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風流

上山打老虎額

歷史軍事

  穿越成了壹個敗家大少爺,知風月、懂風情,不會彈琴卻會談情。   不幸成了天子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五百八十八章:腐朽的是人心

公子風流 by 上山打老虎額

2018-8-3 14:01

  北京城又紛紛揚揚的下起了鵝毛大雪。
  此時已近了除夕,京師裏多了幾分喜氣。
  從金陵那兒,壹份份的賀表也已遞了過來,無非都是為這大捷稱頌的。
  這樣的大捷,確實足夠大家彈冠相慶了。太子的態度更是好到了極點,甚至還弄了幾個祥瑞來,什麽雲南發現五色鹿,修河道挖到了石碑之類,大致都沒有脫離這麽個範疇。
  其實從這壹點看,這些家夥們的思維壹直都沒有變,實在是沒有什麽想象力,玩了幾千年,折騰了這麽多個朝代,結果總是挖石頭這麽壹套,造反要挖石頭,進獻祥瑞也是如此,就仿佛老天爺是專業刨坑的,將所有的天機都刨出壹個坑來,雕刻在石頭上,丟進去,壹埋,來來去去,挖了又埋埋了又挖,反反復復的折騰。
  朱棣見了,也只是笑。
  郝風樓在邊上滲的慌,心裏便想,這個東西,陛下也相信?這分明就是騙人地把戲……
  他心裏這樣想,不免恍神。
  可是這個表情,卻是被朱棣捕捉了,朱棣又是莞爾笑起來,他穿了壹件襖子,後頭還披著壹件猩紅的絨毛披肩,頭戴暖帽,臉色微微沈下來,道:“郝風樓,妳在想什麽?”
  郝風樓連忙道:“泰山……不,陛下,微臣沒想什麽。”
  這廝最可惡的地方,就是總是產生‘口誤’,而這些口誤就仿佛時時刻刻都在提醒朱棣,妳家女兒孩子要生了,該嫁人了,再不嫁,面子上不好看。
  但凡是未來泰山或是未來嶽母,最痛恨的就是先上車後來才得意洋洋來補票之人,朱棣很惱火,偏偏發作不得,便冷笑道:“朕怎麽瞧著妳似乎神情有些不對?”
  郝風樓忙道:“微臣冤枉啊。”
  壹旁的朱高燧為郝風樓開脫,道:“兒臣可以作保,父皇確實微臣了兒臣這郎舅……這個……這個……他經常這樣恍神的……”
  朱棣恨鐵不成鋼的瞪朱高燧壹眼,其實這幾日,朱棣對這個老三,甚覺滿意,這家夥除了有時候昏頭昏腦,其實大多時候,都表現出壹種令人刮目相看的氣質,比起朱棣現在在為大漠的事頭疼,朱高燧卻是提出,眼下趁瓦剌和韃靼元氣大傷,數十萬精銳枕戈以待,可以立即召大漠各部的酋長前來,肯來的,就招撫,不肯的,就招討,朝廷準備兩只手,而對於肯來的部族,則大明負責為他們劃分草場,將他們切割成無數個小部族,人數不能過千人,分散各地,各部族之間,不得越界,越界的,朝廷要給予懲罰,到時數萬官軍開到,那千人的聚集點,可以隨時摧毀,況且各個被分割的小部族之間,肯定還會為這草場之事滋生摩擦,朝廷正好,可以以仲裁者的面目出現。自然,朝廷也理應在大漠建立堡壘,建築幾個城池,並且在那幾處開放互市,允許各部前來交易,而互市掙取的利潤,則可以用來養兵,以商養兵,再以兵彈壓各部,各部之間,切割之後,使他們相互掣肘,誰想冒頭就打誰。
  同時,要在各部之間,實施推恩令,所謂推恩令,便是各個部族的酋長,都必須得到朝廷的認證,許以爵位,享受壹定的俸祿,讓他們帶領自己的部族在規劃的草場放牧,可是壹旦老酋長死了,老酋長若是有幾個兒子,就準許幾個兒子平分部族,再將草場分割為數塊,準許他們各領族人各據壹方。
  這種辦法,無非就是將整個大漠的所有勢力全部打散,讓誰都冒不出頭來,同時讓大明在大漠保持壹定的軍事存在,依托於互市,依托於背後的九邊,和源源不斷的補給,根絕草原之患。
  朱棣聽了這個計劃,倒是覺得頗有些意思,不過他並沒有急於認可,只是說從長計議,可是心裏,對朱高燧愈發看重起來,所以這幾日,壹直都將朱高燧帶在身邊,父子之間,親密了不少。
  只是有時候,朱高燧扯淡起來,簡直不是人,每每都能讓朱棣膛目結舌,最後卻又無可奈何。
  朱棣依舊板著臉,卻不去理‘胡說八道’的朱高燧,道:“郝風樓,妳是不是心裏在取笑這祥瑞之事,是麽?”
