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58章 兵貴神速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2

  話說,虎牙將軍夏育、輕車將軍董卓,將虎牙營、雍營,並三輔募士,湟中義從,南下平叛。臨行前,車騎將軍盧植再三叮囑,需穩紮穩打,切勿輕敵冒進。
  虎牙將軍夏育,並稱“北伐三傑”,久經沙場,乃軍中宿將。自當謹慎。
  然,輕車將軍董卓卻急於立功。長驅直入,連勝幾場後,目中再無他人。中了黃巾賊誘敵深入之計。眼看伏兵四出,截斷退路。虎牙將軍夏育,急忙率軍來救,不料黃巾軍波才部,傾巢而出,四面合圍。二將屢戰不得脫,只得退守長社,據城而守。
  波才率軍圍城。時城中兵少,眾寡懸殊,軍中震恐。
  便連夜派出斥候,向車騎將軍求救。
  鄴城光復,漢軍四面合圍。眼看冀州黃巾覆滅在即。只需待張氏三兄弟授首,黃巾群龍無首,勢必壹潰千裏。
  就在形勢壹片大好之時,忽聞南路漢軍困守長社。若南路大軍覆滅,波才率部北上,沖破大河封鎖,與冀州黃巾上下夾攻,給予北路漢軍重創。則局勢危矣。
  牽壹發而動全身。
  車騎將軍盧植,急令騎都尉曹操將黎陽營渡河馳援。又令巡弋大河南岸的騎都尉公孫瓚,領兵接應。
  無需等遠赴薊國的官船返回。上遊延津已放下船來。曹操這便領兵渡河,在官渡登岸。
  官渡大營,兩位騎都尉入營門相見。
  “曹都尉。”
  “公孫都尉。”
  見公孫瓚身後騎士皆乘白馬。曹操這便醒悟:“可是白馬義從。”
  “正是。”公孫瓚為奢延屬國都尉時,從鮮卑十四部招募千余勇士。並從右北平老家帶來的八百私兵,組成兩千具裝騎士。盔甲、戰馬皆從薊國販來,稱“白馬義從”。
  先前以官渡為據點,巡弋在大河南岸,追剿北渡黃巾,大殺四方,聲名鵲起。“瓚每與虜戰,常乘白馬,追不虛發,數獲戎捷,虜相告雲:‘當避白馬’。”黃巾更相告語,“避白馬將軍”。
  公孫瓚所乘,正是撒潑放賴,滿地打滾從劉備家槽頭牽走的神駒白義。白馬義從,或也得名於這匹千裏神駒。
  “聽聞公孫都尉與薊王師出同門。操亦與薊王相交莫逆。妳我二人既皆與薊王為友,何不以表字相稱?”曹操笑道。
  “曹都尉所言極是。”公孫瓚這便抱拳道:“公孫伯圭。”
  “曹孟德。”
  “孟德,請。”
  “伯圭,請。”
  兩人並肩入中軍大帳。帳內居中放置的沙盤,甚是醒目。此物亦仿制樓桑。公孫瓚少年時,在樓桑求學多年,深得恩師真傳,亦深受劉備影響。
  除去大氅,公孫瓚取馬鞭在手,指點沙盤道:“虎牙、輕車二位將軍,現困於長社。南路黃巾主帥為波才,麾下有彭脫、劉辟、張曼成等賊將。各據堅城,犬牙交錯,遙相呼應,呈割據之勢。”
  “盧帥可有將令下達?”曹操問道。
  “恩師已令右中郎將朱儁同來馳援。待合兵壹處,便向長社進軍。”公孫瓚答道。
  曹操手指沙盤言道:“滎陽、中牟,陳留,可有兵丁駐守。”
  “三地皆有義軍守城。”公孫瓚答道。
  “如此,伯圭且在大營等候右中郎將。操自領麾下兵士先往中牟駐紮。”
  公孫瓚這便問道:“恩師有令在先,當穩紮穩打,不可輕敵冒進。正因不聽將令,虎牙、輕車二位將軍,才中奸計,被賊人困於長社。孟德為何明知故犯?”
