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官居壹品

三戒大師

歷史軍事

  數風流,論成敗,百年壹夢多慷慨。   有心要勵精圖治挽天傾,哪怕身後罵名滾滾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六二章 帝欲南巡

官居壹品 by 三戒大師

2018-6-27 16:21

  嘉靖四十壹年除夕,爆竹聲聲辭舊歲。
  裕王府中張燈結彩,禮花綻放,宮人們壹片歡聲笑語,上至孟沖、馮保這樣平素互看不順眼的大太監,下至壹般的太監宮女,臉上都掛著或是矜持,或是燦爛的笑容,總之壹句話,大夥兒今兒個真呀真高興。
  下人們高興,無怪乎因為過年發了雙倍的賞錢銀子,還有三天的假期,這可是裕王開府十年來,從沒有過的好事兒。孟沖馮保們更有高興的理由——現在的形勢壹片大好,只要王爺能生出世子來,皇位就八九不離十了。王爺威武,已經有三個大肚子的妃子了,就不信三個裏還沒壹個帶把的?到時候他們這些靠邊站的王府太監,可要雞犬升天嘍,起碼能當上實權衙門的總管,就算入司禮監不是夢啊。
  但在王府花廳中,卻是壹片肅穆。本來裕王將老師們請來共度春節。大夥兒難得心情放松,也全都興致頗高,還行酒令、對對子、猜燈謎,玩得不亦樂乎。但壹個突如其來的消息,讓這種歡樂氣氛戛然而止,幾位師傅面面相覷,讓拿著個骰子在那搖的裕王大感拘束。
  他怏怏的擱下骰子,小聲問道:“師傅們這是怎麽了?怎麽壹下都不說話了?”
  幾人互相看看,還是由高拱開口道:“王爺,皇上南巡這件事,非同小可啊。”
  “父皇只是靜極思動吧?”裕王卻很理解嘉靖道:“打我記事兒起,父皇便壹直沒出過京城,肯定悶壞了……”頓壹頓,小聲道:“當然,我也沒出過京。”
  高拱等人聞言大汗,不知這位王爺整天都在想什麽,只好把他排除在討論圈子之外。
  “怎麽好好的,突然要南巡了呢?”陳以勤壹臉不解道:“這件事好生奇怪。”說著望向沈默道:“沈超人,妳說這是怎麽回事兒?”自從祥瑞麒麟事件後,陳以勤心裏便服了沈默,但嘴上總是習慣性的帶些挑釁。
  “知道的情況太少。”沈默搖搖頭道:“壹時還沒法判斷。”便看看張居正道:“太嶽兄,妳的直覺最厲害,不妨替大家猜猜看?”
  “我覺著,跟皇上前段時間征集方術法書有些關系……”張居正緩緩道:“聽說最後壹個叫熊顯的方士,用花言巧語迷惑了帝心,弄不好就是這個人攛掇的。”有個首相老師就是好,猜什麽都很準。
  “對對對。”陳以勤恍然道:“我也聽說了,那方士說自己是叔羨轉世,而皇上是帝嚳轉世,結果龍顏大悅,才直接封他為三品銜的護國元師。”
  “這不胡扯嗎?”高拱皺眉道:“什麽帝嚳、叔羨,都是死了幾千年的人了,魂都成灰了,鬼才相信哩!”
  “皇上壹定會相信的。”沈默這才出言道:“讓大夥兒這麽壹說,我覺著這回南巡已成定局了。”
  “什麽?”眾人愕然道:“百官還沒勸諫呢,妳這麽早就下斷言?”
  “對我們來說,這是剛知道的消息。”沈默道:“可對皇上來說,卻是早已經深思熟慮,才會放風出來讓我們知道的。”頓壹頓,他低聲道:“妳們想想,那可是五帝之壹的帝嚳啊!太嶽兄,單從這壹點上,那熊顯可勝過妳了。”
  “帝嚳又怎樣?”話雖如此,眾人還是開動腦筋,仔細琢磨起來。
  “原來如此!”還是寫慣了馬匹文章的張居正反應快。恍然道:“帝嚳是黃帝的曾孫,顓頊的侄子,卻繼承了顓頊的帝位!”
