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零章 濮議之爭
官居壹品 by 三戒大師
2018-6-27 16:21
袁煒顫抖著伸出手,打開那份奏章,只見上面用自己的口氣,以《興都誌》總裁的身份,彈劾副總裁張居正態度不端,對差事多有輕慢,還用壹些隱晦的語言,借古諷今,表達對皇帝過分擡舉親生爹娘,卻對張太後過於輕慢的不滿……
當然壹封好的誣告信,絕不能通篇虛構,必然要結合三分事實,才能讓那七分假話逼真。嚴世蕃顯然早就盯上張居正了,從其撰寫的壹篇歌功頌德的文章中,找出了破綻——
這篇文章的主旨,是誇贊嘉靖皇帝仁孝,並論證任何壹個孝順的兒子,遇到這種情況都會做同樣的選擇,皇帝也不例外。按說是深慰帝心,嘉靖當時看了還龍顏大悅,爽得不能自已呢。
但嚴世蕃還是從中找到了攻擊點——張居正在論證時,舉了北宋英宗的例子,還提到了‘濮議’兩個字……
宋英宗名叫趙曙,原名宗實,是宋真宗之弟商王趙元份的孫子……真宗是宋朝第三代皇帝,其繼承人是仁宗,也就是趙曙的堂叔。按說趙曙這個宗子本與皇位無緣,但仁宗無子,皇位便落到他身上,其命運與嘉靖何其相似?
而且這兩位便宜皇帝的性格,還幾位類似,都非常的聰明,且無比的固執,為了同壹件事與大臣發生猛烈的沖突——那就是近乎偏執地恪守孝道,登基不久,便各自演出了壹場震驚朝野、曠日持久的追贈生父名分的鬧劇。
嘉靖朝的不消分說,轟轟烈烈的‘大禮議’註定載入史冊,英宗趙曙也不甘示弱,‘濮議之爭’持續終生,且已經寫進了史書……
仁宗去世後,英宗即位,朝廷開始討論英宗生父濮王的稱號問題,當時仁宗逝世已有十四個月,但英宗批示,等過了仁宗大祥再議,也就是待到滿二十四個月再說,這並不是為表示對仁宗的尊敬,而是英宗為了減少追封時的阻力而出的緩兵之計。
當時以王珪為首的兩制認為,英宗繼承仁宗的皇位。應稱生父濮王為皇伯,而以韓琦、歐陽修為首的宰執們迎合上意,認為英宗應稱其為皇考,他們還請求英宗將兩種方案,都提交百官討論。
當時英宗和他的宰相們認為,大臣中壹定會有人迎合他們的主張,誰知情況恰恰相反,百官對此反應極其強烈,大多贊同兩制官員的提案。但英宗已經蓄謀已久,怎會改弦更張?便想施加壓力,讓百官改變看法。但因為宋朝沒有廷杖,而且皇帝不能殺士大夫,所以英宗感到很吃力,壓力很大。
偏偏這時候仁宗皇帝的原配曹太後聽說消息,親自起草了詔書,嚴厲指責韓琦、歐陽修等人,認為英宗能即位,因為他是過繼給仁宗的養子,不能再稱濮王為父,所謂皇考也就無從談起,壹下子蓋棺定論。
英宗的認爹之路仿佛再無希望。
見形勢的發展於己不利,英宗不得不暫緩討論此事,但他並沒有放棄。恰恰相反,經過那麽長時間的爭論,他已經認識到,要想取得勝利,只有爭取太後改變態度,釜底抽薪,才能給兩制和百官以致命壹擊!最後竟使出了匪夷所思的壹招——他預先讓歐陽修寫好了‘議定濮王稱皇考’的詔書,藏在身上,然後請曹太後吃飯,席間痛哭流涕,表示自己已經意識到了錯誤,願意痛改前非,不再強求什麽。
曹太後雖然跟英宗的關系很不好,但聽了英宗情真意切的話語,想想將來還得靠他,曹太後的態度軟化了,被英宗在好話連篇中,壹杯接壹杯的灌醉了,然後掏出詔書,哄著曹太後稀裏糊塗的簽上了。
次日,太後酒醒,方知詔書內容,但後悔已經晚了,因為英宗已經將其詔告天下——濮安懿王稱親,以塋為園,即園立廟,也就是給予皇帝的哀榮。
但這項決定遭到了朝臣的堅決抵制,包括司馬光在內的臺諫官員全部自請同貶。甚至在濮邸時的幕僚都站出來反對稱親之舉,這是英宗萬萬沒想到的。
面對這始料不及的情況,英宗不能再忍,他下詔停止討論,將呂誨等三名禦史貶出京師,以示決心,同時又拉攏反對派主要人物王珪,許以執政職位,最終軟硬兼施。前後歷時三年多,才為生父爭得了死後的名分……考慮到英宗壹共在位五年,這個耗時比例,比嘉靖帝還高。
※※※
文章中用這位皇帝類比嘉靖,原意是想證明嘉靖並不是壹意孤行,但卻忘了這對難兄難弟,還有個最讓人詬病的相似點——對不是自己老媽的太後,十分的不恭。當然嘉靖是不承認的,但人家老趙家的皇帝比較實在,趙曙曾經因為天災下過罪己詔,頭壹條就是說自己‘聽信讒言,對曹太後不恭’,人家自己承認了!
