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夜唱

聖者晨雷

歷史軍事

  這是最好的時代,無與倫比的輝煌和榮耀,為後人留下了“唐人”的名字。   這是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412章 此爭彼奪試方熱

盛唐夜唱 by 聖者晨雷

2018-7-25 15:11

  “這倒是奇了,這兩個家夥,為何會攜手對付王鉷?”
  隨侍在李隆基身邊的高力士撩起眼,用眼角余光掃了壹下王鉷,心裏不禁暗暗可憐他。
  想必王鉷根本沒有心理準備吧。
  這也難怪,葉暢與楊釗聯手,在四五年前或許還有可能,但自從葉暢成為李林甫女婿之後,雙方就是勢不兩立之局了。
  “葉暢這麽做,自然不會是為了那些兵卒伸張正義,還是要對付王鉷,只不過如今他在朝廷中樞之內,除了壹個元公路之外,便是與些貴戚關系緊密……是了,元公路!”
  元公路如今任禦史中丞的時間也有幾年,雖然這幾年其人默默無聞,看上去並沒有做太多大事,但事實上資歷已足,完全可以取代王鉷繼任禦史大夫之職。
  葉暢得禦史大夫,楊釗得京畿采訪使與京兆尹,雙方各取所需,看上去楊釗占了大便宜,葉暢的收獲有限,但實際上,葉暢是不是還有別的收獲?
  無怪乎高力士這樣想,便是李隆基,同樣是這樣認為的。
  到了他們這般地步,別人的任何壹個行動,他們都要好生揣摩,猜測出其中的含義來。
  葉暢與楊釗攜手,這樣的話,對於整個朝廷中樞來說,可是壹場大動蕩。對李隆基來說,則是讓他睡不著覺的壹件事情。
  這時王鉷終於反應過來,他上前跪下,摘下官帽,以頭頓地:“臣壹心為了聖人,此等言語,盡是誣蔑。臣與葉暢,乃是死敵,臣子王準之死,與葉暢也有關系,他血口噴人,請聖人裁斷!”
  王鉷心中明白,這個時候,自己想脫身極難,唯有把水攪渾來,利用李隆基現在懶於政事,將事情拖下去。
  以拖待變,乃是他唯壹的選擇,他不相信,葉暢與楊釗的關系真的會變得和睦起來,若那兩人真的穿上壹條褲子,他反而更有機會,李隆基絕對是要朝廷中有股力量來平衡這二人的。
  李隆基咳了壹聲,頗有些無奈,他示意太監將王鉷扶起,然後緩聲道:“葉暢也未曾點妳之名,妳不必多想,此事朕知道了,必不會讓妳受委屈。”
  他當然知道,王鉷搜刮來的錢,全都堆在了他的內庫之中,他還曾得意洋洋地對楊釗說過,這些錢不是租庸所得,自然不入國庫。楊釗和葉暢拿這件事情向王鉷發難,在他看來,有些小題大做了。
  不等眾人回應,他看著試棚裏,然後“呀”的壹聲:“看來算學館也不是壹無是處,已經追上來了啊。”
  眾人這才想起,今天在這裏是看算學館與旅順書院比試的。
  方才旅順書院以四比壹,占了絕對優勢,此時再看時,卻發覺雙方竟然成了五比五平了。
  旅順書院由楊帆又解出壹題,但此後近壹刻鐘的時間裏,旅順書院的三個人仿佛是被難題難住了,在那裏苦苦思索,雖然時不時在紙上寫寫畫畫,或者拿起算盤撥打壹番,卻遲遲沒有再交出答案來。
  相反,算學館這邊,吸取第壹題大夥壹起做反而沒有效率的教訓,分成五組來解題,這會兒效率果然高了,這短短壹刻時間裏,連接做出了四道題,將解出題目總數持平。
  李隆基笑著向葉暢道:“葉暢,妳方才似乎高興早了啊。”
  “臣未曾高興早呢。”葉暢壹笑道。
  就在這時,算學館這邊歡呼了壹聲,又將壹題的答案寫了出來,在這場比試之中,他們第壹次反超。
  “妳瞧,算學館反敗為勝了。”李隆基道。
  “聖人且繼續看就是。”
