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55章 天下鼎沸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2

  今日時局之所以波橘雲詭,其實有壹個假象。
  朝廷內外似與黃巾余孽,相向而行。基於此假象,便會得出壹個謬論:朝中有人暗通黃巾。
  比如,朝廷廢史立牧,於是黑山、白波乘勢而起。黑山兵分二路,壹路南下,壹路東去。正與何苗、曹操等人路線契合。更加上,先帝崩於沙丘。大賢良師尚在時,孝仁皇幹屍便在臺上口出三十二字箴言。如今,似正逐壹應驗。前後呼應,諸如此類。
  難不成,大漢當真與反賊沆瀣壹氣。
  實則不然。
  再有右丞賈詡,假意配合,暗設連環。之所以如此行事,只因賈詡早已窺破。黃巾余孽,若要翻盤。唯有:天下大亂。
  換言之,神上宗師,嘔心瀝血,智計百出。所求,便是“天下大亂”。如此,方能渾水摸魚,火中取栗。
  或不出神上宗師所料。先帝早崩,新帝繼位。為籠絡各方,必分割利益。廢史立牧,乃是其壹。而諸如薊王劉備,亦勢必趁亂而起,名為討賊,暗奪江山。
  如此壹來。外戚、宗室、黨人、宦官、世家,勾心鬥角,各自算計。乃至天下大亂。終令神上宗師如願。
  壹言蔽之。神上宗師早已篤定,天下大亂,亦是劉備所願。今漢親疏有別。已現真龍之姿的劉備,若要三興炎漢,唯有仿兩漢之交,光武舊例。再出王莽,荼毒天下。自上而下,將舊有秩序悉數打破。那時,薊王振臂壹呼,再定山河。
  奈何。薊王劉備卻不為所動,傳檄天下,輕松化解壹場大亂。
  然“揚湯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本者,去火而已”。此舉治標不治本。若要熄“天下鼎沸”之勢,唯有釜底抽薪。殺禍亂之源。滅內憂外患。
  百足毒蟲,之所以死而不僵。正因還有神上宗師,暗中操縱。
  只需斬其毒首。黃巾余孽,自會土崩瓦解,各個擊破。
  擒賊擒王。
  滎陽,因位於滎澤之陽而得名。東有鴻溝通淮泗,北依敖山臨大河,南面遙望京索,西過虎牢接洛陽。地勢險要,為南北之綰轂(要沖)、東西之孔道。春秋時,晉楚稱霸中原,曾鏖戰於此。戰國時,秦拔滎陽置三川郡,並設敖倉於敖山。秦末吳廣曾奉命監攻滎陽。楚漢相爭,高皇取敖倉之粟扼項羽於滎陽東,終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
  古往今來,皆為兵家必爭之地。
  今屬河南尹治下。
  城外,都亭。日上三竿,便有壹白衣儒士,輕身入內。
  舍中佐吏,急忙上前:“見過先生。”
  “勞煩少吏為我僦車。”儒士和煦壹笑,將銅錢奉上。
  佐吏雙手接過:“不知先生去往何處?”
  “遠赴薊國。”儒士答曰。
  “若去薊國,何不乘船。”忽聽舍內有人朗聲言道。
  儒士舉目相望。見壹行人等,雖著布衣,卻難掩貴氣。這便近前行禮:“滎陽服虔,見過諸位。”
  “原來是子慎先生。”便有五陵公子,起身行禮。
  “閣下何人也?”儒士疑問。
  “久聞先生大名。某乃何苗。”正是喬裝至此的何苗、袁術壹行。
  “原是河南尹當面。”儒士肅容回禮。
  見服虔目光投來,袁術亦起身通名:“鄙人袁術。”
  “見過長水校尉。”儒士從容回禮。
  自與劉備相識,董重、何苗、袁術等人,頗多禮賢下士。
  引服虔落座,何苗笑問:“先生此去薊國,欲登頂黃金闕乎。”
  “非也。”服虔笑答:“此去,只為拜訪鄭公。”
  “莫非《春秋》已註成。”又有聲音,出自身後。
  袁術聞聲笑道:“不請自來,曹孟德。”
  竟與曹操、孫堅,不期而遇。
  “見過曹輕車。”服虔起身行禮:“初稿已成,故欲往薊國壹行。請鄭公過目。”
  服虔,初名重,又名祗,字子慎,河南滎陽人。少貧好學,有雅才,善作文。入洛陽太學肄業,尤明《左氏春秋》。曾變姓名,為廚工。入大儒崔烈之門,竊聽崔烈與其弟子講論《春秋》。知不能逾己,稍共諸生敘其短長。烈聞,不測何人。然素聞虔名,意疑之。明早往,及未寐,(崔烈)便呼:“子慎!子慎!”虔不覺驚應,遂相與友善。
  鄭玄聞其說《春秋》事,大為贊賞。時(鄭)玄註《左傳》未畢,遂以註稿相贈。虔專心致誌,歷經寒暑,終撰成《春秋左氏傳解》。
  《左氏春秋》,漢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以後多簡稱《左傳》。相傳,乃春秋末年,魯國左丘明為《春秋》做註成書。與《公羊傳》、《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年代久遠,其意難明。故服虔再為《春秋左氏傳》註解。等同於,為《春秋》二次註解。
  漢時始興“春秋決獄”。為便於天下學子領悟《春秋》,服虔這套《春秋左氏傳解》,堪稱《決獄工具書》。茲事尤其體大。
  “果然如此。”曹操肅容下拜:“子慎先生,功在千秋。請受操壹拜。”
  “不敢,不敢。”服虔回拜。
  曹操又引薦孫堅,與其相識。待重新落座。何苗笑道:“先生此去薊國,必受禮遇。薊王亦當重用。”
  服虔眸中憂思壹閃而過:“實不相瞞。此去,亦為避禍也。”
  “哦?”何苗不由壹楞,脫口而出:“河南腹地,帝國之中。何禍之有。”
  服虔答曰:“不瞞使君。滎陽群盜聚集,暗流湧動。不出二年,當有大亂。”
  聞此言,孫堅虎目微睜。
  眾目相對。曹操問道:“朝中內外,尚未聽聞。先生又是從何而知?”
  服虔低聲答曰:“諸位可曾聽聞‘神上使’之名乎。”
  “黃巾余孽。”孫堅脫口而出。
  曹操亦點頭:“南陽黃巾首領張曼成。率眾在南陽起兵,自稱‘神上使’。斬南陽太守褚貢,占宛城百日。後被新任南陽太守秦頡擊潰。張曼成不知所終,傳聞已死於亂軍之中。”
  “非也。”服虔低聲言道:“張曼成,正藏匿於滎陽境內。”
  “嘶——”何苗不由倒吸壹口涼氣:“壹時不查,竟令巨賊如此近身乎!”
  輕身赴險,莫過如此啊。
  微微睥睨,坐立不安之何苗。孫堅抱拳相問:“敢問先生,消息從何而來。”
  見孫堅虎目寒光,服虔旋即醒悟:“校尉欲討賊乎。”
  孫堅傲然壹笑:“然也。”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