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大明第壹臣

青史盡成灰

歷史軍事

在塵土飛揚的大路上,壹大壹小兩個孩子,緩慢前行。 他們的旁邊是空曠的原野,只有寥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三百三十九章 送妳壹頂白帽子

大明第壹臣 by 青史盡成灰

2022-12-9 22:30

  朱元璋在銅陵駐紮大軍之後,隨即派遣常遇春率領三營兵馬,開赴池州。與此同時,又調動水師船隊,逆流而上,擺出水陸並進的架勢,兵鋒遙指安慶。
  但是朱元璋並沒有主動發起攻勢,最多只能算積極防禦。
  壹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忌憚陳友諒的實力。
  “上位,我們追隨彭祖師,前後傳道練兵幾十年,積累無數,兵馬強盛……如今在陳友諒手上,水陸軍兵至少有四十萬之多。”
  聽到這個數額,朱元璋的臉色很不好看。
  朱升忍不住道:“當真有這麽多?並無虛數?”
  丁普郎咧了咧嘴,“若說諸將部下,或有虛報,但總的兵力,卻是不會少算,或許還要更多!”
  朱升瞠目片刻,終究無言。
  張希孟低著頭,暗暗盤算,也沒有多說什麽。
  這個數字絕不是吹噓。
  彭和尚準備最久,門人弟子,不計其數。
  這裏面不少人嘯聚壹方,手下都有不弱的兵力。
  比如趙普勝,在彭和尚戰死之後,他據守巢湖,坐擁兩三萬人馬,像他這樣的彭黨中人,不在少數,稍微聚攏,就是十幾萬人。
  倪文俊連戰連捷,恢復天完之後,他本身也有數萬人馬,又兼並了不少元軍俘虜,他的兵馬數量超過十萬。
  陳友諒全盤繼承了倪文俊的實力,同時他不斷征戰,也有不弱的力量,再加上徐壽輝旳部下,還有些地方勢力。
  這些人加起來,就有三十萬以上。
  還不要算陳友諒招兵買馬,增加的數量。
  湖廣和江西,地域遠比後世兩個省廣大,人口也多,洞庭湖周圍又是產糧重鎮,雖然遭到戰亂破壞,但是還能勉強夠吃,情況比起張士誠、方國珍等人要好得多。
  所以簡單估算壹下,陳友諒的兵力超過四十萬,這並不是吹牛皮。
  而且陳友諒還有個優勢,他可以肆無忌憚,擴充兵力,這是朱家軍很難做的。
  張希孟經過簡短盤算,沈聲道:“主公,我們總兵力要少於陳友諒,而且由於處在四戰之地,我們最多調動二十萬人,相比之下,陳友諒擁有至少兩倍的優勢兵力。如果認為陳友諒不堪壹擊,部下都是烏合之眾,那就未免壹廂情願了,屬於嚴重低估對手,我們不能靠著猜測應付最大的敵人。”
  最大的敵人!
  張希孟已經用了最嚴厲的詞匯形容陳友諒,在場君臣都沒有異議,顯然大家都默認了這個事實。
  雖然丁普郎和傅友德選擇起義,加入朱家軍。
  但他們兩個的情況都比較特殊,不能壹概而論。
  事實上作為壹支職業造反家帶出來的隊伍,天完的兵馬相當有戰鬥力。畢竟弱雞早就被淘汰了,這幫人都油滑狡詐,兇戾敢戰,十足的悍勇之士。
  他們或許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唯壹壹點,那就是不能低估他們的戰鬥力。
  “從兵力對比上,我們的確處於弱勢,但是陳友諒同樣危機重重,劣勢明顯,首先最重要的,他兩次噬主,人心不穩……丁將軍他們已經投靠過來,另外諸如巴蜀明玉珍,只怕他未必會聽從陳友諒調遣。”
  張希孟話音剛落,傅友德就道:“張相,卑職經過巴蜀,明玉珍的確傲慢張狂,不能容人,我看他未必願意被陳友諒擺布。”
  “那是自然。”
  丁普郎把話接了過來,“明玉珍這人心高氣傲,當初他領兵獨霸壹方,調集重兵過去,逼迫著他,才願意歸附。對了,這個明玉珍,他目生重瞳,人人都說有霸王之相,偏偏他身高八尺,膂力過人,的確有楚霸王的勇猛,要不是瞎了壹只眼睛,還真是霸王在世……”
  丁普郎侃侃而談,把明玉珍扒了底兒掉。
  這位身高八尺有余,目生重瞳,有壹次打仗,被人射瞎了壹只眼睛,他拔下箭矢,繼續廝殺,部下無不拜伏……
  就是不知道在拔箭的時候,他有沒有把眼珠子給吞了!
  “這麽看明玉珍也是個梟雄之輩,陳友諒噬主奪權,明玉珍心中不服,怕是要背棄陳友諒,自立門戶!”
  朱元璋緩緩說道:“明玉珍據守巴蜀,雖然未必能牽扯陳友諒多少精力,但是缺了巴蜀的糧食,陳友諒兵馬眾多,沒準還會成為負擔……這算是他的壹個弱點。”
  張希孟頓了頓,又道:“主公,根據最新的消息,湯將軍和劉學士他們,已經在五溪等地扯起隊伍,兵馬發展到了五萬,不出意外,也可以牽制壹部分陳友諒的兵馬。”
