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漢高祖

歷史系之狼

歷史軍事

漢帝十年
建城不滿五年的長安城看起來十分的落寞,明明是壹個嶄新帝國的新都城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百八十章 何不早來??

家父漢高祖 by 歷史系之狼

2023-9-25 22:33

  “興農定然是要先均耕地,首先就是要讓百姓們擁有自己的耕地,廟堂應當將自己全部的公田和官田都拿出去分給百姓!!”
  剛剛走進了太學,劉長迎面就是壹個暴擊。
  劉長呆楞的看向了那位誇誇其談的士子,那人身材高大,渾身的衣裳並不比劉長要遜色,幾乎將權貴之子刻在了臉上,可這說出來的話,卻跟他的身份多少有些不匹配了。
  而站在他面前的則是另外壹個學子,此人憤怒的說道:“耕地就是社稷,百姓們不過是耕地上的勞力而已,就應當讓廟堂收回天下的土地,讓百姓們去耕作,對不同的家庭按著人頭給與不同的耕地,如此避免耕地的兼並……”
  好嘛,這位更是重量級。
  劉長都驚呆了。
  他遲疑著,看向了壹旁的呂祿,“如今的太學生都是這樣的嗎?”
  “咳咳,陛下不能以偏概全啊。”
  劉長想了想,說的也對,繼續朝著太學內部前進,在壹處亭子裏,壹個太學生正在大聲的說著自己的誌向,而其余人則是圍著他,不斷的拍著手叫好。
  “興農卻要滅商,這是不對的,商跟農並非是對立的,如今的廟堂無賢才,都是些愚鈍之人,他們哪裏懂得什麽治國的辦法呢?想要興農,就當先重視商,陛下要通商身毒,這就是壹個很好的證明,我鉆研市場多年,大漢的糧食產量再高,也有人吃不飽飯,吃不飽飯,跟糧食的產量沒有多少關系,反而是跟落後的食貨學有關!”
  “天下食貨發達,則百姓富裕,市場穩定,就能做到家家戶戶都能吃飽飯!!”
  “各位若是願意跟隨我,加入我所組織的‘經世七友’,等我當上國相,定然會制定對應的政策!與妳們壹同來實現這些想法!!”
  看著周圍那些嗷嗷叫的學子們,劉長再次遲疑的看著呂祿。
  “現在是不是該去找劉章了??”
  呂祿急忙解釋道:“陛下,這是太學內的學社,通常是由共同誌向的學子們聯合起來所組成的,並非是要謀反啊……”
  “哦……”
  又往裏走,在壹處樹蔭下,正看到壹個人手持報紙,大聲嘶吼著:“當誅國賊!當誅國賊!河西劉賊敬者又上書新策,要收學費了!!陛下設立縣學,本來是要為國取士,教才育人,這廝竟敢出這般險惡的政策,這是要懷我大漢之國本啊,各位,請與我壹同上書,誅河西劉賊敬者!”
  而就在他的不遠處,也有學生拿著報紙大聲吼叫道:“劉公收納費用,是為了更好的建設縣學,縣學嚴重的虧空使得廟堂舉步維艱,況且各地百姓都有些不以為然,以為輕賤,還是得收取費用,否則就沒有人重視這學問!!所招納的錢財,是為了給與縣學官吏之俸祿,都是為了啟蒙之事!!!”
  “就應該用火藥將那廝炸死!”
  “我先炸了妳!”
  很快,那兩個人就開始了物理上的切磋,纏鬥在了壹起,打的頭破血流。
  劉長感慨道:“朕還是太仁慈了啊。”
  甚至遠處能看到有學子大聲呼喊道:“縣學何以不招女子?!丁在外,母教子,若母不學,何以教子?!”
  劉長就這麽壹路走了許久,也有迎面而來的太學生認出了他,急忙俯身行禮,劉長在盡量不驚動太多人的情況下,走進了浮丘伯的書房內,浮丘伯的書房,並不在太學的最中間,反而是在北邊的壹處樹林之中,這裏的景色倒是很不錯,很多祭酒都是住在這裏的,劉長領著人進來的時候,幾個學子正在跟浮丘伯請教。
  看到天子前來,那幾個人急忙起身拜見。
  “嗯,無礙,妳們先問,等妳們問完了,朕再問!”
