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風流

上山打老虎額

歷史軍事

  穿越成了壹個敗家大少爺,知風月、懂風情,不會彈琴卻會談情。   不幸成了天子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八百九十五章:新的世界

公子風流 by 上山打老虎額

2018-8-3 14:01

  其實郝風樓的所有舉措,歸根結底,終究還是在錢上,有錢天天好,沒錢萬事難,許多東西,可能比起其他人,郝風樓的構思未必比他們好,舉措也未必更加完善,比起什麽張居正,什麽商鞅之流來,郝風樓在他們面前,簡直是不值壹提,甚至是王莽,郝風樓多半也只有拾人牙慧的份,偏偏這些個改革家們的變法有的失敗,有的雖也成功,卻並非是至善至美,成效卻遠不如郝風樓好,郝風樓立竿見影,三板斧下來,雖也有波折,卻大抵算來,是極為風順的。
  這裏頭就在於資源上,誰的資源多,誰的變革就厲害,比如王莽,他幾乎沒有資源,卻與所有的門閥、豪強敵對,這便是取死之道,而對於商鞅,他的變法也是有個度,既不能過份得罪舊有貴族的利益,同時又需借用秦王給予他的資源,在這鋼絲繩間跳舞,結果,雖然變法成果,卻還是落了個死無葬身之地的下場。
  而郝風樓卻是完全不壹樣,他的變法雖然更為激進,可是他動用的資源卻是極多,比如推行聖法就必須得有強大的武力,而諒山軍給予了他足夠的保障,官軍是無論如何都給予郝風樓堅定支持的,單單這壹條,就已讓他立於不敗之地。與此同時,他得到陳學的支持,因而有足夠的生員深入鄉村,進行輿論方面的宣導,與士紳的輿論進行抗衡,使這些士紳難以壟斷在鄉間的話語權,此外,郝風樓得到了商賈的支持,給予了農人無限的低息貸款,使他們能夠買得起那賤價的土地,勸農的時候,大量低廉的農具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大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
  因而,郝風樓成功了。
  整個成都府並沒有鬧出什麽大亂子,且壹片欣欣向榮,雖然私底下有人偷偷痛罵,可是這種痛罵的時候,往往都是關起門來,還要謹防隔墻有耳,把聲音壓倒最低,至於這些雜音,郝風樓聽不到,也沒興致理會,因為沒有了土地作為基礎,這些人的特權只存在於他們自己的心理上罷了,而得到了土地的農人,在生員和報紙地熏陶之下,再加上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便開始對郝家感恩戴德起來,大抵來說,稱頌的多,而痛罵的少,商賈們已經蜂擁而入,也購置了壹些土地開設工坊,地價低廉,對於生產是極為有利的,畢竟眼下在成都府搭建壹個工坊需要兩千兩銀子,而同等規模的工坊若是在諒山,只怕沒有七八千兩拿不下來,絕大多數都與那居高不下的地價有關,春耕的時候,因為絕大多數農人都有了自己的地,因而積極性要高了許多,再加上這工坊產的農具大規模應用,效率大增,去年冬天所修建的溝渠,如今也派上了用場,今年只要風調雨順,不但糧食不會減產,甚至有大豐收的可能。
  通往四川的鐵路也正在修建,不過這裏多山,修建起來,難度頗大,沒有幾年工夫,是不可能貫通的,雖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卻也不可能立見成效。
  倒是諒山那兒,對於成都府的聖法推行極為關註,報紙每日都有聖法的消息,在出現成效之後,幾乎得到了壹面倒的支持,許多報紙盛贊,此舉利在千秋,實乃曠古未有之仁政。
  這些報紙的背後絕大多數都是大商賈,他們的贊譽,壹方面是出於對郝家的盲目支持,另外壹方面,卻是成都府在改革對於他們來說,幾乎等同於盡善盡美,對這些大商賈們來說,地主們的特權可謂根深蒂固,許多人此前對吞並四川等地之後,懷有疑慮,認為尤其是四川等地乃天府之國,士紳極多,郝家若是對他們予以收攏,那麽極有可能會妨礙到商賈們的利益,況且他們需要消化四川等地的果實,將生意擴展開去,而士紳們乃是地頭蛇,所謂強龍不過江,勢必會遭遇士紳們的抱團歧視,如今這層擔憂也已消失殆盡了。
