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倉庫到大明

迪巴拉爵士

歷史軍事

方醒很嗨皮,作為壹個打工仔,他居然抽獎抽到了美國五日遊。
“能兌換成錢嗎?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507章 娘,要過年了

帶著倉庫到大明 by 迪巴拉爵士

2019-1-11 19:54

  教育為先,這是朱元璋的期望,他也是這麽做的,所以社學才會壹直傳承了下來。
  只是社學就是個無底洞,加之管理不善,所以有些頹廢。直至朱瞻基登基後,社學才重新煥發了精神,成為大明基層教育的重點單位。
  而蓋州衛的社學已經是名存實亡了,在最後壹位先生回家養老之後,這裏就成了文化的荒漠。
  “社學要重新辦起來!”
  方醒的語氣很堅定,讓那些百姓多了憧憬。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這是千百年來的觀念,只要這個觀念存在,百姓對子女的教育就不會不重視。
  “伯爺,那些先生都是文曲星,怕是不肯來呢!”
  “是啊,那些先生都金貴著呢,咱們這裏窮鄉僻壤的,沒啥好東西,連閨女都醜,誰願意來啊!”
  “胡說!”
  方醒板著臉沖著先前沒要他糖果的那個小女娃招手。
  小女娃害羞加害怕,就不敢過來。
  “去去去!伯爺叫妳呢!”
  她的母親笑瞇瞇的把孩子推了過來,看那模樣分明就是恨不能把閨女送給方醒做丫頭。
  女娃怯生生的被推了過來,方醒為了人心,也顧不得美醜,就指指女娃道:“看看這閨女,和本伯的閨女壹般的招人疼愛。以後誰敢說咱蓋州的閨女不美,打!”
  “好!”
  這話接地氣,而且還把自家的閨女拿來比較,壹下就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這孩子被伯爺誇了,有福氣啊!”
  於是無數目光都盯著了女娃,有人就問女娃的母親,想結個娃娃親。
  “別弄這些啊!”
  方醒告誡道:“孩子們還小,現在看著合適,可長大了不喜歡咋整?難道要強行拉在壹起?所以還是大些再說。”
  王昌也說道:“現在都吃得飽了,用不著擔心閨女把家裏吃窮了,別吝嗇啊!就為了那點飯食把親閨女往外推,那是畜生呢!”
  於是壹陣哄笑,這個概念就算是植入了這些人的腦海中。
  “還有就是娃娃們的學習,本伯回京後會向陛下建言,增派各等讀書人到這些偏僻的地方來,多多益善。”
  隨後方醒又看了百姓家中的情況,特別是存糧。
  “伯爺,最多的就是土豆。以前對岸送糧都是大米,現在都送土豆,咱們不要了,自己種,比對岸的還甜,還糯。”
  土豆的泛濫程度讓人有些措手不及,如今各種基於土豆開發出來的新食物多不勝數。
  方醒解釋了壹下這幾年減少了南糧北運的道理,然後就進城。
  “現在可還有人來襲擾?”
  壹個火鍋架著,鍋裏煮的是鹿肉和麅子肉。
  野生的肉食多半腥味重,所以用的是麻辣鍋底。
  王昌陪著方醒吃飯,聞言放下筷子道:“伯爺,朝鮮那邊以前會有襲擾,不過劃為布政使司後,遼東都司和奴兒幹都司上書朝中,隨後就清理了壹次原先的邊境地帶,後來就安穩了。”
  “那些流浪的部族呢?”
  “都被清剿幹凈了,如今從這裏到奴兒幹都司都暢通無阻。”
  方醒算是完成了例行任務,然後寫了奏章,叫人按照渠道送上去。
  隨後他又去了原先建州女真的地方,再後來又去了鎮北城。
  ……
  在哈密建城和屯兵之後,興和如今已經成了安全的後方,人口日增,城裏已經住不下了,和北平城壹樣的向外擴張。
