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為王

春秋我為王

歷史軍事

  重生春秋,成為卿族庶子,被趕到馬廄與牛馬為伴,誰知霸業竟由此奠定,三家分晉算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79章 孫子兵勢

春秋我為王 by 春秋我為王

2018-7-24 14:58

  打扮得如同壹名老軍吏的中年人,正是近些年來聞名遐邇的孫武,被跟隨他學習兵法軍爭之術的吳國太子夫差尊稱為“孫子”。
  孫武本是齊國陳氏支系,名將司馬穰苴之族侄,十多年前,齊國國、高、鮑、陳四氏明爭暗鬥,導致司馬穰苴被迫害冷落,發疾而死。孫武眼見齊國“公聚朽蠢,而三老凍餒”,且卿大夫忙於內鬥,無自己能施展的空間,遂出奔。
  以他的眼光和誌向,自然瞄上了在南方迅速崛起的吳國。吳國自壽夢稱王以來,聯晉伐楚,國勢漸盛,頗有新興跡象,正是有誌之士發揮才能,建功立業的絕佳場所。
  然而不巧的是,孫武剛到吳國時,正巧趕上了公子光遣專諸刺殺王僚,彗星之夜後吳國上層政局壹時動蕩。礙於在齊國的遭遇,孫武便掩藏身份,辟隱深居,只與舊相識伍子胥往來。
  直到吳楚兩國開始醞釀大戰,吳王闔廬感到吳軍缺乏將才,伍子胥知道吳王的心意,便向他推薦了孫武。
  從那天開始,吳軍的訓練也好作戰也好,都開始發生明顯的變化,輕勇好死的吳人被勒令結成了壹個個密集的方陣。
  孫子參考《司馬法》著述的兵法十三篇,在初入吳時已經獻給夫差的父親吳王闔廬了,每陳壹篇,吳王都會沈迷期間,不知口之稱善,其意大悅。此兵法不輕易授人,夫差早已好奇已久,直到做了太子,才得以入室受教,所以聽得極其認真。
  孫子說道:“善戰者追求形成有利的勢,而不是苛求士卒,因而能選擇人才去適應和利用已形成的勢。善於創造有利‘勢’的將領,指揮部隊作戰就象轉動木頭和石頭,所造就的勢,就象讓圓石從極高極陡的山上滾下來壹樣,來勢兇猛,利用好了,則可以戰無不勝!”
  夫差微微點頭,受吳王闔廬和大行人伍員的影響,他對孫武是非常推崇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他也漸漸有了帶兵的機會,若是能學盡兵法十三篇,天下誰人能當?霸業可期也!
  然而,夫差身後的席上卻有人不買賬,壹個不諧的大嗓門頓時在居室內響了起來。
  “孫子說得頭頭是道,仿佛學會了這兵法便能天下無敵,若是如此,為何數年前攻楚,孫子卻讓吳軍大敗而歸?”
  孫武目光看了過來,卻見說話的是個和夫差同齡的吳人青年,他留了壹頭蓬頭短發,臉上刺有青色的雙魚形紋面,穿著鱗片狀的鱷皮短甲,腰間皮帶上別著壹把壹尺短劍,劍柄以銅銀相飾成壹條鰒魚狀。
  此人名為專伯魚,正是十多年前進炙刺王僚的專諸之子,專諸行刺前,被吳王闔廬許下了允諾,會將其身當成己身,父母妻子俱養之。
  到了專伯魚成年後,隱然有其父之忠勇,便被卓拔為吳國最年輕的大夫,同時也是夫差的親隨,整日伴其左右,可以壹同聽孫武傳授兵法,看得出是被當做吳國太子未來的班底培養的。
  但專伯魚雖然劍術超群,技擊勇悍,卻唯獨坐不住。這才聽孫武講了壹會,便如坐針氈般抓頭撓腮,尋著孫武說話的間隙,居然公然起身反駁。
  他性格莽撞,想壹出做壹出,但前面的夫差可是個有心眼的人,頓時壹驚,在孫武那冷冰冰的目光掃過來的瞬間,便起身將專伯魚壹腳踹倒在地。
  “放肆!”
  專伯魚身材矮小而彪悍,壹瞪眼,恍然有萬夫莫當之氣。然而夫差壹呵斥,此子的氣勢便頹然消退,被踹了壹腳,又瞧見吳國太子使的眼色後,順勢跪倒在地,靜如處子了。
