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宋

怪誕的表哥

歷史軍事

這是壹間牢房,關了三個人。
壹縷微光從高墻上的小小氣窗透進來,昏暗中,能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百九十壹章 反賊

終宋 by 怪誕的表哥

2023-12-24 21:57

  夜幕漸沈。
  驛館外,那桿“四川安撫制置副使”的大旗還高高飄揚,旗桿邊上又豎了壹根長桿,掛的是馬景的頭顱。
  寧江軍的士卒逃走了百余人,部分馬景的心腹親兵被斬殺殆盡之時,其余壹百二十余人放下武器投降了。
  這些兵士這次本是聽說張玨反了,奉朝廷之命除之。但馬景壹死,兩位蜀帥揚言馬千父子謀反。
  他們不知內幕,無非是聽命行事,分辨不出真假。總之,朝廷沒有在明面上宣布李瑕叛亂,他們又是宋兵,而非私兵,繳了兵械能活命就是。
  拼富貴可以,但沒必要白白送命。
  當時馬景已死,就算有士卒能組織所有人壹起殺了李瑕、張玨,也不知下壹步如何做。
  如何出成都府?帶著頭顱去哪裏領賞?
  找馬將軍嗎?
  可馬將軍的兒子死了,敢回去必定要被追究保護不力。
  這年頭,將是兵的膽。
  將強,則兵強。
  驛館中多了百余俘虜、館外散落著數十具屍體,張玨只好派人到金堂縣招了數十駐軍過來清理,必然要忙到後半夜。
  李瑕不管這些小事,坐在驛館大堂上與張文靜壹起吃吃東西說說話……
  得益於早年間曾被李瑕“擄走”壹次,張文靜也是見過不少驚險陣仗,今日半點不慌,乖乖騎馬跟在李瑕後面,由她那四個女護衛保護著。
  於她而言,三百敵人殺出還不如李瑕與持著斧頭的張玨比試時給人的危險感強。
  “妳真不怕?”
  “真不怕。”張文靜道:“我從小聽的都是哪些故事啊,四十二年前,父親巡視滿城。金國元帥武仙領兵數萬來攻,父親的大軍不在滿城,僅有數百守軍,遂命百姓在城頭虛張聲勢,親率百余人繞出敵後,大破金軍,乘勝攻克完州……往日我只當他是吹牛皮,今日見妳破敵的風姿方才信了。”
  “長得好看才叫風姿,長得醜就是叫兇神惡煞了吧?”
  “那當然,妳知道我沒被嚇到就好,我可是將門之女。”
  “誰以前被我捉了天天哭鼻子……”
  “妳不許說。”
  張文靜羞惱,伸手便捂李瑕的嘴。
  之後,順勢壹倚,懶洋洋地趴在他懷裏,像是有些累到。
  “不過話說回來,若在漢中,才不會發生這般事,張玨對成都的掌控可有些差勁。”
  “也不能這般說,他沒想過宋廷會對他下手罷了。”
  “那倒也是。”張文靜道:“就像山東那邊,李璮有異心,蒙古主是早便知曉的,從李全開始,李家想做的就是自立,李璮這些年動作大到不得了,蒙古主至今還未鏟除他……宋廷動手卻是快。”
  李瑕道:“蒙古那邊,想的是不停地擴張,而擴張,最需要武力,也忌諱將領寒心。李璮不先舉旗,忽必烈是不會動他的,否則損了名義,往後再要世侯歸附便有影響。當然,忽必烈也不怕李璮反,反了,他也有信心鎮壓;
  宋廷不同,三百年來要的是穩定、是保全。天子居於繁華安樂之地,沒有武力壓制將領,那只能用綱常禮法維持。君為臣綱,這綱常不能亂,否則,天下就也大亂了,保證綱常最是重中之重,猜忌武將便是家常便飯了。這是整個朝廷運行制度的不同。”
  張文靜盯著李瑕看了壹會,笑問道:“真不知妳這腦子是如何長的,為何看事情總與常人不同?”
  “凡事要看底層邏輯,我若是宋廷,我也要派人除掉李瑕、張玨。實屬正常。”
  “誰叫李瑕真是個大反賊呢?”
  ……
  過了壹會,張玨進了大堂,扶起被他踹倒的爐子,又開始溫酒。
  “審過了,夔州路安撫使馬千得程元鳳之秘令……”
  說著這些,張玨臉色愈發低沈,最後道:“今日若非妳在,我死矣。”
  “不壹定。”李瑕道:“我若不來,妳也不會出城。城內該沒這麽容易動手。”
  “我真不明白……如此殺招,這是準備了多久要殺我?”
  張玨依舊很失落。
  李瑕看了他壹會,搖了搖頭。
  “沒甚不明白的,宗澤死了,還有嶽飛,嶽飛死了,還有韓世忠、張俊、劉世光。朝廷更喜歡他們這樣的武將,或故作粗俗好色,蓄妾無數,不談國事;或貪財好貨,豪奢揮霍,染些奸佞名聲;或畏敵如虎,禦軍姑息,無興復誌,朝廷喜歡的從來都是這樣的武將。自保之道,君玉兄若想學,該是不難的。孟珙、余玠,錯就錯在不該口口聲聲‘收復’,收復舊京,收復漢中。”
