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壹品

三戒大師

歷史軍事

  數風流,論成敗,百年壹夢多慷慨。   有心要勵精圖治挽天傾,哪怕身後罵名滾滾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九八章 返京

官居壹品 by 三戒大師

2018-6-27 16:21

  俗話說:‘上有京通,下有蘇杭。’說的就是那三千五百裏的京杭大運河。南邊的那頭是蘇杭,北邊則起自北京通州。通州是個水陸大碼頭,南邊來的糧食綢布、茶米油鹽各種民生用品,全要在這個地方轉運上車,運到京城裏,供那上百萬張嘴吃穿住用。
  朝廷有專門的倉場侍郎駐紮在此,當地靠漕船、廒倉為生的,不知其數,加之此時正是南漕雲集、漕米入倉的旺季,碼頭上人頭攢動,到處飄蕩著汗臭味,讓人沒法插腳。
  但這是普通貨運碼頭的場景,在另壹側的官家碼頭上,又是另壹番情形,眼前寬敞無比,地面用青石磚鋪就,早晨剛灑過水,顯得壹塵不染,碼頭邊的壹溜涼棚,為下面等候接人的貴人們,擋住了炎炎的夏日。他們輕搖著折扇。說話輕言細語,偶爾也會有爽朗的笑聲傳出,與另壹邊的碼頭恍若隔世。
  但也不是誰都怕曬,壹個站在官家碼頭,卻身穿布袍的胖大男子,就戴著草帽立在太陽下,壹手閃動著蒲扇,壹手搭兩旁眺望著遠處,好似誰家的管家,在給涼棚中的老爺望風壹般。
  可在場的官人們,不僅不敢小覷他,看見他在太陽底下站著,時不時還有人走過去,請他進涼棚歇息,卻都被他不耐煩的攆回去……吃了他的白眼,眾大人卻仿佛理所當然,沒有壹個覺著難堪的。
  因為他可不是壹般人,他是赫赫有名的江南第壹才子,現任翰林院侍讀學士,陛下須臾離不得的近臣,徐渭字文長。官人們能不小心供著、巴結著嗎?
  這文長先生學問大,脾氣卻也怪異,甭管妳是皇親國戚、還是閣老尚書,他壹概總是用鼻孔相對,愛答不理,壹副生人勿近的模樣,也不知陛下怎麽受得了。
  但有道是‘秦檜還有三個好朋友’呢。還是有人可以和他親近的。這不,三個年輕人走到他身邊,笑道:“我說文長兄,大熱得天曬壹身臭汗,實不是什麽有趣的事兒。”
  徐渭扇扇蒲扇,搖頭冷笑道:“難道站在涼棚裏,看老百姓揮汗如雨,就有趣了麽?”
  壹個望之三十幾歲,面容端莊的男子,聞言對邊上那兩個稍年青的笑道:“我說吧,能說服這個犟種的,北京城裏可找不到。”
  壹個俊雅如公子哥的男子笑道:“過去或許是,現在可不對。”說著壹指遠處道:“看,拙言來也。”
  眾人聞言壹齊望向遠處,果然見壹艘官船,緩緩駛到港口,船上插著壹串旗幟,仔細看時,便見上面壹溜晃人眼的職銜曰:‘大明嘉靖丙辰年狀元、詹事府司經洗馬,誥封朝議大夫、前翰林院修撰、前右春坊右中允、前蘇州知府、前江南市舶司提舉。前左僉都禦史巡撫蘇松。’
  ※※※
  沈默壹身便衣,立在船頭,對身邊壹個穿皺皺巴巴七品服色的官員苦笑道:“非得插這些牌子不可嗎?”
  那官員是司經局派去迎接他的,名叫王啟明,生得壹張蝦爬子臉,聞言瞪大那雙眼睛道:“這可是大人的榮耀啊,進了京就插不得了……”言外之意,現在不插,更待何時?