  “我們明日再問便是了!”
  學子們也不敢耽誤劉長的時日,急忙請辭離開,劉長這才笑著坐在了浮丘伯的面前,招了招手,呂祿帶著劉勃也走了進來,年幼的劉勃正好奇的看著周圍,對年幼的他來說,太學裏的事情,實在是太過神秘,勾出了他無限的好奇心。
  浮丘公看了壹眼劉勃,心裏大概就有些明白皇帝這次的來意了。
  劉長卻沒有直入主題,反而是笑著問道:“聽聞近期內,浮丘公跟黃老之士在報紙上多次切磋,怎麽,您還招架的住嗎?”
  “哈哈哈,多勞陛下費心,老夫雖然年邁,倒也不曾吃力。”
  如今鬥得比較兇狠的兩個學派,就是儒家和黃老了,儒家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不斷的縮短著與黃老學派的距離,大家湧現,學子的數量越來越多,當初叔孫通通過啟蒙的事情,培養了太多的年輕人才,使得他們實力愈發的雄渾,若不是儒家內部派系混亂,彼此也不對付,只怕黃老想要抵抗也不是那麽容易。
  如今的黃老,愈發的顯露出了其疲憊之姿。
  黃老咬著牙,只是將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他們新聖的身上。
  劉長又跟他寒暄了片刻,方才說起了自己進入太學後所看到的,“方才朕走進太學之後啊,這壹路都在想,若是大漢以後的大臣就是這樣的,那大漢就沒有什麽希望了,妳我百年之後必亡啊。”
  “不過,在進了這個門之後,朕又想了想,年輕的後生,心裏有很多不切實際的想法,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當初朕還年幼的時候,也曾有過很多想法……他們遲早也會長大的。”
  “不過,您這太學,治理的還是比較寬松的,朕這壹路走來,有罵地方相的,有罵諸侯王的,有罵三公九卿的,甚至還有人認為朕輕信張相,誤了國事……這會不會有些太過了呢?”
  浮丘伯搖著頭,認真的說道:“這些罵的最狠的,到頭來,都有很大的可能會成為他們所罵的人的忠實擁護者,陛下完全不必擔心……他們謾罵,就需要查閱大量的相關內容,罵著罵著,他們就看進去了……”
  “他們自認為學問足夠,能治國,可是哪裏比得上三公九卿呢?當他們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後,就會慢慢轉變的。”
  “況且,太學之內,是沒有誹謗罪的,眾人各抒己見,互相交流,如此才能培養出有用之士啊。”
  “太學之內自然是可以的,若是出了太學,可莫要如此啊……朕倒是寬容,就是有人謾罵,也不會在意,就是這朝中大臣實在小氣,怕是不能容忍這樣的謾罵侮辱,到時候若是惹出了什麽事來,那就不好了。”
  這太學所培養出的官吏,都並非是底層的那些小吏,大多都是縣中屬官起步,劉長還是比較重視的。
  在跟浮丘伯聊了片刻後,劉長看向了自己的兒子。
  “代王的年紀也大了,此子自幼聰慧,頗有朕的風範,朕準備讓您來教導他,告知他治理國家的學問……且不知您是否願意,可無論如何,您得收下!!!”
  呂祿的眼皮跳了跳,好壹番暴君言論啊。
  浮丘伯笑呵呵的,他跟劉長的關系還是非常不錯的,便看向了劉勃。
  “好孩子,都讀過哪些書啊?”
  劉勃緊張不安的看著浮丘伯,支支吾吾的,劉長輕輕推了他壹下,他急忙說道:“論德經!”
  浮丘伯呆楞了片刻,心裏對這位代王的才學大概有了壹個評價。
  浮丘伯的評價是:不如其父。
  劉長清了清嗓子,說道:“他還在啟蒙,也不曾讀過什麽書。”
  “陛下,太子乃是黃老,若是我收了代王為徒,怕是不太好……”
  “這有什麽不好呢?”
