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風流

上山打老虎額

歷史軍事

  穿越成了壹個敗家大少爺,知風月、懂風情,不會彈琴卻會談情。   不幸成了天子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百四十五章:完勝

公子風流 by 上山打老虎額

2018-8-3 13:55

  聽了朱棣的話,大家自然連道不敢,解縉更是道:“微臣人等為君分憂本屬平常,豈敢抱怨辛苦二字。況且……”解縉今日顯得絮絮叨叨,繼續道:“況且今日多事,微臣人等辛勞壹些也是理所應當。”
  朱棣笑了,道:“其實呢,也沒什麽事,叫諸卿來,就是想說壹說這周禮。”
  朱棣故意擺弄著禦案上的書卷,大家這才知道,原來這是壹本周禮,許多人心裏古怪,天子今個兒怎麽也玩四書五經了。可是他們的臉上卻沒有顯山露水。
  反而是解縉故作驚喜地道:“《周禮》乃欽定經典經義。大至天下九州,天文歷象;小至溝洫道路,草木蟲魚。凡邦國建制,政法文教,禮樂兵刑,賦稅度支,膳食衣飾,寢廟車馬,農商醫蔔,工藝制作,各種名物、典章、制度,無所不包。不知陛下今日要談的是周禮哪壹篇?”
  朱棣淡淡道:“這個嘛,朕也是剛剛涉獵,許多都不明白,愛卿不妨講壹講吧。”
  這壹下子,解縉倒是有些踟躇了,這話題太大,很不好說,況且即便是說,他也難以猜測天子想聽到的是什麽。
  好在朱棣似乎看出他的難處,便莞爾壹笑道:“朕想問妳,讀書人滋事,周禮中可有記載麽?”
  解縉連忙搖頭道:“周禮所涉並不曾有,禮劄乃垂拱典範,所錄入的盡都是國家典制,臣不曾聽說。”
  朱棣又問:“周禮之中可有奸邪之徒,擅權欺上的麽?”
  眾人壹聽,都不敢大意了,所有人心裏打了個突突,倒是楊士奇還算平靜,至於那金幼孜,臉色微變,他有些覺得陛下此言似乎意有所指,只是不知這劍指之處是不是自己。
  解縉對這個問題自然不敢大意,沈吟了良久才道:“也不曾有,周公之典意在區分尊卑,貴賤有別……這……擅權欺上者與禽獸無異,周公治下,不曾有這樣的事。”
  朱棣便感嘆道:“是啊,難怪眼下,人人都說人心淪喪,教化不彰,而使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了。看來這周禮,朕當真要好好通讀壹番,楊士奇……”
  楊士奇連忙站出來,道:“微臣在。”
  朱棣道:“明日開始,每逢單日,每日巳時,來這暖閣伴駕,朕要聽妳傳授這周禮。”
  楊士奇忙道:“微臣遵旨。”
  對於這樣的待遇,不少人心裏便思量開了,不用說,楊士奇這壹次雖無首輔之實,其實力大抵要接近解縉了。
  理由很簡單,此時的內閣還不至於像大明中晚期壹樣,許多事完全憑內閣做主。他們有的不是決策權,而是建議權,誰離天子越近,那麽天子但凡對政務有疑問都會隨時詢問,這就意味著,妳的每壹句話都會越來越有份量,只要妳足夠聰明,有足夠的說服力,那麽基本上政策的制定,完全掌握在妳的手裏。
  每日伴駕就意味著距離天子更進壹步,比其他的同僚更有份量。
  解縉的心裏不由酸溜溜的,可是他心裏明白,今日絕不是爭寵之時,最緊要的還是壯士斷腕、獨善其身,眼下任何爭議都對他沒有好處。
  ……
  天色已有些晚了,晚霞自閣中的紙窗透進來,灑下壹片余暉。閣內有些昏暗,有幾個小太監躡手捏腳進來,點起了壹盞盞的宮燈,這些人形同鬼魅壹般,不曾帶有任何痕跡,又悄然的離開。
  燈火冉冉,閣內通亮。照得朱棣的臉色,不禁多了幾分神采,他不由籲口氣道:“治大國如烹小鮮,不容易啊,治國就是治民,治民呢,就是治心,人心可以是壹汪春水,也可以是開閘洪水,若是不能做到張弛有度,是不成的。”
  朱棣說到這裏,看了眾人壹眼,才繼續道:“可是這人心真是可怕啊,蕞爾小民每日耕作不綴,所余錢糧盡都歸入國庫,供養朝廷;每到農閑之時又受官府攤派,修提鋪路,不曾有閑暇之時,即便如此,這些人心中尚存忠念,念及朝廷往往有感恩之心。可是呢,有壹些人就不是如此,這些人吃著民脂民膏,受著朕的恩典,朕許給他高官厚祿,使他位列朝班,這種人……有感恩戴德麽?”