  讓他這壹說,大家都明白過來,陳以勤道:“陛下定然愛死這種說法了!”
  殷士瞻點頭道:“是啊,如此壹來,皇上繼承了孝宗敬皇帝的大統,就更加理直氣壯了。”
  “怕不止這麽簡單啊……”沈默輕聲道:“這件事,可能會影響到朝局。”
  “是啊,皇帝出巡事關重大。”眾人點頭道:“確實會帶來很多變化。”
  其實他們都沒明白沈默的意思,但這事兒不能說太細,他也沒有多說。
  ※※※
  被皇帝欲南巡的消息壹攪和,不知多少官員家的年夜飯都吃不成了,大臣們連夜上奏章,表明自己的態度,其中十之八九,是堅決反對皇帝出巡的。
  不管派別如何,站何種立場,在皇帝南巡這件事上,態度都出奇的壹致,那就是絕不同意——要知道這時候不比幾百年後,從北京到湖廣最快也得兩個月,何況皇帝出行,日行多少裏都是有定規的,加之這裏停停、那裏看看,遊覽壹下自己的大好江山、欣賞壹下各地的風景名勝,五個月能到就不錯了。
  到了地方也不可能馬上回來吧?休息、遊覽、祭祀,起碼又得兩個月。所以最起碼壹年,這京裏就沒皇帝了。方今東南之禍,尚未平息;西北之憂,近在輦轂,萬壹邊關告急,災民動亂,妳這個拍板的不在家,豈不耽誤了國家大事?!
  大臣們寫好了勸諫的奏章,雖然通政司現在不辦公,沒法通過官方的渠道送上去,壹些年紀大的、官位高的,便先擱在壹邊,等衙門重新辦公再說。但壹些年輕氣盛的,被今年廣開言路所振奮的青年官員,卻等不到過完年,便不約而同來到西苑門外,叩閽直接遞送奏章。
  太監們也不敢怠慢,趕緊去萬壽宮請示嘉靖皇帝……年初燒毀的皇帝寢宮,在徐階的督促下,用從嚴世蕃家裏抄出來的銀子,終於在下雪前修建起來,沒有耽誤皇帝入住。
  看著幾乎和從前壹模壹樣的宮殿,嘉靖龍顏大悅,下令加徐階少傅兼少師。升工程總監徐璠為工部右侍郎,以示褒獎。並將舊名‘玉熙宮’改為‘萬壽宮’,其心境、追求上的改變可見壹斑。
  皇帝昨日放出風去,就是想看看,大臣們對自己南巡是個什麽態度,想不到才大年初二,那些不懂事的家夥,就跑到宮門外上書,顯然不會有什麽好態度。
  嘉靖不耐煩地吩咐道:“把奏章拿進來,讓他們趕緊滾蛋,這大過年的,就不能讓朕肅靜兩天?!”
  太監們趕緊出去傳旨,過不多時抱著幾摞奏章回來了,皇帝問道:“都走了吧?”
  領頭的黃錦輕輕搖頭,小聲道:“皇上,壹個都沒走。”
  “為什麽?”嘉靖當時就拉下臉來,道:“難道他們想抗旨嗎?”
  “回主子。”黃錦吞吞吐吐道:“他們說……”
  “說什麽?”嘉靖不耐煩道。
  “他們說,要等您的回話……”黃錦小聲道。
  “那就等著吧!”嘉靖黑著臉,看也不看那些奏章,便去偏殿跟熊顯修煉去了。
  ※※※
  整整半日之後,皇帝才回轉精舍,看看黃錦道:“還跪著呢?”
