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章 三旨相公,千裏送人頭
大宋將門 by 青史盡成灰
2018-6-12 22:13
王寧安的抓捕行動起到了作用,他壹口氣搗毀了五處漕幫堂口,抓了幾百人,終於船工,腳夫,苦力,開始回到碼頭做事。
但是由於沒了漕幫的管理和調配,整個場面亂哄哄的。為了搶奪生意,大家互相叫罵,甚至動手打人,還出現了不少流血的情況。
還真別以為搬運東西,是壹件簡單的事情,那麽多船只,那麽多的貨物,有的值錢,有的不值錢,絲綢要怎麽搬,糧食要怎麽放,這都有學問。
而且更重要的是漕幫還參與核定貨物價格,作為地方衙門征收過路費的依舊……妳可以認為其中弊端重重,上下其手,大撈其利。
但是妳不能不承認,哪怕最壞的規矩,也比沒有規矩強。
現在漕運的民夫亂了,征稅也沒有規矩,河道衙門也停擺了,從上到下,幾乎沒有壹個人能滿意,到處怨聲載道,哀鴻遍野。
王寧安派出了章惇,讓他帶兵彈壓,確保秩序。
士兵是很有執行能力,可問題是他們不懂漕運的規矩,也不懂如何征稅,協調矛盾,解決紛爭,遇到了事情,小事用拳頭,大事用刀子……鬧出了壹大堆的笑話。
總而言之,徐州和宿州的漕運都亂套了。
光是這還不打緊,在兩淮,接連又出現了十幾個城市,漕運碼頭都有人停工歇業,導致南北的船運幾乎完全停擺。
從東南販運絲綢和茶葉去北方的商人,被困在了河道上面,沒人搬運貨物,向前走不了,向後退不了,楞是被困在了這裏,動彈不得。
正好又是春季,下了幾場雨,茶葉受潮發黴,全都扔了……絲綢也被水泡了,成了壹團,要多慘有多慘,哭都找不到地方。
而且因為漕運停下來,原來熱鬧經營的客棧也停了,酒樓也沒人去了,甚至連青樓都關門大吉,壹堆花枝招展的姑娘,跑到街上去招攬客人,百業雕敝,不管官民人等,都是怨聲載道。
就連京城都受了影響,至少茶葉價格漲了十倍還多!
當然了,茶葉貴可以不喝,但是大家真正擔心的是糧食,如果漕運拖到了下半年,還不能暢通,就會影響秋糧,到時候兩京幾百萬人缺糧,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看到了這裏,包括歐陽修,賈昌朝等老人都心驚肉跳,搖頭嘆息。
東南的事情大家夥心裏不是沒數,而是誰都不敢下手整頓!
想想吧,鬧出了這麽大的亂子,尋常的臣子早就被壹道聖旨,摘了烏紗帽,扔到刑部問罪了,還怎麽繼續興利除弊。
這也就是王寧安,實力雄厚,聖眷無雙,還能撐得住。
但究竟能熬到哪壹天,他們心裏也沒數!
“醉翁啊,現在兩邊是較上了勁,東南把兩淮作為戰場,給朝廷制造了壹個巨大的爛攤子,就像是壹個大泥潭!我是真怕王二郎會陷進去。”
歐陽修半睜著醉眼,笑道:“子明兄,妳真的怕景平倒黴?我看未必吧!”
賈昌朝頓時吹胡子瞪眼,“醉翁,妳可不能胡說啊,我和王家是兒女親家,綁在壹條繩上的螞蚱,解都解不開!”
歐陽修點了點頭,“如果真是這樣,子明兄,妳還不趕快給各處的總督去信,讓他們務必全力調集糧食,以備不時之需!”醉翁哼了壹聲,“子明兄,這種時候,可不能首鼠兩端啊!”
賈昌朝深吸口氣,臉色微微壹變,瞬間又恢復了正常。
“好,就按照醉翁的意思辦,我這就去寫信,不過醉翁也要以殖民部的名義下令才行。”
……
揚州,大明寺。
今天是廟會,外面十足熱鬧,慕名而來的信眾,不計其數……就在壹片喧囂之中,誰也想不到,寺廟的後院居然幽靜典雅,層層的院子,還有眾多的樹木,將嘈雜聲隔得遠遠的,在壹座禪堂之中,坐著十來個人,全都是衣冠楚楚,舉止不凡。
坐在首位的,只有三十幾歲的樣子,他就是東林書院的發起人鄭俠!
他看了看前來的諸位前輩,還有鹽商,絲綢商,世家大戶的代表,很是滿意地點頭。
“諸公,實在是對不住了,不得不采用這種方式,王寧安做事狠辣,不留情面,要是讓他聞到了風聲,沒準就派兵把我們都給抓了。”
其他的人都點頭,表示理解,當初耆英社不就是這麽倒的嗎!所以啊,還是小心為妙!