  朱棣的語氣陡然的變得嚴厲起來,那幽邃的眼眸裏似乎有壹團火在燃燒,他用力磕了磕禦案,接著道:“沒有!身為大臣,竟是沒有大臣儀容,每日勾心鬥角,結黨營私,這樣的人,朕能容呢?朕容得下麽?妳們平時都說君子盈朝、君子盈朝,朕從前深以為然,可是現在不這樣看了,依朕看,這朝中固有君子,可是也不免良莠不齊,有小人!難道妳們忘了建文是誰害死的嗎?妳們以為朕也要效仿建文,君側盡都奸佞賊臣?”
  朱棣的聲音變得更加冷冽了幾分,喝道:“朕若如此,那麽異日,宮中壹把大火燒的就是朕,而爾等盡是方孝孺、齊泰、黃子澄之輩,妳們怕不怕?妳們不怕,朕怕,朕想到有奸臣擅權,想到有人心懷不善,朕便食不甘味,爾等到了那時尚可名留青史,做這忠臣典範,可是朕就成了昏聵之君,受後世,乃至後世之後世之人嬉笑嘲諷!”
  朱棣的話已變得殺氣騰騰,教人聽了如芒在背,所有人都打了個冷戰,此時已經明白天子動怒了,大家哪裏還敢站著,紛紛拜倒在地,壹齊道:“臣等死罪。”
  朱棣的眼眸瞇成壹條線,旋即這壹線的眸光輕描淡寫地掃視眾人壹眼,那嚴厲的臉色頓時舒緩起來,他微微壹笑道:“妳們不必怕,朕方才雖是肺腑之辭,卻斷沒有所指之意,都起來吧。”
  大家的表面輕松,可是實在是驚出了壹身的汗,人家天子都說了,不要做亡國之君,還說因為是有奸佞在側,所以才可能如那建文壹樣,最後落那麽個結局,這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在座有人要完蛋了。
  至少會有這麽壹個,即便是朱棣說得輕松,最後補上壹句並非是意有所指,只是壹時感嘆而已,可是這種感嘆足以讓所有人捏壹把汗。
  無論這個人是不是自己,每壹個人的心裏都不覺得輕松,這種伴君如伴虎的恐懼感彌漫了所有人的全身,大家勉強站起,可是後襟都被冷汗浸透了。
  只有兩個人,雖然被這壓抑的氣氛壓得有些透不過氣,卻還算平靜。
  壹個是郝風樓,壹個是楊士奇,郝風樓甚至還有閑暇偷偷地瞄了楊士奇壹眼,見他臉上故意顯露出來的慚愧和凝重之色,忍不住有點佩服,如此唯俏唯妙的演技,也虧得他能演得如此動人。
  朱棣的心情仿佛壹下子好了不少,他含笑道:“聽朕這般嘮叨,大家想必也已乏了,朕今日既然有了興致,少不得要和諸卿好生說壹說這周禮。”
  朱棣說到這裏,頓了壹下,接著道:“大家站得久了,疲乏不堪,尤其是黃淮年紀最長,怎麽吃得消?來,給諸卿賜坐吧。”
  壹聲令下,在外頭便有六七個小內官搬著錦墩進來,他們各自將錦墩放在眾臣的腳下,隨即退避而去。
  眾人連忙行禮道:“謝陛下恩典。”都側身坐下。
  可是有壹個人的臉色卻是變了。所有人的腳下都擺了壹個錦墩,唯獨是他的腳下空空如也,當所有人都坐下,只有他壹人鶴立雞群。
  因為他根本就沒有地方坐下,在這空曠的暖閣,七個大臣,只有六個錦墩。
  這個人很不幸,正是金幼孜。
  金幼孜的冷汗已順著額頭滑落到了鼻尖,壹滴滴地淌下來,他當然明白,那些太監是絕不可能會犯下如此低劣的錯誤的,那麽自己的座椅呢?
  沒有……就意味著……
  金幼孜已經不敢想下去,再聯想到天子此前壹席意味深長的話,金幼孜不由打了個冷顫。
  他只能站著,所有人落座之後,也都奇怪,或是意味深長地看向他,金幼孜的臉色紅了,這不是羞紅,而是壹種內心之中那種深深恐懼彌漫全身之後的表現,他發現自己的雙腿開始在顫抖,顫抖得越來越劇烈,以至於他的身體也有些搖搖欲墜了。
  可是天子似乎沒有看到還有壹個大臣此時此刻還在站著,也似乎壓根沒有在意到金幼孜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恐懼,更沒有註意到其他人所表露出來的兔死狐悲或是冷漠,他微微笑著,慢悠悠地道:“據聞這周禮釋義之中,最好的壹本乃是賈公彥的《周禮疏》,即便是朱熹,也對此贊不絕口,解卿,不知這話對麽?”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