  “榮耀?”沈默搖搖頭,自嘲笑道:“都是前某某、前某某,我怎麽覺著像是諷刺呢?”
  王啟明聞言臉皺成菊花道:“哎喲我的大人,您就堅持壹下吧,咱們司經局已經幾年揭不開鍋了,就等著壹位有分量的大人來坐鎮,我們才好跟戶部硬氣點,能討點救命錢啥的。”
  既然他這麽說,沈默也不吱聲了,眼看著快到岸了,他對身後看著孩子玩耍的若菡道:“待會兒妳們直接回家,我還指不定什麽時候才能回去呢。”
  若菡點頭笑道:“妳忙著,別掛心我們了。”這時十分突然問道:“阿爹,我們能去紫禁城玩嗎?”沈默對兒子的教育太過開放,導致小子們時常語出驚人。
  頓時大家壹臉黑線,沈默看壹眼王啟明,見他使勁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便淡淡笑道:“沒有皇上的召見,我們不能去,要是哪天有幸陛下召見,妳就可以進去看看了。”說著對王啟明笑笑道:“小孩子沒見過世面。說些不著邊際的話。”
  王啟明趕緊附和笑道:“童言無忌,童言無忌嘛。”
  這時候邊上的阿吉突然又道:“為什麽要聽陛下的,阿爹不是說,人應該自己做主嗎?”
  沈默這個汗啊,幹笑壹聲道:“那是在蘇州,現在回了京城,就得聽皇上的。”
  若菡也驚了壹身汗出來,朝王啟明尷尬地笑笑,便拖著倆倒黴孩子進船艙裏去了,阿吉和十分還在那不甘心道:“我們要回蘇州去,我們不要聽皇上的……”
  ‘呵呵……’兩個娃進去了,沈默幹笑兩聲,硬是沒說出話來,邊上的王啟明趕緊接道:“童言無忌,童言無忌啊……”
  “是啊。”沈默這才點點頭,贊許地看王啟明壹眼道:“啟明,妳現在是什麽職務?”
  “啊,屬下是司經局的七品校書。”王啟明自嘲笑笑道:“像我這樣的書籍管理員,局裏有十幾號呢。”
  “這麽多人,不是浪費嗎?”沈默道:“校書上面是什麽呢?”
  “回大人,是六品經承,這個人少。”王啟明雖然是綠豆官。可京裏混的就是比地方上那些官員鼻子靈,知道自己出頭的機會來了,馬上吐沫橫飛的大表忠心道:“大人,我這人別的本事沒有,就是占了個實心眼,大從今往後,生是大人的人,死是大人的鬼……”
  “打住打住。”沈默搖頭大笑道:“我要妳個死鬼幹什麽?”
  王啟明不好意思地笑笑道:“我就是壹個比喻……”
  “行了,別比喻了。”沈默拍拍他的肩膀道:“回去後妳就是我的經承了,跟著我好好幹,不會讓妳吃虧的。”
  讓他這壹拍。王啟明的骨頭都酥了,當即給沈默磕頭道:“屬下謝過大人,從今往後您讓我往東、我不往西,讓我攆雞我不追狗,總之壹句話,讓我幹啥我幹啥。”
  沈默虛踹他壹腳道,笑罵壹聲道:“馬屁精!快到了,趕緊安排安排下船吧。”雖然是罵人,可透著掩不住的親熱,讓王啟明大為受用,騰得跳起來,精神抖擻道:“得令!”便猴子似的躥下去了。
  ※※※
  船靠碼頭,沈默壹眼便看到了徐渭、吳兌、孫鋌還有諸大綬四個,使勁招手笑道:“大熱天跑出來接我,兄弟真是過意不去啊。”
  四人壹起哈哈笑道:“要是我們不來,妳才會過意不去的。”
  船壹停穩,沈默便快不下來,與四人挨個抱成壹團,說話都好幾年沒見了,大家彼此都十分想念,使勁妳拍拍我、我捶捶妳的,表達著心中的欣喜之情。
  稍稍笑鬧,吳兌小聲提醒他道:“別人也來了。”沈默微不可察地點點頭,便朝不遠處的三人拱手笑道:“太嶽兄、子維兄、思濟兄,勞妳們大駕前來,真是折殺拙言了。”
  幾年不見,張四維還是那個樣,朝沈默呵呵笑道:“拙言兄凱旋返朝,做兄弟的怎能不出迎呢?”
