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50章 洛陽上計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2

  冬至後五日、清晨。
  劉備辭別嬌妻、母親,還有趕來送行的兩位家丞,前往洛陽上計。
  車隊從臨鄉出發。先沿官道北進上谷郡,再西入上郡道,壹路南下,沿馳道前往洛陽。徐榮、程普,各領壹百鼉龍騎、壹百射虎騎,沿途護送。
  之所以趕了個大早。乃是不想勞師動眾。君侯也不習慣與人離別。且車上有巨額獻金,不宜張揚。
  臨鄉有兩千白毦精卒,壹千板楯黃弩手,還有義父和典韋兩個萬人敵鎮守。母親、妻子當安然無恙。
  內有母親、士異,外有耿雍、崔鈞,體系健全。自也不會有問題。縱然君侯在外,只要公孫氏平安誕下麟兒。有臨鄉少主在,家臣、民心亦不會散亂。
  還有四位大儒坐鎮學壇,聲望無兩。士人亦不會找麻煩。
  臨行前,已安排好壹切。縱然有些許缺失,以臨鄉官吏之能,亦可妥當處理。實在棘手,六百裏去信洛陽,請劉備定奪,也不過三五日。
  天空飛雪,路上已結薄冰。車內炭火熊熊,溫暖如春。
  第壹批白琉璃,便安裝在劉備的馬車上。隔著薄紗和琉璃,看遍沿路風景,亦是難得的享受。馬車下裝板簧,車廂內鋪樓桑寢墊。車輪亦做輕量化鋼性改造。減震、避震,雙管齊下。十分舒適。
  胡人遊牧,輾轉草場。有半年時間皆是車居。故而車廂闊長。劉備沒有打造諸如邑中舫車那種能載百人的大車。太過惹眼,恐遭人非議。此去洛陽,天子腳下,多壹事不如少壹事。便讓蘇伯只對高車略作改進。外表如常,仍是兩輪。廂內卻別有洞天。改造後的高車,甚至可前後連成壹串。前後間隙以毛氈相連。前車套六匹鮮卑重耕馬,可輕松拖動三連車。
  前、中、後,三節車廂,功能各有不同。
  前車起居,中車餐飲,後車廚衛。功能與西林車樓類似。水洗、烹煮、安寢,壹應俱全,尺寸相應縮小。十余輛馬車,皆可前後連接。必要時首尾相連,圍成圓車陣。守備亦無憂。
  傍晚已到上谷郡境內。
  歲末將至,路上皆是歸鄉的遊子、客商。斥候回報,亭舍客滿。若亮明身份,自然可以落腳。卻苦了滿舍的旅人。百余人的車隊人馬,亦多有不便。便未去打擾。
  所幸劉備未雨綢繆,改造馬車。這便擇壹空地,圈成圓車陣。搬動機簧,外側廂墻自行落地。封死車底。內層廂墻雖薄,卻覆蓋搪瓷甲片,防禦自當無礙。馬匹皆牽入圈中,身披禦寒毛毯,由車夫好生照料。
  卷在車檐下的防雨皮革迅速抽出,相互拼湊成壹塊大大的篷頂,將圈內空間遮蔽大半。壹道道的縫隙,正好用來通氣。
  清掃積雪,挖出火塘。兵士砍來薪柴,用魚油木炭點燃。煙氣沖天而起,不多時便溫暖如春。
  徐榮、程普率隊獵了幾只野雉和壹頭野豬。劉備便交給七婢,烹制貊炙。綰兒主庖,余下姐妹從旁輔助。手中廚刀,上下翻飛。不時便將這頭頗大的野豬開膛剖腹。盡去穢物臟器,由長簽穿好,架在火上炙烤。
  七人繞行塘上篝火。衣袖飛舞,身形交錯。舉手投足,如行雲流水。
  寒光乍起。豬毛紛紛墜落火中。壹時火苗飛舞,燦若繁星。短短的時間。壹頭完整的野豬,竟被七人聯手割出無數道細密的傷痕!
  徐榮、程普的震驚皆在臉上。
  此乃合擊術!
  待盤中壹張張排列整齊,炙烤到焦黃流油的肉片,端到面前。徐榮程普,面色凝重。各自用長箸輕輕夾起壹片。
  竟鋒薄透影。盤中每壹片,皆是如此。
  難怪。
  難怪君侯此去洛陽,家中猛將壹個未帶。只帶了少時相伴長大的七女婢。
  誰又能想到,七人皆是深藏不露的壹流劍客。
  劉備吃完便登車入睡。七婢相伴身側,壹切皆如少時模樣。
  鼉龍、射虎騎散布四周設崗警戒。繡衣吏居中而守。以伍、什為單位,輪流進食。鎧甲之下有羽絨衛衣。且手套、耳衣齊備。加之全身甲片,密不透風。便是漫漫寒夜亦不覺冷意。
  壹夜無話。
  翌日清晨,劉備還未醒來。眾姐姐已各自起身,自行忙碌起來。
  大姐名嫣。劉備稱嫣兒姐。紅艷為‘嫣’。出身鮮卑的嫣兒,有壹頭艷如流火般的紅發。與嫣色近。母親故取此字為其名。昨晚便是她陪在劉備身旁。
  心有靈犀。劉備剛睜開眼,嫣兒姐已將目光投來。
  先嫣然壹笑。後快步走來。為他束發,整衣。
  劉備年紀漸長,反不如少時親密。如今同車而居,少年時的親密無間,便壹下子全回來了。
  洗漱更衣,中車廂長長的矮幾,已擺滿早餐。圍坐在劉備身邊,壹碗白粥亦香甜。
  史渙在車外詢問:主公醒否,可否啟程。
  劉備笑答:可也。
  腿下微微壹陣輕動,車隊這便啟程。
  雪霽初晴,冬日暖陽。臨鄉上計車隊,繼續踏雪前行。
  如前所說。亭與亭的間距,與人口密度相關。人口稠密,便少於十裏。若人口稀少,則多於十裏。雪化路開,漸漸泥濘。好在官道夯打牢固,上層浮泥未影響下層硬土。車馬行走如常,只是速度稍慢。
  此去上谷郡,便要先入北方道。北方道乃是連通長城沿線的壹條馳道。由九原沿長城東行,歷雁門、代郡、上谷、漁陽、右北平至遼西碣石。上郡道則經高陵北至上郡,再到雲中,銜接北方道。
  劉備要先西進,再南下。
  看似舍近求遠,繞了冤枉路。然馳道平整,可日行四百裏。便是車隊,亦可日行兩百裏。遠比走官道來的便捷。
  劉備與烏桓、匈奴各部交好。便是路上碰見,亦不會為難。若真有人敢打車上獻金的主意。且問問身旁虎賁先。
  入上谷郡後,烽燧漸多。沿途亭驛皆有邊軍駐守。劉備乃是陛下詔封輔漢將軍。將令壹出,立刻通行無阻。壹路西進。傍晚時分,眼看頭頂濃雲密布,大雪將落,卻遍尋不著壹處亭舍置驛,可供落腳。
  斥候來報,附近亭驛皆毀於戰火,未及修繕。
  又說,只有壹座廢棄的烽堠(hòu),可供落腳。
  堠,土堡。
  烽堠,便是指頂上堆放烽火,用來瞭望傳遞敵情的軍堡。
  車隊這便向烽堠駛去。


第三卷 雒陽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