  張希孟提到了湯和跟劉伯溫。
  當初他們收攏了楊完者的苗兵,隨後進行了改造。
  湯和跟劉伯溫不辭辛勞,帶兵秘密前往五溪等地收攏苗兵,對付天完。
  經過了這段時間的發展,他們已經積累了相當程度的力量。
  這壹路走來,艱難險阻,不必多說,但好歹還是成功了。
  丁普郎和傅友德都是大驚,“五溪,五溪的苗部,是,是咱們的人馬?”
  張希孟點頭,“也不能說都是,畢竟那些苗部貴胄,還是願意聽陳友諒的。”
  丁普郎張大嘴巴,半晌無言。
  他在起義之前,就聽到了很多次,說是苗兵又起來了,有壹支苗兵很是能打,而且專門對付豪富大戶,每次攻破山寨鄉鎮,對窮苦百姓秋毫無犯,對於那些大戶,則是毫不留情,動輒殺戮,隨後平分家產,許多窮人都主動追隨,聲勢越發壯大。
  甚至有人提議,讓丁普郎過去剿匪。
  但是徐壽輝並沒有答應。
  這位天完大帝不愧是布販出身,生意經修煉到了十八層,算盤珠劈裏啪啦亂想。
  那些苗部頭人本就不願意聽他的號令,此時有人在他們背後鬧,這幫人受不了,才會投靠過來。我要是幫妳們剿匪成功,還不壹腳把我踹開?
  所以啊,就這麽拖著吧!
  大聰明徐壽輝給了湯和落地生根,發展壯大的機會,也算是給陳友諒挖了壹個坑。
  話說到了這裏,其實還只是外面的疥癬之疾,陳友諒真正的麻煩還在內部。
  “陳友諒投靠紅巾很晚,又不是彭黨中人,他靠著自己的本事,兩次噬主,奪得大位,並且改天完為大漢,自號漢王……除了他手下人之外,真心臣服陳友諒的人,只怕不多,他縱然兵多,也是人心渙散,只能共富貴,不能同患難。也就是說,他只能勝,不能敗。壹旦戰敗,就很可能瓦解冰消,壹敗塗地。”
  張希孟依次點出了陳友諒的三大軟肋,大家夥也都贊同。
  在這次會議之前,丁普郎的信已經送出去了,就是要拉攏彭黨老人。
  只不過說得再多,分析得再精辟,也改不了陳友諒坐擁幾十萬人馬,水陸兩軍,兵鋒犀利的事實。
  跟這樣壹個龐然大物交手,必須慎之又慎。
  曾經有人認為俄國不過是壹棟破房子,只要踢壹腳,就會散架子……結果從屋子裏沖出來的大漢,把小胡子按在地上摩擦不說,還順道把祖宗龍興之地的東普魯士給搶走了。
  壹個奧地利落魄畫家,把德國的起家寶地,奉送給俄國人……什麽叫坑死人沒商量啊!
  同樣的,也有壹群昭和男兒,發動偷襲,珍珠港壹聲炮響,從此昭和男兒成了人家孝順無比的好大兒。
  雖然陳友諒不是那倆超級大國,但是也不容許隨意犯錯。
  文武大員,悉數都在思索著對策。
  過了良久,朱元璋突然緩緩道:“陳友諒此賊果決桀驁,誌大氣驕。如果拖延下去,必為心腹大患。因此必須要畢其功於壹役,重創陳友諒,壹戰必勝!”
  聽到朱元璋的話,眾人都忍不住打了個激靈。
  真是好大的氣魄!
  大家夥最多盤算著怎麽擊敗陳友諒,朱元璋就想著徹底消滅他了,這手筆的確不是尋常人能比,要不說怎麽他能當吳王呢!
  老朱卻也不是亂說的,他斟酌道:“陳友諒軍心不穩,力求速戰。只要咱們能把他逼出來,讓他遠離老巢,主動出擊。陳友諒必然會有破綻,到時候可以壹擊必殺!”
  朱元璋信心滿滿,對著部下說道。
  現在就剩下壹個問題,如何把陳友諒弄出來。
  朱升思量道:“上位,能不能給陳友諒寫壹封戰書?”
  真是好高明的主意!
  這是春秋戰國的手段了吧?
  朱升笑道:“主意雖然未必多高明,但是管用就行,這不是有張相在,請他揮動大筆,妙筆生花,不愁陳友諒不上鉤啊!”
  張希孟翻了翻白眼,妳老還怎瞧得起我!
  靠著壹封書信,休想把陳友諒弄出來。
  不過能不能送點別的東西,比如壹套女裝?
  告訴陳友諒,妳不出戰,就是婦人,就是縮頭烏龜……這壹招諸葛武侯都用過,也算是激將法的終極手段了。
  但是很可惜遇上了司馬懿那個油鹽不進的榆木疙瘩兒。
  萬壹陳友諒也不上鉤怎麽辦?
  到底什麽東西,能把陳友諒弄出來呢?
  張希孟想了再三,竟然真的冒出了壹個主意,“主公,給陳友諒送個帽子如何?”
  “帽子?王帽?”朱元璋反問。
  “是白色的帽子。”
  “白色的帽子?”老朱還在糊塗,朱升卻明白過來,笑道:“上位,如今陳友諒是漢王,戴上白帽子,可就是皇了。”
  張希孟笑道:“楓林先生果然厲害,陳友諒想要稱帝,就要過咱們這壹關!”
  老朱頓了頓,終於點頭,“那好,就給他送去壹頂白帽子……如果他接不住,自然有德者居之!”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