於是嚴世蕃在彈劾文章中說,張太嶽用宋英宗類比吾皇,是為了表達壹個看法——嗣皇帝為了對生身父母盡孝道,就必然要對先帝不敬,對先帝遺孀不恭,自然站在百官的對立面。
在彈劾奏章的最後,嚴世蕃拿出當年構陷張經的本事,添了畫龍點睛的壹句道:‘臣聽說,自古站在百官對裏面的都是昏君,然而吾皇英明神武,四海鹹服,百姓安居樂業,無不認為當今是難得的治世,張居正卻敢這樣汙蔑皇上,不知是何居心?’
什麽叫字字誅心?這就叫字字誅心。袁煒光看看,都嚇得滿頭大汗,他久在君側,知道嘉靖剛愎自負,極容易先入為主,做出些沖動之舉——比如當年的夏言、曾銑、張經、李天寵等人,無不因此遭了毒手,雖然嘉靖事後也琢磨過味來,覺著後悔了,但金口壹開便覆水難收,只能壹錯到底了。
袁煒敢斷定,壹旦看到這封戳到天子逆鱗的奏章,嘉靖必然暴怒而起,不問青紅皂白,便將張居正下獄嚴刑拷打——他相信只要這玩意兒壹遞上去,張太嶽就得徹底完蛋。
可張太嶽何許人也?徐閣老最親近的嫡系子弟,那是捧在手裏怕掉了、含在口裏怕化了,哪怕去歲兩黨戰鬥到白熱化,就差徐閣老赤膊上陣了,都沒舍得讓他出馬。可想而知,要是自己敢遞這道奏折,徐階必然不會放過自己……而且昨天雙方還把酒言歡,今天就惡狠狠的捅刀子,估計徐階要對他恨之入骨了。
袁煒想起看過的市井小說上,當黑幫分子要讓兩面派徹底歸附時,往往會逼他做壹件徹底得罪另壹方的事,這樣兩面派就沒法左右逢源,只能選擇答應或不答應,答應,就徹底跟另壹方決裂;不答應,下場往往是被黑幫刨坑埋了。
他覺著嚴世蕃跟黑幫頭子唯壹的區別,是不會把自己刨坑埋了,頂多也就是搞個身敗名裂罷了……
‘嚴世蕃不朝徐閣老下手,卻拿他的門生開刀。’袁煒自傷道:‘這根本就不是為了爭鬥,純是為了讓我跟徐閣老決裂,然後死心塌地跟他走。’想到這,他的面色有些猙獰。暗暗咬牙道:‘可這樣壹來,我跟徐閣老那邊,就再也沒有和好的機會了。’這時候他的酒全醒了,頭腦壹片清明道:‘看現在的形式,嚴黨已成明日黃花,這內閣首輔的位子,早晚還是徐階的,我憑什麽為了討好妳們,把徐閣老得罪慘了?’
嚴世蕃還不知道,自己的跋扈又壹次把人給得罪慘了——袁煒是什麽人,皇帝的寵臣、景王的老師,禮部的尚書,內閣的儲相,從裏到外紅得發紫的紅人,正冉冉升起的巨頭……當然最後壹條純屬袁煒的自我感覺。
當初壹見到嚴世蕃,袁煒因為說錯話而慌了神,加之積習已久,所以情不自禁的跪了,但跪著跪著就覺著不是滋味了……袁煒不禁想起早些時候,堂堂內閣次輔,都跟自己把酒言歡、對自己以禮相待,無比的重視。他嚴世蕃壹個狐假虎威的東西,卻呼奴喚婢般的對待自己,隨意辱罵,根本不把自己當人看。自己憑什麽要為了嚴世蕃,得罪徐閣老?
這比賬不劃算,實在是不劃算。如是壹想,袁煒便做出決定,還是不聽嚴世藩的,不幫著他陷害別人。但這樣壹來,嚴世蕃絕對不會放過自己,還得想個保護自己的辦法,想到這他不禁苦笑連連,繞了壹圈,竟又轉回來起點了。
※※※
第二天壹早,強忍著腦仁發脹,他命人備轎往內閣去了,來到無逸殿中,見到了已經開始忙碌的徐閣老。
聽說袁煒來了,徐階似乎有些意外,從案牘中擡起頭來,摘下老花鏡笑道:“看出年輕來了,懋中啊,妳沒事兒了嗎?”說著竟親自起身給他沏了杯極釅的茶。
袁煒心中微微感動,暗道‘同樣都是在內閣待著的人,差距咋這麽大捏?看來真閣老和假閣老,就是不壹樣啊。’便輕聲道:“恩相,學生有下情稟報,不知……”
“還是寫下來吧。”徐階輕聲道:“這裏隔墻有耳。”
袁煒點點頭,走到大案邊,提起筆來,往硯臺裏蘸墨時,有意無意的瞄了壹眼桌上寫了壹半的奏章,隱約看到壹行字道‘……禮部,端恭謹慎,器堪大用,臣請納其入閣,必可為主分憂……’雖然沒頭沒尾沒看明白,他的心卻怦怦跳起來,暗叫道:‘莫非是推薦我入閣?看來是這樣的,壹定是的!’心說看來官場上什麽都比不了‘師生’啊!只有老師最不跟學生記仇!
