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57章 至人無己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3

  “此何許人也?”董卓竟不知。
  李肅答曰:“封衡,字君達,隴西人也。服黃精五十余載,又入烏鼠山,服錬水銀,百余歲往來鄉裏,視之年如三十許人。常騎青牛,聞人有疾病時死者,便過與藥治之,應手皆愈。不以姓字語人,世人識其乘青牛,故號為青牛師。”
  “竟有如此神通。”聞應手皆愈,董卓果被觸動:“人在何處?”
  “數年前上洛。與甘始、東郭延年,同入千秋觀。凡此三人,皆百余歲及二百歲也。並著於世,共號‘三師’。”李肅又答。
  見董卓沈思不語。李肅又進言道:“若能請動青牛師入府,為大將軍診治……”
  “聞方士性多清高,不與時同。且無舊交,如何相邀?”董卓身居高位,恐為其折辱。有損顏面。
  “人活壹世,必有所求。”李肅笑道:“多年前,封君達聞魯女生得《五嶽真形圖》,連年請求,女生皆未見授。並告節度(適可而止)。”
  “魯女生,又是何許人也?”董卓皺眉發問。
  “魯女生者,長樂人也。服胡麻餌術,絕谷八十余年,甚少壯,壹日行三百余裏,走逐麞(獐)鹿。鄉裏傳世見之二百余年。入華山中去,時故人與女生別後五十年,入華山廟,逢女生,乘白鹿,從後有玉女數十人也。世稱『白鹿師』。”
  稍後,北周庾信《謝明皇帝賜絲布等啟》:“是知青牛道士,更延將盡之命;白鹿真人,能生已枯之骨。”便是指此二人。
  “白鹿師,又有何所求。”董卓耐著性子追問。
  李肅答曰:“欲求薊國華大夫之《青囊經》壹觀。”
  “唉……”董卓長嘆:“薊國神醫,焉能為我所有。”
  李肅言道:“或也未嘗不可。”
  “何出此言。”董卓遂問。
  “華大夫有壹女,名喚華妁。自幼得父真傳,醫術精湛。今為左令,掌王宮醫藥。”李肅言道:“雖貴為二千石宮官,然華大夫卻有意將女許配薊王。九月初,薊王和親秦後。聞有女仙協辰夫人,為媵伴嫁。此乃天賜良機也。”
  董卓疑道:“莫非,再行賜婚?”
  “然也。”李肅續言道:“薊王身負盛名。先前和親,事出有因。再行和親,殊為不易。卑下竊以為,待結親秦後,薊王恐難有和親之舉。”
  “請陛下賜婚,當非難事。”董卓言道:“先前賜婚,多為貴人。華妁亦為貴人乎?”
  “當為貴人。”李肅答曰:“若無大恩,恐難如願。”
  “如何施為?”董卓追問。
  “先賜其女婚,再命其父獻書。何其易耳。”李肅早有定計:“自漢興,改秦之敗,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朝廷求其《青囊經》收藏蘭臺,華大夫當不會見疑。”
  “嗯。”董卓輕輕頷首:“如馬氏、安氏等,皆封縣主。華妁,亦循此例乎?”
  “理當如此。”李肅素知董卓吝嗇寡恩:“先前,安貴人湯沐邑,已毀於南陽大水。薊王無小事。借賜婚,再取壹縣予之。陛下當可安心。”
  “華大夫,家鄉何處。”
  “乃,沛國譙縣人。”
  “既在沛國,如何另封。”董卓搖頭。
  李肅早有準備:“沛國自不可分。然卑下竊以為,華大夫自幼雲遊四方,天下無處不故鄉。亦無需拘於譙縣。再者說來,封君湯沐浴,亦無需擇選故鄉。先前馬氏之滎陽,安氏之淯陽,皆如此。”
  “也罷。”董卓已有決斷:“取《青囊書》換《五嶽圖》,再以此圖,換青牛師出手,為大將軍療傷。”
  “太師明見。”李肅心中暗喜。
  “速速去辦。”董卓言道:“陛下當面,自有某去說。”
  “喏。”李肅遂領命去。
  之所以大費周章,不惜再封壹縣。只因董卓亦不願與何氏結怨。若能令大將軍重拾人倫,勢如水火之關系,或可轉圜。再者說來,關東郡縣,已成雞肋。食之無味,棄之亦不足惜。
  朝野上下皆心知肚明。唯有據擁大義,穩坐天子大位,萬裏江山,方不易主。至於郡縣殘破,萬民饑流。於時局而言,皆是其次。
  只需滅合肥侯割據。江山壹統,鑄劍為犁。不出數代,便會恢復生機。黎庶譬如草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何必在意。
  故而:君為貴,社稷次之,民為輕。
  少帝並新帝,及文武百官,皆如此著想。
  然薊王卻反其道而行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正因君輕,故當不當皇帝,對薊王而言,並不重要。
  說到輕重緩急,深入淺出。
  自薊王兼得諸女仙門之精要,房中術修至七重天『樂氣祛病』:“夫房中之術,其道甚近,而人莫能行。其法壹夜禦十人,閉固為謹。此房中之術,畢矣”。
  “但能禦十二女而不得施泄者,令人不老,有美色”。“若禦九十三女而自固者,年萬歲矣”。“能百接而不施瀉者,長生矣”。
  以此類推,薊王足可稱“不老”矣。距“百接入長生大樂定”,僅壹步之遙。
  然行百裏者半於九十(三)。
  後期升術,何其狹也。
  除去勤學苦練,兼容並蓄,日益精進,別無捷徑。
  壹般修習者,至多煉至長命百歲,鶴發童顏。能長生不老,鳳毛麟角。且只見於傳說。不足為信。
  然薊王之與眾不同,便在於覺醒真我。已成“至人”。
  《莊子·逍遙遊》有載:“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莊子·齊物論》又曰:“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沍(凍結)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風振海而不能驚。”
  《荀子·天論》:“故明於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
  故先『知北遊』,而後『逍遙遊』。
  正因大道至簡,知易行難。故薊王博采眾長。集天下名女仙,以證大道。
  此與包羅萬種,百家壹統,壹脈相承。
  薊王行事,內外如壹,互為表裏。磊落之明主也。
  南宮玉堂殿。
  “賜婚薊王?”少帝聞聲停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