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宋

怪誕的表哥

歷史軍事

這是壹間牢房,關了三個人。
壹縷微光從高墻上的小小氣窗透進來,昏暗中,能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七百零八章 新的部下

終宋 by 怪誕的表哥

2023-12-24 21:57

  吳山。
  夜風吹來,帶著些煙灰的氣味。
  不遠處的公主府正在治喪,燒了許多紙錢。
  姜飯拿著望筒四周掃視著,觀察著沒有生人靠近,方才命手下人學了幾聲鳥叫。
  不壹會兒,前方的小門處響起開門聲,幾個布衣荊釵的身影走出來。
  “走吧。”
  閻容臉上抹著炭灰,眼睛紅通通的,顯然是剛哭過,淚水還沖刷掉了炭灰留下兩條白皙的淚痕。
  她雖打扮得普通,揮手間卻還是氣度雍容。
  姜飯卻沒馬上走,而是吃了壹驚,訝道:“出事了?”
  “從棺材裏爬出來時,被那小丫頭撞見了?”
  “哪個丫頭?”
  “丫頭是妳叫的嗎?帝姬。”
  姜飯又是壹驚。
  閻容自抹著淚,道:“怕甚?我與她情深如許,又不會害我……唉,都與她說清了,待她往後擇了駙馬,我哪有好下場,她放我走了。”
  “那就好。”姜飯目光壹轉,又道:“說好只帶四個婢子,如何又多了壹個?”
  “送來保護我的。”
  “只怕不妥……”
  “放心吧,跟了我與帝姬十五年的心腹,信得過。何況我身邊若沒個護衛,路上萬壹有人起了歹心怎生是好?”
  “這壹定不會的,我們都是有妻室的人……”
  姜飯話到這裏,想到哪怕自己並無歹心,但這壹路山長水遠,船上那許多護衛難保沒人見色起意。
  眼前這位,也確實是太美了些,叫人不安。
  “也好,走吧。”
  又掃了那帶刀的女侍衛壹眼,姜飯也不敢再做停留,請閻容等人上了馬車,匆匆便往城外去。
  連夜趕到烏鎮,上了運河上壹條大商船,姜飯才松了口氣。
  “請貴夫人最好不要出艙,以免讓人看到,對了,這是最好的壹間艙房……”
  “知道了,快啟程吧。”
  “這……還需稍待幾日。”
  “又稍待?我既來了,為何還不立刻啟程?”
  “還有兩批人要接來,且江少卿還未到。”
  姜飯安排這麽大壹艘商船,自不會只接閻容壹人,沒這個財力。
  這位便是再急,也只能等著。
  他懶得挨罵,安排了護衛,匆匆又趕往湖州……
  ……
  “還不行船,還不行船……”
  閻容好生氣悶,居於船艙中又等了三四日,心裏將李瑕罵了不知多少遍,船才啟程。
  她得了交代,倒也真不出船艙,偶爾推開窗縫向甲板上看去,也有些好奇。
  “那些人都是誰?”
  “方臉高挑的那位是江少卿家的夫人,正與她說話那位,聽人喚作是吳夫人,乃是名儒吳定之妻孫氏。”
  “吳定?誰?”
  閻容身邊侍婢也曾是宮中女官,替她聯絡丁黨,對外臣事跡略有耳聞,又去打聽過了,倒也能說上壹二。
  “該是已故相公吳潛之三子,未曾出仕,於鄉中授教為業。”
  閻容不耐聽這些,又問道:“扶著孫氏那小娘子又是誰,蠻漂亮的,孫氏的兒媳?”
  “侄媳,該是吳澤之妻,吳澤乃吳實之次子。”
  “吳實又是誰?”
  “吳潛之四子,早年棄文從武,於京湖抗蒙,力戰而死,留下子三人……正在與江少卿說話那位便是了,旁邊才是吳定之子,那邊七個孩童分別是……”
  “別說了。”閻容早不耐煩,道:“二十多號人,認又認不全。去讓他們管管那些小娃,吵死了。”
  “是……”
  船行數日,抵達常州,卻又停了下來。
  閻容不由著惱,又遣婢子去罵姜飯。
  但她能做的也只有這些了,實在是左右不了這艘船的行程。
  ……
