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我當皇帝

四代重奸

歷史軍事

張順重生了,天可憐見的重生在明末,既不能上網打遊戲,又不能宅在家裏追番劇,這悲慘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二百五十壹章 南氏

大家請我當皇帝 by 四代重奸

2024-1-26 22:48

  “相公,到岸了!”隨著壹葉扁舟停靠在渭水河畔,壹個頭戴鬥笠的船夫彎腰打開船艙的木板,向裏喊道。
  “哦?”隨即壹顆腦袋露了出來,仔細看去,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從義軍手底下逃得性命的傅青竹。
  也難怪自他逃脫以後,義軍遍尋不著,原來他並沒有回還太原,反倒折而向南,向關中方向去了。
  “船家,謝了!”傅青竹費力的從船艙裏鉆了出來,從懷裏摸出了幾塊散碎銀兩攏在袖子裏遞了過去。
  “好,好嘞,謝謝您了,客官!”那船夫見他雖然壹副儒雅模樣,但是腰間卻懸掛著壹把腰刀,生怕他翻臉不認人,連忙應了壹聲,送瘟神壹般將他送到了岸邊,然後撐著船就跑。
  “呵!”傅青竹見狀不由苦笑著搖了搖頭,這真是麻桿打狼兩頭怕。
  其實他壹路上還怕船夫把船艙給自個釘死了,然後將自己活活死殺裏面,那才叫做壹個窩囊。
  好在這壹切都沒有發生,他壹路安全抵達了渭南。
  “請問南府怎麽走?”那傅青竹登了岸以後,方行了十余步,正見七八個童子正在河邊挖蚯蚓垂釣,不由上前問道。
  “哪個南府?”童子聞言嬉笑道。
  “這渭南難道還有第二個南府不成?”傅青竹不由反問道。
  “喲,原來還是個知底兒的!”那童子嬉笑道,“若去老宅,便往秦村去尋;若去南府,則往城中去尋。”
  “入了渭南城,但往城中府邸高大出眾處趕去,便是正主兒!”
  傅青竹聞言謝過了,便壹路往渭南縣城尋去。
  渭南縣位於渭水以南四裏,步行可至。
  那傅青竹壹路輕輕松松便找到了南府,遞了拜帖進去。
  “江右袁臨侯弟子?”壹個須發皆白,氣度非凡的老者拿起了拜帖壹看,不由奇怪道。
  “我南氏與那袁臨侯並無交往,如何卻派人前來,真是奇哉怪哉!”
  “士林交往,本就所當然,父親若有疑慮,壹見便知,又何疑也?”那老者旁邊離了壹人,頭發花白,卻也有壹副儒生氣度。
  “也是,請他進來吧!”那老者稍做思索,便點頭應了。
  不多時,果然見下人引著壹個面如冠玉、氣宇軒昂的年輕人走了進來。
  “學生傅鼎臣,見過南老先生!”那傅青竹見了面前之人,也不管識得不識得,連忙施了壹禮道。
  那老者見傅青竹氣度非凡,不由眼睛壹亮,心下喜歡三分,不由笑道:“不必多禮,老夫便是南企仲,此乃犬子南居業,妳喚他南叔即可!”
  那傅鼎臣年不過二十,而南企仲卻已經年近八十,南居業也六十有余。
  若是尋常見了,他就是稱後者壹聲“爺爺”,也屬尋常。
  故而他連忙客套了壹番,最終“以伯呼之”。
  三人客套了壹番,各自落了座。
  那傅青竹只東拉西扯,不入正題。
  那南企仲心下疑惑,不由開口笑道:“老朽年邁,同齡多喪。在這裏我托壹聲大,即便是袁臨侯親至,怕不是也晚我壹輩兒。”
  “妳這後生千裏迢迢,拜訪我門,卻不知有何計較?”
  袁臨侯便是袁繼鹹,字季通,號臨侯,傅青竹以師事之。
  故而那傅青竹聞言壹楞,頓時明白這事兒終究是躲不過了。
  他不由把心壹橫,慷慨激昂道:“渭南南氏書香門第,家風淳厚,以忠勇廉義聞名於世,故而壹門十進士,世受皇恩。”
  “如今四海鼎沸,‘順賊’猖獗,民不得安其居,官不能安其位,以至於朝廷岌岌可危。”
  “當此之時,天下有識之士,莫不痛心疾首,恨不能手刃此‘賊’,以報陛下萬分之壹。”
  “南氏何以獨善其身、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而任由賊寇荼毒地方耶?”
  “豎子無禮!”南企仲聞言壹楞,不由連忙以目視之,南企仲子南居業果然壹躍而起,怒喝道。
  “我曾祖父為人剛正不阿,任紹興知府‘論死會稽巨盜,重懲諸暨豪猾’,因此為人中傷罷官。”
  “我叔曾祖父壹心為公,上‘備邊五策’,得罪權貴遭免。”
  “我的父犯言直諫,曾為神宗所罷。我的弟南居益,任福建巡撫,屢卻海寇、紅毛,朝野稱贊。”
  “小子何人,敢以忠義責我?”
  原來這渭南南氏也是陜西大族,其家族自南釗起,五世十進士,在整個關中地區也享有盛名。
  特別是到南企仲這壹代,有南企仲、南憲仲、南師仲三位進士,下壹代又有南居業、南巨仁和南居益三位進士,家族壹時間達到極盛。
  這是壹個跺跺腳,整個陜西地界都要抖三抖的家族。
  這也是為何傅青竹來到關中地界,第壹個便來拜訪其家主南企仲的原因之壹。
  當然,如此勢力龐大的壹個家族,若說張順不想拉攏,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是,壹則南氏出身軍籍,義軍當初清理屯田,沒收了南氏不少祖產,雙方有了嫌隙。
  二則南氏家族南居仁、南居益都在明廷擔任高官,也不可能這麽快就轉換門庭。
  於是,在三原焦源清、焦源溥兩兄弟的說和之下,雙方和解。
  義軍不因南氏仕於明廷而怪罪;南氏亦不以被義軍沒收祖產而抱怨,雙方各退壹步,以待天下形勢有變。
  顯然渭南南氏既然得了焦氏兄弟保證,自然不會為傅青竹三言兩語而火中取栗。
  那傅青竹還待要說,卻被南企仲揮手打斷道:“走吧,走吧!小子雖然忠心可嘉,只是未免幼稚可笑。”
  “那舜王何等本事,豈是妳我壹人兩人之力所能阻擋?”
  “吾家傳《易》,乃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終,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鹹寧。卿其思之,慎之而行之!”
  傅青竹聞言不由心裏壹個咯噔,暗道:壞了!
  原來南企仲引用的《易經》這段話,正是當初大元、大明國號的來源。
  前者取“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之意,後者取“大明始終”之喻,而南企仲其實想說的卻是“乾道變化,各正性命”。
  “乾道”即天道也,指自然規律。而所謂“性命”,“天所賦為命,元亨利貞也。人所受為性,仁義禮智也。”
  南企仲的意思很簡單,“大元”之後是“大明”,“大明”之後自然也會有其他朝代。
  天道變化無常,最終會規正各自的屬性、命運。
  而“大明”的性命是什麽?
  以今視明,猶昔日以明視元耳!
  而且,南企仲其實還有壹句話沒說出來,但是傅青竹自個也猜到了,那便是: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