  “那是得做呂文德啊。”張玨猶鄙夷,嘆道:“我們還真不算什麽,大宋從來不缺妳我這樣的將領,缺呂文德。”
  李瑕道:“我也是近來才明白壹個道理。當時收復漢中之所以還能有些功勞,因為漢中是易守難攻之地、是川蜀門戶,而川蜀又是臨安屏障。但從當時起,我其實就已經犯了大罪,罪在‘收復’,故而趙昀只能召我回朝。今年收復隴西,又是壹樁罪,逼得朝廷不得不對我下手。”
  “收復是罪?”
  “當然是罪。靖康之亂打破了朝廷原有的兵權體系,中興四將麾下之兵皆是由地方武裝而來。趙構自然感到極為不安,這些領兵將領,便像是手持利刃徘徊於他身側,比金人可怕多了。如今亦然,我們比蒙古人更有威脅,與蒙古還能講和,至少經驗是這樣,但武將謀逆就是壹條路走到黑了。故而,每有武將立收復之功,皆是在加劇這種不安,此罪壹。
  立國三百年、南渡壹百三十余年,王朝至此已積弊叢生,權貴豪強阡陌連野,貧民百姓無立錐之地,國庫空虛,財用不足。每收復壹地,便需要軍費無數,設兵駐守,又需軍費無數,待敵軍攻來搶奪,需軍費無數,安撫新收復之地民心,又需軍費無數。刀刀割肉,如何不懼?
  並非沒有收復過失地,山東與河洛,皆曾收復過,但兵馬過境壹看,所得遠遠不如所費。那收復來何用?空費錢糧,加劇國內動蕩,使戰禍不停。
  最好是不必收復,大理國不難取,送到趙宋眼皮子底下尚且不想要,又何必從虎狼口中奪取中原之地。這是國情決定的,宋王朝根本上就不願收復失地,這些事就是罪。
  我也傻,竟還想著拿收復隴西來請功,還想著收復大理、關中再壹壹請功,謀個開府之權。太傻了,猶抱幻想。這些,從來都不是功勞,是大罪。妳與我走得近,妳也是大罪,殺妳,該。
  殺我也該,他們甚至還不知收復了大理、關中之事,不知我其實遠比眼下還有罪,罪大惡極,罪孽滔天,罄竹難書。”
  ……
  張玨執著酒壺,良久無言。
  他已不知如何應答。
  這些道理,很多人早已明白,歷朝都有人明白,先有張俊,後有呂文德。
  可惜張玨明白不來,他本以為朝廷為嶽飛平反、為余玠平反,就是認可這些武將所做所為。
  不是的,平反,那是因為他們已經死了……
  “君玉兄,死心吧,妳沾上我這樣罪大惡極的宋臣,若不反,只能身敗名裂。坐在皇位上的是趙昀也好、趙禥也罷,都沒用。就算趙祺是個傻子,萬事不管,不會開口殺我們,我們也必須死。坐在相位上的是程元鳳也好、賈似道也罷,都得殺我們,人品好壞,聰明與否,全都沒用,只要忠於宋廷,必須殺我們。
  因為,這是宋王朝立國的根本,任何人都改變不了它,宋王朝的制度,其根基就是為了讓懦弱之主與滿朝士大夫能平穩治國。我們這樣的人是隱患,每壹個忠於大宋社稷的人,都將視我們為敵。我們……人人得而誅之。”
  張玨道:“好壹個人人得而誅之,我們是叛賊,無甚可說的,只可惜了王將軍的忠心。”
  李瑕擡手拿起張玨面前的酒壺,倒了兩杯酒,遞壹杯給張玨。
  他舉杯,道:“我說這些,是陳述,不必抱怨,妳我坦然面對便是。”
  張玨舉杯與他碰了碰,壹飲而盡。
  這壹日下來,先是商量反不反,再是打賭比試,談罷王堅,又殺退來敵,至此時,他終於放棄了所有對宋廷的希冀。
  反。
  不是“他娘的!反了就反了”的壹時沖動,而是就該反了,心底確定這樣的朝廷就該推翻了。
  當此胡虜肆虐之世,世間要的該是如唐太宗壹樣以己身氣魄便能壓服武將的英雄,不是臨安繁華煙雨裏終日憂武將不可控制的懦主。
  酒入喉,張玨已感到這反賊當得暢快無比……
  ……
  張文靜坐在這堂中,大部分時候都顯得乖巧,此時見二人碰了杯,眼中狡黠之色壹閃而過,起身道:“對了,張副帥可還未說是否與我拜把子?”
  “好!”
  張玨哈哈大笑,伸手往李瑕肩上壹拍,笑道:“大帥往後便算是我妹夫了?”
  “見過義兄。枯坐這般久,小妹可算是得了個靠得住的兄長,也算是不虛此行?”
  ……
  驛中笑聲更響。
  驛館外頭顱搖搖晃晃。
  不遠處,青白江兀自東流。
  它見過了諸葛亮“拋擲南陽為主憂”,也見到了三十余年來大宋無數名臣良將“北征東討盡良籌”。
  今日情境,依舊是“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見過了蜀漢後主的“千裏山河輕孺子,兩朝冠劍恨譙周”,今日又見這大宋君臣。
  唯余巖下多情水,猶解年年傍驛流……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