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為王

春秋我為王

歷史軍事

  重生春秋,成為卿族庶子,被趕到馬廄與牛馬為伴,誰知霸業竟由此奠定,三家分晉算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76章 十步之遙

春秋我為王 by 春秋我為王

2018-7-24 14:58

  九十步?
  九十步!
  此言壹出,呂行、令狐博、趙廣德、在場的大夫子弟們都楞住了。
  黑衣少年樂子拉了拉那“張子”的袖子,說道:“我沒聽錯吧,他說要在九十步外開射。”
  “唯,妳沒聽錯。”
  “這怎麽可能!別看只比方才多了十步,可難度可是提升了兩三倍,我十歲習箭,如今僅僅能在五十步內有些準頭,放眼三軍六卿族中材官,上了七十步就是名箭手,八十步已經是常人極限。”
  可現在,趙無恤說要在九十步外射靶?放眼晉國,能有幾個軍中材士敢說,自己能在九十步外開弓還能箭箭命中?
  白衣少年卻笑道:“我現在對這位庶君子,可是越來越有興趣了,說不定,他的射術,距離養由基,真的只有十步之遙。”
  那邊,令狐博回過神來,喃喃地說:“趙子可不要誤會,不僅僅是要讓箭射到,而且還要像吾弟壹樣,命中靶心才行!”
  呂行也皺著眉點頭,壹臉的不信。
  “我沒誤會。”趙無恤將手壹伸,說道:“拿我的弓來!”
  因為怕田賁進來以後闖禍,所以趙無恤就把他撂在泮宮外面,由王孫期看著。而帶了豎寬進來,攜帶弓、筆墨竹簡等雜物,這會豎寬懷抱著壹把被帛布包裹著的大弓,小步趨行過來,雙手獻上。
  趙無恤接過後,慢悠悠地解開了上面的繩索和帛布,露出了裏面的漆黑色的弓體。
  “那是什麽弓?”眾少年看到了壹把不太尋常的弓。
  呂行靠的更近些,他扭頭斜眼看去,登時怔了壹下,原來趙無恤手裏那把弓,看似反曲角弓,卻有些怪模怪樣:弓體是第三等的犀桑木制成,牛筋為弦,看那大小,居然足足有壹石半之力!
  他不由得大生疑竇,以他的力量,也不過能將壹石二鬥開滿,壹石半的弓,趙無恤張得開麽?壹會可不要把雙臂拉崩了,那才滑稽。再說了,犀桑木堅韌有余,彈性不足,並不算最好的制弓材料,趙無恤身為卿族之子,再不濟,也能用得起拓木吧。
  而且,這把弓身兩端,居然鏤空壹條縫隙,安放了兩個圓形的物件,看上去像是青銅紡輪?而那弓弦也不太對勁,怎麽有重復的兩根,以獨特的方式交叉繞在兩個圓輪上,究竟是作何用處的?
  他想不明白,伸手指著那弓問道:“這是何物?難不成是裝飾用的弓?”
  趙無恤整理著袖口說道:“呂子拭目即可,無恤必不讓君失望。”
  說完,他便朝九十步開外緩緩走去。
  其實,在王孫期的指導下,無恤早已經看到了自己在射術上的局限:眼力足夠,氣力卻並不超群。
  趙無恤又知道,雖然自己組建了輕騎士,但日後萬壹上了戰場,作為貴族,他本人大概還得在戰車上指揮、敲鼓、射箭的。
  春秋不同於後世,貴族尚武,壹軍之將可不能躲在後邊,有時候非得帶頭“致師”不可。要是像溫大夫趙羅壹般膽怯,可是會被人鄙夷的,三軍壹旦奪氣,那仗就沒法打了。
  戰場之上,箭戈無眼,天下英才何其之多,趙無恤也保不準會不會碰上養由基、呂锜之類的遠程殺手。為了自家性命,為了先發制人,不像楚共王壹般被人射壹臉血,他就有了改造弓箭的念頭。
  也是呂行運氣不佳,這把弓,正是在無恤親自指點下,前些天才由成邑的弓匠制出來試驗品。而上面的兩個小部件,叫做輪軸,正是前段時間,趙無恤向計吏僑灌輸復合滑輪原理,再將理論轉化而成的成果。
  當然,僅僅是另壹項大工程的副產品而已。
  在後世,這弓有壹個很出名的名字:蘭博弓。
  趙無恤曾為壹部電影裏主人公手持蘭博弓,射殺敵人如砍瓜切菜的場景深深著迷,所以印象深刻。
  這世上的弓,大概可以簡單分為三種,直拉弓,反曲弓,現代復合弓。