  “是啊,主子。”黃錦輕聲應道,邊上的李芳擔憂道:“這正月裏滴水成冰,讀書人身子弱,可都凍壞了……待會兒入了夜更冷,萬壹有個三長兩短,就太不吉利了。”
  這話說到嘉靖耳朵裏了,他皺著眉頭罵道:“整天口口聲聲致君堯舜,這是致君堯舜嗎?我看是致君桀紂吧!”但還是坐回自己的蒲團上,隨手拿起本奏章來看。
  便見那上面寫道:‘臣知陛下壹身,宗社所倚,雖風聞南巡,未必實行,然空穴來風,遠近震動,京師不安。故臣鬥膽言事、澄清留言,以正視聽!’
  ‘竊以為聖駕壹發,扈從不止千騎,仆禦役夫不止萬人。經臨地方,駐蹕處所,玉帛珍饈之物,所費不止數萬。諸郡邑非能神運鬼輸也,勢必括之民間,追呼四出,雞犬為驚,供辦稍稽,鞭箠痛下。陛下仁慈,必不忍見子民蒙難若斯,所以南巡之說,必屬謠傳爾。’
  ‘又不獨此也,朝廷生壹事,民間必多百弊。陛下駕出都門,則江、浙之民先困矣;陛下駕至金陵,則閩、廣之民先疲矣。明知乘輿未必至此,有司借以科派,胥徒借以幹沒,官濟其貪,吏行其詐。值承平之日猶且不可,況當倭寇流賊等攻劫之餘,井裏丘墟,村落煨燼,自畿內、山東、河南、漢陽、江南、嶺表之地,處處焦土,處處危機。幸賴九廟神靈,群兇殲滅。然物力雕竭,元氣痿憊,正宜曲意撫綏,尚恐驚魂未定,豈得以非事之勤滋黎民之懼也哉?所以南巡之說,必屬謠傳爾。’
  這兩段的意思是皇上出門,必然萬乘出動,天下勞擾。揀選扈駕錦衣衛、官軍,籌措夫馬錢糧,準備諸般禦物,建造行宮席殿,修築道路橋梁,哪壹樣不得耗費巨資?不得驅使役夫?方今國家稍定,民生疲敝,太倉匱乏,正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時候,妳還好意思揮霍國庫銀子?
  ‘臣猶未深言之也。昔秦皇滅六國、卻匈奴,威震遐荒,而博浪沙中未免副車之擊。雖陛下壹舉壹動,百神呵護,決無他虞,而人心難厭,恩意未孚,舟車輦轂之下,保無包藏禍心者乎?方今心懷不軌之徒,睥睨神器,伺朝端為喜戚者,每不在遠,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況陛下乎?’
  意思是,皇帝壹身系天下安危,就該在老實在守衛森嚴的宮殿裏呆著,亂跑出去那麽遠,就是給妳安排護衛,也不可能像在北京壹樣,連只蒼蠅都飛不進來。百密總有壹疏,萬壹有小人圖謀不軌,可就太危險了。
  嘉靖忍著怒火看完,翻到封面看那名字,乃是禮部郎中陸震聲。悶哼壹聲,將那奏章擱到壹邊,他又連看幾本,基本都是同壹論調,唯壹新鮮的,是太醫院禦醫孫葆珍的,壹位年輕的太醫,別出心裁的用醫道勸誡皇帝道:‘養身之道,猶置燭然,室閉之則堅,風暴之則淚。陛下龍體新愈,正待將養,邇復不憚遠遊,冒寒暑、涉關河,膳飲不調,餚蔌無擇,誠非養生道也。況南方卑濕,尤易致病。乞念宗廟社稷之重,勿事鞍馬,勿事遠遊,就密室之安,違暴風之禍。臣不勝至願。’
  看完這本,嘉靖終於忍不住肝火升騰,猛地推翻了面前的奏章,怒氣沖沖的對太監們道:“看看他們說的,好像朕是那不節國力的隋煬帝、不恤子民的商紂王壹般!”說著面上浮現出憤懣的表情道:“朕幽居在這深宮中,二十多年不出京城,不就是怕花費太多、滋擾百姓嗎?現在朕老了,想在動彈不得之前,再看壹眼我大明的錦繡江山,再去拜祭壹次皇考皇妣,難道這點心願過分嗎?”
