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為王

春秋我為王

歷史軍事

  重生春秋,成為卿族庶子,被趕到馬廄與牛馬為伴,誰知霸業竟由此奠定,三家分晉算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770章 死於此!

春秋我為王 by 春秋我為王

2018-7-24 14:58

  晉侯午十五年,季夏五月末,黃昏時分,日在柳宿。
  年輕有為的知瑤站在戰車上,他臉龐棱角分明,目光犀利,給人壹種咄咄逼人的氣勢。他此刻正瞇著眼觀看小城“臺谷”的布防,手指不斷磨擦光滑的玉制劍柄。
  這場戰爭已經打了壹年零兩個月,相比趙無恤在太行以東和齊魯的突飛猛進,晉軍——其實是知、魏和範、中行殘余組成的聯軍卻進展緩慢。勢力眾多難以協調是壹個重要原因,尤其是魏氏,他們與知氏是暫時的合作,而非從屬關系。
  所以他祖父知伯花了整整壹年,才終於掃清了趙氏和韓氏在太行以西的據點,在知瑤和士鮒兩個善用兵者的進攻下,羸弱的韓兵如土雞瓦狗般崩潰。平陽被攻破,樓縣竇輦投降,然後是銅鞮、上黨,壹處又壹處城邑回歸晉侯治下。
  如今只剩下晉陽和長子壹北壹南兩根刺了,只要將他們拔除,知氏就能稍微喘壹口氣——他們還不知道汶水邊的那場大戰,只知趙無恤被齊國人吸引了註意力,這次東去,只怕要半年才能回頭。
  在韓氏上黨失陷後,知瑤和士鮒帶著大軍風卷殘雲,士鮒部去圍攻長子縣,知瑤則帶著族兵追擊韓虎殘部,想阻止他們逃入軹關。
  然而就在距離軹道三十裏的壹處塗道盡頭,追擊的知兵卻遇阻了,這是壹處名為“臺谷”的小小城邑,原來的人口可能不滿百戶,據得到的消息,這裏的韓氏民眾已經逃走,此地應該已成空城。
  沒想到等前鋒抵達後,卻發現城頭旌旗飄揚,鼓聲震耳。前鋒稍微試探著進攻幾次後,城上反擊十分激烈,這是第二天了,他們仍未能攻入城中。
  “裏面有多少守軍?”知瑤抵達後皺著眉問道。
  “不知詳情,應該不到壹千……”
  知瑤火氣直冒,就他所見,臺谷是壹座不大的城池,周長不過半裏,墻垣高兩丈,加上女墻至多三丈。許多地方很是單薄,無論如何用木板和土基加厚都掩蓋不了其脆弱。知瑤掌兵多年,深知這種小邑防禦流竄在山間的戎狄很輕松,可面對大軍攻擊,就顯得有些不夠看,豈有三千前鋒打了壹天還未突破的道理?
  “君子,是否繼續攻城?”身後是知瑤在滅仇由壹戰裏獲得的勇士豫讓,高大的身材壹身勁裝,無論哪次攻城,他都是先登者。
  知瑤若有所思,擡起頭看向天空,太陽早就躲到厚厚的雲層之中,層層的烏雲如同石塊壹般壓向小城,好像隨時可以將其摧垮。
  他深輕蔑地又看了壹眼小城,“攻吧,日落前拿下此邑!”
  豫讓得令,轉過頭,大聲喝道:“擂鼓!”
  令旗翻飛,攻城的部隊開始向前邁動腳步……
  ……
  “又有壹批敵軍抵達城下。”
  城頭上,看著城外越數越多的敵軍營壘,伍井心中壹緊。
  他已經三十歲了,跟了將軍整整八年,在武卒裏除了穆夏、虞喜等幾人外,沒誰敢說資歷比他老。
  但他的經歷卻十分曲折,背負著背叛者的稱號,帶著武卒征戰晉魯,血戰四方,無數次與司命的鉤子擦肩而過,憑著累累軍功坐上了師帥的位置。這也讓他那張年輕的臉多了壹份無耐和悲傷,比實際年紀老成許多,喜歡想壹些長遠深邃的事情。