  “朕都想好了,朕有四個兒子,當世有四大顯學,正好,壹人壹個,安學黃老,勃學儒,賜學法,良學墨……將來他們各自前往封地,就會像朕的仲父那樣綁……請來自家門派的名士們,壹同鉆研,說不定還能使得文風更加昌盛呢!”
  浮丘伯卻苦笑著說道:“陛下不怕會引發爭執嗎?”
  “有安那個豎子看著,這些豎子還敢有什麽爭執?”
  “不必多說!”
  就這樣,浮丘伯收下了這位弟子,“好了,跟著妳的老師學習,學完之後,就會有人帶著妳回家!”
  劉長對著劉勃吩咐了幾句,便急匆匆的走出了這裏。
  浮丘伯看向了這新收下的弟子,劉勃也是茫然的看著老師,兩人面面相覷。
  浮丘伯雖然教導過不少人,可大多都是劉長這個年紀的,從不曾教導過這麽小的娃娃,浮丘伯沈思了片刻,拿出了論語,隨即又放下來,拿出了筆墨,放在了劉勃的面前。
  “這樣吧,我今日就教妳寫幾個字,書也不必看……我就給妳講壹些故事,妳覺得如何啊?”
  “好!”
  劉勃非常的開心,浮丘伯笑呵呵的教他書寫,教會了劉,漢,代,勃,大,王等字,劉勃其實也有壹定的文字功底,有些字他是認識的,不過都是按著黃老的書籍來學習,因此反而這些很基礎的字,他不會寫,畢竟黃老學派的書籍裏也沒有漢,劉之類的。
  在教會了這個娃娃後,浮丘伯讓他坐在自己的身邊,慈祥的給他講起了故事。
  “在很早很早之前啊,唐國有壹位孝子……”
  “老師?是多久之前啊?”
  “二十年。”
  “這位孝子的阿父啊,平日裏有疾病,每日都會格外的難受,因此呢,這位孝子就想要請來名醫來他阿父治病……”
  劉勃認真的聽著,眼裏泛著光。
  ……
  劉長咧嘴笑著,走出了太學。
  “陛下,我們現在就回……”
  “回個屁啊,難得以送勃的借口出來了,這麽快回去做什麽?這次就是回來的晚了,也能說是勃不好好聽課,耽誤了時日,姝也只能相信!怪不到朕的頭上!”
  劉長得意的說著,隨即下令道:“快,妳派人去將虞原接出來,我們去個小縣城,壹邊飲酒吃肉,壹邊聽他說書!”
  虞原就是那位小說家,這位深受皇帝喜愛的小說家,在大漢也有了些名氣,雖然群臣都很鄙視他,不將他放在眼裏,說起來,還是那句話,對國無用,可劉長卻不這麽想。
  任何東西,在自己手裏都是壹定有用的。
  虞原被接上了馬車,神情苦澀,很多人都羨慕他,說他可能是從古至今地位最高的小說家,居然被皇帝留在身邊,整日賞賜,可其中的苦頭,只有他自己明白,只是因為寫了壹段悲壯的故事,這位皇帝險些差點將他打死,楞是逼著他修改,他甚至都有些後悔自己選擇了這個行業,早知道就好好求學讀書上太學去了。
  走在馬車上,虞原也不能休息,正講述著最新所書寫的幾個故事。
  劉長聽的津津有味。
  虞原如今所講述的故事,是關於樊噲的,講述樊噲的勇猛,其中夾雜了很多的東西,半真半假,聽的劉長都是熱血沸騰,劉長瞇著雙眼,看著壹旁的呂祿,忽然開口問道:“祿啊,妳說,這東西比起縣學如何呢?”
  “啊??”
  呂祿有些驚訝,完全不明白劉長的意思。
  “妳看啊,當初蕭相就說要教化天下,最先提出大漢以孝治國,治政以仁為本,獎賞鼓勵地方那些有道德的人,讓其余的人跟隨他們學習……效仿他們的德行,阿母在位的時候還讓地方官舉薦有道德人來做官,賞賜地方上的孝子……”
  漢朝是壹個非常重視道德觀念的時代,這是因為廟堂在不斷的鼓勵這種風氣,教化百姓讓他們懂得道德,主要就是從孝等方面出發,締造民間道德氛圍,甚至再往後,道德成為了當官的最先標準。
  要知道,就在不久之前的秦,當官的標準還是砍頭呢!