他們每次聚會的地點都不相同,而且環境也要精心挑選,這樣壹來,當然能躲得過王寧安的致命壹擊,但卻造成了嚴重的問題,就是信息不對稱,有些最新的消息,有些人還不清楚。
鄭俠主動幫著解答,“目前王寧安下重手抓人,他連續搗毀的漕幫堂口已經有10幾處,漕幫人員損失很大,現在漕幫上下,議論紛紛,有人主張和王寧安幹到底,有人則是認為應當妥協,不能硬拼。”
“不能讓漕幫退了!”說話的人是劉沆,這位當初也是參知政事,結果因為耆英社的事情,被王寧安拉下馬,壹起貶到了西域。
和宋庠、宋祁等人不壹樣,劉沆壹直不認同王寧安的作法,所以也壹直沒有得到重用,好容易趙曙登基,他才得到了赦免,回到了南方的老家。
劉沆畢竟做到了參知政事,在家鄉影響力極大,十幾年的發展,劉家也成了江南新進的豪門,又有著和王寧安作對的經驗,劉沆在這些人當中,顯得舉足輕重!
“要告訴漕幫,必須撐下去,不然鐵路建成,他們就沒有好日子過了。”
鄭俠有些為難,“晚輩當然會說,可是——他們未必聽。”
“哼!不就是要錢嗎!給他們嗎,壹定告訴漕幫的人,無論如何,都要鬥下去,不能讓他們變成柴家第二!”
在場的眾人紛紛點頭,的確,柴家快速倒臺,閃了他們的腰,讓這幾位耿耿於懷。
鄭俠道:“我們付出的代價不小,可王寧安也不輕松,現在整個兩淮都亂套了,商業停了,運河上,百萬張嘴,都沒了生活來源,壹個月,半個月還能撐,如果過了兩三個月,運河還不通行,拿不到工錢,這幫人可是要造反的!”
坐在旁邊的王珪嚇了壹跳,“至於鬧到這個地步嗎?”
劉沆當即哼了壹聲,“怎麽,王相公在西北吃的沙子還不夠?倒是心疼起王寧安了?”
“不是啊!”王珪連連擺手,“我們要的是什麽,不過是鐵路暫停,或者讓出壹些利益股份,不能讓王寧安都拿走……可眼下呢,鬧得越來越兇,如果真的弄出了民變,我說句不客氣的話,王寧安敢不敢下屠刀我不好說,至少咱們的壹世清名就徹底毀了,妳們諸位,尤其是年輕的幾位,就不想入朝為官,宰執天下?”
王珪這話還真觸動了幾個人的心思,尤其是鄭俠,他壹心反對變法,上下聯絡折騰,無非就是想盼著把王寧安扳倒,他好爬上去。
如果真的撕破臉皮,必然在皇帝那裏失分,以後的路就不好辦了。
“王相公,妳說的很有道理,要不這樣,妳畢竟和王寧安打過交道,文彥博也來了,妳代表我們大家夥,去探探口風,想必以王相公的地位,他們也不敢把妳如何,怎麽樣?”
他這話壹出口,立刻得到了壹致同意。
“對,王相公,妳就辛苦壹趟吧!”
王珪的臉都綠了,妳們這幫王八羔子不敢去面對王寧安,躲在這裏當耗子,讓我去,妳們不是害人嗎!
劉沆卻也說道:“王相公,應該談壹談,妳先去找文彥博,這老貨雖然不厚道,但他也不會死心塌地跟著王寧安跑,還有孫大人也在,他們兩個能保住妳的安全。”
話說到了這份上,王珪也無可奈何。
“行,我就拼了老命,去徐州走壹趟,替妳們探口風!”
王珪說到做到,只帶了四個人,離開揚州,立刻北上,沿途運河走不了了,大白天的路上都有搶劫偷竊的,當真是亂得可以。
王珪也不停感慨,心說都成這個模樣了,王寧安,妳還能撐得住嗎?
他越走心情越好,等到了徐州,直接來到了文彥博的行轅,把名帖遞上去,裏面就出來人了。
“王相公,隨我來!”
有人把王珪帶到了壹處客廳,王珪坐在圈椅上,正等著文彥博趕來呢,結果突然房門推開,沖進來十幾個兇神惡煞壹般的士兵,直接把王珪圍起來,二話不說,就把他給帶走了。
王珪都傻了,文寬夫,我是來拜訪妳的,妳老家夥哪去了?
到底是怎麽回事,誰能告訴我?
士兵不由分說,把王珪拖走,嘴上還給塞了壹團破布,臭味熏得王珪都要昏過去了,更讓他吃驚的是,走到了前院,卻發現有兩個人,壹個是文彥博,壹個是王寧安。
王寧安正在那裏抱拳拱手,“多謝寬夫兄如實相告,不然還抓不到這個家夥呢!”
站在王珪的角度,發現文彥博笑容可掬,還禮道:“應該的,都是應該的,他是自作孽,王爺只管把人帶走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