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85章 拋磚引玉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2

  於闐王尉遲安國,設宴王宮大殿,為長史壹行接風洗塵。
  時下於闐國,已轉信小乘佛教。從人種上說,於闐國人,乃是南遷後滯留在昆侖山北麓的塞人。
  漢化程度頗高。城內佛塔聳立,民居多漢式風格。衣食住行,亦與中原相近。
  正如劉備所說,域外諸國口中的遙遠綠洲。是東西方文明的熔爐。除去是玉料的主產地,於闐亦是絲綢胡服主要的加工地之壹。從關內販來的整匹絲綢,在於闐制成成衣,經由南道絲路販運到貴霜等地。賺取巨額利潤。
  手握絲綢成衣和於闐美玉。於闐國王,焉能不富。
  與絲綢來料加工不同。於闐美玉,多以原料販賣為主。將從昆侖山上采下的玉料,轉運關內。再由中原匠人,加工成各種美玉。
  究其原因。除去大漢對佩玉的儀軌相當嚴格外,缺乏技藝精湛的玉器匠人,也是原因之壹。
  時下玉料多被做成掛件,或配飾。玉質器皿卻非壹般人可以享用。故而,遣人來昆侖采美玉的多是各路王侯。玉器可以傳世。
  諸侯王,來采壹次也就夠了。所造玉器皆可傳給下任諸侯王。
  於是,於闐王便以為,劉備此來乃是采為私用。
  西域諸國已有風傳,長史大人即將獲封王爵。
  漢庭的諸侯王,與西域各國的國王,其實是兩個概念。
  西域諸國屬於藩邦。諸侯王卻是封國。
  酒過三巡。劉備這便道明來意:“下官此來,乃是為整頓玉石開采。”
  “不瞞長史,玉石開采之所以混亂,正因多方勢力參與其中。背後之人皆漢庭貴胄,本王實在是有心無力。”於闐王這便言道。
  劉備輕輕頷首:“下官知大王所慮,此來便是為大王分憂。”
  “不知長史欲從何處入手?”
  劉備微微壹笑:“拋磚引玉,擒賊擒王。”
  “既如此,本王又當如何?”
  “大王只需將消息傳出,不出數日,便可見分曉。”
  “便依長史所言。”於闐王這便舉杯。
  “請。”劉備亦舉杯。
  賓主盡歡,於闐王又遣人將劉備壹幹人等送往驛館。長史代天子行使西域,身份何等尊貴。如今親臨於闐,國人皆與有榮焉。
  劉備飲至微醺,出宮後見路上行人載歌載舞,阻塞於道。這便下馬,趨步前行。
  行人見狀,紛紛上前行禮。口呼:長史大人。劉備亦頻頻回禮。
  長史少年英姿,相貌堂堂。恰逢華燈初上,月滿中天。君子如玉,英氣勃發。舉手投足,壹身貴氣。人群頗多欽佩,皆竊竊私語,果是漢家麒麟。
  史渙、閻行等人,護佑在劉備身側。鮮衣怒馬,目光如炬。警惕心懷不軌之宵小之輩。
  好在劉備來的突然。便是有宵小,亦不及準備。於闐民眾夾道相迎,將長史壹行送入驛館。
  於闐國本與漢庭關系緊密。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班超至於闐。以此為據點,北攻姑墨,西破莎車、疏勒時,於闐皆出兵相助。時南道諸國,唯於闐、鄯善最為強大。且壹直與漢庭保持良好關系。
  奈何隨班長史故去,形勢急轉。
  起初,前任西域長史趙評在於闐,因生惡瘡而死。趙評之子前往於闐迎接靈柩,路經拘彌國。拘彌王成國和於闐王建壹向有怨隙,於是便對趙評之子說:“於闐王令胡醫持毒藥塗創中,故致令尊死耳!”趙評之子信以為真。回來後,便將此事報告敦煌太守馬達。時正逢王敬接任西域長史,馬達命王敬秘查此事。
  王敬遂去往於闐。經過拘彌國,拘彌王成國又對王敬說:“於闐國人打算擁我為王,可用害死西域長史的罪名,將於闐王建誅殺,於闐壹定歸服。”王敬貪立功名,這便同意。抵達於闐後,王敬設酒席,請(於闐王)建赴宴,欲暗中加害。
  有人將陰謀密報於闐王建,建卻不信。言道:“我無罪,王長史何為欲殺我?”
  次日,於闐王率百官數十人前去赴宴。賓主落座,於闐王建起身敬酒,王敬卻喝令左右將他逮捕。
  見事不妙,隨於闐王赴宴的百官皆突圍逃走。又見長史左右,皆無殺建之意。時拘彌王成國的主簿秦牧也在宴會上,他持刀站出來說:“大事已定,何為復疑!”
  即上前將建斬首。
  國王無故被殺,此仇豈能不報。
  於是,於闐國侯、大將輸僰等集合部隊攻打王敬。王敬拿著建的人頭上樓宣告:“天子使我誅建耳!”
  輸僰不聽。沖到樓上,斬殺王敬,懸首於市。後,輸僰自立為於闐王,於闐國人便又將他殺死,另立建之子,安國為於闐王。
  敦煌太守馬達聽聞新任長史被殺,欲率軍出塞,攻殺於闐國。桓帝不準,將馬達征召回,改任宋亮為敦煌太守。宋亮到任以後,曉以利害,欲勸說於闐人自行殺輸僰,以謝罪。卻不知,此時輸僰已死月余。於是於闐人便將死人的頭砍下,送到敦煌郡太守府,此事便不了了之。宋亮稍後方知,於闐國送來的乃是死人頭,自己已成西域諸國笑柄,內心懊悔不已。
  於是深恨於闐國。
  而後,漢庭便與於闐,關系急轉直下。
  直到劉備繼任長史,再通西域。親詔於闐王安國,前往它乾城。於闐國人皆以為,劉備欲報死人頭羞辱之恥。國君此去定有去無回。豈料國君抵達它乾後,長史殷勤招待,又平安送回。國人皆心存感激。
  今日,長史又親身到訪。
  此等胸懷,又如何不令國人欽佩。
  聽聞長史向來愛恨拎清,恩怨分明。此事,本就是西域長史王敬貪功,先納流言,又設鴻門宴,乃至於闐先王被殺。這才引發了壹些列的連環殺戮。與現任於闐王安國何幹。
  再者說,擅殺長史,又豈能不興兵討伐!
  漢庭示弱在先。後又心有不甘。欲不費壹兵壹卒,挽回顏面。結果被騙,啪啪打臉。怨得了誰來。
  這件事做的,怎叫壹個寒磣了得。
  若換成劉備,事情又豈能淪落到今天!
  壹入驛館,劉備立刻收斂笑容:“小心戒備,謹防夜襲。”
  “喏!”史渙、閻行,雙雙抱拳。
  正所謂拋磚引玉。若盜采玉石的豪商,真是秦牧,且身份又如劉備所想。聽聞劉備此行乃沖自己而來,必不會坐以待斃。
  “人急燒香,狗急驀墻。”
  料想,敢手刃於闐先王的秦牧,也不是個逢事便磕頭燒香的主。定會壹不做二不休,先下手為強。
  自劉備入城,消息已傳開。
  作為富可敵國,手眼通天的隱形豪強,用前半夜的時間來準備,應該足夠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