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風流

上山打老虎額

歷史軍事

  穿越成了壹個敗家大少爺,知風月、懂風情,不會彈琴卻會談情。   不幸成了天子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三百七十九章:天子垂憐

公子風流 by 上山打老虎額

2018-8-3 13:55

  解縉目瞪口呆。
  本來他還想在逃戶上頭做點文章,畢竟逃戶的事,真要揭出來,雖然不至於讓郝家獲罪,可是狠狠惡心壹下,把問題擴大化壹些,讓那姓郝的吞幾只蒼蠅,那也是好的。
  可是看了這份奏書,解縉便明白,這事兒只怕還得繼續斟酌了。
  奏書的前半部分,是說明原委,後半部分,簡直能用無恥來形容。郝政‘哭告’,諒山逃戶,損害諒山利益,使他日夜難眠,寢食不安,逃戶多是衣不蔽體,宛如流民,極大的加重了諒山的負擔,郝家為此,不得已之下,卻還需對他們進行安置,以免滋生事端,如今是心力交瘁,不知如何是好。懇請朝廷,萬以郝家為念,看在郝家對朝廷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立即派人遣返,否則逃戶對諒山遺禍無窮。
  最後自是倒打壹耙,大談廣西這幾年,地方官吏如狼似虎,盤剝百姓,百姓不堪忍受,這才有逃戶的現象,現在廣西那邊,把人逼到了諒山,這是什麽道理,這些人,非要遣返不可,只是人數太多,尋常差役只怕難以彈壓,理應調撥官兵,立即押解,壹個不留。
  這是壹封訴苦加狀告的奏書,大倒苦水之余,順便把廣西的官場上下人等統統罵了。甚至還揚言,不把人帶走,郝家的日子沒法過了。
  解縉可不是傻子,因為廣西那邊的奏書,分明是說,諒山以做工為引,蒙騙無知百姓,充作勞力。
  廣西的說法是,姓郝的孫子需要人工,所以勾搭了百姓拋荒逃離,所以問題的根源是諒山。
  而郝家完全是無賴的嘴臉,雙手壹攤,老子才不要這些人,這些人哪裏是人工,簡直就是負擔,讓郝家這邊壓力甚大,還請朝廷趕緊的趕走,到時候少不得要備好鞭炮,恭送這些流民。
  雙方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又成了壹筆糊塗賬。
  偏偏郝家這邊叫苦叫的厲害,壹副妳不把人趕走,對不起平時郝家似得,足足把解縉惡心了個半死。
  可是解縉也深知,這些人不能趕,因為人數太多,後果難料,若是壹兩千人,倒也罷了,可是數萬近十萬,就不是幾百個差役就能把事辦成的,廣西那邊,百姓向來桀驁,幾百個人過去,誰吃掉誰都難說,可是壹旦要調撥官軍去,至少也得數千上萬人,且不說現在交趾那邊在剿匪,廣西和交趾的官軍早已抽調壹空,即便是調撥了官軍去,壹旦逃戶們反抗,又鬧出個民變出來,這個政治責任,誰來承擔?
  解縉若是敢擬這樣的票,建議遣返,壹個不好,諒山大亂,郝家那邊,肯定是要全家老小殺到南京來告禦狀的,眼下陛下責令郝家造船,又命郝家鎮交趾,連諒山都亂了,那麽交趾、諒山乃至於廣西的時局,只怕要徹底糜爛,到了那個境地,這個黑鍋,除了他解縉,還有誰背得起?
  所以固然是吃了蒼蠅,解縉卻是無可奈何,連苦笑的心思都沒有,他只是想,都說郝風樓難纏,他那父親,老成持重,現在看來,都他娘的不是好東西,蛇鼠壹窩,有什麽樣的兒子,就有什麽樣的爹。
  心裏抱怨了壹陣,解縉卻是命人叫金幼孜來。
  金幼孜也在閣中兼差,壹會兒功夫就來了,解縉看他壹眼,淡淡的道:“據說近來,有生員和禦使似乎對諒山逃戶大發雷霆,此事字行可有耳聞?”
  金幼孜是江西新淦人,新淦也隸屬吉安府,雖然與解縉不是同縣,可是二人的老家,相距卻不過百裏,金幼孜見解縉問起此事,便答道:“都察院那邊,確實有人在準備搜羅罪證,生員們也鬧得兇。”
  解縉搖頭:“眼下朝廷多事之秋,讓他們不要鬧了,鬧的厲害的生員,好生讓學政訓導壹番,若是不肯就範,立即革掉功名,把事情壓下去。”
  金幼孜頓時愕然,道:“解公,這……”
  解縉苦笑:“不必多言,就這麽辦。”