  夫差轉過身替專伯魚向孫子賠罪道:“此睚眥之輩壹時妄言,不識兵法之精妙,還望孫子切勿見怪。”
  太子夫差打心裏是有點懼怕孫武的,因為那日在吳宮中,他可見識過這個齊國人兇殘的壹面,那便是至今讓宮人談之色變的“吳宮教戰斬美妃”。
  孫武初次以宮女演兵,便在吳王面前扔下虎符,強行將亂行的兩名吳王美妃處死。他冰冷的面孔,硬邦邦的齊地口音,還有地上栩栩如生的美人頭顱,紅得發黑的兩灘鮮血,都給當時才是個少年的夫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還有亢奮。
  縱使句吳人充滿了野性,喜好暴力,但也沒見識過如此大膽的中原人,令人驚奇的是,當時頗感不快的吳王闔廬卻最終任用了孫武,讓他操練吳軍。
  此時的孫子恍如當初,面對夫差的求情不發壹言,而是擡鞮啪踏啪踏踱著標準的軍人步伐走到了專伯魚身旁。
  他的聲音壹改方才宣課時的緩和,化為發令時的短促有力:“我有令在先,在此聽我傳授兵法,壹切亦如軍規,驚擾堂上者受小杖二十,伸出手來。”
  專伯魚鼓著眼睛擡頭瞧了瞧孫武。
  “伸出手來!”
  伯魚又瞧了瞧夫差,見他微微點頭,方才壹咧嘴,伸手任由孫武用帶木刺的小杖在他那雙滿是練武老繭的手掌上打了二十下。
  “啪!啪!啪!”
  從始至終,專伯魚眉頭都沒皺壹下,而孫武也打得極其認真,壹板壹眼,仿佛真的是在行刑執行軍令壹般。
  打到十多下時,小杖竟然斷了!
  孫武平靜地伸手道:“再給我拿壹根來。”
  夫差壹揮手,門口的豎人便戰戰兢兢地獻上,隨後趨步逃了,在孫武面前,他們不敢有絲毫造次,裏面那個雙魚面紋的專大夫也實在是膽大!
  壹下不少,壹下不多地打完之後,孫武方才說道:“伯魚,妳為何不喜歡學兵法?”
  專伯魚方才壹聲不哼,這會傲然擡頭道:“以伯魚之勇,敵方被甲十人,仍不能擋我持劍壹擊,既然如此,我何必再學這繁雜的花花架子!”
  孫武不以為然,他背著手冷笑:“勇?此乃匹夫之勇,敵壹人者也。”
  伯魚怒視孫武:“我父為大王刺殺王僚,奪取王位時,孫子還在山中隱居,依著孫子之言,此亦是匹夫之勇乎?”
  這位虎士礙於夫差在場,不敢起身,只能擡著頭雙目瞪圓。吳人好用劍,輕死易發,若是換了個人,專伯魚恐怕早已拔出腰間的魚腸劍與他決死了。
  卻聽孫子繼續道:“昔日專子劍摩萬乘,刺王僚,為大王立下大功,當然是為大勇;可妳只見其壹不見其二,專子刺殺,也是用了兵法的。”
  “還用上了兵法?”
  專伯魚面色頓時呆滯住了,見孫武拿亡父的絕命之作來打比方,不知不覺間卻是聽進去了。
  孫武雙手並用,壹為拳,壹為掌,向夫差和伯魚展示玄妙的虛實之道:“善於調動敵軍的人,向敵軍展示壹種或真或假的軍情,敵軍必然據此判斷而跟從;給予敵軍壹點實際利益作為誘餌,敵軍必然趨利而來,從而聽我調動。凡欲殺人者,必先求其所好,專子當年專程去太湖學炙魚,而大王也示之以虛,設宴待之,再擊之以實,這不是兵法,還是什麽?”
  專伯魚壹拍蓬頭的腦袋恍然大悟:“竟然還有這種緣由,伯魚卻是從未想到過。”
  孫武目光斜瞥他道:“汝空有庶民的小勇,卻沒有學到真正的大勇。上了戰場,妳若是還頭發蓬亂、髻毛突出、纓冠低垂,著短後之衣,瞋目而語難,相擊於前。縱然上能斬斷脖頸,下能剖裂肝肺,這也就是匹夫之勇,跟鬥雞沒有什麽不同,壹旦命盡氣絕,對於國事就什麽用處也沒有,學了兵法,能勇以率眾,則其勇勝於匹夫之勇也!”
  漸漸地,孫子和專伯魚的身份回歸到了夫子和小徒,夫差也松了口氣,孫武只是拿出對付軍中刺頭的相激手段,再壹舉說服之,伯魚日後必定俯首帖耳地聽話。
