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江陰
大家請我當皇帝 by 四代重奸
2024-1-26 22:49
江南的天氣,冬季總是過得非常快。
這才堪堪過了三月,天氣突然就暖和了起來。
張順早已經脫去了冬衣,換上了春衫。
而董小宛、卞玉京和卞敏三女更是褪去了臃腫的棉衣,洋溢著青春年少的氣息,宛如城外含苞待放的花朵壹般。
頗有幾分“落花閑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閑話落”的味兒。
而就在這短短月余功夫,義軍也在李自成南下以後,先後控制了長江以南的太平、鎮江、常州三府,控制了部分蘇州地區。
如今李自成已經被他派去和黃孫茂壹起前去攻打南京上遊的安慶去了,其他事情也逐漸走向了正規,張順不由閑了下來。
正所謂:飽暖思淫欲,人這壹閑下來就像找點事兒幹。
就在“陽痿男”張順蠢蠢欲動,琢磨著先從董小宛下手,還是先從卞玉京下手之際,王鐸和錢謙益兩人不由急匆匆的聯袂趕了過來。
“殿下,昆山急報,烏龍會起事太倉,焚毀了幾家大族的田宅,還傷了人命。”兩人見過了張順,不由連忙匯報道。
“這些大族和昆山、太倉官吏強烈要求羅尚文羅將軍出兵平叛,並盡快處置首惡!”
“看樣子張溥的處境有點不太好啊!”張順皺了皺眉頭,不由長嘆壹聲道,“這樣吧,正好春秋大會也快開了,本王壹並走壹遭吧!”
“這……”王鐸和錢謙益聞言吃了壹驚,連忙勸阻道,“殿下,君子不立危墻。”
“如今‘海賊’還盤踞在海外島嶼,覷視內地。若聞得殿下前往,說不得……說不得會出什麽亂子。”
原來當初鄭芝鳳雖然戰敗,水師仍舊退守舟山列島壹帶,頻頻騷擾沿海、沿江地區。
其陸師則以臺州為根基,西連福建,頻頻騷擾松江、蘇州和廣德壹帶,故而義軍到現在也只能實際控制半個蘇州府。
“世上只有人怕我,沒有我怕人的道理!”不意張順卻笑道,“當初本王起兵之時,敵軍勝我何止百倍,亦不曾懼怕,難道現在卻要怕壹個小小的‘龍鳳’不成?”
那王鐸和錢謙益兩人哪裏阻的住張順,略微勸過了幾句也就罷了。
隨即,張順便留王定、王鐸兩人在南京,自率黃守才的水師、悟空及麾下親衛順江而下,直驅江陰。
正所謂: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這江陰正處於長江以南,故而名曰:江陰。
義軍行了兩日,便到了江陰城外。
這江陰城外有壹處港口,喚作黃田港。
據聞為楚春申君所開,導江水溉田,因名。
待到張順下了船,那錢謙益不由充當向導,向張順講述道:“這江陰依山傍水,乃是壹處好去處。”
“其北大江,其南運河,其東橫河。又有君山壹座,突起平野,俯臨大江。宋南渡後,曾置營寨於山麓,有事時,此為戰守要地。”
“此地雖然比不得鎮江,控扼南北,卻也是壹處重鎮。”
“昔明太祖命將克之,使吳良守之,張士誠遂不能越江而有江北,亦不能溯江以窺金陵。”
錢謙益這話看似無意,其實正中當前義軍要害。
原來當年張士誠坐擁江浙安徽壹帶,實力強勁,最為富庶。
結果被朱元璋攻克江陰以後,便被其切為兩段,江南、江北不能兼顧,最終失去了整個江北地區。
當然,其實當初朱元璋將張士誠不切為兩段,不僅僅是攻克江陰壹處。
錢謙益之所以這麽說,主要還是勸說張順盡快拿下富庶的江浙壹帶。
張順對此也不置可否,只是興致勃勃的和眾人壹起入了城。
江陰城很大,雖然只是壹個縣城,卻城周九裏,編戶四百裏,不下河南壹府之數。
張順進了城,果然見城中熙熙攘攘,人山人海,更有許多年輕人冠袍帶履,壹看就是前來參加復社春秋集會的士子。
時不時,還能見到這些士子們,三五成群待在壹起,大聲辯駁些什麽。
而有的則壹路搖頭晃腦,好像在背誦些什麽。
更有壹些年輕人,血氣方剛,正在附近青樓裏嬉戲廝混,傳出壹些淫詞艷曲出來。
“殿下,要不要……要不要……與民同樂?”錢謙益素聞張順好色之名,眼見他擡頭望去,不由主動提議道。
“與民同樂?”張順感覺這個詞要被錢謙益毀了。
實話是後,自從張順離開京師以後,許久沒有“吃肉”了,想起來多少有些“激動”。
不過,他略作沈吟,還是婉拒了:“算了吧,本王不是那樣的人!”
當然,這倒不是張順改了性子,而是擔心像“梅毒天子”同治帝壹樣,年紀輕輕送了性命,白白可惜了偌大壹個後宮。
“哇!”當張順果斷拒絕了錢謙益的提議的時候,跟在後面董小宛、卞玉京和卞敏三女眼睛不由亮了起來。
殿下位高權重,殿下溫文爾雅,殿下誌懷高遠,若非“陽痿”,真真是天下第壹號奇男子!
“殿下,末將姍姍來遲,還請您治罪!”就在三女犯花癡之際,羅尚文這才帶了壹隊人馬匆匆忙忙的趕了過來。
原來這羅尚文的白桿兵主要駐守在常州府治,只因為復社要在這裏召開春秋大會,這才率兵趕了過來。
然而,如今這城中魚目混雜,又有許多士子無事生非,羅尚文生怕萬壹,到處帶兵巡邏,這才錯過了迎接張順的時間。
“不妨事,如此也好!”張順看了看周圍我行我素的百姓,並無許多人圍觀,心裏倒是自然了許多。
“我看這城中大族公子出行,也是前呼後擁,這般排場,倒省得傳出去惹出亂子來。”
那羅尚文聞言無奈,只好壹邊做好江陰城外的防禦工作,壹邊親自將張順安排在縣衙之中。
“哎,羅總兵,這城裏可有壹個叫閻應元的典史?”壹切安排停當,張順不由主動開口問道。
“典史?我聽說這城裏的典史姓朱,並無閻姓之人!”那羅尚文聞言壹楞,不由回答道。
“啊?”其實張順這壹次來這裏,主要就是為了看看這城,看看這閻應元,然後順道參加壹下這春秋大會。
可他萬萬沒想到,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閻應元竟然不在這裏。
不過,他仔細壹想,不由又笑了。
是了,歷史已經改變了。
閻應元在哪裏,不重要了。
這個時代英雄已經夠多了,完全沒有必要要求每個人都做壹回英雄。
有時候,壹個人可以過上自己的日子,平平淡淡過完自己的壹生,就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