  說罷送客,解縉深知,這件事必須快刀斬亂麻,把這清議狠狠壓下去,事情鬧大,對所有人都沒有好處,甚至可能還給郝家借題發揮的機會,他現在對郝家,已經不再等閑視之,再不會縱容下去似從前那般魯莽了。
  旋即,他重新拿起那奏書,好生讀了壹遍,便提起筆來,在奏書下擬票:“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西南亂象種種,建文年間,便已種下因果。如今西南動蕩,逃戶之事,不宜輕動,需謹慎慎微,從長計議。”
  這番票擬之後,解縉便將奏書放到了壹邊,又不禁搖頭,唯有苦笑。
  ……
  過了幾日,宮中詔命文淵閣大臣暖閣奏對。
  解縉人等,早早便來了,近日發生了太多的事,他們大致已經清楚今日陛下要問的問題,所以心中打了腹稿,早有了應對的手段。
  大家各自坐在這裏,彼此咳嗽,如今的文淵閣,自是解縉壹人掌舵,其他金幼孜、黃淮與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人等,都不如解縉強勢。
  好在這閣中多是贛人,解縉又是贛人領袖,是以也極少有人挑戰他的權威。自然,最緊要的是,解縉深得東宮信重,而文淵閣絕大多數,都是極力支持未來天子,於是不約而同,紛紛聚攏在解縉周遭。
  解縉照舊還是那個樣子,靠在椅上,神色恬然,瞇著眼兒,壹副打盹兒狀。
  等待朱棣到了,他才抖擻精神,帶著人壹道向朱棣行禮。
  朱棣只是虛擡了擡手,旋即坐在禦椅上,陰沈著臉,開門見山道:“河南的旱情如今如何?”
  這事兒是楊士奇近來在管的事,楊士奇忙道:“已經緩解了不些,不過但凡大災,最緊要的是防疫,如今……”
  朱棣便冷笑:“說來說去,還是沒有緩解是嗎?地方官吏,都做什麽吃的?朕平日待他們不薄,他們欺上瞞下,膽大包天,無病無災的時候,便知道壓榨百姓,壹遇災情,手忙腳亂,簡直是跳梁小醜,那河南布政使司,就是這樣為朕分憂的嗎?”
  楊士奇忙道:“陛下息怒,微臣萬死。”
  朱棣卻是撫案,壹臉陰沈之色,那眼眸之中,殺機騰騰,並沒有因為楊士奇的告饒,而減輕分毫。
  朱棣淡淡道:“河南那邊,要辦壹批人,責令都察院加派分巡禦使,立即赴河南。”
  楊士奇道:“微臣遵旨。”
  朱棣卻長吐壹口氣,臉色微微緩和了壹些。
  他的出奇舉動,實在教人詫異,其實說起來,河南的賑災,還算是勉力,其實也沒什麽亂子,死人是在所難免,有疫情也是常有的事,無論怎麽看,都沒必要龍顏震怒。
  可是深知內情的人,如那解縉,如那楊榮和楊士奇卻是深知這裏頭的蹊蹺。所以楊士奇壹句話都不敢辯駁,更不敢為河南的地方官吏說話,理由很簡單,陛下現在是壹肚子火,沒處發泄,這股子火氣,怕是來自於交趾,偏偏不能當著面發出來,畢竟交趾那邊,屢屢大捷可是明擺著的,壹旦震怒,不免讓人疑心交趾的事態已經惡化,所以為了敲打‘欺上瞞下的地方官吏’,河南的地方官員運氣不好,只好來背這個黑鍋。
  朱棣的臉色漸漸緩和了壹些,隨即舒了口氣,語氣平和起來:“廣西逃戶的事,朕這幾日,看了各方面的奏書,說起來,此事實是駭人聽聞,近十萬在冊百姓逃去諒山,以至廣西人煙稀少,田地荒蕪,這件事,已經有了眉目,說到底,還是廣西的官吏平時怠政的緣故,官不恤民,才會有今日。”
  在座的眾人,俱都挺直了身子,等候朱棣對此事的最後定性,其實早有人覺得這件事可以做文章,只是可惜,這文章做到壹半,卻被解縉制止,如今陛下難得提起,自然都想洗耳恭聽,看看陛下的看法。
  朱棣又道:“眼下十萬之眾,俱都去了諒山,諒山的郝政父子,也是叫苦不叠啊,他們上書痛陳流民對諒山的侵害,壹肚子的委屈。其實他們的難處,朕是能體諒的,壹縣之地,突然跑去了這麽多的流民,即便是桂林、交州這樣的省府,只怕也是吃不消,更遑論是小小諒山?諒山那地方,朕去過,土地貧瘠,百姓困苦,如此壹來,豈不是雪上加霜?所以朕才說,這是真正難為了郝家父子,受此無妄之災,壹邊要緊著造船,壹邊要治理封地,還得面對這日漸增多的流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換做是誰,也得大倒苦水。”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