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壹品

三戒大師

歷史軍事

  數風流,論成敗,百年壹夢多慷慨。   有心要勵精圖治挽天傾,哪怕身後罵名滾滾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七三六章 潤物無聲(下)

官居壹品 by 三戒大師

2018-6-27 16:21

  壹路思緒連篇,不知不覺便到了石皮巷,沈默叫停了馬車,下來步行壹段,眼前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他懷疑自己是否曾經到過這裏,在他的記憶中,這裏破爛擁擠、地上坑坑窪窪,如果下過雨,地上便會泥濘不堪,根本沒辦法插腳。
  但現在,他腳下卻是用碎石鋪就,路面寬闊平坦的馬路,而且他註意到路脊稍稍高於兩邊,顯然是為便於將水排入河中,這種設計即使下暴雨也不要緊。
  再看街道兩旁,煙柳掩映之下,是壹排排精美的花園小樓,雖然比不了那些動輒占地數畝的園林,但背河臨街,映水蘭香,建築精美,最宜中隱……畢竟真正的大戶還是少數。對於大多數有錢人來說,能在蘇州城占有這麽個小別墅,已經是夢寐以求的了。
  走在這新建的城區中,只見往來的全是華麗麗的車轎,裏面坐著衣冠楚楚的體面人,就連跟班的小廝、趕車的馬夫也穿著得體,幹凈整潔,顯然這片曾經的棚戶區,已經徹底被有錢人占領了。
  這種覺悟讓沈默在對變化欣喜之余,又多了壹些心酸,他知道那些原本居於此、長於此的貧民們,已經搬到城外居住了,在那裏重新起壹片住宅,繼續他們的生活。縱使補償款再多,也無法改變他們被驅逐出城的事實。而且隨著壹項技術的發明和應用,紡織工場將會逐漸從城內搬遷到鄉下,他們連白天都沒有機會入城了。
  富饒繁華的人間天堂,終究只是有錢有權者的天堂,卻把平民百姓拒之門外……
  沈默長長吐出壹口濁氣,他的痛苦就在於,良知並未泯滅,卻要強迫自己,做壹些自認為對,卻知道不好的事情,而更痛苦的是,這樣的事情還會壹而再、再而三的發生,每壹次都會在他的心上留下壹道疤痕。直到面目全非,直到麻木不仁……
  這種低沈的心情,在看到刻著‘蘇州工學院’五個楷體大字的花崗巖大石後,終於消散無蹤,這塊有五尺多高、八尺多長的巨石,是他自掏腰包,命人從山東嶗山運來的,成本高了去了,但他就是喜歡,他要用這塊礎石,紀念自己建立的第壹所學校。
  “真希望能有個好的結果啊……”沈默帶著期盼的心情邁入了工學院內,誰知迎接他的,卻是當頭棒喝。
  只見工學院那烏黑的大門緊閉著,隔著院墻,裏面還傳來吵嚷廝打的聲音,三尺快步上前道:“大人,裏面似乎在打架!”說著壹揮手,便有個衛士手麻腳利的攀上墻去,看了壹會兒,下來回稟道:“可了不得了,都打成壹鍋粥了。”
  “叫門!”沈默的臉色很不好看。
  邊上陪著的歸有光,心裏更是郁悶,怎麽搞的,非要在這個時候出亂子?趕緊壹面命人召集兵丁,以備不測,壹面讓人前去砸門,又對沈默道:“裏面也不知什麽情況,大人請先回車上休息壹下吧。”
  沈默黑著臉不吭聲,理都不理他。
  ※※※
  “開門,開門……”兵卒們把門砸得山響,也沒人理會,還是讓人翻墻進去,從裏面打開了院門。
  大門壹開,穿著褐色皮甲的兵丁們,便提著鐵鏈和棍子湧了進去,口中還高喊著:“不許動,都抱頭蹲在地上!”然後不管青紅皂白,只要還站著的,便統統打倒在地。
  見越來越多的官差湧進來,院子裏打架的雙方,也終於都住了手,乖乖按照要求官差的要求,抱著腦袋蹲了下來。
  不待裏面徹底平靜下來,沈默便大步走進去,歸有光想要阻攔,卻被他壹把推開。
  走進壹片狼藉的院子,只見石桌石椅被推倒,滿地都是紙張和破損的教具,沈默還看到兩塊木質的楹聯也被翻扣在地上,心痛的蹲下身來,想要將其扶起來。
  三尺壹看趕緊上前幫忙,帶著兩個衛士,把兩塊楹聯擡了起來。
  沈默看到了上面的字:‘不離日用常行內,直造先天未畫前’,在後壹塊的右下角,還寫著壹行小字道:‘王襞敬錄師祖法訓’,他不由暗暗吃驚,竟然是泰州學派的掌門所贈。
  王襞何許人也,王艮的兒子,王艮何許人也,王陽明……唯壹的傳衣缽者,王學主要流派——泰州學派的創始人,陽明公之後最具盛名的大家。而王襞被稱為泰州學派掌門,並不只因為血緣,他九歲時隨父親王襞拜謁王守仁,從學十余年,被稱為王學最純粹的傳人。後隨父開講淮南,父死,繼父講席,往來各地,以學識淵博,無所畏懼聞名……即使在王學被禁的年代,也毫不退縮、講學不輟。極大的鼓舞了低潮中的王學門人,他還為謀求王學的合法地位,奔走呼號十余年。
