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79章 當不至於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3

  自古以來,九州之長,稱“牧”。“牧”,乃治政安民之意。
  與“牧羊”之牧,意同。
  薊國大漢壹藩,薊王雄踞河北。乃密林猛虎,深淵蛟龍。余下群雄,皆為群狼鷹犬。代其牧守四方。
  便是士燮所悟:王治相,相治官,官治吏,吏治民。
  薊王無懼養虎成患乎?
  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
  群雄捫心自問:
  薊王當面,是北面而事,還是並驅中原?
  薊王總王權之極。寬法嚴律,不吝封賞。高薪養廉,三食君俸。國中萬石國老,二十等列候,比比皆是。只需兼備德才,必得其用。
  劉巴能料事於先,窺破時局。必是才智高絕之輩。又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智多近妖之輩,非明主不可馭之。
  二意相合。
  故劉備慨嘆:劉巴,才智絕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難獨任也。
  於薊王而言。先立《薊法》,再修《大百科》。以鄭學為吏治之本,以道義為度量之衡,兼容並蓄,博采眾長,繩之以公道。《圩田制》並《二十等爵》,兩記撒手鐧(投出打擊)。立江表十港,寄田海外荒洲。家國天下,當不至於,群輕折軸,積羽沈舟。
  薊王宮,西宮增城殿。
  融漓為西宮(女)中書謁者,掌宮中拜授章報等事。中書謁者為少府女官,直屬中書令趙娥。常由中書仆射荀采統禦。
  言傳身教,知行倍增。融漓雖遠未及笄。然宮中內外,皆竊以為。當是“五後”之選。至於印證南方,還是東方。且看氣運若何。
  另有倭妃那美,生臺與公主。是否可證“東方青帝靈威仰”,亦需看氣運若何。薊國天光三殿女仙,並雲臺觀、司寒館。另有隴右四海館,諸夏仙門齊聚,假以時日,當可窺破天機。
  循例。融漓十五及笄,可接荀采為中書仆射。荀采則繼為中書令。中書令趙娥,以貴人禮聘,入北宮,並諸貴人共掌瑞麟閣。另有鐘存慧妃,亦才智過人。輔佐公孫王後並秦後,掌理王宮諸事。
  “回稟王太後,甘夫人遣人來報,媵女已至雲臺觀。”融漓入內通稟。
  “命有司善待,不可輕慢。”王太後言道。
  “喏。”融漓領命自去。
  “王上累月無嗣,待諸子五歲,齊入王學。長姐當可得閑。”右席義王太後言道。
  “甘後入宮,或有轉機。”左席義王太後言道。薊王自斷人倫,乃王太後心事所牽。壹裏之回,無不知曉。
  “權且觀之。”王太後言道。
  正所謂“莫嫌談笑與經過,卻恐閑多病亦多;若遣心中無壹事,不知爭奈日長何。”
  母親大家閨秀,母子相依為命。今家大業大,自當螽斯衍慶,多子多福。如此,待百年之後,與夫君黃泉相會,亦足可交待。封建時代,人口等同於生產力。難免生殖崇拜。
  多子,乃是壹項傑出成就。即便惜字如金,史家亦會單獨記錄,“勝為人樂酒好內,有子百二十余人”。如何後“長七尺壹寸”,亦助其脫穎而出。
  王太後,並二位義王太後,自義結金蘭,便常伴左右。二位義王太後,各有府邸。雖不居於宮中,卻常來常往。東宮飛翔殿,諸王子公主寢室,多由三位王太後照料。王子、公主,飲食起居,問暖噓寒。所謂優生優育。薊王宮妃禦姬,萬裏挑壹。不說三百天選之女。便是東胡諸妃,西域眾妃,皆欣長健美,鳳骨英姿。生子順易,從未難產。
  上佳根骨,更加四時進補,湯藥調理。薊制漢宮儀,剔除遺風陋習。又隨夫君修習容成交接合氣之術。不說容顏永駐,自當益壽延年。
  薊王言,凡礦邑港城,皆為公主湯沐邑。舉城之利大無窮也。須知,“湯沐可承”。由公主與其夫所生嫡子,繼之。可想而知,薊王姻親,必將國中青年才俊,壹網打盡。
  且薊王早有言在先。凡姻親適齡子,皆伴讀王子館。薊王壹脈,何愁不興。
  先前還有杞人憂天。恐千裏封國不足分。待薊王命將作寺繪制《寰宇山海圖鑒》,標註海外荒洲,並江表十港。又公之於眾。舉國震驚。諸夏之大,正如《山海經》。
  尤其幕府蛇兵,已陷大半東瀛列島。薊王新立東瀛都護府,於長崎大浦港。由輔東將軍周泰鎮守。
  前邪馬臺女王,今築紫國女主,薊王妃那美上表。改築倭國大使館,為東瀛列國邸。
  薊王欣然允之。又在博多、長崎,興建幕府閤署,統禦東瀛政事。東瀛列國,另置屬國都尉領護。
  壹切政令,皆出幕府。
  東瀛列島,自先秦時,便有方士遠渡而來,傳火蠻荒。論開化程度,海外荒洲,皆稍遜壹籌。故薊王竊以為,東瀛列國,不可復制。凡海外荒洲,築路通渠,圩田營城,待向化島夷大成,當為諸王子封國。如此,薪盡火傳,不出三代,當可焚盡蠻荒。
  薊國四百城港,千五百萬民。移民海外,並不足夠。過萬萬之數,勉強可為。故需休養生息並向化島夷,雙軌並行。
  薊民為貴。壹個漢民,與壹群島夷。文明相差,天壤之別。
  在漢人看來,柴米油鹽醬醋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四時化育,因地制宜。所有習以為常。對島夷而言,皆是天方夜譚。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壹家漢人居於壹眾島夷之中。言傳身教,爭相效仿,足可令其開化。謂“文明之火”,莫過於此。
  壹家帶壹伍,二家帶壹什。順延閭裏,縱橫街衢。並土分封,列國自成。
  雲臺觀邸。
  張姜子、李真多,長途跋涉,輾轉舟車。終抵薊國。
  自鴻溝入河,順下漳水,舟行千裏薊國渠時,恰逢深夜。除去夜行船舶,接燈如龍。兩岸狀貌,皆不可辨。
  列隊入南港,天光微亮。登雲臺之上,破曉晨光。
  俯瞰大衍之都,壹時萬千氣象。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