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47章 再增三縣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2

  南宮,明光殿。
  陛下百忙之中,抽空駕臨。乃為問詢討滅黃巾之諸將因功封賞。大漢有功必賞,尤重軍功。便是陛下亦慎重。
  尚書令曹節伏地奏報:“虎賁王越,刺三賊酋,當立首功。可為‘虎賁中郎將’,統虎賁郎,秩比二千石。”
  陛下輕輕頷首:“多年前,朕知太平道必反,故令王越伏於張角身側。今果建奇功。‘大宗’不負朕望,理應得食二千石。”
  “陛下深謀遠慮,真乃社稷之福也。”曹節諂笑。
  “繼續說。”陛下心情尚佳。
  “平亂四將,可稱‘大’字。”曹節再答:“度遼將軍臧旻,可稱度遼大將軍。捕虜將軍田晏,稱捕虜大將軍。虎牙將軍夏育,稱虎牙大將軍。輕車將軍董卓,稱輕車大將軍。”
  陛下皺眉道:“王越乃首功,不過封中郎將。四將功居於下,因何封大將軍。”
  “乃因王越白身立功,壹步得食二千石,已是重賞。而四位將軍屢立戰功,此次又是平亂主力,乃積功至此。”曹節小心答辯。
  “不可。”陛下搖頭:“朝中已有二位大將軍。若再另封,豈非有六大將軍同朝。古往今來,未有此例也。”
  “陛下所言極是。是老奴欠妥。”曹節略作思量,便又言道:“若不封大將軍,或可封前、後、左、右,四將軍。秩中二千石,銀印青綬,位同九卿。”
  “可有先例?”陛下再問。
  “有。前後左右,四將軍戰國時已設。秦因之。漢不常置,時有記載。”曹節答道。
  “如此,甚好。”陛下又道:“四將各增食二千戶。”
  “遵命。”曹節再拜。前後左右,乃重名將軍。雖位在二位大將軍之下,卻也位同九卿。又得食二千戶縣侯,可謂功成名就。
  話說,四人皆送來重禮,曹節自當盡力而為。明知陛下不可能封四人為大將軍。然,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拿人錢財,與人消災。明知不可得,也要代為表奏。如此,即便事不能成,四人亦不會有怨言。且以大將軍位上稟,陛下雖善討價還價,卻也不可折去甚多。果不出所料,又增封二千戶。
  如此壹來。四人重禮,曹節亦收得妥當。於公於私,於己於人,皆大歡喜。
  “左右中郎將,當封何職?”陛下再問。
  “可替四位將軍,或為度遼、或為虎牙將軍。”曹節答道。時至今日,二人亦未曾有禮送來,曹節自當秉公辦理。
  “不可。”陛下又搖頭:“此戰能勝,左右中郎將,出力甚多。且二人又是盧車騎麾下,薊王所舉。不可厚此薄彼。”
  曹節方才醒悟:“恕老奴健忘。還是陛下想的周全。”
  “升二人為左右車騎將軍。亦封縣侯,各食二千五百戶。”陛下金口玉言。
  “老奴遵命。”事關薊王,便是曹節,亦不敢橫生枝節。
  下意識瞥了眼黃門令左豐,張讓心生感嘆。陛下亦覺虧欠薊王,便足以說明,朝堂風向已變。在陛下心頭,外戚重又升為大患。而宗室自當重用。
  “薊王,又當如何?”陛下終問出口。
  陛下主動重賞左右中郎將,便為點醒曹節。
  曹節又豈能當真老邁昏聵,遲暮健忘:“薊王舉良才,平隴右。真乃天家麒麟也。老奴豈敢多言?壹切全憑陛下做主。”
  陛下輕輕點頭:“薊王先時上表,欲封八子為‘侯國’。薊國只有六縣,豈能夠分?”
  曹節旋即醒悟:“當增封二縣。”
  陛下不置可否,卻問黃門令左豐:“黃門令,以為如何?”
  左豐伏地答曰:“薊王又豈能無食?當增三縣。”
  陛下欣然壹笑,轉而看向張讓:“阿父,以為如何?”
  “理應增封三縣。”張讓伏地叩首。
  陛下再看曹節:“尚書令,以為如何?”
  曹節誠惶誠恐:“老臣有失計較,還請陛下聖裁。”
  陛下豈能怪罪:“尚書令日理萬機,為朕守這份家業。勞苦而功高,亦增食二千戶。”
  “老奴,感激涕零。”曹節五體投地。
  張讓又壹聲嘆息。要說揣度聖意,爐火純青而不露痕跡。當屬眼前這位老大人。心知陛下商人秉性,惜財如命。故刻意將三縣削為二縣。陛下雖看似大方,增封薊王三縣,內心實肉疼不已。老大人之言,甚慰陛下之心。陛下增食二千戶,便是獎勵啊……
  俗語說“人老精,鬼老靈。”老大人壹日不駕鶴西去,我等壹日無出頭之日也。
  “增封哪三縣為宜?”陛下續問。
  張讓正苦思如何作答。豈料曹節已有腹稿:“可增封博陵三縣。”
  陛下壹楞:“何來博陵三縣,朕怎不知?”
  曹節答道:“先帝,和平二年五月辛卯,葬孝崇皇後於博陵。延熹元年六月丙戌,分中山置博陵郡,以奉孝崇皇園陵。”
  陛下這才醒悟:“確有此事。”
  “可增封高陽、博陵、饒陽三縣。”曹節這便言道。
  若非早有準備,豈能出口成章。正如張讓所料,曹節早知陛下欲增三縣矣。
  陛下出身河間,對三縣亦耳熟能詳:“此三縣過於南向,遠離薊王舊土,多有不便。”事實上,陛下是心疼博陵郡富庶。
  “(永康元年)是歲,復博陵、河間二郡,比豐、沛。”河間、博陵二郡,竟可與高祖所建之新豐,及龍興之地沛縣相比,足見繁盛。也難怪陛下舍不得。
  “老大人何不取涿郡壹、二縣配之。”張讓好言提醒。
  “如張常侍所言,或可取涿郡之北新城、固安,並博陵之高陽,三縣增封。”曹節又道。
  “若涿郡再去二縣,恐減太多。”張讓又出言提點。割去太多,無利可圖。涿郡太守之位,便賣不上高價了。
  曹節心中壹動:“誠如張常侍之言,涿郡、博陵……渤海,何不各取壹縣。”
  “尚書令此言大善。”陛下欣然點頭:“取涿郡之北新城,博陵之高陽,渤海之文安,增封薊王。”此,才是陛下之真意。
  “老奴遵命。”曹節高呼下拜,面上無喜無悲。
  三縣,人文不同,諸情各異。壹言蔽之,貧富參差。符合陛下壹貫的皇商精明。
  然,為何要動本是陛下心中禁忌的渤海郡?
  果然,陛下又言道:“合肥侯近日上表,言,封地殘破,衣食多有不足。欲求另封。不知,尚書令以為如何?”
  “這……”曹節壹時無語。合肥侯乃陛下之弟也。此乃天家之事,且不知陛下心意,又豈敢冒然作答。
  不等曹節開口,陛下已先出聲:“朕欲徒封合肥侯為勃海王,尚書令以為如何?”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