  這段艱苦的日子,為王襞贏得了崇高的聲譽,即便是理學壹派的信徒,提起他的名字,也要豎大拇指。更別說王學內部了,不管哪壹派,都視其為盟主……如果說文化界的牛耳,由王世貞把持,那他絕對是持思想界牛耳的巨頭。
  這時院子裏基本安靜下來,歸有光上前請示。沈默用衣袖小心擦拭著其中壹塊楹聯,輕聲問道:“歐陽大人在哪裏?”
  “在庫房裏。”三尺小聲道:“沒有傷到壹絲汗毛。”
  “請他來見我……”沈默心情壹松,只要老歐陽沒事兒,什麽都不算大事。頓壹頓道:“算了,還是我親自去吧。”
  “不敢勞您大駕。”壹個中氣十足的聲音,從東北角門處傳來,沈默循聲望去,就見壹位須發銀白、面色紅潤、身材高大的老人,正大步朝自己走來。
  看到歐陽必進沒受到什麽損傷,沈默放心的笑了,壹躬到底道:“老大人,您受驚了。”
  歐陽必進有些汗顏道:“我沒給妳看好家啊……”
  “只要人沒事兒就好。”沈默微笑道。
  “人確實沒事。”歐陽必進道:“壹開打我就讓那些技師從後門跑了,加之妳們來的及時……”
  “這是湊巧了。”沈默道:“事先並不知道,本來只是想來看看的。”
  “可見天不該絕。”歐陽必進早是知天順命的年紀,呵呵壹笑道:“前面太亂了,咱們到庫房裏坐坐吧。”聽老大人如此邀請,歸有光等人的表情都有些怪異,心說哪有請人去倉庫裏喝茶的?
  沈默卻知道,醉心於科研的人,往往疏於待人接物,所以沒覺著有什麽,與老歐陽並肩往後院走去。
  “是什麽人在這裏鬧事?”沈默輕聲問道。
  “唉……”歐陽必進嘆口氣,沒吱聲。
  “為什麽鬧事?”沈默又問道。
  “嘿……”歐陽必進苦惱的揉壹把頭發,嘟囔道:“到了就知道了。”
  沈默只好把疑問塞回肚子裏。
  ※※※
  蘇州工學院的建築風格,雖然仍未擺脫傳統範疇,但已經帶著濃重的使用色彩了,由五進院落組成。第壹進是教場,正中供奉著先師祠,牌匾上書‘日用即道’,供奉的是魯班與墨翟……這是傳授技藝的學員,供這二位工匠的祖師,當然合情合理。
  二、三進都是壹樣的規制,在中間的通道兩邊,各有壹排長長的教舍,粉底黛瓦,竹節壹般間隔開,沈默特意進去看了看。要比後世的教室少得多,沒有黑板,只有個小小的講臺。學生的條件更艱苦,每壹間內都只有長凳,沒有桌子,這樣顯然是為了多坐人。
  壹間教室坐六七十人沒問題,歐陽必進告訴沈默,在蘇州這種寸土寸金的地方,只能這麽將就了。
  沈默點點頭,他管不了那麽多,也管不了那麽細,如果這種形式真得管用,自然會眾人拾柴火焰高,欣欣向榮、越辦越好;要是真的不適合這個年代,那只能是壹次不成功的嘗試……看來方才外面的騷亂,對他的信心打擊不小。
  第四進是各種操作教學間,沈默壹間間看過來,繅絲間、紡紗間、織布間、絲織間、提花間等等……棉紡、絲織各占據半壁江山,別的行業卻幾乎看不到。
  “目前只開了這兩類課程。”歐陽必進道:“主要是地點的原因,蘇州的工場,不是棉紡、就是絲織,而且這兩個行業需要人最多,工人收入也最高。”說著自嘲的笑笑道:“我現在是開口不離收入。”
  “這不正是‘民本’思想嗎?”沈默微笑道:“只要能讓老百姓自食其力,過上好日子,種地和做工,有什麽區別嗎?”
  “呵呵,就妳會說話……”歐陽必進撚須笑道,有時候他自己想想都好笑,堂堂大明吏部尚書,竟然被這小子忽悠的主動辭職,然後跑來心甘情願地給他白打工,像自己這樣的怪人,估計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了。
  不過歸根結底,還不是因為他樂意,要不誰還能強迫他幹?歐陽必進長期做父母官,深知百姓生活不易,壹直以來都想盡力幫助他們。尤其是在鄖陽擔任巡撫的時候,那裏土地貧瘠,百姓貧苦,盜匪橫行,百姓的生活十分艱難……否則朝廷也不會在壹府之地設立巡撫……但他發現,憑自己的力量,動不了壓在百姓頭上的捐稅勞役、官府欺壓、養老看病這些沈重負擔。
  在苦惱與自責中,他的治下恰好遇到牛瘟,大量的耕牛都病死了,眼看春耕在即,老百姓急得團團轉,壓力層層上傳,最後匯集到當時歐陽必進身上。
  壹般遇到這種問題,官員們便會繼續往上推,反正是天災嘛,又沒自己什麽責任,請朝廷免稅,請省裏賑濟唄。但歐陽必進沒有這麽幹,他平時平時喜歡動手、善於思考……牛死了,耕不了地,能不能想辦法替代壹下呢?
