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為王

春秋我為王

歷史軍事

  重生春秋,成為卿族庶子,被趕到馬廄與牛馬為伴,誰知霸業竟由此奠定,三家分晉算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28章 竊國大盜

春秋我為王 by 春秋我為王

2018-7-24 14:58

  ……
  在衛國,子貢的家族端木氏已經衰落多年,連續數代人沒有出過大夫,現如今和普通的窮士、國人沒有什麽區別。
  但因為他在夫子處學習的緣故,內心頗有壹些高傲,潛意識裏認為“肉食者鄙”。
  的確,這時代的許多貴族已經失去了對知識的壟斷,且見識不高。
  他們追求的多是粟麥滿倉,對於盈利的認知,也只是從庶民手中奪取更多的土地,將山澤林囿劃歸私人所有,在道路多設壅塞收行人商稅而已。加稅加賦,從十壹到五壹稅,再到二半之稅,齊國甚至還有三分之二稅!
  總而言之,都屬於殺雞取卵的短視行為,夫子曾言,“苛政猛於虎”!這些苛政使得庶民罷敝,餓殍相望於道,而民聞公命,如逃寇讎,還逼得商路不通,道路壅塞。
  而趙氏君子這種輕徭賦稅,壹旦有所收獲,就將利益與國人庶民分攤,並做壹些扶助孤寡老幼之事。他頒布的新政令,在增加人口之余,更是能將溺嬰的陋習徹底掃除!
  他還將堆積無用的硬通貨粟米,果斷地花費出去,買牛買馬,打制新農具,這種氣魄,實屬罕見。
  “君子,妳的這些舉措,和齊國陳氏頗有些相似啊……”
  子貢去過齊國,故有此說。
  趙無恤壹聽卻來了興趣,齊國陳氏,其實也就是後來代齊成功的田氏,陳、田在春秋讀音相同。
  和歷史上三分晉國的趙魏韓壹樣,陳氏也是從齊國數十個卿大夫氏族中殺出來的佼佼者者,甚至還更厲害些。因為陳氏的祖先陳公子完,直到齊桓公時才進入齊國,地位非但比不上被天子尊為上卿的國、高兩氏,下卿管、鮑二族,比起後來壹度專齊的崔氏、慶氏、欒氏等都大為不如。
  陳氏從壹個不知名的“工正”,也就是管理百工的下大夫,壹路慢慢積累,完成了獨自代齊的歷史使命,其奮鬥歷程的艱難和輾轉,堪稱奇跡。
  這也是趙無恤未來的對手,同時也是他可以虛心學習的對象。
  壹問之下,子貢便說起了陳氏在齊國的壹些舉措。
  “齊國原來有豆、區、釜、鐘四種量器。四升為壹豆,各自以四進位,壹直升到釜,十釜就是壹鐘。陳氏的豆、區、釜、鐘的容量,都比公室的加大了四分之壹。”
  “於是乎,陳氏就用私家的大量器借出糧食給國人,而用公家的小量器收回,他們領地高唐和東萊的木材、魚鹽蛤蜊等海產品運到臨淄市上,依然是和原產地壹樣平價而售。君子可知道,陳氏這種與貨殖之道全然相反的損己利人之舉,是為了什麽?”
  趙無恤心道,這不就是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麽。
  但他當然不能這麽說,因為他們趙氏也幹著同樣的事情:從趙景子時征服北方晉陽後,就開始規定,晉陽趙氏之田,壹畝寬壹百二十步,長二百四十步,比起晉公室、韓、魏、範、中行劃定的田畝都要大上許多,而且稅賦還低,僅僅是諸卿的壹半。
  因此,在爰田給士和國人時,就等於多送出去了壹半的土地。國人欣然,紛紛歸附趙氏,逃出公室之田,搬遷到晉陽等地,平白充實了趙氏的人口數量。
  趙無恤嘴角露出了壹絲微笑:“陳氏欲賈者非錢帛也,乃民心也!”