  曹操笑道:“此壹時彼壹時也。《孫子·九地》雲:兵之情主速。黃巾賊,士氣鼎盛,正待壹鼓作氣,攻克城池,必無暇他顧。若拖日久,攻城變圍城,賊人自當醒悟。那時,定廣布斥候,搶占要沖,阻我南下馳援之路。”
  “孟德所言極是。趁其立足未穩,當搶占要沖,壹戰勝之!”公孫瓚遂打定主意:“孟德且去中牟,我自去滎陽。”
  “官渡大營又當如何?”曹操忙問。
  “只需廣布斥候,留足營士。右中郎將不日即到,且大漢沿岸蛾賊,已被我掃蕩壹空,當可無憂!”
  “如此甚好。”曹操欣然點頭。忽又問道:“陳留義軍,何人統領?”
  “‘八廚’之張邈。”公孫瓚答道。
  “原是孟卓!”曹操大喜。
  “孟德識得?”
  “豈止識得,乃是操少時密友。孟卓以俠義聞名鄉裏。常接濟貧困,助人為樂,即便散盡家財,亦在所不惜。四方少壯多有歸附,與我、本初,皆是好友。”曹操笑道:“因名聲所累,身受黨錮,多年未仕。今黨錮未解,卻自募義勇,守備壹方。待戰罷,朝廷必破格重用。”
  “原來如此。”公孫瓚欣然點頭:“既如此,東路無憂矣。”
  “事不宜遲,速速發兵!”
  “好!”
  河東郡,臨汾縣,東南密林。
  久未露面的楊奉等人,壹路披荊斬棘,艱難跋涉。趕在漢軍圍攻鄴城前,從滏口徑翻越太行山脈,日夜兼程,終於抵達此處。
  楊奉累癱在壹株老樹下。李樂、胡才,亦陪在左右。
  須臾,韓暹打來清水,與眾人取幹糧分食。
  肉幹清水,寡淡無味,難以下咽。見楊奉眉頭緊鎖,壹臉喪氣。韓暹左右看過,見四處無人,這便伸手入懷,取出個巴掌大的葫蘆。小心擰開壺塞,還未來及伸頭去嗅,已濃香四溢。
  楊奉猛擡頭:“何來翠玉瓊漿!”
  韓暹憨笑:“臨走時,懷揣半壺,壹直未舍得喝。”
  “切勿多言,速速分來。”被勾起腹中饞蟲,楊奉如何能忍。
  “大哥……此酒金貴。需涗(shuì)足水。”韓暹壹臉肉疼。
  “涗水、涗水!”幾人這便將水囊,聚攏到壹處。
  涗水,便是指兌水。“盞酒涗於清”,“凡酒初成皆濁,以清者和而泲之,謂之涗。”
  韓暹穩穩握住葫蘆,輕輕歪倒,每個水囊各滴入數滴。見楊奉臉色不善,便又訕笑著多滴了數滴入大哥水囊。
  楊奉這才作罷。
  將酒水小心晃勻。楊奉便急不可耐的仰頭灌下大口。雖只有絲絲酒味入舌,時下亦堪比瓊漿甘霖。
  只可惜不等細細品咂,酒味便已先行散去。
  “唉!”楊奉壹聲長嘆。想著洛陽時的富貴榮華,不禁悲從心起。流下幾滴男兒淚。
  “大哥……”個中滋味,李樂、胡才,又豈能不知。
  “大哥。”韓暹又見四處無人,這便低聲問道:“那夜,右丞當真留有耳語?”
  “嗯。”楊奉輕輕點頭。
  韓暹正要追問,忽見人來,這便住口。
  “楊渠帥,郭渠帥有請!”便有壹黃巾斥候趕來通報。
  “知道了。”楊奉這便起身,向谷中走去。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