  葉暢對於旅順書院極有信心,因為他自己見過那十道題,十題之中有五道乃是這個時代常見之題,雖然難,卻難不住國子監算學館,畢竟這是大唐最高學府的專門數學院,代表了除旅順書院之外數學的最高水準,葉暢也不敢出十道對方根本做不出的題來獲取全勝——那樣只怕適得其反,其不到宣傳旅順書院的作用,反而令人生厭。
  但是,其中有三道題,確實不是單純靠著大唐原有的數學水平能解出來的,壹道是三角函數,此時天竺已經有三角函數,有正弦余弦的概念,常用於計算天文歷法,若是瞿曇巽等將自家祖傳之學傾囊授予算學諸生,或許這道題他們能解開,否則的話,就只有等瞿曇巽臨時慢慢解。
  另壹道乃是平面解析幾何,所出題乃是拋石車攻城,如何能繞過城墻防守,將石頭擊中城墻之後的弓箭手。這題目其實不算難,可是涉及到拋物線,其中原理公式,卻要推導,絕不是壹個時辰能解出。
  李隆基不知道這個,底下的百姓也不知道這個,只是方才旅順書院占了優勢,現在卻發生了情形逆轉。心向著國子監算學館的人,自然少不得嘲笑壹下旅順書院自不量力,而心向著葉暢的人,則痛罵國子監算學館卑鄙無恥,倚多取勝。不過有京兆尹安排的人手在,這些人才壹叫罵,就被彈壓下去。
  因為球市的緣故,京兆尹如今處置這種事情甚有經驗,故此井然有序,便是有壹二意外,也不至於發生災難。
  眾人的註意力全都轉到了試棚裏,離得近的,可以看到旅順書院的三名少年額頭也冒出了汗水。雖然有暖爐,可在這三面透風的地方,暖爐能派上的用場並不大,這種情形下他們還額頭冒汗,其緊張可想而知。
  葉暢倒是在城頭不動聲色,只是目光四處逡巡,仿佛在城下尋找什麽。
  王鉷用眼角余光關註著他的動靜,心中有些不解,以葉暢的性格,方才那種攻擊,他應該窮追不舍才是,怎麽只是隨著李隆基壹句話,就不再說了?
  時間又過去了壹刻,這個時候,蔡晨旻低呼了壹聲,然後起身,將壹組數字交了上去,這樣壹來,雙方再度變成了五比五平。
  瞿曇巽看了看書院那邊三個人,再又看了看己方這邊,心裏稍稍安寶,他們還剩余五題,正好分為五組,每組壹題去做,再怎麽也該比對方更快些吧。
  但是蔡晨旻交題象是壹股風,吹得旅順書院這艘船開始加速。蔡晨旻坐下去沒有多久,楊帆又站起來,交出壹題的答案。
  “六比五了,旅順書院再度超出!”周圍人壹陣小小的騷動,把目光再度聚在了算學館這邊。
  算學館這邊諸生,現在也都是滿頭大汗。若說旅順書院只是為了聲名而戰,他們就是為了生存而戰,大夥的前途富貴,全在這次比試之中,故此他們比起旅順書院的三少年更為緊張。
  只不過現在雙方剩余的都是難題,想要解之可不容易,哪怕他們有了解題方向,也需要不停驗證方可得出正確結果。
  “第七題,旅順書院解出第七題了!”
  周圍有人忽然呼出聲來,原來嶽曦又解壹題出來,他將答案交與小吏,還有余暇向小吏笑了笑。
  瞿曇巽向著這邊瞪了眼,心怦怦直跳,仿佛要從嗓子眼裏跳出來。他看著蔡晨旻,若說書院這邊誰還有可能解出第八題,就應當是蔡晨旻了。不過讓他稍稍放心的是,蔡晨旻這個時候正拿鉛筆撓著自己的額角,看上去是被問題困住了,凝神苦思,根本還沒有動筆。
  “剩余三題,才是此次精華,哼哼,這三題盡數是我天竺算數精妙難題,乃是我家傳絕學,非此前七題可比。”瞿曇巽稍松了口氣,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起先我還是大意了,那些題雖是難,但壹行當初能解,想來他侄子也能解,他侄子必然傳授與了這些小鬼!”
  眾人都知道,這場比試到了關鍵之時,連觀眾都鴉雀無聲,唯有銅壺裏滴漏的聲音傳來。
  “遇到難題了……”陸羽低低嘆了壹聲。
  “郎君說得是……不過我想,旅順書院定然能勝。”旁邊壹人略帶緊張地回答。
  陸羽望去,發現此人正是壹向在金光門附近賣報的陳小二。
