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為王

春秋我為王

歷史軍事

  重生春秋,成為卿族庶子,被趕到馬廄與牛馬為伴,誰知霸業竟由此奠定,三家分晉算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12章 飛蛾撲火

春秋我為王 by 春秋我為王

2018-7-24 14:58

  在中行黑肱連派三人,越過數裏的田地和溪流過來催促後,狐嬰迫於壓力,也不得不派上了自己的親信,帶領群盜蛾附進攻。
  前門壹時間打得極為熱鬧,看似妳來我往,其實只是紀律散漫的群盜在送死,大多數人沖到墻垣處,就被零星的箭矢射得士氣喪盡,又掉頭跑了。邑內安如磐石,偶有盜寇運氣好翻越過來,也被國野民眾迅速圍住殺死。
  而後門處,形勢卻大不壹樣,進攻者越過了溝壑柵欄,調整了壹下陣型,開始快步移動,發起沖鋒。但他們頂上的箭矢沒有停,材士們低頭瞄著狠狠地射,尤其是持劍盾的甲士和扛著爬梯的徒卒。
  這種近距離發射的箭矢甚至能將盾牌和皮甲透穿,不少甲士下身中箭後直接跪在了地上。
  至此,進攻者已經付出了近百人的傷亡!
  但,也就到此為止了……
  他們還保持著那五列縱隊的建制,仍然有人數上的優勢。
  似乎是天意不再青睞趙無恤,剛巧,逆吹的風也已經停了。在範嘉的嚴令下,範氏的弓手們不情不願地挪到了四五十步外,開始朝望樓拋射箭矢,壓制成鄉材士,逼得他們只能冒著腰躲藏,無法擡頭瞄準,只能通過腳下的空隙偶爾放上幾箭。
  前門處傳來了消息,群盜的進攻再次被打退,沒造成任何威脅。於是趙無恤便讓羊舌戎帶領百余國人、野人留守,剩下的戈矛手迅速馳援後門!
  “古人言,壹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第壹鼓的攻擊,必須攻陷!”
  戰陣的另壹邊,中行黑肱看著傷亡不少的己方徒卒,黑著臉對侍候在旁的少年豫讓說出了這樣壹句話,隨即再次舉起鼓槌。
  進攻者已經逼近了目的地,爬梯紛紛搭上了墻頭,發出了木石碰撞的聲響。鼓聲再作,頂在前面的甲士正準備壹手持盾,壹手攀爬時,卻聽到望樓上傳來了壹個少年清脆的聲音。
  “甲士攀墻啦!”
  然後,便是壹聲讓他們心驚膽戰的鑼響,之前也是這樣,凡鑼聲響,必有不好的事情發生。進攻者甚至都有了條件性反射,壹聽聞聲音,定要低頭。
  果然,墻內立刻便有了連續的命令:“潑!”
  墻外的人暗道不妙,連聲大呼,但後面的同僚已經層層疊疊地壓了過來,如同飛蛾壹般附在寬達百步的墻垣之後,多達百人。
  就在此時,墻內各處卻潑灑出了壹陣清澈而冒著白煙的沸水,灑在眾人身上,頓時引發了壹陣鬼哭狼嚎。
  他們的甲胄雖厚,遠處的箭射不穿,無力的戈矛也捅不進,但並非密閉,無縫不入的水偏生能鉆進去。沸水澆來,甲士頓時覺得從頭到腳,壹陣火辣辣的疼,哪裏顧得上攀墻,只能松了手,抱著頭滿地打滾。
  墻內響起了壹陣囂張的大笑:“鼠輩,乃公燙死汝等!”
  卻是被趙無恤強令前去鄉寺治傷的田賁,他裹了壹圈帶著血跡的葛布條後,不知從哪裏又蹦了過來。剛好趕上國野民眾在趙無恤命令下,手持木鬥潑灑沸水,這可是他最愛幹的事情,便過去幫忙,只是期間差點踩翻了爐竈上的釜。
