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為王

春秋我為王

歷史軍事

  重生春秋,成為卿族庶子,被趕到馬廄與牛馬為伴,誰知霸業竟由此奠定,三家分晉算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700章 鄭國的未來在何方?

春秋我為王 by 春秋我為王

2018-7-24 14:58

  “伊洛?蠻氏?”駟歂微微壹怔。
  伊河洛河之間的丘陵位於周王室南大門外,長期在此地繁衍生息的戎部被稱為“伊洛之戎”。
  春秋之世,中原腹地長期有戎狄雜處,而且還卷入諸侯的爭端裏。最嚴重的是周襄王四年(公元前649年),王子帶帶著伊洛之戎攻周襄王,燒了周王城的東大門。此事雖然在晉國調停下和解了,但為達到“以戎制戎”的目的,秦晉兩國便將姜氏的後裔陸渾戎遷到伊洛,利用陸渾戎吞並了伊洛戎。
  這之後陸渾戎常常成為晉國的打手,秦晉崤之戰就是靠他們協助才全殲秦軍的,晉齊鞍之戰,陸渾戎兵也有參戰。
  但隨著時間推移,陸渾戎漸漸在當地站穩了腳跟,在伊水之陽建立了都城伊闕,勢力壹天比壹天大,甚至開始侵奪王室土地,周景王對此十分不滿。
  晉國也覺得任由這些戎人在周室旁邊坐大不是個事,於是二十多年前(公元前525年),晉國以到三塗山祭祀為名,暗中派中行吳大軍跟隨,僅僅用了三天,就將陸渾戎國滅亡。陸渾君逃往楚國,百官與戎人散入山林。
  如今伊洛下遊是成周王畿,上遊則成了晉國領地,在此設置了陰縣,河谷盆地的戎人漸漸成了城邑之民,山川林澤則依然以戎人小部落為主。
  而伊洛之地的南方,還有另壹個戎人建立的國家:蠻氏。他夾在晉、楚之間,本來是晉楚的緩沖,楚國衰弱後成了晉的屬國,但新絳權威驟降,已經管不到那裏了,蠻氏其實是個獨立的小邦。
  無論是伊洛之地,亦或是蠻氏,都與鄭國西境接壤,所以對那的情況駟歂並不陌生。
  他氣極反笑:“宋地、濮南、濟西,膏腴之地也。伊洛、蠻氏,荒外之域也,趙氏是想要鄭國放棄眼前的城池、人口,壹頭紮到那片荒涼的山地裏去?趙氏的誠意,我算是見識到了,妳以為鄭人和宋人壹樣呆傻?”
  駟歂激動得唾沫星子都噴到子貢臉前了,但子貢卻不動聲色,末了才嘆息道:“有句話叫做‘鄭昭宋聾’,認為鄭人聰慧,宋人愚鈍,可我卻覺得不然,從鄭莊公以後,鄭國就再沒出過有大勢眼光的聰明人了,今日壹見,果然如此……”
  “大膽!”不單駟歂,連官署內鄭國衛士也憤怒了,這個使者,羞辱鄭國歷代國君、卿大夫,他口不擇言,真的不怕死麽?
  子貢壹笑:“難道不是麽?鄭桓公遷國於河、洛、濟、潁之間,為鄭國立下了基業;鄭武公滅虢、鄶、胡三國而有其地;鄭莊公以梟雄之姿,在中原縱橫馳騁,被譽為小霸,讓鄭國達到極盛。這三代君主,都看清了天下大勢,有極佳的眼光。”
  “可莊公之後,鄭國卻仿佛壹夜之間失去了方向,主要精力都放在東部邊境,與宋國鬥爭不斷,與衛國爭奪南燕,甚至不惜反叛天子,從成周獲取土地。在糾結於這些尺寸之地時,晉、楚、齊、秦已經崛起,鄭國非但不能拓張,反倒被限制起來,朝晉暮楚,割地納貢……敢問執政,如今壹百五十年過去了,鄭國疆域雖有盈縮,但可曾超過百裏?”
  “這……”駟歂無言以對,作為壹國卿士,為國開疆辟土也是任務之壹,在這點上,過去百余年,鄭國十幾位國君,幾十位執政確實沒有長足的進展,說他們沒有聰明人,並不為過。
  子貢不依不饒:“執政可知道,原因何在?”
  “不知。”