  韓氏上黨丟的太突然,而敵軍勢大,阻擋了他們退往長子的道路。韓虎和樂符離只能帶著數千殘部向軹關撤離,但知瑤的壹軍之眾壹直在銜尾追擊,殿後的伍井部來不及走脫,幹脆入駐臺谷小城躲避,順便也能為韓虎爭取時間。
  雖然韓虎離別前的話語猶在耳畔飄蕩:“師帥見機行事,不必勉強!”但伍井卻低頭苦笑,見機行事?他們在敵人必經之路上,即便突圍成功也跑不了。而且若不能抵擋敵軍的步伐,韓氏那些人速度太慢,被追上了怎麽辦?
  他還是看得清大勢的,在上黨的時候,韓氏家臣已經對趙氏怨氣沖沖,多次拉著他質問為何趙將軍不來救韓,卻跑到外國去和齊人打仗?
  伍井也沒法跟他們解釋,晉陽被代人牽制,邯鄲被陳氏、中行牽制,河內範氏舊臣蠢蠢欲動,趙氏根本抽不出兵再支援西線了,或者說,老主君和君子早就敲定了他們的底線:晉陽和太行以東不失去即可,這道戰略,便是以空間換時間。
  韓氏正好是被犧牲的對象,這場戰爭對他們來說弊大於利。就目前的形勢看,若韓虎被俘或死去,韓氏與趙氏的聯盟也就到頭了。若連帶著軹關也倉促失陷,趙氏就危險了。他不知道將軍在東邊打得怎麽樣,反正在太行以西,情勢不妙,很不妙。
  總之,事到如今已別無他法,拖住敵軍,拖的越久越好,希望能拖到將軍歸來,同時也是給韓氏的壹份交待……這本不是伍井的責任,卻被他攬到了身上。
  只是,有些對不起手下的士卒……
  眼看敵軍生力軍不斷抵達,他將目光掃過城樓上的士兵,觀察他們是否動搖。他們大部分是伍井帶來的部下,小部分是韓氏的徒卒,最初有八百,在昨天抵擋了壹天敵軍進攻後,只剩下了七百。
  “敵軍又來攻城了!”就在這時,不知是誰大喊了壹聲,城墻上的趙韓兵卒們幾乎在聽到示警的同時,壹窩蜂的擁到了城墻邊上,伍井不由倒吸了壹口涼氣。
  卻見城墻的北側、東側、西側,黑壓壓的敵軍散開朝小城撲來,似乎有萬人之多。五彩繽紛的戰旗隨風飄揚,明晃晃的矛盾劍戟森嚴奪目,壹隊隊徒卒邁著整齊的步伐,壹列列戰車排成長長的隊列壓陣,在軍吏喝令指揮下,兵卒擡著梯子,挎著長弓,踩著層次不齊的步伐,朝他們這邊走了過來。
  單薄的墻垣在這麽多人接近的時候,仿佛發出了陣陣的顫抖,與之相伴的是壹股低沈而又冗長的隆隆之聲,是敵軍的戰鼓。低沈而富有節奏的聲音讓本就陰雲密布的天地變得凝重起來,壹股森森殺氣讓經歷戰場不多的新兵們打了壹個寒顫,有些人連呼吸都困難起來。
  城墻上,士兵們使勁的壓抑著胸口的恐懼,很是手足無措,每個人不由自主的伸出舌頭舔了舔嘴唇以舒緩自己的情緒,七百個心跳都隨著敵人前進的步伐而神經質的跳動著。
  “真不知道,吾等還能拖住多久……”
  短暫的迷茫的脆弱後,伍井擡起頭看了看城上的大旗,大旗高約兩丈,算不上聳立入雲,但卻是他堅持到現在的精神支柱。白底的旗面上繡著炎日玄鳥圖案,它迎風飛舞,仿佛真如玄鳥壹般欲騰空欲起!
  只是看看這面旗幟,伍井便感覺自己的心中充滿著壹股豪氣,全身充滿著使不完的力量,他是趙氏之臣,今日壹戰,不為韓氏,而是為了君子的知遇之恩。
  他不由想起七年前,搭在他肩膀上的那把劍,從那壹夜起,他的命就是趙氏君子的。那壹夜所受的懲罰和寬恕,仿佛給了他無窮的力量,讓他感動不已,為將軍而戰,死而無憾!
  他首先站起身來,振臂高呼趙氏萬歲,然後拔出長劍,指向城下如同排山倒海壹般壓過來的敵人。
  不知為何,壹向沈穩的伍井喊出了死對頭田賁戰時喜歡吼的那句話。
  “伍井,死於此!”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