  趙無恤見他手舞足蹈的樣子,暗道這人雖然沒頭沒腦,但也能為此處添壹個戰力,以壯氣勢,便沒有趕他,只將他踹到後面。同時,也對跟在身邊的成摶說道:“古人雲,壹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第壹鼓的攻擊,已經被吾等遏制住了。”
  墻外,壹共有十多名甲士被潑得瞎了眼、脫了皮、起了血泡,徹底喪失了戰鬥力。總的來說,這只是杯水車薪,開水甚至燙不死人,更大的作用在於打擊敵人士氣。
  然而這阻止不了對面的旅帥繼續攻擊,在稍微停歇了壹瞬後,第二鼓又迅速響起。
  進攻者們咬著牙,面對受傷同袍的哀嚎和慘叫,心悸之余,也產出了同哀之心。他們是平日裏嚴加訓練的中行氏族兵,不相信這矮矮的墻垣能阻止自己。
  沸水剛潑完了壹鍋,下壹鍋可來不及燒。
  於是,他們再次邁步,前赴後繼地湧了上去,哀兵,必勝!
  趙無恤也清楚這壹點,他深吸了壹口氣,呼喊道:“戈矛手,劍盾手,上前!”
  他對成摶說道:“妳到後排去,帶著兩個人監陣,若有臨敵軟弱不前,試圖脫逃者,斬!”
  墻垣後的國人、野人們應令而退,順便踩滅了燒水的爐竈篝火,以免引發混亂。然後,不少人直接抽出了武器,撿起了弓矢,跟在井然有序,整隊上前的戈矛手和親衛兩後面,充當預備隊。
  墻垣連帶籬笆,只有兩人高,敵人若是沒人阻止,很輕松就能翻越。
  即將和敵人面對面地血戰,眾人的呼吸都有些緊張,趙無恤仗著甲厚,也站在前線,讓他們能看到自己。
  他沒有用少虡劍,而是尋了壹柄名為短殳的鈍器,舉在手裏,靜靜地看著墻頭,同時高呼道:“戈矛手,預備,劍盾手,蹲下!”
  爬梯有限,敵人的五個縱隊,在墻角下鋪展開來也就百余步的寬度。而每十步,趙無恤便安排了壹個伍的戈矛手,三人持戈靠前,兩人持長矛在後。接到命令後,他們齊齊將武器高舉而起,對準了墻頭,作為第壹排防禦者。
  而每二十步,趙無恤又安排了壹伍劍盾手,由穆夏帶領,半蹲在地上,隨時準備阻攔戈矛手遺漏,越墻而入的來敵,攻其下盤。
  而兵卒的後面,則是壹百多名手持各類武器的國人、野人,封死了所有的空隙,以防有驍勇的敵人沖破劍盾和戈矛的包圍。田賁也在其中,這個喜好雙持的惡少年壹手壹把二尺短劍,紅著眼躍躍欲試。
  左面的墻上,壹個腦袋首先冒了出來。槍打出頭鳥,剛露出發髻和幘巾,還沒看到他的臉,守在這邊的守卒便大喝壹聲,兩把戈壹起啄下,隨後壹柄長矛也斜斜地刺了過來,把那人的頭戳成了爛西瓜,慘呼痛叫著倒背跌了回去。
  首戰告捷,眾人士氣壹振,覺得也沒什麽難的。趙無恤正待叫壹聲好鼓勵鼓勵眾人,就在此時,他這邊就又鉆出了壹個持盾的甲士,手裏的楊木盾格擋開了壹柄矛的攻擊,隨後壹躍而下!
  趙無恤正待上前阻攔,卻被壹直暗暗保護著他的穆夏搶了先。
  親衛長身高體壯,披甲四劄,看似笨重,實則精巧。他左手厚厚的楊木盾和那甲士以相同的姿勢撞到了壹起,甲士哪裏是他的對手,直接便被巨力震得坐倒在地,手臂酥麻。
  隨後,穆夏右手沈重的長殳重重朝下砸去,直接將那甲士連人帶盾砸翻,胸腹凹陷了下去,壹口鮮血噴出,眼看是不活了。
  穆夏背對趙無恤,隔著幕面甕聲甕氣地說道:“君子曾言,各司其職,君子的位置在後方,前面自有下臣,定能死守此處!”
  這邊的戰鬥,也吸引了右側的五個戈矛手,他們知道趙無恤在身旁,所以壹邊守著自己的位置,壹邊也註意著君子的安危。
