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39章 驚弓之鳥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3

  二崤城,瑤光殿。
  黃門令左豐,自行返回。將何太後之言,壹字不漏,告知二宮太皇並少帝。
  略作思量,董太皇心領神會:“既為解太後所憂,朕自當割愛。便分壹半逐鬼童子便是。”
  左豐又道:“太後還說,逐鬼童子,當交由西王母座下,上元夫人甄選。與太後相合者,方可入選。”
  董太皇冷笑:“何太後心中所想,非是童子,而是貴子吧。”
  “奴婢不知。”左豐叩拜。
  “陛下以為如何。”董太皇又看向少帝。
  “朕以為,或無不妥。”
  少帝能有此言,頗令董太皇意外:“陛下且明言。”
  “回稟太皇,太後只索‘逐鬼童子’。並未言及協弟。換言之,太後確是用於逐鬼,未有奪(貴)子之意。”少帝鼓足勇氣。
  “倒是朕……多心了。”董太皇不置可否:“少令且去替朕再多壹問:太後當真只要童子乎?”
  “奴婢遵命。”左豐不敢耽擱,這便領命而去。
  從始至終,竇太皇未置壹言。話說。何太後今日所受之痛,多年前竇太皇早已品嘗。大將軍何進之事,與前大將軍竇武故事,並不本質區別。外戚大將軍,誅殺內官的目的,歸根結底,乃為奪權。
  今漢以來,多為內官領尚書事。黃門內官傍樹而生。如張讓所言,“出為惡豺,入為忠犬”。常有俗語:“打狗看主人。”惡犬作惡,難道不是主人縱容麽。
  黃門、外戚,對漢室而言,壹個是家奴,壹個是家戚。之所以雙雙出現,亦是時勢使然。
  皇帝年幼,太後稱制,父兄為大將軍。為奪回皇權,待皇帝元服,太後崩,遂借身邊黃門,誅殺外戚。黃門因功封侯,執掌權柄。假以時日,遂成尾大不掉。先帝崩後,新帝繼位。重回太後稱制,大將軍“內秉國政,外則仗鉞專征”。於是,誅殺內官,又成必然。如此循環。
  壹言蔽之。黃門與外戚,殺戮與反殺,皆是雙方圍繞皇權,爭權奪利的手段。
  奈何終漢壹朝,皆未能走出這個怪圈。
  待左豐回。果如少帝所言,何太後只欲得童子逐鬼,非索取貴子。
  眾人皆以為,不牽扯貴子,董太皇自當應允。
  本以為皆大歡喜。然簾後董太皇,卻久久不語。
  許久,才言道:“童子皆朕親手養大,雖非血親,卻視如己出。今何太後索取壹半,朕心中實難割舍。”
  竇太皇言道:“所謂舔犢情深,此亦是人之常情。”
  董太皇又道:“也罷。便請上元夫人,擇日入殿,為太後挑選童子。”
  “喏。”左豐遂領命,回稟何太後不提。
  列席朝議的賈詡、荀攸等人,卻品出別樣意味。
  只需令何太後如願。董氏外戚介入“七月半之變”的始源,何苗那道劾奏兄長大將軍何進的詔書,便站得住腳。無有存疑。事實上,時人行事,忠義為先。凡牽扯到謀逆等十惡不赦之重罪。類兄弟間相互檢舉,亦多有實例。
  史上,張松與法正密謀,獻益州於劉備,並勸說劉璋迎劉備入蜀。稍後,劉備假意離開,張松寫信勸阻,卻因兄長張肅告發,被殺。
  高居廟堂,為國盡忠。遠避江海,為友守義。
  多行不義,必自斃。
  “何太後有謀。”能得賈詡如此評價,足見太後天資聰穎,又敏而好學。知行倍增。先前不過有些來自市儈的小聰明。入宮後不斷積累,今已不可小覷。
  “大漢母憑子貴。”荀攸言道:“先誕下長子,又誕下麟子。何太後深諳帝宮生存之術。先前,內有宦官庇護,外有大將軍為其遮障,如今內外皆需親力親為。絞殺郭勝,行大義滅親。洛陽百姓,皆對大將軍何進兵敗身死,扼腕嘆息。宦官之害,足見壹斑。”
  沮授言道:“太後索要童子,當真只為逐鬼乎?”
  “此乃何太後之計也。”田豐言道:“時董太皇為護王美人貴子,行魚目混珠之計也。將貴子與童子壹並豢養在永樂偏殿。除去竇太皇,無人知童子出處,自無從得知貴子之真身。少帝之出身,乃何太後之心病也。且先帝廢長立幼之心,後宮人盡皆知。傳聞,困龍臺上,先帝彌留之際,另有遺言,密語身邊近侍,廢長立幼。乃是主公力排眾議,兄終弟及,傳位於少帝。先帝遺詔,如今握於誰手,已不得而知。正因後宮傳言,確有此詔命,故令何太後寢食難安。”
  荀攸接著道:“正因如此,何太後需未雨綢繆,早做準備。若明言索要貴子,董太皇必不會應。於是,假挑選逐鬼童子,行‘驚弓之鳥’之計也。”
  何太後之謀,能瞞過董太皇之流,卻如何能瞞過薊國四大謀主。
  田豐又道:“料想,董太皇必將貴子暗藏,令壹眾童子出為上元夫人挑選。如此,誰是貴子,不言自明。”
  “不出三載,三易帝位。今漢國祚,何以為繼。”賈詡壹聲長嘆:“此乃天意也。”
  事不宜遲。
  西王母門下,常駐千秋觀的上元夫人,車入二崤城。親為何太後挑選逐鬼童子。又入西園,升壇做法,驅走怨氣。三獻瑤池息香。何太後終於安枕。
  便有原大將軍府長史,車騎將軍府長史許攸,代主上表。言,朝不可無大將軍。欲使何苗代何進為大將軍。
  董重壹系人馬自百般阻撓。
  少帝無奈,問計簾後。竇太皇言道:“誰說朝中無大將軍。”
  董太皇幡然醒悟:“輔漢大將軍。”
  竇太皇言道:“先帝時,拜薊王為輔漢大將軍,位同三公。今可位同大將軍。薊王不在朝時,當由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合力分擔。五官中郎將張濟,護宮有功,當升為衛將軍,掌南北軍。軍侯張繡,繼任五官中郎將。”
  今漢將軍位,依次為: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將軍、右將軍、左將軍、後將軍。大將軍,位在三公上,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位在三公下。前、後、左、右四將軍,位在九卿下。今漢以來,太後臨朝稱制,外戚以大將軍執政,與太傅、三公,合稱“五府”。換言之,太傅楊彪,亦可開府。
  以上各將軍,均可開府。重號領軍,各有部曲、將校、營官、府吏。雜號將軍,臨事設置,事畢即撤。唯度遼將軍,因南匈奴所部時有內亂,自永平八年(65年)後常設。及至漢末,毋論重號、雜號,皆漸為常置。
  時,靈帝另設西園八校尉,以小黃門蹇碩主之。首開宦官領兵之先河。此舉對後世影響之深遠,不可估量。
  壹場死傷無數的宮廷之變,隨三宮和解,大幕徐徐落下。
  不知不覺,薊王已取代何進,統領天下兵馬。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