  陳氏和趙氏的目的,其實都差不多。
  奸非小奸,乃朝之大奸,盜非小盜,乃竊國大盜!
  子貢意味深長地看了趙無恤壹眼,說道:“故齊大夫晏嬰曰,其愛之如父母,而歸之如流水。君子,汝欲無獲民,將焉辟之?”
  趙無恤哈哈大笑,也不回答,將這個遲早會聊到死胡同裏的話題跳了過去。
  據趙無恤所知,子貢的師兄弟裏,還是有壹批人才的,難怪孔丘拉起學生班子,就能從個只做過陳氏家宰的窮士,壹路混到魯國政壇的巔峰。
  然自古竊鉤者誅,竊國者侯,這個時代的儒家已經開始強調君臣尊卑,上下不可易位了。
  雖然嘴上說著,但這些起於微末的人壹向是口嫌體直。若是孔門和歷史上壹樣,流亡落魄於列國之間,等到無可奈何時,自然會腆著臉湊過來,為趙無恤這等“竊國大盜”服務……
  ……
  到了夏末秋涼的五月底,趙無恤為期兩月的禁足思過終於結束了。
  在桑羊翁幫助下,改造過的農具已經發放給了竇、桑、甲、成各裏。牛馬被套上轅,拉著犁,開耕成邑的三萬畝土地,開始逐步播種夏粟。
  趙無恤在詢問了計僑、桑羊翁等人的意見後,總結往年的經驗,對每畝播撒的種子數量也做了規定。
  “粟米每畝壹鬥,戎菽每畝半鬥,如果是良田,可以酌情減少數量。”
  成巫那邊,趙無恤也囑咐他抓緊控制新到手的成氏莊園,那邊的數千畝土地種的是春粟,再過上幾個月,也要成熟了。只是因為沒有使用代田法,看上去頗有些萎靡不振,今年恐怕收成壹般。
  安排好壹系列事務後,趙無恤和子貢壹起,出了墻垣,往新絳而去,他們身後跟著十多輛滿載麥面麻袋的牛馬車。趙廣德昨日庖廚時出了點意外,扭傷了腰,只能留在成鄉。
  在下宮附近大獲成功後,隨之而來的是這壹小塊市場的飽和,雖然各家士大夫每個集市日都會購買壹定的麥粉,但已經沒最初多了。
  於是趙無恤和子貢又將目光投向了新絳。
  新絳人口,是下宮的數倍,而富裕更甚。晉國做了壹個半世紀的霸主,新絳便成了諸夏財富流動的終點。官署區內,卿士大夫的府邸壹個挨著壹個,連綿不絕,每個家族都有壹個或數個封邑鄉市支撐,購買力相當可觀。
  子貢根據自己的從商經驗,決定要乘著麥粉大賣,去粟市裏燒起壹把火,打入新絳粟市這個大市場中!
  因為子貢的商隊,有壹半留在了魯國中都邑,所以,趙無恤陸續給他補充壹些人手。
  當然,也可以說成安插親信,因為其中不少人,正是從正卒更卒裏直接挑出來的機靈聰慧者。對於這些,子貢心裏有數,覺得可以理解,也不點破。
  何況,他還因此得到了意外之喜,有兩個計僑學堂裏的弱冠少年,也在趙無恤授意下,抱著筆削和簡冊,加入了商隊,向子貢科普如何用“周髀數字”來合理計算賬目。
  進了城後,在寬闊的大道上,兩人的馬車即將分別。
  趙無恤拱手為子貢壯行,目送他離開前往城南後,車駕轉而東行,往官署區駛去。子貢常年在晉、衛、魯之間行商,對新絳市場也算是輕車熟路,而且有了趙氏背景後,應該不會受到市掾官的盤剝。
  而這次來新絳,趙無恤主要是為了兩件事情。
  其壹,是要前去拜訪張孟談,不僅是為了答謝他上次在泮宮遊說韓魏二子的搭救之恩,趙無恤還存了籠絡交好的心思。
  其二,卻是趙鞅在來信中提到過的,國君要在泮宮中舉行大射禮,六卿就學的子弟務必參加!
  時間,就在明日。
  屆時,他不僅能夠見到晉侯,或許還能和未來的死對頭“知伯”打個照面……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