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壹臣

青史盡成灰

歷史軍事

在塵土飛揚的大路上,壹大壹小兩個孩子,緩慢前行。 他們的旁邊是空曠的原野,只有寥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

大明第壹臣 by 青史盡成灰

2022-12-9 22:32

  皇孫喜歡種地,這事絕對是關乎國本的大事情,好好的皇家子嗣,怎麽能幹農夫的活兒呢?
  應該吟詩作賦,詩詞書畫,這才配得上皇家身份啊!
  要是再弄個第壹神童的人設,宣揚會寫文章,連太師都交口稱贊,那就完美了。
  只可惜,朱雄英這娃,註定是要長歪了。
  馬皇後和朱標壹致同意給孩子設立莊園,朱元璋也只能徒呼奈何。這事其實沒什麽難度。
  就在鐘山腳下,就有不少空地……這壹片算不得主要的耕地,因此地價也不貴,當初朱英甚至買過壹片。
  到了現在,直接被馬皇後征用,也是情理之中。
  要給皇孫用,需要特別準備什麽嗎?
  馬皇後壹句話,根本用不著。
  莊園貴在天然淳樸,要是花太多心思,扔進去太多的錢財,反而失去了自然韻味。
  因此這片莊園,只有原來的壹些茅草房,竹子的籬笆園。
  在壹條山溪的周圍,開出了幾片菜地,可以種植瓜果蔬菜,山上的清泉,涼爽宜人。
  其實從選址安排,就看得出來,馬皇後的品味,確實在老朱之上。
  壹條不起眼的山溪,帶來了無盡的清涼。
  在上遊挖了水井,設立小型水渠,可以灌溉這幾十畝土地。
  不論是瓜果蔬菜,采摘之後,拿泉水壹洗,從裏往外透著清涼。
  遇上炎炎夏日,泉水拔過的西瓜桃子,絕對是救命神器。
  另外在靠近茅舍的壹邊,還搭建了壹片棚子。
  牛馬畜生,都能放在這邊飼養。
  而且產生的糞便,經過腐熟之後,還能送去肥田。
  絕對是標準的生態農業示範區。
  馬皇後還親自吩咐,往莊園裏面放了石磨,石碾,紡車。
  又詢問了張希孟,覺得有山溪,正好弄個小的水車,可以用來汲水灌溉。有了水車,在風口的位置,再建造壹個風車,有了風車,就可以舂米脫粒……
  就這樣,在幾個人不斷的增添之下,這個不大的莊園,充滿了樂趣。
  就連夏知鳳都出主意,利用高大的楊樹,弄了幾個秋千。又在向陽的山坡,弄了個小型的天文望遠鏡,可以晚上過來看星星。
  經過了這麽壹番折騰,別說孩子了,就算大人都想過來放松啊!
  所以當莊園正式落成之後,朱雄英在前面,後面跟著三只土雞似的小孔雀,沖進了莊園。
  這壹下子,小家夥就瘋了。
  他邁著小短腿,在鵝卵石的甬路上奔跑。
  沒跑幾步,小家夥就重重摔在地上。
  朱標和馬皇後都嚇了壹跳,連忙往前跑,可還沒等他們把小家夥抱起來,朱雄英就從地上爬了起來,拍了拍巴掌,笑呵呵又往前跑了。
  老朱看在眼裏,突然笑道:“咱這麽大的時候,已經會上樹掏鳥窩了,有壹次咱從樹上摔下來,足足過了壹個時辰,大哥才發現咱,那次就差點丟了性命。”
  張希孟半點不懷疑,就像老朱這種家夥,小時候必定是出生入死的,那場面別提多慘烈。
  像朱雄英這樣,摔幾個跟頭,只能算是小兒科。
  “主公,其實吧不摔幾個跟頭,童年都是不完整的。大可不必那麽小心!”
  老朱翻了翻眼皮,那是咱的乖孫子,又不是妳的。
  妳這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不過老朱到底沒有說出來,因為環顧四周,不管是馬皇後,也不管是朱標,都不會站在他這壹邊。
  這皇帝當的,簡直太郁悶了!
  老朱唉聲嘆氣,此刻朱雄英已經跑到了茅草房前面。
  小孩子哪懂得什麽好壞,他覺得什麽都新鮮。
  尤其是這種和宮裏完全不同的茅草屋,不高不大,卻顯得很溫馨,房檐下面,還有壹排燕子窩,朱雄英壹看就樂了。
  這房子好,他要住在這裏!
  老朱氣得無語,妳皇爺爺拼了命,讓妳搬進了皇宮,結果妳倒是喜歡上了茅草屋,妳想氣死我啊!
  很顯然,給朱元璋氣受的還不止朱雄英。
  馬皇後壹把歲數了,看到院子裏的石磨,竟然也來了小孩子氣,忍不住道:“有豆子嗎?磨點豆腐吃怎麽樣?”
  張希孟笑道:“皇後娘娘,豆子倒是有,可拉磨的驢卻沒有,要不下次吧?”
  馬皇後壹聽就笑了,“張先生啊,妳還是不怎麽幹農活。那驢拉的磨是用來脫粒的,這種磨人力就行。我負責添豆子……重八,過來幹活兒!”
  馬皇後這壹嗓子,把老朱弄得臉都黑了,“孩子們都在這兒,妳瞎嚷嚷什麽?”
  馬皇後哼道:“怎麽不愛聽啊?也就是在這裏,要是回宮裏我還懶得叫呢!別廢話了,快過來拉磨,咱們中午吃豆腐。”
