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03章 入幕之賓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2

  聽完侯殷身世。饒是“八廚”之壹,素懷死誌的王芬,亦不禁瞠目:
  “天下竟有此等奇事。當真聞所未聞。”
  “大漢與我,愛恨情仇。”侯殷亦笑中帶淚:“事過境遷,回首再看。國仇家恨,痛斷肝腸。然無論成敗與否,此生無憾。”
  “好壹個此生無憾。”王芬擊節而贊:“能與公子共赴大業,(王)芬,何其幸也。”
  “我亦有同感。”侯殷起身,與王芬隔案對拜。
  起身後,把臂而笑。
  月朗星稀,對影成眾,正可相互借膽。
  中軍校尉孫堅、虎賁中郎將王越,領四千精銳大漢禁軍,拱衛陛下中軍大帳。壹般蟊賊,如何敢來送死。
  自,情殤漸愈。陛下縱情聲色,通宵達旦,又如先前壹般。身邊宮人,皆是西園佳麗。落落初成,秀色可餐。自幼豢養深宮,耳濡目染。神態舉止,勾魂奪魄,極盡挑逗之能事。陛下正值盛年,如何能忍。縱情聲色,力有未逮時餐飲常摻助興食材。仍意猶未盡,甚至服虎狼之藥強禦之。
  年初,陛下曾數次咳血。太醫令張奉,曾密語相告養父張讓:陛下恐非長壽之君。張讓雖秘而不宣,日日盡心服侍,有求必應,報喜不報憂。想必,陛下自己,亦心中有數。
  此次,之所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頗有些“割肉餵鷹,舍身飼虎”的架勢。正因茲事體大。
  先前,右丞賈詡,使出反·將計就計。打消陛下心頭最後壹絲疑慮。視薊王為可以信賴的托孤重臣。卻不知為何,不過數月,陛下又疑神疑鬼,不惜親往冀州壹行。此次北巡,醉翁之意不在酒。巡視河間舊宅,不過是順路壹遊。終極目的地,乃是如日正升,高懸未央的,宇內第壹強藩:薊國。
  陛下深信不疑:十倍於薊王之能,朕怎可能會輸。
  種田不過十倍利。經商雖利百倍。然賣官鬻爵,豈止壹本萬利。分明是無本生意哇!
  薊王怎麽可能,比朕還善經營之道。
  不可能,絕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芙蓉帳內。渾身驟緊驟松,陛下頓時安穩了。
  須臾,便聽身下有人媚聲逢迎:“陛下抖藪雄風,妾險不支也。”
  再擡頭,陛下已昏沈入夢,人事不省。二七美人,這便奮力將陛下掀翻榻上。哪有絲毫不支之象。
  日上三竿。陛下收拾停當,拔營出發。
  隊伍繼續北上,前往河間國。
  臨鄉,薊王寢宮。
  穆夫人壹夜承歡,瓜熟蒂落。臀下素紗落英繽紛,觸目驚心。酮臂守宮砂,亦消失無蹤。果然神奇。薊王春風數度玉門、陽關、金關及懸索,四關。朔雪砭肌,東風浹髓。春潮帶雨晚來急,綠蔭庭院燕鶯啼。
  壹夜嬌啼,夜夜嬌啼。
  話說,為其善後的女侍醫,可謂閱人無數。能憑壹己之力,令薊王厚積薄發。先前唯王妃壹人。今有穆夫人並駕齊驅。直令人刮目相看。
  縱欲傷身,積欲亦傷身。薊王十發十中,神清氣爽。早起理政。
  正殿無需去。五樓藏書閣,便是薊王日常理政之所。先前百子降世。薊國文武所贈賀帖,堆積如山。劉備命士異、趙娥等女官,細心整理裝裱。或編撰成冊,或懸掛四壁,或束之高閣。薊王隨翻隨閱,受益匪淺。
  比起所謂名人字畫的有形價值。文字所承載的真知灼見,才是無價之寶。
  所謂輕重緩急,事急從權,特事特辦。壹般公文,二位國相批示後,或抄錄壹份上呈薊王;或朝會時,例行通報,即可。非壹般公文,需薊王親自批閱。事關重大,薊王則需專開朝會,群策群力。
  薊國千裏稻作伊始。乃舉國頭等大事。明知陛下正步步接近國境,薊王亦心無旁騖,無暇他顧。且陛下有言在先,待巡視舊宅,便擇機往薊國壹遊。今,尚在半途,薊王也無需著急。
  正如賈詡所言。薊王不知陛下北巡真實用意,泰然自若,從容不迫。反不會令人生疑。
  今日,亦如此這般。
  見薊王豐神如玉,神采飛揚。又聞昨夜穆夫人自薦枕席。士異、趙娥,自當心領神會。
  薊王城即薊王宮。橫豎壹裏。四面起高樓。居中置正殿。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東西南北四宮,長百八十丈。樓高七重,迤邐壯觀。所謂天下無不漏風之墻。內宮之事,宮內相傳。再說,薊王亦未曾下噤令。如何能不人盡皆知。
  話說,穆夫人確奉太妃之命。士異與趙娥,亦受類似詔命。
  士異乃大家閨秀。需問過遠在交州的父母之命,還需媒妁之言。壹來二回,春去秋來。不可著急。或曰,禮不可廢。然趙娥父母早亡,先夫早逝。只有獨子龐淯,整日耳提面命,追隨在右丞賈詡身側。初次見面,趙娥本就與薊王惺惺相惜。後薊王壹封手書,召入薊王宮為女師。寒暑易節,常伴左右。日久生情,亦是人倫常理。若非薊王未曾主動提及侍寢,趙娥早成入幕之賓。
  依漢律,宮人年老便要放歸,各自嫁人。然薊王宮中,或不等言老,宮官便悉數轉為妃嬪。誰讓薊國無內宦呢。
  “陛下已到何處?”正浮想聯翩,薊王忽問。
  左國令士異,急忙收攏心神,起身奏對:“昨日夜宿廣宗城內。今日已向河間而行。”
  劉備輕輕頷首:“太倉令奏報,冀州刺史王芬,年內多次賒糧,已遠超壹州所需。二位國相,可有答復。”
  左國令士異,略作回想,便又答道:“左國相言道,王芬除去開倉放糧,賑濟災民。還數次接濟輕車將軍曹操之黎陽營。另外,王芬招募義勇,重組郡兵,守備城池,抵禦黑山,亦頗費糧草。”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王使君為政以來,頗有建樹。冀州民心安定,民情向好,王使君功不可沒。”薊王遂認可:“如實回復太倉令。”
  “喏。”士異領命。
  “報——”便有白發宮姬,入閣通稟。“稟主人,洛陽急報。”
  士異起身取來,檢視無誤,轉呈薊王。劉備打開視之,不由眉頭微蹙:“白波渠帥郭太,親率三千宿賊,翻越太行,趕去與黑山相會。”
  暗思洛陽密信,士異心中壹驚:“不好,二賊必為陛下而來。”
  “取圖來。”劉備不敢大意。
  細觀之後,疑竇叢生:“陛下遊山玩水,走走停停。莫非……”
  “誘敵深入。”細看陛下北巡路線,趙娥壹語中的。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