  關於這壹點,郝風樓倒是感觸頗深,後世西洋諸國,無論是從心理還是語言、習俗、制度方面,都與天竺國最為親近,從情感上,他們更願意與天竺成為夥伴,可是大量財團投資進去,往往幾十億的重金砸入,可是用不了幾年,卻絕大多數都灰溜溜的出去,賠了夫人又折兵,雖然天竺中央政府予以極大的支持,可是壹到地方,便是無數的牛鬼蛇神,壹旦他們的胃口不能滿足,便有無數的手段讓妳關門大吉,以至於天竺固有雄心壯誌,結果卻總是被現實消磨得壹幹二凈,徒呼奈何。
  報紙的稱贊,諒山諸多商賈對成都府抱有了極高的期望,因而許多人蜂擁而至,如此壹來,在諒山幕僚群內部,關於推廣成都府經驗的討論也已經進行,壹批批的生員開始抵達,開始學習這種新的模式,許多組織而來的參訪團隊亦是盤踞於此,高談闊論,這裏顯然又成了壹處希望之地,王府那兒已經開始極力支持推廣聖法了。
  而這壹切對於郝風樓來說,是極為有利的,壹直以來,大家對郝風樓的印象,絕大多數來自於軍功,而此次聖法改制的成功,某種程度讓許多人對這位‘王世子’殿下有了更高的期待,這偌大的封土,早已不再只是諒山彈丸之地,壹切的壹切,從成都府開始,蔓延了更多的希望。
  推廣聖法比預期要順利得多,有了成都的前車之鑒,再加上陳學對其的肯定,因而引起了壹場輿論風暴,各種對士紳的醜化和抨擊已經醞釀,而各地的農戶,但凡能接觸到外頭世界的,也急盼能夠擁有土地,各省各府的士紳,亦是明白了自己的處境,不待聖法推行開,這些人已經開始及早四處兜售自己的土地了。
  壹個舊的世界,已經開始土崩瓦解。
  ……
  文宣三年。
  周王世子朱有燉已經登基,改元文宣,在太後和大臣的擁戴之下,這位天子的事跡乏善可陳,卻是頗受擁戴。
  朝廷國事維艱,亂子卻是壹個接了壹個。
  早在兩三年前,自廣東和四川等地逃來的士紳,便引起了朝野的軒然大波,郝家父子如此對待士大夫,兇殘畢露,可謂是令人發指。
  反倒在諒山,卻是壹片祥和。
  少年講武堂並不在諒山城中,而是在遠郊,這裏有占地數千畝,招納的學員有四千余人。
  他們的操練科目,並不比真正的營隊要少,清早起來,旋即便是晨操,吃飯,上午則是隊列操練,正午用過飯後,會有壹個時辰的小憩,下午則是作戰訓練,只有傍晚的時候,則是文化知識,其中測繪、通信、火炮養護、校準、營地建設等等知識也會有,前期主要是四書五經和算數,學習兩年之後,則是各種專業的帶兵知識。
  聘請的教官,盡都是軍中退下來的,講武堂的校長壹向是由郝政擔任,而真正主持校務的,則是副校長,此後有總教官、督導、教官、助手教官、博士等等。
  這裏的孩子,每日操練,個個都如小牛犢子壹般,他們的出身都是不錯,至不濟,都是烈士家屬,此外都是武官們的子弟,就在壹年前,郝勤民也進來了。
  這位王世子起初的時候,還頗為調皮,頗有點紈絝氣質,畢竟老爹去了成都,此前又是東征西戰,每日都被家裏壹群女眷們圍著,有郝老夫人的疼愛寵溺,整個人驕傲的像只小公雞壹樣,不過很快,他就吃了苦頭,在這裏,他孤立無援,教官們早已得了吩咐,對他並無優待,這位世子殿下可就倒黴了,為此吃了不少苦頭,流了不少眼淚。
  只是可惜,這些眼淚,流了也是沒用。
  不能完成操練,迎接他的便是教官的吼叫和同學的奚落。
  身份出身固然要緊,可是對於壹些半大的孩子來說,在學堂裏,他們被灌輸的極強的榮譽觀念,並不瞧得起妳這愛哭鼻子的家夥。
  郝勤民在從天堂跌到地獄之後,終於還是老實了,人都是被逼出來的,若是不放下嬌氣,這日子便沒法過了。
  調整了心態,虎父無犬子,雖然郝勤民在學堂的表現並不出彩,倒也還說的過去。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