  “妳對他們如此有信心?”
  “那是自然,他們可是葉中丞的弟子,葉中丞還在我這買過報呢。”陳小二昂著頭:“郎君也在我這買過報,我記得!”
  “妳記性倒是不錯。”
  “每個買過我報紙的客人,我都記得。”陳小二回了壹句,便又盯著試棚去了。
  解出第七題之後,嶽曦回到自己的座位,他看了看對方解出的題,然後笑了起來。
  神情非常鎮定,就連額頭的汗都收住了。
  他才坐下去,算學館那邊歡呼了壹聲,然後將又壹道題答案掛出,這樣壹來,雙方再度平手,每方都解出了七題。
  “看來勝負還是很難料。”陸羽心中暗忖。
  時間已經過去了半個時辰,必須說,雙方的算學能力都不錯,只用了壹半時間,便解出了大半題目。算學館的表現,讓葉暢也覺得有些意外,他原本還覺得自己這方會取得碾壓性的優勢。
  不過細細思忖,這也是必然,國子監算學館裏招收的自然不會是權貴子弟,而是從不知多少人中挑出的頂尖這輩。他們當中或許有壹二濫竽充數的,但大多數,還是這個時代最聰明的人之壹。論天賦,其實他們要比葉暢的這三位弟子要高,所缺的,只是更為合理、規律的後天教育罷了。
  “葉暢,朕也看了這些題,妳剩余三道,壹道測拋石機所拋石彈軌跡,壹測河面橋梁長度,再有便是計算如何修建轍軌最省材料。朕覺得,妳之算學,頗有不同啊。”李隆基忽然開口說道。
  “臣方才說過,算學為天下大道之基,無論是治國理民之道,還是行軍布陣之道,都離不開算學。”葉暢道:“正因此理,算學亦須服務於各行各業,以助其應合大道。將算學圈起來,只供少數人研習,非教化無私之理。”
  李隆基哂笑了壹下,葉暢終究是心急,不過他心越急就越好,像他這樣急著推廣算學,只怕除了國子監算學館的學子要非難他,就是這些年被他大撒金錢收買了不少人心的其余太學諸生,也會漸漸敵視他。
  這是大道之爭,理念之爭,即使不到妳死我活的地步,也必然是此長彼消!
  不過葉暢越是如此,李隆基就覺得自己的寶座越安穩,當然不會出言相勸。他看了看楊釗,心思再度回到葉暢與楊釗聯手之事上來。
  這二人前些時日還在自己面前鬥得不亦樂乎,轉眼間聯手坑了王鉷壹局,其間緣故,他還沒有想明白,不過看情形,應當是葉暢為主,楊釗為輔。難道葉暢對禦史大夫之職就如此迫切,他就沒有考慮過自己這個天子在此事上的作用麽?
  無論如何,要保住王鉷。
  目光閃了閃,李隆基下定這個決心,他要保持朝廷裏的平衡,就絕不能讓任何壹方獨大。
  “時間過了多少了?”他向身邊太監問道。
  那太監回頭看了看,小心翼翼地道:“回聖人,過去壹小時二刻鐘了。”
  李隆基也回頭看了看,然後笑道:“葉卿,妳這座鐘莫非也是算學推導而出?”
  在城頭,李隆基側後方,擺著壹個近乎壹人高的大家夥,玻璃的面料之下,是擺來擺去的鐘錘,而兩根指針,則指明了現在的時間。這正是座鐘,葉暢在將李林甫壹家安置在旅順時,與李岫提出的新產品。
  因為工藝麻煩很多地方都只有手工制作的緣故,現在這座鐘的產量甚低,年底前第壹批運入京城的,只有二十具。其中兩具,前些時日葉暢通過壽安獻與了李隆基,而李隆基的性子讓他對此甚為歡喜,壹具留在了溫泉宮,另壹具便搬到了興慶宮,他意猶未盡,又從內庫掏錢,在葉暢這買了另五具,總共花費了五萬貫!
  把其中壹具搬到城頭上來,也是李隆基為了掌握此次比試時間之舉。
  “座鐘與此,確實相關。”葉暢道。
  他才開口,李隆基忽然“咦”了聲,不僅李隆基,幾乎城頭城下圍觀者都是“咦”了壹聲,大夥的註意力再度集中在試棚之內,只因試棚之中,又有狀況發生!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