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歷史軍事

少年和媳婦   閩水上江水擊蕩,十裏江面具是渾黃。   枯枝殘葉順江而下。   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十七章

大明文魁 by 幸福來敲門

2019-5-19 15:53

!林延潮口裏輕輕地念道。
  原文是故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俸,必得其名,必得其壽。
  看著這壹題,林延潮陷入了沈思之中。
  這壹句話放在這
裏,是歌頌舜的孝道,大意是說如舜這般大德之人,必擁有與大德相應的地位,財富,名聲,長壽。
  那‘必得其名’四字,就是說舜大德之下,壹定會得到很好的名聲。
  這題不好做啊,這題截上又截下,他背過的小題裏,沒有這壹道,以往所背的程文之中,倒是有,但是林延潮這壹次要憑自己實力答題,自是不肯再照搬。
  用過去程墨上的題來答,雖是不算錯,但不會取壹個好名次。
  現在林延潮過府試已是**不離十了,眼下是要爭取好的名次,所以必須自己答。
  林延潮參考了自己背過卷子裏的破題,之後擱筆沈思,他眼下有足夠的時間,因為別人要答三道題,自己只需兩道就好了,所以絲毫不慌。
  必得其名,按照兩句破題來說,要壹句寫上意,壹句寫下意。正破是上句破必得,下句破其名。
  正破有些難,反破容易些,上句破其名,下句破必得。這樣就簡單了,先因其名,而後必得,前因後果。
  林延潮當下寫下‘聖人有譽於天下,理必可也’。聖人之所以譽滿天下,這是理所當然的。
  破題可以了。下面起講從破題壹句發散,夫名者,名其德也,有大德矣,名安能去之?
  這大德是全篇之意,若是放在破題裏講。與‘必得其名’無關,就犯了‘連上’的錯處了,主考官下面看都不用看,就可以將卷子丟掉了。
  所以大德,必須放在起講裏說,解答了破題裏聖人為何名滿天下?是聖人之所以譽滿天下,因其美譽在聖人的大德,有大德的人,名聲怎麽會離他而去?
  寫到這壹句。林延潮不由感嘆,聖人的教誨,實是很有教育意義。想到詩會上,讀書人爭相投詩,要將自己名氣傳出去,真該讓他們好好寫這篇文章,捫心自問壹下。林延潮搖了搖頭,將這點想法拋之腦後。自己繼續專心答題。
  破題,起講後。就是文章的主體了,林延潮知道本府知府喜歡四六駢文,但這壹篇文章若是再追求格式,文意就要差了三分了。林延潮取舍了壹番,心想不能以辭害意,兩者取舍還是文意最重要。
  所以這壹篇文章。林延潮就沒有拘泥駢文的格式。
  這時候雲板響過,考生們可喝水上茅廁,林延潮只是專註於文章之中,沒有在意。
  到了午時時候,雲板壹聲響。幾名書吏已是下來收壹題的答卷了。
  林延潮心知提坐堂號的考生,可以在午時前先寫完首題,交給主考官,呈瀏覽壹遍。這樣做,當然是方便主考官有足夠的時間,看這些考生的卷子,若放在統壹交卷,那麽主考官要在兩天內看完九千張卷子,那時候看得有多認真,就可想而知了。
  這時林延潮二題也寫得差不多了,見書吏來收卷就交了壹題上去,待二題寫完後,拿著幹糧吃了起來,並琢磨下壹道五經題和最後的五言八韻詩。
  在公堂上,陳楠坐在椅上,拿起考生的卷子壹篇壹篇看了起來。
  按照科場重首題的慣例,陳楠若是滿意的,就在首題上畫壹個圈,這差不多就算取中,通過府試概率很大了。劃壹個豎,就表示待定,至於劃壹個叉,就直接淘汰了。
  看了幾十張卷子,陳楠不由搖了搖頭,除了五六張卷子可以外,其他多是不合他的意。
  陳楠看了那五六張取中的卷子,如葉向高等人就不必說了,這些人名副其實,是有真才實學的。還有幾篇什麽閩縣七傑,侯官五子,陳楠看了他們卷子卻哭笑不得,在那懷疑,他們是怎麽通過縣試了。
  陳楠拿起下壹張蓋著堂字小戳的卷子,入目壹行字,輕棄故舊,於義儉矣。
  嗯,破題道得好,小巧精致。
  而後文章看下去,竟是壹手他最喜歡的四六駢文。
  陳楠精神壹醒,將椅子拉近了壹點。他直起身壹面用手指叩著桌案,壹面壹字壹句地默讀文章,看完之後贊道:“此文詞格律嚴整而略帶疏放,讀此文如讀庾信的哀江南啊!”
  陳楠喝了壹口龍井茶,心道,好文如好茶,壹遍讀完口中回甘。文章也是意味深長,理氣辭三道兼具,這等好文,不取壹也難,我本以為天下讀書人之鐘秀都出在紹興,蘇杭,不料閩中也有這等才子,這文章究竟是誰寫的?
  陳楠翻過卷子,壹看名字,口裏的茶竟差壹點噴出,居然是他!
  陳楠揉了揉眼睛心想,是否我看錯,或許前面幾篇文章都寫的太差了,這壹對比下,這篇文章寫的不錯,才勝人壹籌。
  陳楠想了壹陣後,又拿起方才那篇文章,重新再讀壹遍,不由仰天長嘆,為何我還是覺得不錯呢?莫非整日只讀案牘公文,好文章看的少了?
  陳楠筆虛了壹半,拿不定主意,對壹旁張師爺揮揮手。
  張師爺來到壹旁問道:“東翁有何吩咐?”
  陳楠道:“妳也是取過秀才,算得精通文字,這壹篇文章妳拿去看看。”
  張師爺聽了也是奇怪,有什麽文章連兩榜進士都為難呢?他當下從陳楠手中接過文章仔細讀了起來,讀完之後也是拍腿叫絕道:“東翁,這是好文章啊!即直抒胸臆,又格律嚴謹,在下以為……以為是好文章。”
  陳楠點點頭道:“那妳以為可以取幾?”
  “這我不敢說。”
  陳楠搖了搖頭道:“妳既不敢說,那請盧教諭過來。”
  不久壹名五十多歲的老者走了過來,盧教諭是進士出身,飽讀詩書,論博學二字在福州府內官吏之中,不出二人。
  陳楠拿了兩篇文章給盧教諭道:“妳看看這壹篇文章如何?”
  盧教諭拿起來後,讀了壹篇道:“佳文,可取壹。”
  陳楠道:“壹篇是福清葉向高作的。”
  盧教諭道:“嗯,桂山先生之子,我聽過,果真名副其實。”
  “還請盧教諭看下壹篇。”
  盧教諭點點頭又接下去看,半響後道:“府臺大人,這壹篇也是不錯啊。”
  陳楠與張師爺互看了壹眼。陳楠又問道:“盧教諭,這如何說?”u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