  這裏已經不再是第壹線,隨著太平日子的延續,各種各樣的人都在往這裏匯集。
  人壹多,各行各業都繁茂了起來。
  而且這裏就在邊墻外,算是橋頭堡般的作用,所以出塞的大多選擇在這裏。
  除去行商之外,在這裏定居的人越來越多。
  而蔣迪就是其中壹人。
  作為唯壹壹個主動要求來這裏教書的學生,哪怕再年輕,可蔣迪依舊受到了從百姓到官員們的尊敬。
  寬敞的教室裏,下面坐著三十多個學生。
  蔣迪在黑板上寫出了壹個算式,回身道:“都好生記著,還要學會舉壹反三的應用。這些算式在假期作業裏都有,做不出來肯定就沒用心聽課,過完年回來就該罰!”
  下面的學生們最小的大約有八九歲,最大的看著已經快成年了。
  所有人都埋頭在劃重點,這些教科書都是官府提供的,不要錢,可丟失了卻沒地方補,只能自己去買,或是抄寫。
  蔣迪見學生們認真,就微微壹笑,然後走下講臺,看向外面。
  透過玻璃窗,能模糊看到對面屋檐上的積雪。
  他伸手在玻璃窗上寫畫著,在密布水汽的玻璃上面留下了壹行文字。
  稍後他回到講臺上,開始講解數學題。
  “……要學好數學,那樣就算是沒有前程,依舊可以去為自己謀生。”
  蔣迪用這段話來作為這個學期的結束語。
  放學了。
  放假了!
  學生們歡喜的收攏自己的課本和筆墨,然後爭先恐後的往外跑。
  壹個學生走到玻璃窗下面,擡頭看著那行字。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
  馬上就要過年了,城中很熱鬧。
  “蔣先生,來我家吃飯吧。”
  街上行人不少,而且漢人和韃靼部的混雜在壹起,卻很是和諧。
  有學生的家人做生意,見到蔣迪過來,就熱情的邀請他來家裏吃飯。
  蔣迪拱手笑道:“多謝了,在下家中還有些事,就不叨擾了。”
  等他走後,那賣香料的男子才嘆道:“是個好人啊!只是為啥要來這裏教書呢?”
  正在挑選香料的壹個老顧客說道:“人家蔣先生是主動要求來興和的,學問好,人品好,長得也好,可惜家中沒合適的閨女,不然非得要找媒婆去提親不可。”
  男子說道:“是啊!蔣先生這等學問,其實也可以試試在咱們這裏做小吏嘛,等以後有人賞識,那可就是壹路青雲嘍!”
  ……
  其實在去年就有人向上面推薦了蔣迪,作為富有主動精神的年輕人,讓他在興和紮下根來,這是所有人都樂於見到的。
  只是蔣迪卻選擇了繼續教書,並且是儒學和科學壹起教授的路子,然後被有些人所厭惡,於是難免有些不好聽的話傳出來。
  “我從不想當官。”
  蔣迪的住處很寬敞,在城中已經住不下的情況下,重視教育的傳統得到了尊崇。
  他需要自己做飯,並照顧好自己。
  但是他從不缺乏這些能力。
  在決定轉去學科學後,他就和父親鬧翻了。
  雖然父親很平庸,很膽小,但是蔣迪必須要感謝他。
  哪怕是再娶,又有了兒子,父親依舊在照顧著他,從讀書到來興和的路費都是他出的。
  蔣迪記得那個早晨的對話。
  “這個家很小,為父已經盡量的讓妳感到自在了。”
  “爹,以後我會照顧自己。”
  “那……記得要寫信回來,如果……我是說如果,如果外面不好,那就回來吧。”
  他至今仍然記得父親當時有些窘迫的模樣,仿佛不知道怎麽和他說話才好。
  但是他知道那個家已經不是自己的了,繼母和弟弟在,他的處境尷尬,所以及早出來大家都能各自松壹口氣。
  他換了衣裳,然後走進書房。
  書房很簡陋,就是壹個簡易的書架和桌椅。
  他走到墻壁邊上,伸手撫摸著那件已經開始變色的小衣服。
  “娘,要過年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