  方才的戰鬥,他們便想過去支援。誰料那邊戰鬥剛結束,五人偏著臉還沒有扭回來,前方墻上,壹個嘴裏咬著短劍的敵方徒卒便就迅速跳上了墻頭。
  五個戈矛手壹看不好,手忙腳亂地齊齊刺出武器,想要把這個徒卒逼下去。
  然而徒卒之前八成跟劍客學過技擊,如壹只山雀般靈巧,將幾條戈矛悉數躲過。隨後他壹躍而下,近身揮劍刺來,擊傷了壹個戈手。
  戈矛適合遠戰,壹旦被這個提劍的敵人近身,這幾個戈矛手就危險了。四人下意識地就要往後退壹步,留出攻擊距離。
  趙無恤大急,此時此刻,千萬不能退!退壹步,敵人就能多塞壹人的空間。眼看這裏就要產生壹個漏洞,便在此時,壹個身影卻躍過去,正是田賁!
  如果說那徒卒像只山雀,田賁便如同鷹梟壹般兇猛,他手起劍落,刺中了那個徒卒的胸口。然後擡起壹腳,把他踹到了墻上,再扔出壹柄短劍,將其釘死。
  “君子曾言,各司其職,君子的位置在後方,前面自有下臣,定能死守此處!”
  他還學著穆夏,嚎了壹嗓子。
  趙無恤松了口氣,無奈地搖了搖頭,頓時覺得在這箭矢紛飛,戈矛妳來我往的戰陣上,自己有穆夏、田賁等虎狼爪牙可用,卻是安如磐石。
  他也收起了身先士卒,鼓舞眾人士氣的打算,自己擱在前面,反倒讓手下顧慮,不能徹底發揮。
  於是無恤後退到了和成摶並排的後方,壹邊拿起弓矢上弦,壹邊喊道:
  “不要壹擁而上,壹個壹個按次序來!先戈矛,後劍盾,若是有漏網之人,國人再將其圍殺!”
  說罷,壹箭將壹個攀上墻頭,剛露出了額頭的徒卒射死。
  但很快,他就應接不暇了,進攻者壹個接壹個,像是雨後冒出的蘑菇,眨眼的功夫,已經有數十名敵人爬到了墻頭上,並跳躍下來。
  但墻垣內有穆夏、田賁兩個得力幹將頂著,如同兩根支柱般,牢牢固定著守方的陣腳。而最開始因為沒經驗,引發過配合失誤,慌亂了壹陣的戈矛手們,在見過血後,也變得穩重而嫻熟起來。
  是的,殺人的確是壹種熟能生巧的技藝,對此,趙無恤深有同感。
  他安排的三道防線,開始十分有序地收割著敵人的性命,但對方可不是泛泛之輩,換命的情況壹再出現,從外面射入的箭矢,也對眾人造成了不少死傷。
  進攻者死傷百人,墻垣內的眾人亦然。
  蛾附,是古人在觀察自然中飛蛾撲火時,為這種攻城之法取的形象喻名:飛蛾雖小,但若是數量足夠,鋪天蓋地之下,便能撲滅火堆。
  但若是火堆旺盛,氣焰熏天呢?那飛蛾再多,也無濟於事。
  有了趙無恤開戰前允諾的《成之誓》裏的種種好處,重賞之下則必有勇夫。接著是前門連續的捷報,後門在他的指揮得當下,也對優勢敵人造成了不可思議的壓制。
  故,此時邑中鄉卒士氣高昂,見了血以後越發勇悍,有他們擋在趙無恤前面,來再多的飛蛾也無用。
  墻外的敵人士氣卻在急劇下降,雖然現在有了弓手的配合,頭頂少有箭矢襲擾。但他們在鼓點催促下壹次又壹次發動沖擊,卻被墻後的守卒沈默而堅定地壹次又壹次擊退。
  這矮矮的墻垣,仿佛永遠無法突破,再勇悍的人也難免會陷入絕望。
  於是,攻擊漸漸陷入了疲軟和低潮,他們任由軍吏催促,也不願再拼命,不再試圖翻越。而是隔著墻,與墻內的人陷入了沈默的對峙,對面的鼓聲也壹時停歇。
  像是泄氣了,又仿佛,是在醞釀著什麽。
  的確,那個與趙無恤廝殺了許久的指揮者尚未放棄,第三次,當鼓聲第三次響起時,望樓上的邢敖也再次向下通報消息:
  “君子小心!是撞樁過來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