  這段時間,李瑕收復關中的捷報已到了臨安,請封劉黑馬開國郡公,請調王堅鎮守隴西,並派遣隴西官員。
  滿朝上下不喜反驚,高呼李藩之勢難以遏制。
  唯賈似道早有準備,不用王堅,而移李曾伯鎮隴西。
  “區別在何處?不僅在王堅與李瑕有舊,且在於王堅乃武將,壹入隴西,李逆必以心腹文官佐之,錢糧控於李逆之手,王堅僅有統兵之能而無調兵之權;李曾伯不同,雖同進士之出身,實有治世之能,假以時日,未嘗不能掣肘李逆……”
  賈似道說到這裏,知道這極難做到。
  李曾伯若是到成都、重慶還好說,但李瑕不可能把這兩個地方放出來,之所以請朝廷調人鎮守隴西,無非是為了吸收人才。
  這是個鉤子。
  沒辦法,只能掛壹位重臣上去,掛上去之後,能做多少做多少吧,盡人事,聽天命。
  對付李逆,無奈感越來越強。
  “平章公,聽到消息,妖妃果然已走了,還查到李瑕的人到湖州,接走了吳家三房四房未出仕的子弟。”
  “接這些人做什麽?”
  “想來李墉當年曾是吳潛門生,與吳定交情頗深,遂吳定也投了李瑕……吳潛雖死,名望猶在,地方上也不好阻撓。”
  廖瑩中話到這裏,又道:“另外,隱隱得到消息,李瑕的人,似乎在暗中唆使王堅往蜀地。”
  “果然。”賈似道冷笑道:“王堅果然與李逆有所勾結……王堅敢擅離臨安?”
  “沒有,幸而平章公早有預料,榮升王堅五個兒子於東南各軍。得到消息,不久前李逆手下往常州勸王安節往漢中,王安節嚴辭拒絕了,倒不負其‘安節’之名。”
  “呵,還不是我手段高明。”
  賈似道終於是贏了李瑕壹招,找回了些場面。
  “談甚氣節?王家父子不過是舍不得這些官職。”
  “是,多虧平章公高明,攔下了王堅這等跋扈武將,如今往漢中者,或如李曾伯忠於社稷,與李逆為敵;或如閻妃紅顏禍水,又暗中攜帶刺客;或如吳家未出仕的無能之輩……”
  ……
  商船於常州起行。
  江春回首看了壹眼碼頭,向姜飯問道:“王少將軍真不走?”
  “沒辦法了,本想暗中帶走王老將軍,但五位少將軍分守各地,實在是帶不走了。”
  “以王老將軍釣魚城之功、以王少將軍從父守合州之功,不過添差區區副都監,何惜之有?”
  “不是惜這小小官職,他說,壹日領宋祿,即壹日為宋臣,豈能不得詔而擅離?”姜飯苦惱地搖了搖頭,懊惱道:“郡王說了,不必強人所難,我這差事還是沒辦成。”
  與此同時,另壹艘官船正從運河中行過。
  姜飯轉頭壹看,見對方掛著官府旗令,連忙招呼船工避開,讓對方先行。
  “那又是哪方重臣赴任,好威風。”
  “隴西制置使李曾伯……”
  ……
  六月初,李曾伯以及姜飯的船只雖還未抵達漢中,朝廷消息卻已由快馬傳遞先送達漢中平陵郡王府。
  議事堂上,李瑕將詔諭遞給韓承緒。
  “看樣子以宋廷對王將軍猜忌之深,是不可能放他外任掌兵的,可惜我們謀劃了這麽久。”
  “畢竟是擊殺了蒙哥,功高震主。”韓承緒道:“連郡王也難以改變宋廷對武將防備之心啊。”
  “李曾伯也好,轉戰三邊、七任閫帥,才能還更高。”
  “但賈似道能遣他來,只怕還是針對郡王?”
  “無妨,近年內還是以抵禦蒙虜為主,李曾伯能分得清輕重緩急即可。用人若只顧著猜忌,我與宋廷何異?”
  對於臨安來的消息,李瑕也只做了議論。
  他愈發懶得關註東南。
  近來除了治理民生,另壹樁要事便是關中與成都的官員將領的互調,劉黑馬就任成都、張玨轉鎮關中。
  這當然也是壹種制衡。
  李瑕反感宋廷對武將的過度制衡,卻也不會學蒙古放任世侯久鎮壹方。
  將劉黑馬調往成都,本就是對劉家在軍中勢力的削弱,招降之前便定下的。
  張玨北上,則是重用。
  可以預見的是,壹旦兵戈再起,關隴才會是與蒙古交戰之地,李瑕需要足夠堅決的將領坐鎮,並不敢用歸附過來的舊世侯為統帥。