  子貢頓了頓後嘆息道:“其實,是鄭國看錯了方向,東方非但不是鄭國的利益所在,還是束縛住鄭國的陷阱……”
  那些鄭國渴求百年的肥沃土地,富裕城邑,在端木賜口中,卻成了……陷阱?
  駟歂感覺自己的觀念被顛覆了,他忘了子貢是趙氏說客,今天第壹次做出了禮賢下士的姿態,起身舉袂誠懇地說道:“還請尊使教我!”
  ……
  “我家主君喜歡玩棋,有次與我對弈時,他說了壹句話,叫金角,銀邊,草肚皮……此言雖然很俗,卻壹語道明了對弈的要點,在我看來,這句話也能放到諸侯相爭上……”
  子貢站了半晌後,終於得到壹張蒲席就坐,頓時舒服了不少,而駟歂也卸下了趾高氣揚的態度,正常待他了。
  卻聽他殷切地說道:“請尊使說下去!”
  子貢飲了口酒水,在案幾上畫起了地圖:“這濮南、濟西看似富庶,人口城邑密集,但且不說鄭國能否趕走宋、曹兩國,就說占領這兩處後,就立刻與宋、曹、魯、衛、趙為敵。四面樹敵,豈能守住?所以這兩處其實是得之難,守之難,想要向外拓展更是難上加難的草肚皮……鄭國過去百五十年囚困於原地,坐看晉、楚、齊、秦將自己包圍,就是因為過於關註這片戰勢死地了。”
  “反觀晉、楚、齊、秦四強,鄭武公、鄭莊公時,晉國國內曲沃與翼的爭鬥沒有停止過,國境被戎狄包圍;而楚國的勢力範圍也僅限於江漢,介於蠻越百濮中;齊國僻居海濱,從臨淄往東走壹天,就是夷人的地盤;秦國更是局限隴山兩側,與西戎苦戰。然而恰恰是他們占據了天下棋盤的三個金角,壹個銀邊,所以才迅速崛起,成為疆域數千裏的大國,為何?”
  駟歂有些發怔:“為何?”
  子貢壹敲案幾:“四國之強,伐戎狄蠻夷是也!執政且看,楚汾冒始啟濮,楚武王滅麋、越、群蠻,楚莊王滅庸、群舒;晉滅驪戎、狐戎、赤狄、無終;秦景、襄二君逐犬戎,得周土,秦穆公開西戎,並國十二;齊國也滅了萊夷,這才拓展了疆域,增加了人口。其實鄭國在莊公之時,也有滅盡伊洛諸戎的機會,若早行此策,鄭國的霸業,或許就不會在莊公壹代人及身而止了……真是可惜,可惜啊。”
  駟歂恍然:“竟是如此!”不曾想,端木賜的這份看似沒誠意的“禮物”還蘊含著如此眼光,點醒了對鄭國未來拓展方向迷茫不已的駟歂。
  “現在還不晚,如今晉國諸卿內鬥,無暇顧及南方;秦哀公剛死,國內公族庶長爭權壹片混亂,不可能出兵幹涉;楚國中衰,勢力不能越過陳蔡,絕對管不到蠻氏;齊國更是鞭長莫及,而且還要仰仗鄭國。不如乘此機會發兵西進,蠻氏,西僻之國也,用鄭軍前往攻打,就如同用豺狼驅趕羊群壹樣。滅蠻氏後,再驅逐蠻子北逃,借口幫助晉國和王室討伐戎狄不服者,全取伊洛上遊!”
  駟歂被子貢煽動得有些小激動了,“若能如此,鄭國疆域至少能拓展數百裏……”
  但他隨即又犯難道:“我雖未親自去過伊洛之地,可也聽說那邊邊陲貧瘠,是豺狼所嗷,狐貍所居之地啊。”
  他頓時疑心起來:“子貢莫不是想要誆騙鄭國去開拓荒地,而趙氏卻可以在後動作吧!”
  ……
  “大謬,大謬!”
  子貢的意圖被揭穿,卻也不慌,他大搖其頭,吟誦起詩來:“鶴鳴於九臯,聲聞於天。魚在於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
  “這是百余年前對伊洛之地的描述,伊闕在平原之上,田陂寬十裏,原隰沃衍,魚葦富饒,男耕女織,怎麽能說是荒地呢。其余各處也已經被陸渾戎開發為熟地,如今蠻氏有戶壹萬,伊洛之地亦有壹萬戶,並不算少。何況鄭國缺的,是人口麽?”
  駟歂搖頭:“鄭國不缺人口,鄭地土地狹小,而人口眾多,新鄭周邊的房屋雜亂交錯,田地也被占據殆盡,無地之人或淪為盜寇,或轉而經商。”
