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01章 向虎山行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2

  九月,以特進楊賜為司空。
  虎賁中郎將王越,領虎賁郎。並中軍校尉孫堅,領四部西園衛,計四千精銳,護送陛下車駕儀仗,北巡河間。
  與此同時。驃騎將軍董重,領張濟、郭汜、樊稠、李傕,西州四將,及麾下壹萬人馬。前往河東,接替中郎將牛輔,主持討伐白波之戰。
  收到洛陽邸報。薊王劉備亦頗多不解。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陛下此來河間,究竟意欲何為。
  渡大河,入冀州地界。冀州刺史王芬攜麾下壹眾屬吏,列隊相迎,壹幹人等,浩浩蕩蕩,前往河間國,巡視陛下舊時宅邸。
  話說。廢除黨錮後,壹大批忠正名士復被起用。王芬為“八廚”之壹,遂被拜為冀州刺史,治理黃巾根源之地。到任後,王芬收納流民,安撫叛亂,治軍理政,安定郡縣。在州數年,民生富饒。堪稱壹代名守。
  入北巡隊列。與陛下朝夕相伴。妙語連珠,時有高見。深慰聖心,遂引為近臣。陛下曾對身邊人言,回京後當調王芬入朝堂,位列三公九卿。指日可待。
  言之鑿鑿。便有陛下身邊內官,密語相告。王芬大喜,大肆賄賂隨行內官。以求能早日調入京畿。
  見“八廚”之王芬,竟如此識時務。陛下身邊內官,紛紛與之結好。王芬有大名於天下,若能為我所用。自然有百利而無壹害。
  前有崔烈買官。後有王芬結好內官。若能就此分化名士黨人,對宦官而言。自然是極大利好。
  於是乎,壹回生,二回熟。王芬在北巡隊中,日漸如魚得水。隊伍走走停停,陛下遊山玩水,興致正濃。
  聽聞廣宗乃滅黃巾最後戰場。陛下又興致勃勃,折往廣宗縣壹探究竟。
  作為此戰的親歷者。虎賁中郎將王越,亦將如何斬殺三賊酋,娓娓道來。
  若非陛下金口玉言,親命封存。廣宗城內機關大陣,早被薊國工匠,拆卸壹空。
  城內積水未退,滿目瘡痍,壹片狼藉。煙熏火燎,滿城灰燼。
  饒是如此,數年之後重臨。泛舟其間。遊覽巨大機關遺跡,聽渾天地動,魚龍曼延。
  壹行人等,尤能體會到,彼時彼刻,場面是何等波瀾壯闊。兩軍對壘,又是何等驚心動魄。
  與黃巾賊壹戰。遠非尋常戰爭可比。若非薊國水軍,千裏馳援。又有薊國將作館大匠師蘇越,破盡太平道妖術。此戰危矣。
  面對太平道妖術,大漢官兵肝膽俱裂,五體投地。如何還能提刀再戰。
  “聽聞薊國匠作館,與太平妖師,同出壹門。”陛下欣然笑問。
  “陛下明見。”虎賁中郎將王越答道:“二家皆是墨門子弟。太平妖道中多為仕墨,薊國匠作館,多為匠墨。”
  “造渾天地動儀之張平子,出身何派?”陛下隨口壹問。
  “當是仕墨。”王越如實作答。
  “自先帝以來,墨門子弟日漸式微。朝堂之上,亦無墨門良才。今更裹挾入妖賊,江河日下,何其慘淡。”陛下嘆了口氣,忽問道:“王使君,以為是何故?”