  張居正卻沈穩了許多,頷首笑道:“拙言,別來無恙啊。”
  那思濟兄乃是原杭州知府唐汝楫,當年外察,他也得了優異,被調入京城,任左春坊左論德,他覺著自己跟沈默是共患難過的老交情,所以親熱的上前。跟沈默套近乎道:“拙言老弟,咱們真是有緣啊,壹起在翰林院,壹起去江南,現在又壹前壹後回來京城,今後可要多親近才是。”這話稍有些突兀,若是順著他往下說,指不定會冒出什麽幺蛾子來呢。
  沈默不著痕跡的抽出手,呵呵笑道:“已經夠親的了,再親就得搬被窩去思濟兄家睡了。”惹得眾人笑成壹片,也就把這茬繞過去了。
  這時候,碼頭上那些不是迎接沈默的官員,也湊過來向他問好,沈默壹壹笑著回禮,等到擺脫出來時,已經是臨近中午了。
  眾人正要登車進京,唐汝楫突然提議道:“這個點了,還是在通州吃個飯,然後下午回去,正好晚飯前進京。”他都這麽說了,眾人縱使跟他不是壹路,但今天都是來接沈默,也不好再說什麽。
  唐汝楫便領著眾人,到了通州最有名的酒樓‘食為天’,他顯然是用心良苦,早定好了最豪華的包廂,點了最珍貴的酒菜,眾人壹到,立刻開席。
  這些人全都是翰林出身,人中龍鳳,哪個不明白,唐汝楫這番做作是為了什麽,有心要提醒沈默,不要著了他的道,但想壹想還是算了……能算計這家夥的人,估計還沒出生呢。
  然後就是排定座次,沈默是今日的主賓,自然坐了主位,唐汝楫坐在他右手邊的主陪,眾人本想讓官職最高的徐渭坐在沈默左邊,但他卻眨眼笑笑道:“還是請張太嶽坐吧,太嶽兄是嘉靖二十六年的前輩,咱們還是按規矩來吧。”說完便壹屁股坐在沈默對面,怎麽勸都不起來。
  張居正不禁搖頭苦笑道:“文長兄,妳這是寒磣我啊。”話雖如此,他還是坐在了沈默的左手邊。眾人便按著及第年份敘座,然後傳菜開席,為沈默接風敬酒,自然不在話下。
  ※※※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自然要說些閑話,可讓沈默奇怪的是,這些人只是異口同聲的,向他詢問蘇州城的事兒……諸如市舶、抗倭之類。對於他提問京城的事情,卻壹概含糊過去,岔開話題,仿佛在忌諱什麽。
  於是他知趣的不問,壹頓飯便在這種怪怪的氣氛中過去了。歸程中,他與徐渭幾個共乘壹車,馬車隆隆,外面肯定聽不見裏面說話時,他才開腔問道:“京裏現在怎樣?”
  “面上還是那樣,可私底下暗湧湍急,吃人不吐骨頭啊。”徐渭搖頭笑道:“不得不說,拙言,妳不該這時候進京啊。”
  “好像我願意來似的。”沈默翻翻白眼道:“要是可以,誰願意離開花紅柳綠的蘇杭天堂,來北京吃沙?”
  孫鋌笑道:“北京不宜居啊,我正在請調,回南方去當官。”他現任翰林院侍讀,已經閑了好幾年,靜極思動,想出去做官了。
  “妳那裏事兒少,說走就能走。”諸大綬不無羨慕道:“像我,到現在還沒把《元史》修完,哪也去不了。”
  沈默關切問道:“我離開翰林院都已經六年了,這六年裏妳壹直幹那個活?”