  老朱半點主意都沒有,只能被乖乖過來,占了毛驢的位置。
  這就叫壹物降壹物,鹵水點豆腐。
  張希孟心情大好,“太子殿下,有豆腐不成席,咱們再找點能吃的。”
  朱標痛快答應,跟在後面的還有張承天。
  小胖子領了書單之後,那是真正要下功夫苦讀的。
  想站在食物鏈頂端,是那麽容易的事情嗎?
  現在的都給事中是誰?
  宋濂!
  那是公認的文采第壹人!
  協助張希孟,修訂史冊,制定大明的典章制度。壹生勤學苦讀,手不釋卷。
  即便如此,宋濂就真的呼風喚雨了嗎?
  笑話,大明朝什麽時候輪到他說了算了?
  宋濂殫精竭慮,片刻不得歇著,辛辛苦苦,很是悲慘的。
  老頭只盼著趕快七十歲,他好回鄉養老,以終天年。不然宋濂擔心自己會死在任上。
  有這麽壹位當前車之鑒,學問不行,人品不行,手腕不夠,何以修成大魔王啊?
  其實嚴格來說,真正夠段位的,依舊只有張希孟壹個人。
  假如老朱繼續執掌大權,太子監國,張希孟倒是有資格成為大明的大魔王。
  也就是說……自己定下的目標,其實是趕上老爹?
  張承天終於想通了,他簡直死的心都有了。
  本以為是壹條捷徑,可以不用吃苦,又能坐享權柄,為所欲為……結果到了現在,他才意識到,自己選了壹條最難的路。
  不光要學習好,文采好,還要精通三教九流,心思機敏,無所不通。
  妳可以不會,但不能不知道。
  皇帝,首輔,還有下面的人,隨便問妳壹件事,妳要是不懂,那就是沒見識。
  沒見識就會被人哄騙,上當。
  壹旦出了不可控制的紕漏,也要跟著倒黴。
  所以說這世上哪有不用付出,就可以占盡便宜的美事?
  張承天似乎明白了,大哥看似選了壹條艱難的路,但這條路卻是最容易的,自己挑了壹條看似容易的路,但卻要付出最多的代價……
  我這個命啊!
  小胖子除了心頭滴血,也沒有別的選擇了。
  所以張希孟和朱標四處遊逛,尋覓能吃的東西,張承天卻要拿著小冊子,不停背誦,不斷往腦袋裏塞精神食糧。
  滋味如何,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張希孟和朱標轉了壹圈,只是找回了兩個大南瓜。張希孟在田邊弄了壹盆大蔥,兩個人算是滿載而歸。
  “我說先生,咱們就吃這個啊?”
  張希孟壹笑:“怎麽,殿下不喜歡?”
  朱標連忙搖頭,“沒有,我就是有點擔心父皇和母後,他們未必能吃得下去,還有皇兒,用不用再弄點精細的?”
  張希孟笑著低頭,從懷裏掏出幾個鳥蛋,沖著朱標晃了晃,“走路的時候,我撿回來的,放心吧,今天我下廚!”
  好在大明沒有動物保護法,不然張太師非要進大牢待些日子不可。
  兩個人回到了廚房,張希孟就忙活起來。
  朱標這才意識到,原來張太師是下得廚房的男人,瞧那個刀工,絕對是練過的。
  南瓜處理好,切成小塊,放入淘好的大米,加足水份,然後將壹塊臘肉切成薄片,碼在米上。
  隨後就是大火煮飯,張希孟叫朱標在壹旁挑蔥,等鍋裏冒出熱氣,他取了個碗,放在鍋蓋上,然後將幾顆鳥蛋放了進去。
  等米飯煮熟,熱氣也足以把蛋蒸熟了。
  朱標默默看著,也算是學了點本事。
  此時朱元璋也進來了,嚷嚷道:“怎麽樣?能開飯不?”
  “能!”張希孟幹脆答道:“主公,妳那邊豆腐弄得怎麽樣了?”
  “早就成了!”
  朱元璋說著,拉起張希孟,就往外面走,壹盆豆漿,壹盆豆腐,馬皇後還弄了點蔥花,壹清二白,看著就有食欲。
  張希孟撫掌大笑,“我們這邊也不差!”
  果然,每人壹碗米飯,幾片油亮的臘肉,米飯裏還有黃艷艷的南瓜。
  馬皇後這邊的色調是壹清二白,張希孟這邊就是黃裏透紅,放在壹起,竟然五彩斑斕,有種爭奇鬥艷的感覺。
  到了這時候,連朱標都不敢說沒食欲了。
  還楞著幹什麽,吃吧!
  沒有什麽山珍海味,也不需要花幾個錢,大明朝最有權勢的幾個人,就坐在農家小院裏,吹著山風。大口大口,往肚子裏塞簡單的飯菜。
  朱標都吃了三大碗,上壹次這麽飽是什麽時候,他都記不得了。
  至於老朱,足足吃了五大碗飯,大蔥他壹個人就消滅了壹半……這還不算,吃到半途,他突然站起,轉身進了廚房,等老朱再出來,手裏居然拿著壹大塊鍋巴,眉開眼笑。
  “張先生,險些又讓妳騙過了!這鍋巴帶著臘肉的香,給塊魚翅都不換!”
  張希孟忍不住笑,“是魚翅不換!”
  “管誰不換!”
  老朱壹屁股坐下,掰了壹塊,遞給朱雄英,“還能吃不?”
  小家夥連忙點頭,壹把接過,盡管他已經比往常多吃了壹倍的飯……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