  郝風樓連說不敢。
  朱棣卻是將奏本放下,抱起壹個獸爐來暖手,壹面道:“妳口裏說不敢,心裏卻在不屑於顧,妳真以為,太子不知這祥瑞不過是地方官吏借以巴結的手段?妳以為,這朝廷百官,都是老糊塗?妳是不是還以為,朕也是個昏聵之主,看了這個,會深信不疑?”
  郝風樓只得道:“陛下的意思……”
  朱棣風淡雲清的道:“朕告訴妳,這廟堂之上,就沒有壹個人是糊塗的,之所以大家信,未必是真的相信,只不過大家都樂於裝糊塗,因為眼下,無論是朕,還是太子亦或者百官,都需要這個祥瑞。進獻祥瑞的,有功。有了祥瑞,這監國太子,也算是討好了朕,百官沈默,是因為有那麽幾個祥瑞,沒什麽不好。朕需要祥瑞,是因為這祥瑞雖然只有壹小撮人怎麽回事,可是絕大多數百姓,卻是懵懂無知,他們樂於相信這種上天的指示,朕也希望他們相信這冥冥之中,有上天告訴他們,如今乃是太平盛世,朕文治武功。哈……太平盛世這個這個,無非就是倉稟足,邊境安寧罷了,歷朝歷代,許多時候都能做到,可是百姓無知,哪裏知道五百年前的事,這是不是盛世,總得有人告訴他們,朕若是說了,那是自吹自擂,百官若是說了,那便是諂媚,可是老天爺說了,這意味可就不同了。就如妳和趙王這場大捷,若是朝廷四處宣講,無知百姓,未必取信,朝廷和官府嘛,難免自吹自擂,可是通過這祥瑞,宣講出去,百姓便會有敬畏之心,也就深信不疑了。”
  朱棣淡淡壹笑,終於還是撕下了那冷漠的面具,似乎有什麽感慨,良久,才道:“所以說……為政的,靠做還不夠,妳還得會說,妳不但要有手,還得有嘴巴,這和做人是壹個道理,那地方官是深諳其中的道理,所以趁機發現了‘祥瑞’,太子也深諳這個道理,所以大張旗鼓的進獻祥瑞,朕呢,也深諳此道,所以要欣然接受,不但如此,還要降下聖旨,對這地方官加官進爵,要錄入邸報,褒揚壹番……”
  說到這裏,朱棣看向朱高燧,道:“燧兒,這話朕是講給郝風樓聽的,也是講給妳聽的,這是告訴妳們,不要老是耍妳們的小聰明,不要以為,別人都是傻子,有時候,要難得糊塗,這才叫大智,妳們這幾日,仗著有功勞,太輕浮了,總以為老子天下第壹,莫要太高看了自己。”
  郝風樓和朱高燧對視壹眼,不禁苦笑,知道這是‘敲打’來了,二人於是連忙乖乖道:“微臣(兒臣)受教。”
  朱棣似乎也覺得自己的話過份了,便感嘆道:“罷……妳們是年輕人,心高氣傲,是理所應當,朕年輕的時候,也沒把幾個人放在眼裏,只是覺得朕是天縱奇才,其他人又老又昏聵。郝風樓,妳的婚事,朕已讓皇後來處置了,這事兒……她來下懿旨才好辦。回到金陵之後,立即便要完婚,此事,就依照著燧兒的請求來辦吧。”
  郝風樓大喜過望,道:“陛下真真是聖明,微臣感激涕零。”
  朱棣莞爾壹笑,道:“感激涕零,這除夕便要到了,朕打算,去營中走壹走看壹看,瞧壹瞧那些離鄉的將士,妳們……就隨壹道去吧。”
  郝風樓自然應下。
  ……
  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寒冷,可是郝風樓的心情,卻還不錯,雖然思念在遠在金陵和交趾的親人,不過每日與天子壹道晃悠,倒也還算實在。
  這北京城和金陵大大不同,此時的北京,雖不是商貿繁華,人頭攢動的大都市,更像是壹座軍事的重鎮,而朱棣每日騎著馬,正如這重鎮的主人,來回巡視,哪裏的防務薄弱,被他壹眼瞧出來,只是他並沒有責令什麽,只是唏噓壹口氣,似乎也覺得有些無能為力。
  “大明的都城若是在這裏,該有多好。”朱棣在除夕前夕,發出這樣的感慨。
  他繼續道:“朕越來越覺得,那金陵太過陳朽了,朕的那些百官,在金陵已是消磨了銳氣,朕在那兒,總是感覺被人掣肘了手腳,放不開來,郝風樓,妳喜歡金陵麽?”
  郝風樓覺得天氣有些冷,拿手放在口裏呵著氣,雙腳微動,依靠運用取暖,每日伴著君側,壹開始還有些拘謹,後來索性放開,他就以這樣的姿態回答:“陛下,腐朽的不是金陵,是人心。”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