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為王

春秋我為王

歷史軍事

  重生春秋,成為卿族庶子,被趕到馬廄與牛馬為伴,誰知霸業竟由此奠定,三家分晉算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628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

春秋我為王 by 春秋我為王

2018-7-24 14:58

  立夏這壹日,新田陽光明媚,時有清風拂過,吹動了虒祁宮池沼中的朵朵青萍。
  夏天伴著蟬鳴到來,各地送來的貢物也陸續送入新田:大河中捕獲的紅鯉,產自大陸澤的蘆葦席,綿上苑的山莓和香椿,還有解暑的冰。
  正所謂“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入淩陰”,去歲十二月在凍結的汾水中鑿下保存的冰塊紛紛從冰窖裏運出,分發到各宮殿,消解了夏日的炎熱,所以虒祁宮大殿壹點不悶熱,反倒沈浸在涼意之中。
  這是晉侯仍是晉國實際統治者的明證,至少他還沒混到像魯侯那樣,連臣屬貢物都收不上來的地步。
  不過雖然過著滋侈的生活,但他心情卻不怎麽好。
  明堂坐北朝南,晉侯午身穿朱紅色的深衣,配赤色的玉璜,高高坐在君榻上,感受為君者的艱難。
  早在五天前,去祝賀趙卿之子、魯國執政趙無恤大婚的使者便回來了。他們奔著賀喜去,卻攜著喪報回,帶來了邯鄲大夫趙午死於溫縣的消息,還有壹大堆告狀的人。
  趙氏長子伯魯和家臣傅叟告範氏和邯鄲氏遣死士刺殺其弟趙無恤,致使無恤腿腳受傷,無法來新田完成朝聘,而邯鄲大夫的死也與範、中行二卿有關。
  衛國太子蒯聵的話就更駭人聽聞了,他聲稱範與中行早有叛晉之心,太子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在去年的戰爭中,二卿壹直與齊、衛私下聯絡,繞開晉侯與敵軍議和!
  此事立刻在新田掀起了軒然大波,晉侯急令作為證人的史墨、韓虎、魏駒、上軍司馬籍秦等人入新田,又召喚六卿匯合於虒祁宮共議。
  然而六卿還沒到齊,或許永遠到不齊,範、中行、邯鄲的使者卻也來了。
  他們與趙氏的人當堂對峙,邯鄲使者哭訴說趙氏才是殺了趙午的兇手,請求晉侯主持公道,準許他們在宗法上永遠脫離趙氏。
  如今,晉侯午能感覺得到大殿裏的緊張氣氛,在場人等不論屬於哪壹派,均怒目相視,只差在殿內拔劍相向。
  “邯鄲者,趙氏之小宗也,如今卻聚兵反叛,趙氏將履行家法,討伐邯鄲,還望國君允之!範、中行二卿謀叛已久,數次派人刺殺無恤,這些奸佞不但要壞國之基石,還想讓晉、魯同盟破裂!真是親者痛,仇者快啊!”
  這是趙氏的請求,趙氏使者條理清晰,語氣強硬,而且手握關鍵證據,韓、魏也明顯站在壹邊,他們的意見晉侯無法忽視。
  “趙氏對邯鄲殘暴不仁,還打壓範、中行,欲像專魯壹樣專晉!”
  範、中行二卿和邯鄲雖然說不出像樣的反駁,但這句話也讓晉侯心裏的那顆刺隱隱發癢,這幾年趙氏的確是強大得有些過分了。
  “還望君上察之!”
  殿下爭吵不休,晉侯午感到很疲憊,他發自內心地覺得,晉國真的在他手中四分五裂了。
  “都怪他,在魯國好好呆著不就行了,為何非要回來!”晉侯午暗自責怪其所有事情的源頭來。
  自趙無恤開始歸晉之旅,晉國的氣氛便宛如壹座柴火庫,任何壹粒火星便能引發壹場大火,不巧的是,趙午扮演的正是這樣壹個角色。
  據知氏的消息,邯鄲氏的少主趙稷已經豎起了墨染的喪旗,他連殺三名親趙的昆弟,宣布與趙氏不共戴天,召集家臣,此刻正在邯鄲聚集軍隊。身處溫縣的趙氏父子也沒有閑著,調兵的指令陸續發往晉陽、長子,照這樣下去,趙與邯鄲爆發流血沖突是遲早的事。
  如今的情形是,無論晉侯偏向那壹邊,壹場內戰似乎都要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趙氏和邯鄲氏已經站到了臺前,韓魏和範、中行因為多年積累的矛盾,也在背後摩拳擦掌,隨時可能加入進去。
  區別只在於,趙與邯鄲,誰才是群起而攻之的首禍者,這壹點,將由他來判定!
  從沖齡繼位開始,晉午做國君十四年了,還從未感到如此為難過。晉國公室已經“戎馬不駕,卿無軍行;公乘無人,卒列無長”,晉侯力量不及任何壹卿,也阻止不了戰爭。他唯壹的權力,就剩壹個合乎禮法的空殼了,誰得到他支持,誰就能得到新田國人們的支持,這是六卿還將他放在眼中的原因。
  他終究還是不能決斷,招來太史墨咨詢,史墨也不提自己的意見,而是拱手道:“先君臨終前曾言,若六卿相攻,君上可擇勢大者從之,擇必勝者從之……”