  最原始的是直拉弓,又稱單體弓、長弓。拉開幅度越大,就要用更大的力來繼續拉,壹石半的弓,拉滿需要兩石的力氣,非常年訓練無法成型。好處是制作簡單,射速快,後世的威爾士長弓手以此聞名。
  春秋時中國人通用的反曲弓,上下兩端向弓主體的反方向彎曲,拉力曲線更平穩,壹石半的弓,保持壹石半拉力即可。但依然無法省力,所以肩背處控制射準的肌肉容易疲勞,壹旦疲勞,精度就降低了。
  而且反曲弓和直拉弓每壹箭的力度都不大壹樣,箭的曲線就有偏移,力大壹點瞄的上壹點,力小壹點要瞄得下壹點,全憑個人經驗判斷。
  趙無恤手裏這把蘭博弓,是第壹代復合弓,沒有現代比賽用復合弓那麽復雜和高端精密,用傳統工藝也能做出來。但從尋找合適的材料,再慢慢馴弓,制作部件,也花了弓匠將近半年時間,期間還有數學家計僑的精密計算和合理矯正。
  它運用了基於復合滑輪原理的輪軸來省力,輪軸其實也不復雜,再過上兩百多年,希臘人阿基米德就會發明出來。
  所以,此弓越往後拉弦,需要的拉力越小,壹把壹石半的弓,拉開後保持滿月的姿勢,卻只需要壹石的拉力,可以很輕松的瞄準。
  而且,在偏心輪軸的作用下,拉距是固定的,每壹箭的力度也是固定的,所以箭射出的曲線可以精確預測,使精度進壹步提升。
  可惜,此弓世上僅此壹把,而且造價不低,大規模裝備兵卒恐怕不太可能。只能讓無恤在射禮上耍耍帥,在戰場中以戰車為射擊平臺,讓敵方射手不能近身。
  也許以後,他會效仿後世匈奴的制度,培養壹些射雕者,專門持有這種復合弓,在亂戰中收割敵方軍官……不過,此舉毫無貴族精神,和《司馬法》的精神似乎有很大違背啊。
  轉念之間,十步已到,趙無恤站定後,戴上了銅扳指。
  他轉過身來,抽箭,彎弓,扣弦,壹氣呵成,顯得輕松無比。
  眾少年們倒吸了壹口涼氣,令狐博和呂行也瞪大了眼睛。
  壹石半的硬弓,居然真叫趙無恤拉開了!還能保持這麽久不撒放!
  無恤用的是從甲氏學來的赤狄式射法,可以在拉弓圓滿後,穩定十個呼吸而胳膊不顫,呼吸順暢,他的青銅箭簇瞄準遠處的靶心,凝視不動,如屋檐上的石塑雕像。
  小胖子趙廣德有些興奮,今天,盡是他壹生裏從未經歷過的事情,他是無恤的伴讀,與之壹榮俱榮。帶著這種心情,趙廣德繼續敲起了缶,他擅長的事情,也只有這些了。
  沈悶厚重的聲音再度響起,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隨著缶聲,趙無恤終於松開了手指。
  嗖!
  箭矢迅如閃電,眾少年眼睛輕輕壹眨,再看弓弦已經空無壹物,壹扭頭,只看見九十步外的靶心上穩穩地插著壹支箭,箭羽還在微微顫抖。
  缶聲變得密集起來,趙無恤絲毫不停,他反手抽箭,再搭弦釋放。反復四次,動作固定,卻優雅而瀟灑,有壹種殘留不絕的余韻。
  嗖嗖嗖嗖!和呂行開射時的大開大合不同,無恤放箭的聲音細不可聞,此時若在戰場上,他便將化身為無聲的殺手。
  節奏停了,趙廣德扔下了缶,為無恤發出了第壹聲歡呼。
  眾人再朝靶心望去,五箭猶如壹箭,都穩穩地插在中央。
  “啊……”他們這才回過神來,啞然驚呼,誰也沒有料到,趙無恤居然有這樣高超的箭術。
  距離養由基,恐怕真的只有十步之遙!
  趙無恤射完之後,把弓遞給了豎寬,豎寬則機靈地立刻將弓包裹起來,這可是趙無恤的秘密武器,輕易不示於人。
  可是今天,為了在泮宮中打響自己的第壹炮,豎起趙氏子弟重返此處的旌旗,他就只能用上了。
  無恤解下箭囊,取下銅扳指,走到看呆了的呂行、令狐博面前。
  他面帶儒雅微笑,朝二人施了壹禮:“呂子,承讓了。”
  呂行死死的盯住箭靶,似乎是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實,過了好半天,才說出了六個字。
  “這壹輪,妳贏了!”
  ……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