  太監們都是向著皇帝的,聞言自然連連搖頭道:“不過分,當然不過分。”聞訊趕來的陳洪幫腔道:“天下都是主子的,再說您又不是經常出去,偶爾巡幸九州,百姓們得見天顏,高興還來不及呢。”頓壹頓道:“這就像老百姓招待客人,要是整天擺席自然吃不消,可只是逢年過節才來那麽壹回,誰家也不會砸鍋賣鐵。”
  嘉靖深以為然的哼壹聲,陳洪見狀添油加醋道:“這些書呆子搞不清狀況就胡亂勸諫,根本不是為了老百姓,不過是為自己沽取直名罷了!”
  聽到‘沽取直名’四個字,嘉靖額頭的青筋跳動幾下,顯然被勾起了不愉快的回憶,對陳洪低喝道:“妳現在就去宮門外,給那些沽名釣譽之徒最後通牒,讓他們立刻消失,半個時辰後,誰還敢留滯不走,就全給朕抓了!”嘉靖是有這方面經驗的,又補充道:“先把他們的名字記下來。”
  ※※※
  陳洪領了聖諭,帶著二百多東廠番子,氣勢洶洶來到了宮門外。
  大臣們見好容易宮門打開,出來的卻是東廠的人,心中不禁有些不安。又見陳洪開始挨個點名,更有些驚慌失措,不少人口吃起來,讓陳洪暗暗鄙夷,心道:‘沒有楊升庵那些人的鐵膽,就別學人家堵門……’
  待把所有人的名字都記下來,陳洪心說,我再加把勁,徹底把他們嚇走,便清清嗓子道:“爾等領!聖!諭!”
  眾人的身子早就麻木了,聞言木然的跪下,底氣不足道:“臣等恭請聖安。”
  “聖躬安。”陳洪冷聲道:“皇上對陳洪說:‘妳現在就去宮門外,給那些沽名釣譽之徒最後通牒,讓他們立刻消失,半個時辰後,誰還敢留滯不走,就全給朕抓了!’”說完打量著這壹百多號人的面色,果然個個小臉煞白,顯然是嚇壞了。他冷笑壹聲道:“不想下半輩子生活不能自理,就趕快走吧,皇上的耐心是有限的。”
  他覺著,自己說完這話,就應該嚇跑壹半了,但事實讓他大跌眼鏡,壹百多人竟然壹個都沒走。
  陳洪不由奇怪道:“還硬挺著幹什麽?怎麽家裏管不起飯,想去詔獄裏吃免費的?”又問了幾句,官員們沈默以對,顯然拒絕與他溝通。
  他不是男人,也不是讀書人,永遠無法理解,對男人來說,面子是頂頂重要的,對讀書人來說,尊嚴比天還高。他的狂妄之言,讓這些年輕的官員心中憤怒,也下不來臺……要是就這麽灰溜溜走了,就坐實了‘沽名釣譽之徒’,今天本來的仗義為國之舉,也就變成滑稽的醜劇了,這是他們萬萬無法接受的。
  “點起線香來!”陳洪臉上掛不住了,咬牙道:“壹株線香燃盡,誰要是還不走,別怪咱家不留情面了!”
  他越逼,年輕的官員們就越逆反,望著面前巍巍的朱紅宮門,他們想起了昔日仗義死節的先輩們,大名至今仍被傳誦,那是多麽光榮啊……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仗義死節,就在今日!’年輕的官員們暗暗給自己打氣,壹種維系華夏千年不滅,名叫氣節的東西,便在許多人心中重生……這是嚴嵩當國時,萬萬不會出現的場面。
  當然也有想偷偷溜走的,卻被邊上人拉住,惡狠狠道:“誰敢臨陣脫逃,天下人共唾棄!”更有暴力者,惡狠狠的威脅道:“誰敢走打死他!”那些膽小者只好打消了逃跑的念頭,陪著大夥兒跪在西苑門前,等那線香燃盡的壹刻。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