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43章 予取予求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3

  斜貫薊國東西國境之“薊國渠”,除善加利用原有水道,還自西而東,分掘“流金渠”、“泉州渠”、“利市渠”三段漕渠。貫通薊國九大水系。
  自泉州城下,鑿“泉州渠”,聯通氵纍水、沽水與鮑丘,三大水系:
  西北向,轉泃水接庚水,濡水。
  東北向,轉庚水入灅水,接“利市渠”,直抵右北平烏桓王庭駐地,再經濡水出塞,抵白檀城,並先副伏羅歸義王立高車王庭白海之濱。
  西南向,經雍奴、泉州、益昌三城後,入掘鯉東澱。再經前都水長卞紀所掘之“流金渠”,南下巨馬水、滹沱水,再轉漳水,經南皮入大河。至此,與四瀆八流,大漢水脈相連。
  多年前,千裏國渠,便已鑿通。近年來,又不斷修造。裁彎取直,劈山鑿石。修棧樓,開船閘,凡水網所至,皆可船達。船戶、胡商,皆可坐享水運之便。
  朝都、昌黎二郡。無慮、險瀆、房;昌黎、賓徒、徒河六縣,亦有水網。
  “大遼水出塞外”,“又東南過房縣西入海”。“(大)遼水右會白狼水”,“(白狼水)又東北徑昌黎縣故城西”。“渝水自塞外南入海。壹水東北出塞為白狼水,又東南流至房縣註於(大)遼(水)”。
  周遭還有小遼水、浿水等,枝津故瀆,迂回縱橫。
  足見水網之密。
  後世常言,“要致富,先修路”。換成時下薊國,卻是“要富余,先通渠”。
  國境周遭,良鄉,薊北,潞縣,無終。四縣本就在薊國水網之中。只需稍加修繕,便可與薊國比同。四縣吏民,皆翹首以盼,早日交割。
  無終縣,汗魯單於王庭。
  毗鄰薊國,三郡烏桓,早改遊牧為農牧。人皆城居。馬邑、牛牢、羊欄、草料場,散布周遭。居有定所,行國習氣,日漸沈積。厚重之風,漸與北國比同。
  王庭內,篷頂綿延,好似叢雲。除此之外,與漢家樓宇,大同小異。
  單於金帳。
  收薊王家書,汗魯單於烏延,方知無終縣,已並入薊國。欣喜之余,又見薊王所托。不敢怠慢,遂召余下二部,前來相商。
  蘇仆延,丘力居,馬不停蹄,入金帳相見。
  “拜見單於。”
  “二位大人免禮。”烏延眾三萬余落。十倍於蘇仆延,四倍於丘力居。且與薊國東淩銅邑,互市多年。車馬行人,不絕於道。兵強馬壯,民富部強,可想而知。故三郡烏桓,以其為首。唯烏延稱單於。蘇仆延,丘力居,皆稱大人。
  帳內落座。
  烏延遂將前後諸情,悉告得知。
  見二人無言。烏延又道:“薊王問二位大人,可別有所求?”
  “我等實無二心。”二人指天為誓。
  “二位大人,毋需多慮。”烏延笑道:“當如實作答。”
  “敢問單於,薊王將置我等於何地?”丘力居鬥膽相問。
  “大人可知‘歸義三侯’乎?”烏延言道:“東平舒侯彌加,常道侯闕機,韓城侯骨進,同為內屬。雖不稱藩,卻早與藩屬無異。三國官吏,上至侯相,下至鬥食,皆出薊國。凡政令所出,皆與(薊)國比同。三侯,年年奉獻,從未缺席。聞薊王,早有納三侯入國之意。”
  “如此,我等亦可封侯乎?”蘇仆延又驚又喜。
  “二位大人,欲求歸義乎?”烏延不答反問。
  “固所願也!”二人異口同聲。
  “如此,同求歸義。”烏延亦早有此意。
  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孤懸在外,終難心安。求得內附,皆為薊人矣。
  事不宜遲。三人遂六百裏上疏,同乞歸義。
  薊王專開朝議。
  “臣,竊以為,各有利弊。”右相持芴跽奏。
  “且說來。”薊王笑道。
  “三郡烏桓,各眾數千乃至數萬落。為國藩屏,邊郡無患,乃利之所在。今高車十二侯國,扶余、高句麗屬國,皆先後臣服。北疆無戰事,養兵無用,空耗府庫,乃弊之所在。”耿雍奏對。
  “果然各有利弊。”薊王輕輕頷首,又問左相:“州平,以為如何。”
  崔鈞持芴跽奏:“稟主公,歸義向化,乃長久之計。譬如海外寄田。連年巨虧,然主公仍著力推行。正因長遠得利。”
  “遠利近弊。”薊王又問中丞:“文和,何所言。”
  “回稟主公。臣,竊以為,烏桓突騎,天下名騎。扼長城內外,控燕山南北。兼守傍海碣石道,以通蒼海(郡)。烏桓突騎,正當其用。”賈詡著眼於漫長商道,行軍補給線。
  “如此,當可允之。”薊王遂定計。
  “遼西烏桓丘力居部,乃遼西太守趙苞所轄。若求內附,主公當擇地安之。”右相耿雍進言道。
  “諸君可有適宜之選。”薊王遂問。
  “扶黎營所在地,當可安置。”賈詡早有準備。日前,薊王已命奮威校尉韓當,率本部兵馬,駐扶黎營,謹守國境。
  “今漢初,曾設扶黎縣。亦作夫黎縣。”中書令趙娥,命人摘抄詳情,娓娓道來:“元初二年(115年),鮮卑‘夏攻扶黎營,殺長史’既此。後城廢。聞,乃絕佳牧地。”
  “可也。”薊王言道:“代為上表,求封丘力居為‘扶黎歸義侯’,蘇仆延為‘無慮歸義侯’,烏延為‘烏桓歸義王’,立王庭於無終。”
  “喏。”群臣下拜。
  “臨渝令袁霸上疏,求重築碣石宮,並築碣石港。”起身後,右相又報。
  薊王笑道:“碣石港(止錨灣),理所應當。然碣石宮,乃奇觀也。”
  袁霸心思,殿中重臣,焉能不知:
  國中奇觀,接二連三。尤其薊王立五帝之學。本以為東學當設臨渝,豈料未能如願。臨渝今非昔比,乃東出重鎮。豈無奇觀,助天下揚名。
  “年前築畢臨渝關,今欲新造碣石宮。”薊王笑道:“知碣石道持重,故有此疏。”
  可乎?“往事越前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可也。”薊王欣然應允。畢竟“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心念至此,薊王笑道:“尚書令且擬詔。”
  “喏。”趙娥當殿擬詔,擢升華歆、邴原,為朝都、昌黎二守。再待三郡烏桓,上表朝堂,求請內附。
  料想,董侯當有求必應。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