他卻沒見到身後的徐階,嘴角掛起的那絲神秘的笑意。
深吸口氣,袁煒刷刷刷在紙上寫下壹行字,又將那嚴世蕃的誣告信擱在邊上,回過頭來,對徐階道:“恩相請看。”
徐階點點頭,走上前來,看看那紙條寫道‘東樓將傾,太嶽危矣!不忍相殘,來報恩相!’看到是關於張居正的,徐階的面色壹沈,拿起那奏章翻閱起來,越看臉越白,看完後竟壹臉蠟黃道:“這個……已經上奏了嗎?”
袁煒搖搖頭,壓低聲音道:“應該還沒有,他們的意思,是讓我領先上奏,但若是我遲遲不肯上本,他們也不會等太久的……”
徐階緩緩點頭,壹屁股坐在椅子上,輕扶著案臺道:“妳很好,老夫很欣慰。”說著將那沒寫完的奏章推到他面前道:“不枉老夫對妳壹場。”
雖然早猜到了,但經事主壹證實,袁煒還是激動起來,顫聲道:“學生……必不負老師的栽培。”
徐階點點頭,輕聲道:“請妳先壓壹壓,讓老夫想想辦法,務必要頂住。”頓壹頓,覺著自己該解釋壹下,便又道:“他們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明是對張太嶽下手,暗中卻是指向老夫……”壹旦張居正被定罪,那他這個關系密切的老師,最少也是個‘教導不嚴’的罪名,如何再當得大學士?
袁煒點點頭道:“正是因為擔心老師的安慰,學生才不惜跟他們撕破臉,大白天的過來。”
“很好,很好。”徐階頷首連連道:“只是妳也要保護自己啊。”
“多謝老師關心……”袁煒面上浮現憂愁道:“學生好歹也是二品尚書,他們倒不敢暗算我,只怕發動言官挑我的毛病……”說著苦笑道:“您知道,學生以往不拘小節的,遇到言官群攻,定是招架不住的。”
“這妳不必擔心。”徐階眉毛壹揚,難得露出幾分英氣道:“他們有言官,我們就沒有了嗎?兵來將擋水來土屯,總之老夫不會讓妳有事的。”
“多謝恩相周全。”袁煒這才將心放回肚子裏,深鞠壹躬,離開了徐階的值房。
袁煒走後,徐階吩咐道:“把沈祭酒請來。”外面輕聲應下,他則陷入了沈思之中。
※※※
不知過了多久,沈默到了,已經是中午了,徐階放下手頭的工作,將那封信和紙條送入袖中,起身抻壹下筋骨道:“走,咱們出去吃飯,老吃內閣的飯都沒胃口了。”沈默點點頭,笑道:“學生想吃還吃不到哩。”
徐階看看他,笑道:“妳才多大年紀?早晚有妳吃膩的那天。”沈默笑笑,跟著他又出了西苑,在長安街對面的壹條胡同中,撿壹個偏僻的酒樓,要壹個幽靜的雅間,上幾個精致的小菜。
待屏推侍從後,徐階便從袖中掏出那兩樣東西,給沈默看。
沈默看過後,面色沈肅下來,輕聲問道:“太嶽知道了嗎?”
“沒有,告訴他也於事無補,徒惹人亂而已。”徐階嘴角泛起壹絲苦笑道:“這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沈默點點頭,沈聲道:“古人雲,除惡務盡!這話壹點不假!”說著冷冷道:“嚴世蕃壹天不死、嚴黨壹天不倒,他們害人之心就永遠不停!就不能讓他們恢復元氣!”他也真是氣壞了,現在朝局已經很清楚了,新陳代謝在所難免,嚴家父子如果識相,就該夾起尾巴來做人,也好周全子孫,不至於身敗名裂。
“是啊,他們爭權之心不死啊!”徐階點點頭道:“嚴閣老在夫人頭七之後,便搬回無逸殿住,白日在皇上身邊伺候,晚上就在他那個院子裏睡,倆月了都沒回過壹趟家……”說著自嘲的笑笑道:“原本以為他夫人死了,也該心灰意冷了呢,誰知竟‘病樹前頭萬木春’了。”
“嗯。”沈默也點頭道:“嚴世蕃何嘗不是,按說不回鄉丁憂,已是冒大不韙了,竟然還不在家裏老實呆著,四處上躥下跳,扇陰風點鬼火,唯恐天下不亂,京城百官側目久已!”說著抱拳道:“老師,這次您該下定決心了吧?”
“嗯!”徐階鄭重點頭道:“要不是拿定主意,我也不會大白天的找妳來!”
“好,這次定要讓這對父子徹底完蛋!”沈默振奮道:“不然老是陰魂不散,讓人整天渾身難受。”
“哈哈……”徐階笑道:“拙言,計將安出?”
“老師,請附耳過來。”沈默輕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