  王芬對曰:“先賢曾言:智者之所短,不如愚者之所長。又曰:巧治不能鑄木,巧工不能斫金。故而:華騮綠耳,壹日而至千裏,然其使之博兔,不如豺狼。
  臣竊以為,墨門善於營城造器,奇技淫巧。然為官壹任,牧守壹方,卻非其門下所長。
  太史公謂: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料想,歷代先賢所言,便是如此罷。”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陛下欣然點頭。
  “陛下明見。”王芬等人拜服。
  “懷才不遇,憤而投賊。”陛下語透深意:“其情可憫,其心可誅乎。”
  陛下目光投來,王芬面無表情,徐徐下拜。
  中軍校尉孫堅卻抱拳言道:“壹日為賊,終身為賊。若為漢賊,當盡數殺之。懸首城門,以儆效尤。”
  陛下笑道:“孫文臺,國之虎將矣!”
  眾人皆陪笑臉。
  陛下心情大好。命就地紮營。殺雞宰牛,犒賞三軍。壹時歡聲雷動,兵心可用。
  白波谷前,驃騎將軍營。
  驃騎將軍董重以降,主簿張遜,張濟、郭汜、樊稠、李傕四校尉,文武分坐。大帳內可稱人才濟濟。
  帳外鼓聲隆隆,殺聲震天。
  “報——”不久,便有軍士入帳:“張軍候,寨前搦戰,連刺四賊將下馬。”
  “嘿!”董重壹拍大腿:“好壹個張繡!”
  旗開得勝。張濟等人,與有榮焉。
  主簿張遜乘機進言:“初來乍到,當穩紮穩打。賊人營寨,多固險而守。宜當智取,不可強攻。”
  “主簿所言極是。”董驃騎見好就收:“鳴金收兵。”
  “喏!”
  “眾將隨我出帳,迎張軍候凱旋。”
  “喏!”
  要的便是這個氣勢啊。
  董重雖是紈絝子弟,五陵少年。卻與薊王劉備相處日久,耳濡目染之下,為人爽快,亦稱豪傑。與張濟、郭汜、樊稠、李傕等人,甚是對路。
  四人初入驃騎大營。便被授於比二千石之校尉銜。高官厚祿,唾手得來。如何能不對董驃騎,投桃報李,任憑驅策。
  雖不敢說死心塌地,終歸是軍心可用。
  悉知董驃騎親征白波。永樂董太後亦不敢大意。詔命有司,全力配合。壹切用度,足量配給。真可謂有求必應。
  張濟、郭汜、樊稠、李傕四人,久居西州。與羌胡比鄰而居,亦敵亦友,時戰時和。麾下多豪勇之輩。如郭汜,曾為馬賊。麾下二千遊擊,皆是悍匪。對陣白波,亦不曾弱了半分。
  正如右丞賈詡所言。得此四人,董驃騎實力暴漲。足可與大將軍何進相抗。
  高官厚祿,籠絡其心,軍心可用是前提。編入營中,嚴明軍紀,亦不可或缺。不急。待剿滅白波,回京後再交由中軍校尉孫堅,細細打磨不提。
  白波谷,大營。
  楊奉、李樂、韓暹、胡才,四人魚貫而入。
  “渠帥。”
  “眾兄弟,速坐。”郭太,大手壹揮。
  “謝渠帥。”
  待四人落座,郭太言道:“黑山張渠帥,又遣人送來密函。言,天子車駕,已入冀州。正往河間國而去。求我等速速發兵,襲殺大漢天子。”
  “這……”楊奉抱拳道:“前有驃騎將軍董重,攜壹萬西州虎狼上士,擋在山門之外。今已連勝四陣,氣勢正盛。若此時分兵,大寨危矣。”
  郭太輕輕頷首:“賢弟所慮,愚兄焉能不知。奈何有言在先,又與於渠帥擊掌為誓。豈能自食其言。”
  “大哥意欲何為。”楊奉忙問。
  郭太遂道破心聲:“我當親率壹支精銳,往河間壹行。諸位兄弟留守老寨,切勿輕出。待事成,漢軍自退。”
  “這……”楊奉還欲苦勸。
  卻被郭太揮手打斷:“我意已決,賢弟莫再多言。”
  “喏。”楊奉等人,唯有起身領命。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