  “哎。”諸大綬沒好氣地瞪他壹眼道:“妳惹了李默然後拍拍屁股走了,倒把我和端甫好坑。”今日翰林學士階段驗收《元史》的修訂成果,兩人不能都來,便壹個當代表,壹個留在家裏頂著。諸大綬說著又有些欣慰道:“不過這幾年也不是白忙,加之元朝也不長,估計年底就能完工了。”
  吳兌笑道:“這可是大功勞,壹旦完工,妳們倆必然聲名鵲起,連升三級都是有可能的。”
  “我倒寧願繼續埋在故紙堆裏。”諸大綬卻搖頭道:“那樣倒能睡個安穩覺,不至於整天提心吊膽。”
  “怎麽?”沈默聽了壹會兒,問道:“怎麽,現在的氣氛很緊張嗎?”
  “何止是緊張,簡直是劍拔弩張。”孫鋌誇張的比劃壹下道:“兩邊人明爭暗鬥,就差掐起來了。”
  “這可不像徐閣老的風格。”沈默搖頭道。
  “什麽徐閣老。”徐渭搖頭道:“是裕王和景王。”
  “他們倆?”沈默暗吃壹驚道:“我怎麽沒聽說。”
  “這是上個月的事兒。”吳兌為沈默分解道:“原先壹直無後的景王誕下壹兒,而裕王的世子夭折了,壹下子雙方的地位便顛倒過來,讓原本騎墻觀望的嚴黨分子,壹下子旗幟鮮明的為景王搖旗吶喊,那邊裕王世子新喪,士氣低落,為了避免壹敗塗地,他那邊的官員,也毫不相讓,針尖對麥芒的幹上了。”
  ※※※
  這事兒的背景,沈默是知道的……當今聖上萬壽帝君嘉靖皇帝,因為自幼體弱多病,成年後又亂服丹藥,導致蝌蚪質量極差,費勁生了好些兒子,卻沒養活幾個,最後成年的,也就是老三裕王和老四景王兩根孤苗苗,還仿佛先天不足壹般,兩人的身子壹個比壹個差,不到三十歲,便渾身是病,空對著滿屋子嬪妃,就是生不出娃娃來。
  雖然裕王稍長於景王,但景王也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長得像嘉靖帝。加之皇帝壹直態度曖昧,遲遲不肯立儲,所以朝中大人幾乎壹致認定,這二位誰能生皇長孫來,誰就是將來的儲君!對於這壹點,兩位當事人也深信不疑。
  於是,壹場轟轟烈烈的造人大戰開始了,最初幾年,雙方想著各憑本事,整日裏辛勤耕耘,遍灑雨露,希望廣種薄收,但無奈他們爹的種實在不成,地種了不少,可就是不長莊稼。
  後來只好請人幫忙……呃,不是,請人幫著生,而是請人幫忙,讓他們能生出娃娃來。
  兄弟倆的性格不同,選擇的路也截然不同。先說景王,因為長得像他爹,便覺著這是最大的資本,言行舉止都可以模仿,甚至對道家的狂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於是他請龍虎山的道士幫忙,希望借助神仙之術,搞出個娃娃來。
  而裕王那邊,這位爺生性柔弱,很聽人話,他的老師,國子監祭酒高拱說:“別信那些玩意,那都是騙人的。”裕王便不信那些方士,按照正統方式求醫問藥,最後在李時珍那裏,得到了調養身體,以固腎水的方子,堅持幾年,終於生出了兒子。然後壹個月就夭折了……
  不要緊,再生,這個命長點,沈默離開蘇州時,還聽說裕王慶賀世子兩歲生日呢,誰知道剛進京,又夭了……
  然而同時,景王生了……
  事情這下好玩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