  他想到有部古書上,似乎有人力耕地機的介紹,壹找還真找到了,但中國文字的傳統特點,便是言簡意賅……說難聽點就是語焉不詳,很難依葫蘆畫瓢。但天才在此刻迸發,歐陽必進就憑著寥寥百十字的描述,會同幾個老工匠,打造出了十分實用的人力耕地機,壹經實驗,效果好極了。馬上全力打造了上千具,幫助百姓度過了危機。
  大獲成功後,他又將其幾經改進,已經推廣到了很多地方,而且因其省力高效,許多地方甚至不再依賴耕牛,這樣就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讓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壹些改善。
  歐陽必進壹看,原來還有另外壹條路,就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啊!幫百姓打造趁手的生產工具,提高生產效率,節不了流就開源嘛,百姓當然能過得好壹些。
  自此,他便壹頭紮進了發明研究之中,對科技的興趣,已經超過了對仕途的追求,這才是他能來蘇州的真正原因。
  ※※※
  不過這次,惹禍的也是他的發明……
  歐陽必進帶著沈默來到了最後壹進,這裏是他的辦公房、藏書閣,和院裏的庫房。原先他是在蘇州研究院待著的,但那個院在城外二十裏處的上方山上,現在這邊草創、離不開人,兩頭跑老爺子實在吃不消,索性把瓶瓶罐罐全都搬過來,在空閑的庫房裏搞他的研究。
  他要向沈默展示的,正是他的成果之壹,行雲流水。
  當庫房門打開,那臺模樣有些怪的機械,便出現在沈默眼前,據歐陽必進說,是紡紗用的紡紗機。但沈默覺著這個鐵坨坨,倒像個用來爆米花的工具……
  對紡織業,沈默還是很了解的,畢竟是蘇州的支柱產業。
  絲綢和布匹的原料是蠶繭和棉花,但不能直接就用,蠶繭要經過繅絲,才能變成用來紡綢的生絲;而棉花也需要先撚在壹起紡成線或紗,這樣才能用來織成布。而紡紗機,就是用來把經過桿、彈等工序處理過的棉花,變成紗線來的機器。
  沈默知道,目前通用的紡紗機,還是黃道婆發明的三錠腳踏紡車,可同時紡三根紗,是非常了不起的發明……因為在這之前,紡紗都是由人手完成,即便是要找到壹個,可以同時紡兩根紗的人都非常不容易,三紡車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更讓產量增加,大大地促進了蘇松棉紡業的發展。
  但現在三紡車卻成了阻礙行業發展的桎梏,尤其是最近幾年,工人們對織布機進行改進,使織布變得更高效快速時,紗錠的需求已經超過供應量許多了……畢竟這樣三根三根的紡紗,速度還是太慢了。
  加上外國商人們也開始在絲綢之外,大量的采購價格更低、更適合平民使用的棉布,大量的訂單湧入各個棉紡工場,但工場主們卻面臨著無米下鍋的窘境。
  也就在那時,蘇州設計院開張了,且有大名鼎鼎的歐陽必進坐鎮,棉紡業的巨頭們喜出望外,拿著厚厚的銀票來到上方山,請求幫助改進紡紗機,為此他們不惜壹切代價。
  歐陽必進也希望設計院能壹炮打紅,便接下來這個委托,集中力量進行紡紗機的改造。其中沈默給他的簡單物理學、幾何學的教材,起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對力學的了解,讓他工作如虎添翼,最終用了兩年時間,研究出這樣壹臺機械來。
  歐陽必進給它起個名叫‘行雲流水’,可見還是很滿意的。
  面對這樣壹臺東西,沈默其實是兩眼壹抹黑的,他根本不懂其中的原理結構。每當此時,他都會湧起深深的自責,心說我要曾經學理工科就好了……
  不過實際效果如何,他還看得出來……歐陽必進讓人給他演示,在壹頭的圓筒中,填裝上彈過的棉花,然後,壹邊旋轉鐵筒,壹邊拉起筒中棉花的壹小部分,棉紗便源源不斷的拉出來,確實挺快,而且拉出的絲線質地均勻,完全不遜於熟練工用傳統方法所制的。
  “但是……”沈默輕聲道:“看不出有多大的提升?”
  “這只是整個紡紗機的壹部分……”歐陽必進的眼中放射出光芒道:“如果把上百個這樣的玩意兒,用幾根聯動桿連起來,然後再用水車驅動,妳還覺著沒什麽提升嗎?”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