  ……
  晉侯午記得,自己的父親晉頃公死前的確說過這番話,這是晉悼公後歷代國君大權旁落後,處理卿族鬥爭的不二良方,平公助範氏滅欒,頃公助魏、知滅欒、羊舌,都是出於這種心思。
  至於哪壹方更占理,並不重要。
  “但究竟是趙魏韓勢大,還是範、中行、邯鄲勢大……”想著這壹點,晉侯午感覺很可笑,這些人都是自己的臣子,如今卻得看著地圖尋找更強的壹方去支持,才能確保晉國公室的存活,真是荒天下之大謬。
  好在史墨博學,不但通古今,更知現世國內外形勢,他分析道,範、中行是老牌強卿,邯鄲亦有四縣之地,合兵足足有七萬之眾,他們的重心雖在太行以東,但太行以西的晉國腹地也有不少領地。
  至於趙魏韓,要麽是近五十年裏崛起的新卿,或是像趙氏這樣起死回生的舊族,合兵亦有近七萬人。
  “但別忘了,這只是中軍佐的‘西趙’,在東邊的海岱之地,還有壹個所謂的‘東趙’,趙子泰有千乘實力,徒卒三萬,還糾合了壹大批盟友,並且與晉的敵人齊、衛為敵。”
  “如此看來,似是趙魏韓壹方更強大些?太史覺得,寡人應該支持趙氏?”晉侯午也恍然想起,晉國這腐朽壞透的霸業尚能存幾分臉面,全靠趙氏維持。
  但他又突然害怕起來,趙氏若是在控制邯鄲,實力大增後,會不會把趙無恤在魯國做的事在晉國也做上壹遍?若是範、中行覺得自己處置不公,真的叛離晉國,去投靠齊國怎麽辦?
  史墨已經垂垂老矣,他說話時胡須在微微顫抖,眼睛裏看不出究竟在想些什麽,見國君面露猶豫,他又道:“君上,先君還有壹句話,國之大事不能決斷,可問知伯……”
  ……
  “知伯出中軍將府門了!”
  “知伯車駕已至虒祁宮外!”
  立夏次日,知伯躒的行蹤壹條條被送進了趙氏府邸中,送到了傅叟和趙伯魯面前。
  “知狐稱病閉門多日,如今總算出門了。”傅叟如是說。
  作為對知伯最忌憚也最為了解的趙氏謀主,傅叟拖著老邁的身體趕來新田,主持首告壹事,他最在意的,莫過於知伯躒的舉動和行蹤。
  “若他再不動,這新田,我都要呆不下去了。”
  趙伯魯苦笑著說了這麽壹句後,悄悄地擦了擦額頭滲出的汗水,也不知是天熱,還是緊張。
  在他的感覺裏,這座已經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新田趙府,仿佛變成了大戰前的帳幕,壹名名斥候帶著軍情而來,而自己和傅叟,則是前敵軍將和謀士,見證著這壹場大戰的開幕。
  至於趙氏的主帥和副帥,他的父親和弟弟,尚遠在溫縣。
  來新田的路上要經過敵對卿族的領地,而趙氏在這壹帶的力量,比起其余五卿而言微乎其微,這都是當年下宮之難喪土失地的惡果啊。趙鞅和趙無恤分別是東西二趙之首,在這關鍵時刻,不知範、中行會不會繼續喪心病狂地沿途襲擊,所以不能輕涉危堂。
  在徹底放棄世子之位後,伯魯卻心安了不少,比起過去的畏懼不前,這回他很願意為趙氏做些事情。可事到臨頭後,他才明白自己不適合做這種事,也越發佩服趙無恤是如何在魯國亂中取勝,得到至高地位的。
  趙氏與邯鄲已經箭在弦上,隨時可能交兵。這時候只缺晉侯壹句話,好讓趙氏能將“首禍者”的罪名扣到邯鄲稷頭上,讓範氏和中行氏成為晉國公敵。
  “知伯下車,換了步輿進宮了,太傅梁嬰父與太史墨陪伴其左右!”
  又壹條消息傳來,至此,就是趙氏眼線的盡頭了。
  這幾年傅叟雖然已經在晉侯身邊努力安插人手,但終究沒什麽成果,當年趙無恤入虒祁宮打下的基礎也被白白浪費,究其原因,還是趙氏三子都不能和晉侯建立親密的關系。
  加上,知氏將宮廷視為自己的地盤,盯得很緊很緊,將其余諸卿的釘子壹壹拔除。
  傅叟嘆了口氣:“雖然不情願,但不得不承認,如今國君對知伯言聽計從,他這次入虒祁宮,決定了國君和國人的態度,這就是他的可怕之處啊,輕易不出手,壹出手,就能決定勝負!”
  壹股畏懼在胸間沈滯,讓趙伯魯愈發的戰栗不已,他越來越覺得自己讓賢之舉是明智的,以他這薄弱的意誌,與人無爭的性情,真的不適合決斷這些生死存亡之事。
  等這件事了了,壹切還是讓父親和無恤主持吧,自己還是適合含飴弄子……
  “知伯會怎麽選?知伯派人向我趙氏示好,願意結親,父親為了宗族大計,也不顧無恤的反對,打算虛與委蛇……”
  “不知,不可知……”傅叟卻搖了搖頭,“若能讓人輕易猜透,他就不是知伯了。”
  他突然嚴肅了起來:“君子,若知氏突然倒向範、中行,發兵來圍攻府邸,妳切記,壹定要讓黑衣護妳跑到韓氏府邸尋求庇護,趙氏在新田附近的力量太弱了,壹旦亂起,恐怕這趙府,乃至於下宮,都得全部放棄!”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