  除此之外,李瑕確實對這些將領也沒有更多猜忌了,畢竟他自己在軍中威望便極高,且從不曾放松掌兵之權……
  此時又聊了壹會政事,他遂起身道:“那這些事便請韓老安排,我去趟俘虜營,數日便歸。”
  ……
  如今關隴壹戰之後李瑕所獲的俘虜已經被消化了大半。
  如劉元振、劉元禮兄弟便壹直在整編那些漢軍俘虜,老弱傷殘者仔細登記好家小籍貫,放他們解甲歸田,其余的則編入軍中。
  至於蒙古俘虜,整編起來便慢得多,已被打散到川蜀各個地方的俘虜營,如在川西、川東建城,擴修蜀道、水利。
  這些俘虜若想入伍,李瑕要求卻多,首先便要學會說漢話,這便是頗難的壹樁事。
  好在俘虜營中勞作雖辛苦,卻都各自組織了漢話學堂……
  “長生天之子不僅降於蒙古草原,天可汗愛四夷部落如壹,長生天之下眾生皆依其如父母,遂雲,六百年而長生天降壹子……”
  這夜,漢中往南,米倉道上的紅廟鎮俘虜營中,壹群蒙古俘虜正瞪大了眼看著前方在說話的全真教道士,眼中露出迷茫之色。
  卻見壹個小個子的蒙人上前,雙目壹瞪,便大聲道:“聽得明白嗎?先給我學這句話,騰格裏汗……天可汗……”
  “天可汗。”
  便有壹名俘虜用漢話問道:“胡勒根將軍,在山道裏,就是天雷砸下,擊敗了六萬大軍嗎?”
  胡勒根哈哈大笑,道:“對,就是這個意思,妳很聰明,已經會說漢話了?”
  “會啊,我會說漢話了。”
  “那妳明日不用去幹活了,跟在我身邊做事,好了,別打岔了,繼續跟著道長們學……”
  卻也有幾名俘虜低著頭,心裏暗罵了幾句。
  “叛徒,背叛了偉大的成吉思汗,咒妳的子孫永遠是奴隸……”
  而就在俘虜營外,十余騎已策馬奔至。
  看守俘虜的守衛連忙迎上。
  “郡王!”
  “郡王!”
  “帶路。”李瑕翻身下馬,徑直向俘虜營走去……
  ……
  六月初七。
  壹艘船只溯漢中而上,李曾伯立於船頭,目光中泛思量之色。
  自漢中收復以來,他是進入漢中官位最大、威望最高的朝廷重臣。
  這次可謂是臨危受命,須由他來遏制李逆之勢。
  當然難,隴西不受大宋統治已逾百年,要在這樣的地方,於李逆眼皮子底下掌握住壹支兵馬,顯然不易做到。
  好在李逆名義上還是宋臣,漢中依舊有不少宋臣,要做的唯有先收這些人的心。
  憑官職,憑威望,憑手段,盡力而為罷了。
  但不知李瑕在漢中威望如何,其人能耐又如何?
  “節帥,看樣子,李逆……”
  “平陵郡王。”李曾伯道,“有些話私下來說說無妨,進了漢中,須稱他‘平陵郡王’。”
  “是,平陵郡王似乎並未出城相迎。”
  李曾伯點點頭,打量著遠處的漢中城,只見望江門碼頭上並未看到平陵郡王之儀仗。
  想來李瑕並不歡迎自己這個閫帥。
  “節帥,聽聞平陵郡王自加封之後,唯獨上表請求冊封了側王妃與侍妾,除此之外別無國事與朝廷言,許是沈迷女色也未可知……”
  “也許吧。”
  李曾伯話音方落,忽見漢江南邊塵煙滾滾。
  只壹看,他便看出這陣勢至少是兩千余騎。
  速度之快,聲勢之大……大宋根本沒有這樣壹支迅如雷電,捷如鷹鶻的騎兵。
  “太像蒙軍了。”
  李曾伯喃喃壹聲,眼中已有異色。
  待近了,直看到那“平陵郡王”的旗號,他才放心下來,知道不是有蒙古騎兵襲擾漢中。
  然而,須臾之後那騎兵列陣於江岸舉旗歡呼,李曾伯又是臉色壹變。
  他瞇起眼,赫然發現,岸邊駐馬高呼的騎士個個闊額高鼻,竟全是蒙古人!
  已有不少隨李曾伯而來的官員駭然色變,壹跤跌坐在地。
  “這這這……漢中失守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