  “然,賜也猜想鄭國想要的東西是田地,蠻氏、伊洛的湖泊、沼澤、山谷、溪流、大山、大河完全可以遷民進去占滿,而散布山間的鐵、鉛、梓材、皮革能為鄭所用,從此國富民強,何樂為不為?這就是方才那首《鶴鳴》末尾所說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也!”
  見駟歂還有些遲疑,子貢再接再厲道:“蠻氏、伊洛在嵩、宛之間,向南南出三鴉關,則可拊楚國宛、葉之背;北望伊闕,則當成周心腹;西指崤函,則秦、虢之勢動;東顧溱、潁,而鄭、許腹地盡在眼前。這就是所謂的棋劫之勢,自古用兵者所必爭也。鄭已受制此地百年之久,再不去奪取,必為晉、楚、秦所得,則鄭國危矣!而壹旦奪取,執政有生之年復莊公小霸之業,或許不再是奢求!”
  “妙哉,妙哉!”駟歂興奮地起身踱步,這是他做執政以來,聽到的最有遠見,最有可行性的擴張計劃了。
  不過他很快就狐疑地盯著子貢:“感謝尊使為鄭國點明形勢,但我還是有不解之處,趙氏如今與鄭為敵,為何要向我獻上如此妙計?”
  子貢道:“我家主君說過壹句話,天下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趙與宋看似親昵,或許明天就會翻臉,與鄭國雖暫時敵對,但很多方面,雙方利益是互惠的……”
  “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作為“唯強是依”的鄭國人,駟歂對這句話大為稱道。
  子貢忽而長嘆道:“說實話,仗已經打了半年,趙氏師老兵疲,只希望盡快打敗知伯和齊侯壹次,然後議和。我家主君僅希望能保留太行以東,黃河以西的地域,同時留住晉陽以及魯國的基業。”
  說著說著,他的眼神中充滿憧憬:“然後就可以讓趙氏宗族壹分為二,分而治之。在晉者可成壹卿,在魯者世代為執政。如此便能滿足……”
  如此便能……滿足了?駟歂咋舌,就算這樣,趙氏也東西各有千乘的基業了。他就擔心趙氏野心太大,大到想全取晉國,同時還保留魯國,那就太可怕了。
  “主君說了,鄭國甚至不需要撕毀與晉、齊、成周的盟約,只用與趙氏承諾兩不相攻即可,趙氏也能約束宋國,休要主動攻鄭。另壹方面,與伊洛緊鄰的陰地大夫士蔑,是趙氏的朋友,他也被知伯說成是晉國叛臣,既然如此,陰地可以成為執政派兵西進的借口。若鄭國保證他的存在,士蔑大夫會派人助鄭國駕馭伊洛群戎……”
  “總之我家主君承諾,鄭國大可放心開拓西面,大河以南,趙絕不與鄭爭!等和談時,還望執政和鄭伯能助我家主君壹臂之力,在天子和晉侯面前多美言幾句,讓趙氏得以順利歸晉!”
  子貢吐露的信息量很大,話說到這裏,駟歂雖然還覺得此事有疑點,但也有些相信了,無論如何,這對鄭國有利無弊。
  而他對子貢,也愈發看重了,端木賜真的是國士,無雙國士啊,無論是口才,還是膽量和眼光,都極為獨到。
  這種人才,若能將他留在鄭國,做自己的家宰就好了……
  不行,家宰恐怕他看不上,但以鄭國現在的格局,駟歂頂天也就能扔出去壹個上大夫……
  駟歂決定慢慢再糾結這個問題,他親切地撫著子貢的手道:“我相信,這的確是趙氏的誠意……我會將此事稟報給國君,再在君前召集其余五卿召開公議,尊使可去館舍休憩,等待消息。且放心,此事必能得到鄭國君臣首肯!”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