  在秦國,妳基本上找不出什麽賢臣來,就是那種能遣散家產救濟百姓,或者深受地方百姓歡迎,離開時眾人夾道歡送,依依不舍的那種,在秦之前,這樣的人也不多見,只有在兩漢時期,有很多這樣的賢臣典範,這些人並非都很有名,可確實深受百姓的愛戴,他們身上就有這種道德觀念,這都是大漢所想要樹立的東西。
  大漢外出打仗,向來都是要給自己找個借口,不出無名之師,反正處處都要表彰自己的仁義道德,當然,漢朝的民間道德觀念對比以前確實提高了很多,反正在漢朝妳敢餓死年邁的雙親,是要被車裂的……秦國的律法裏規定不許毆打父母,否則就按著忤逆罪來進行判決,最高能判處死刑,而漢朝嘛,妳有種頂撞壹句試試?
  漢朝的地方上,若是出現了忤逆案,那當地的官員都要遭殃,可能連三公都得受到牽連,沒能教化百姓,這就是重罪。
  “如今啊,朕發現這些說書的很流行,各地的百姓都喜歡聽,妳說若是讓奉常來管理這些小說家,讓他們多寫壹些孝子賢孫,寫壹寫大漢的豪傑,如季布這樣守信的,就可以是壹個典範啊,如此壹來,百姓們耳濡目染,是不是就更有利於教化呢?”
  呂祿點著頭,感慨道:“陛下為了能聽更多的故事,能編出這麽個理由來,也是很不容易啊!”
  “朕可不是胡編亂造,這不是為了天下百姓嘛?妳跟隨朕這麽久了,怎麽還是如此膚淺呢?”
  “急報!!急報!!”
  迎面忽然沖來壹位騎士,大聲吼叫著,讓道路上的眾人避開,這就是漢朝的加急文件,通常是軍事上的。
  “燕國急報!!速退!!”
  就在騎士沖向長安城的時候,劉長大喜,趕忙讓呂祿攔下他,當甲士們攔住這位騎士的時候,騎士都驚呆了,滿臉的不可置信,在大漢,有壹個很嚴重的刑法,那就是阻攔驛卒,尤其是這種加急的。
  怎麽說呢,若是有個從小跟家裏人走散,三十余年都不曾找到家人的孤兒,想要找到親人,最快的辦法是什麽呢?上路攔加急的驛卒就好了,別說父母了,保證三天之內就能找回自己的三族,然後開開心心的跟著三族壹同上路。
  這騎士也沒有想到居然有人敢攔截自己,憤怒的勒馬,怒吼道:“爾等欲何為?!!”
  “天子在此!!”
  呂祿壹句話,就打消了騎士的怒火,騎士急忙翻身下馬,拜見了劉長。
  騎士也沒有懷疑這真實性,沒有人敢在長安邊冒充皇帝吧?這都不是找三族,是找五族了。
  劉長直接拿走了他的加急文告,認真的看了起來。
  看了片刻,劉長不由得仰頭大笑了起來。
  “陛下,出了什麽事?”
  “東北徹底平定了,燕王大獲全勝,大小賊酋都被俘虜,就連肅慎都派遣了使者,說是要給大漢朝貢,要來拜見朕!!哈哈,肅慎啊,朕過去聽聞,每當有賢明的君王治理天下,這個肅慎就會送上自己的好弓,進行朝貢……”
  “啊??肅慎的使者?他們要來了?可馮敬在西域,如何招待他們啊?”
  “招待???等這廝來了,朕非要綁起來賞他二十鞭!!!”
  呂祿都驚呆了,肅慎獻弓在周的宣傳下,早已是賢明君王的壹個特征,人家是來送祥瑞的,您怎麽還能毆打人家呢?
  劉長此刻卻很生氣。
  “他們如今才送過來,分明是看不起朕,朕出生的時候,他們就應該送來的,何以送的如此之晚?!”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