也走了,這壹大家子人,我怎麽辦啊?!”
  “叔父?叔父?”楊文安伸出顫抖的手輕輕碰了碰楊大淵的屍體,似乎不肯相信叔父已然身亡。
  待確定擔架上的人真的活不過來了,楊文安木住了。
  他轉頭看了看兄長楊文仲,向後走了幾步,也不知是想去那裏。
  直到想起了幼年,父親戰死時,楊大淵曾壹把將他攬在懷裏說了壹句“叔父還在,叔父會把妳當兒子養”,楊文安眼眶壹紅,落下淚來。
  他性格倔強,素來不願在人前顯情緒,抹了抹眼,站在壹邊,冷靜下來。
  “父親。”楊文粲隔著幾步遠,沒能搶在他三叔與堂兄們之前接觸到他父親的屍體。
  楊文粲舉止文弱,當周圍楊家人都在呼喝“報仇”時,他卻是聽了幾個族叔的吩咐,去把孩子們都帶到壹旁。
  楊家人各有反應,而楊大淵平素寬待將士,全軍莫不悲慟。
  不少人拔出佩刀指天,立誓必斬李瑕為元帥報仇。
  直到這些人的情緒渡過了最激動之時,許衡才緩緩踱步到了楊大淵的屍體前,作為大蒙古國重臣表達了哀悼。
  示意士卒將火把稍稍湊近了壹些,許衡俯身,瞇著老眼仔細看了楊大淵被河水泡得蒼白的面容、潰爛的傷口。
  箭矢是從左側貫穿了整個脖頸。
  是弓箭,不是弩箭。
  弓箭上手更難,但擅射者能射二百余步,弩箭雖行疾十倍於弓,但直射只能達五十步,再遠便要失穩。
  換言之,射死楊大淵的人大概在離河心五十步到百步遠。
  再看箭矢插過,有些自上而下的傾斜……
  “看來,宋軍攀上了河對岸的樹,射殺了楊元帥。”許衡做了判斷。
  楊文安遂招過兩名士卒做了演示。
  宋軍在南岸,楊大淵回來時面朝著下遊撐篙,夕陽最後的壹點余暉投在他背面,壹箭從右面射來……
  末了,楊文安向楊文仲問道:“大哥,是這樣嗎?”
  “不錯。”楊文仲哽咽。
  楊文安聞言皺了皺眉,踱了幾步,站在了篝火最亮之處。
  在這裏,他掃視著那些隨楊大淵壹道去的士卒。
  “都說說妳們當時看的情景。”
  “先治喪吧。”楊大楫道:“讓二哥入土為安,再談報仇之事。”
  畢竟是長輩,楊大楫既開口了,楊文安遂不再繼續質問……
  軍議大堂很快改成靈堂。
  塞門寨裏壹片忙碌。
  至深夜,許衡、楊大楫、楊文仲、楊文安四人方才坐在偏廳秘議。
  人少,有些事才好開口,才能開誠布公。
  在沈悶的氣氛中,許衡先開了口,道:“楊元帥為招降李瑕,不惜己身,渡河受之,為國家之利而效死。老夫當稟明陛下,為楊元帥追封。”
  楊家叔侄三人聞言皆松了壹口氣。
  楊大淵死在去見李瑕的時候,他們必然要擔心忽必烈會怎麽看待,有了許衡這句話,自是安心不少。
  “當年,武仙設宴伏殺史天倪,為天下所不恥。”楊大楫道:“如今李瑕竟敢效武仙之行徑,必將他碎屍萬段。”
  把楊大淵比作史天倪,楊大楫這是自比史天澤了。
  而將李瑕比作武仙,引得北地世侯對其反感,顯然也是對大蒙古國有利的。
  兩句話,整件事的基調已定了下來。
  那之後所說的話,便不能改變方才定下的基調了,只是探討。
  楊文安此時才問道:“我還有壹點疑惑……叔父中箭時,是面向東邊還是西邊?大哥可記得?”
  楊文仲壹楞,回想著,緩緩道:“當時天色已暗,隔得又遠,看不清了。”
  “軍中士卒也無人看清?”
  “方才問過了,有人說叔父面朝上遊,但更多人都確定叔父是面朝下遊……二弟是何意?”
  楊文安並未馬上回答,目光似乎向許衡看了壹眼。
  許衡嘆息壹聲,轉向楊文安,問道:“看來,泰叔是對老夫有所懷疑?”
  “晚輩不敢。”
  “有所懷疑,人之常情。”許衡道:“但老夫並無殺楊元帥的理由,老夫萬分肯定,楊元帥絕不會受李瑕蠱惑,因為李瑕根本就給不了楊元帥任何許諾。”
  他點到為止,但楊文安已聽得明白,點了點頭。
  既然不擔心楊大淵被策反,代表忽必烈前來的許衡根本沒必要殺楊大淵,反而要當心主帥壹死,陜北局勢動蕩。
  “那看來,是叔父與李瑕談過,拒絕了李瑕提出的要求,李瑕因此發怒,派人射殺叔父。”楊文仲道,“我愈想,愈覺得當時的情形正是如此。”
  “不錯。”楊文楫道:“李瑕見二哥對大蒙古國忠心耿耿,故而起了殺心。”
  許衡嘆惜壹聲,遺憾不已。
  “老夫此來,本有壹樁大好消息欲告知楊元帥,想必他若得知,定會欣喜欲狂,可惜了啊。”
  楊家叔侄三人紛紛肅容,看向許衡。
  只見許衡放下了撫須的手,緩緩道:“自金亡以來,天下震蕩已久。蒙古雖大,以殺伐攻虜為事,無法度紀綱,與突厥、回紇何異?今老夫有幸,與諸君共輔聖明,以漢法治中夏,變夷為華,立綱陳紀,開統建國……”
  說著,他已站起身,環顧著座中三人。
  “諸君皆為開國之功臣矣。”
  於楊家叔侄而言,只這壹句話,即可知大蒙古國給的比李瑕多得太多太多了。
  不,不再是大蒙古國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