  然而,夫差也發現了,從始至終,孫武回避了專伯魚的問題。
  這其中的緣由,夫差是清楚的。
  孫武在得到吳王闔廬重用,操練吳軍後,壹出手便是擾楚疲楚的遊擊戰術。
  隨後更是壹出神來之筆,用區區三萬吳軍在淮河舍舟登陸,千裏奔襲楚國腹地,柏舉之戰擊潰楚國兩千乘戰車,十萬大軍。吳軍五戰破郢,燒高府之粟,破九龍之鐘,鞭楚平王之墓,舍章華之宮,何其偉哉!
  如果戰爭到此結束,吳國將獲得壹場完美的勝利。
  但之後孫武兵法十三篇的上乘境界,“不戰而屈人之兵”在破郢後並未得到貫徹。吳國沒有及時收拾民心,反而施加令人發指的暴行,激起了楚人全民反抗。
  但夫差知道,這些舉措和孫武關系不大,他在吳國的權力決策圈裏並不處於中心地位。
  孫武也是有苦難言,當時被復仇蒙了眼的伍子胥壹門心思在雲夢澤中追捕楚王,楚國全民反抗,越王允常攻擊吳國後方,而申包胥求的秦國援軍也到了。在數次失利後,吳王闔廬的兄弟夫概也回國稱王內訌,壹舉滅楚的機會由此失去。連遭慘敗的吳軍撐不下去了,只能撤退歸國,楚國得以復國。
  孫武撫摸著方才在專伯魚手上打斷的小杖,暗自打算道:“若是吳王能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若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則去之!”
  他在破郢之戰後本來心灰意冷打算再次出走,在伍子胥的極力挽留下才答應繼續呆在吳國。
  “好在大王和子胥都是知錯能改之人,在平定夫概之亂後,先後與齊、宋聯姻,轉而消化新奪得的徐地和淮夷,隨後準備對楚國、越國繼續用兵。”
  不過孫武也吸取了教訓,若是吳王和伍員再壹意孤行,他便會毫不猶豫地離開!
  “如今吳陣之整已經天下聞名,楚國甚至遷都避讓吳之鋒芒,吳越民眾、風俗、言語相同,有吳則無越,有越則無吳,只要吞滅越國,便能西進擊楚,大霸南國,指日可待!”
  ……
  衛國甄邑,邑外之戰兩天之後,壹場軍吏會議已經接近尾聲。
  趙無恤坐於上首的案幾之後,手輕輕摸著甄邑虎符,對著卒長們宣講道:“治理大軍團就象治理小部隊壹樣有效,是依靠合理的組織、結構、編制;指揮大軍團作戰就象指揮小部隊作戰壹樣到位,是依靠明確、高效的信號指揮系統,我方才所說的,汝等可記住了?都回去將甄之戰的過程細細思索壹番,想想戰法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
  眾人應諾,嚴肅的表情下卻掩蓋不住喜形於色。
  甄之戰,武卒死19人,傷92人;齊人當場戰死146人,先後被俘640人。繳獲完整的戰車九輛,馬三十匹,輜車十余,戈矛劍戟數百,編綴皮甲百余副,其余還有攻城器械、糧秣等。
  總之這是壹場大勝,隨之而來的還有巨大的威望加成,甄邑國人從此服服帖帖,甄氏再也不敢陽奉陰違。
  最後,趙無恤拿出了壹份帛書對眾人說道:“此外,晉國中軍佐所率的晉國大軍,將在明天抵達甄邑!”
  ……
  PS:因為左傳無載,所以孫武的身世是個謎,網上認為孫武是陳無宇的兒子陳書,或者是陳書的孫子。然而按照左傳記載,陳書直到孫武消失十多年後的前486年齊吳艾陵之戰還在露面,並被吳軍俘虜,無論他是孫武本人還是孫武的爺爺,邏輯和時間明顯不對……所以只能學習《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模糊化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