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34章 光融天下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3

  融姓,出上古祝融氏。“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帝嚳為首領時,重黎為火正,後世尊為火神。後代遂以祝融為氏,稱“祝融氏”。祝融部族,原居中原。後遷江南,與蠻夷雜居,漸分為祝姓與融姓二支。稱“二姓同宗”。
  融姓,多見於南蠻及西南夷。大漢罕有。
  融漓,乃是取漓水為名。漓水出陽海山。“湘漓同源,分為二分,南為漓水,北則湘川”。參考五溪蠻人,以武陵境內五條溪流為號。此人能以壹整條漓水為名,身份可想而知。且以陽海山為界,漓水南流,入西南夷。此人,或非五溪蠻族,亦未可知。然,既非五溪蠻,因何夥同至此。且舉手投足,似深得五溪蠻王子,沙摩柯所敬。
  此人身份,必非比尋常。
  心念至此,郭嘉肅容下拜:“郭嘉,拜見公子。”
  “免禮。”融漓竟坦然受之:“妳且答我。海量巨資,今存何處。據我所知,薊國角錢,名‘四出文錢’。足重五銖,億萬銅錢又當如何攜帶?”
  郭嘉笑道:“公子尚未得知,大漢江北州郡,皆已得免銅重之苦。”
  “如何減免?”融漓又問。
  郭嘉遂從袖中取錢夾視之:“夾中券鈔,公子可取來壹觀。”
  沙摩柯伸手接下,檢查無誤,才遞給身後融漓。
  融漓輕輕壹瞥,眉宇間疑竇漸生。並指將錢夾中券鈔取出。不料指尖微顫,散落壹地,花花綠綠。
  券鈔上“仟角”篆字,及那枚鮮麗無比的『薊王之璽』印。還有正面“赤鹿焰角”,背面“三足踆烏”的燙印防偽。皆讓融漓等人,目不轉睛。券鈔工藝之精湛,印刷之精美,用料之上乘,冠絕今漢,遠超蠻人認知。
  略作思量,融漓問道:“莫非壹張券鈔,可充角錢壹緡。”
  “然也。”郭嘉輕輕頷首。
  如此算來。散落在漆木地板上的券鈔,竟不下數萬錢。待細看鈔上所印券書,融漓這才醒悟:“原來如此。荀子曰:‘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於約則謂之不宜。’是謂‘約定俗成’。券鈔乃是券書,薊王以信義約定。”
  “公子所言極是。薊王威信天下,從未食言。公子當知,薊鈔在大江南北,絲路西東,早已相沿成習。”郭嘉手指其中壹張新版券鈔言道:“新鈔所繪,乃樓桑八景之三足擎波。”
  “樓桑八景,天下知名。”融漓眸中,煙波浩渺:“薊國種種神奇,令人心向往之。‘南人’亦不例外。”
  “所謂‘百聞不如壹見’。公子若得閑暇,可隨海市,共赴薊國,遊覽壹番。”郭嘉笑道。
  “多謝告知。”融漓再無疑問。
  郭嘉亦回禮入座。
  沙摩柯言道:“明廷當真欲募,百萬蠻人否?”
  “然也。”宋奇與郭嘉,相處日久,頗多心意相通。焉能不知奉孝之意。料想,蠻人輕易之間,如何能湊足百萬之眾。
  “口說無憑。”沙摩柯目光清洌。顯然已深信不疑。
  “殿下稍待。”宋奇遂沖身旁海市令耳語數句。海市令親自出堂,從樓船貲庫,取壹漆木錢匣。呈於座前。
  打開視之,滿滿壹匣三足擎波,新版千角券鈔。
  “匣中券鈔值百萬。”宋奇笑道:“可為憑據。”
  “咕咚!”沙摩柯壹幹人等,齊吞口涎。百萬巨資,近在咫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深吸壹口氣,穩住心神。沙摩柯只手按住百萬錢匣,只手取牛角匕,割面盟誓:“茲事體大,沙摩柯不敢擅斷,當由父王定奪。”
  “我等,恭候蠻王大駕。”宋奇欣然壹笑,如沐春風。
  雖說蠻人,性狹多疑。然百萬券鈔擲出,眼都不眨。出手如此闊綽,又何必見疑。
  海市令笑道:“明廷既得‘百萬南蠻’,荊南四郡,當所向披靡。”
  “蠻夷邸可建矣。”郭嘉亦笑:“不日當有蠻人,入海市大肆采買。敢問令君,百貨足夠否。”
  海市令答曰:“既奉王命而來,自當足備。諸位當可放心。”
  見宋奇、郭嘉與海市令,壹問壹答,頗多默契。區星終是安心。亦暗自打定主意,定要綁上薊王戰車。便是為充作馬前卒,亦甘之如飴。
  堂內朱治等人,各有所悟。宋奇與薊王,必淵源頗深。洛陽公子,壹身貴氣。又不惜工本,為五縣主取食。能與薊王沾親帶故,亦合情合理。
  只是眾人,尚且不知。宋奇之妹,便是原大漢帝後,今薊國昭陽貴人。而宋奇,更死裏逃生,洗心革面。本人經歷,亦足稱傳奇。
  財能通神,無有例外。
  券鈔購買力之強悍,蠻人在海市,終得深刻體會。
  前三日,多買回火腿臘肉,香腸粳米,諸如此類。又三日,乃精工兵甲,農作機關器。再三日,乃美酒錦衣,百花香露、火玉華勝、金絲毛毯、毳裘錦褥、雞鳴華枕……林林總總,不壹而足。
  如何豪購。便是百萬券鈔,亦很快見底。各家船肆,笑臉相迎,殷勤備至。然琳瑯滿目之薊國名產,卻絲毫未減。問過方知,樓下船艙,存貨尚足。百萬券鈔擲出,名聲不顯,水花不見。蠻人無不駭然。
  這便各自返寨,將所見所聞,所聞所見,細細道來。口如懸河,繪聲繪色。五溪蠻區,壹時老少皆知。
  又過三日,便有五溪蠻王,攜巫祝、精夫,齊來益陽。與宋奇相見於長公主行宮。
  “我等蠻人,散布山野。越嶺翻山,往來不便。若想湊足百萬青壯,頗費時日。益陽周遭,可先遣壹萬青壯,‘舉家’前來。”蠻王開門見山:“不知明廷,納否。”
  “南蠻萬戶,益陽城內,恐無可容納。”宋奇笑問:“城外多宗賊塢堡,若能攻破,當可安居。”
  蠻王與身後五溪精夫,耳語數句,又征詢巫祝之意。這便輕輕頷首:“若效仿隴右羌戶,編為‘蠻戶’。我輩青壯,當為明廷,斬棘披荊。死而無怨。”
  “可也。”宋奇鄭重頓首。
  “明廷可願與我,歃血為盟。”話出口時,蠻王竟虎目含淚。
  “可也。”宋奇欣然壹笑。
  陪坐側席的郭嘉,忽心生慨嘆。有史以來。何曾見過蠻王,如此委曲求全。
  煌煌天漢,煜煜生輝。
  日月齊光,星漢燦爛。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