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祚高門

衣冠正倫

歷史軍事

仲夏五月,天青日烈,幾縷細風,難驅暑意。 遠山綿延,有桃李橘杏依山而生,清流潺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861章 荊徐之困

漢祚高門 by 衣冠正倫

2019-5-17 15:14

  至於沈家,在過去這幾年的時間裏,壹直奉行著的壹個原則就是穩中求進,無論是在中樞,還是在淮南。
  臺城中樞,過去這幾年的時間裏變化倒是不大。沈充入臺之後,所帶來的直接好處就是沈家在臺內朝堂中所擁有的力量得到了壹個整合,至於如今,沈家的地域屬性已經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抹除。
  其實不獨是沈家,其他幾方勢力也都不再保持太濃厚的地域屬性。雖然凝聚力方面有所降低,但是影響力和覆蓋範圍都得到了極大的擴增,讓江東政局不再是以往那樣對立明顯的割裂局面。
  臺內最大的人事變動,便是早前擔任會稽內史的江夏公衛崇,在確定成為皇帝丈人之後得以入臺,接替虞潭執掌護軍府。對於這壹點,臺內都無太大反對聲。唯壹有些失望的可能就是庾冰,他原本是希望二兄庾懌能夠在荊州發力助他在臺內居顯,如此兄弟內外並立,聲勢無疑會更大。
  但庾冰這壹點打算,且不說其他各方看法如何,就連皇太後那壹關都過不去。皇太後也是隨著閱歷增長而漸有智計,也明白了凡事不可俱系壹家的道理,分陜重鎮付予母家,至於執政也都是各家分權。
  除了衛崇出任護軍之外,另以次子淮南王司馬嶽與瑯琊諸葛恢定親。如此壹來,幾位臺輔俱為親戚門戶,而且並無哪壹家能夠徹底壓過另壹家。
  念及這壹點,沈哲子便頗有壹種觀看亂點鴛鴦譜的感覺。皇太後給次子選了諸葛家女郎,而褚家那壹位原本應該三度臨朝、扶立六君的壹代賢後褚蒜子,輩分居然拔高壹層,配給了元皇帝的幼子宣城王司馬昱。褚家總算在這壹場較量中沒有太落下風,而褚季野也因此接替衛崇,出任會稽內史。
  因為各方平衡穩進,江東政局便也又恢復了平穩,而且由於早前褚翜所主持的整頓政務吏治,壹時間江東竟有壹種政通人和的祥和氣氛。
  對於這壹點,沈哲子倒是持以樂觀,淮南這幾年雖然發展態勢良好,但根基畢竟還在江東。只有江東平穩,江北才有了大舉用事的前提。
  本身就是提前歸來,而且天色也已經不早,沈哲子也就不再召集群僚議事,只與親近幾人稍作閑話,聊壹聊今次歸都人事見聞。正說話間,庾曼之已經帶著沈勁等壹幹少年行入廳內。
  “都入席吧,今日只是私聚場合,庭門家宴,毋須拘禮。”
  眾人上前禮見,沈哲子笑著擺擺手說道。
  這麽壹說倒也真是如此,比如坐在上席的杜赫、陳規、紀友、江虨等人,都與沈家有著直接、間接的親戚關系,王述和謝家也是剛剛結親。這也算是漢唐之際壹個政治特色,無論承平大壹統的世道,還是混亂之世,姻親關系都是政治制度外的壹個重要的補充手段。雖然這種關系並不可靠,但是毫無疑問,有了這層關系之後,也會讓人合作起來更為融洽。
  不過淮南各種規制能夠步上正軌,沈哲子還是要多謝山遐其人。此公入鎮以來,對於淮南法制真是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雖然許多時候甚至都搞得沈哲子下不來臺,或因刑令太酷烈要讓人給他收拾爛攤子,但不得不說,有這樣壹位孤戾死板的屬下存在,令整個淮南都督府風氣都為之大好。
  待到眾人俱都入席,便傳餐進食,也並沒有什麽舞樂之類的娛樂項目。待到用餐完畢,杜赫等幾人因有公務在身便起身告辭。沈哲子則手捧著壹杯茗茶,皺眉沈吟。
  今次歸都,各鎮俱都派出了代表,也趁著這個難得相聚壹地的機會商討了壹下接下來該要如何配合進軍行事。
  過去這幾年的時間裏,淮南都督府雖然大半精力都在屯田、通商等基礎經營上,軍事上並沒有什麽大規模的行動,但也是有著很大的進步。如今他職事所轄六郡之地俱都收復入手,且已經建立起頗為穩固的統治。除了統治地域的面積擴大之外,人口的掌握也獲得了極大的擴充,超過五十萬戶、多達三百余萬的在籍之民。
  其實單純的收復郡縣並不能獲得這麽大幅度的人口增長,畢竟淮南都督府就算再怎麽態度強硬,也不可能將境中鄉宗門戶壹掃而空,盡出人眾。其中相當大的壹部分還是由於羯胡本身內亂,大量流民南逃,而淮南都督府轄區則是南面最好的選擇。
  大量流民的湧入,不獨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還有優質的兵員。雖然淮南都督府壹直在有意控制,但第壹序列的戰卒也已經超過了五萬之眾。可以說,如今的淮南都督府,已經是淮北各鎮軍力最強。
  當然,這也是因為各鎮戰略目標和軍事構架都不相同。比如庾懌所坐鎮的荊州,其實庾懌所接手的本就不是壹個完整的荊州。首先是漢沔、襄陽方面的軍隊,本來就不屬於荊州本部人馬,而是分持於各個軍頭手中。比如如今坐鎮襄陽的桓宣,其人原本是祖約屬下,他所掌握的軍隊也有壹部分屬於原本的豫州軍。還有就是南陽流民兵,梁州漢中流民兵等等。
  這些人原本就是各擁旗號,荊州刺史對他們並沒有直接管轄權,此前陶侃在位,尚可以憑著崇高威望來號召這些人,可是庾懌卻不具備這種號召力。
  此前淮南軍西進南陽,就是為了給庾懌壯威,直接幹掉了南陽流民軍頭中勢力最大的王國。這個王國也是此世最典型的流民帥,自擁部曲或是投南、或是投北,此前奴國大軍南來時,是作為本地人馬進據襄城迎接桃豹,可是隨著奴國潰敗,便即刻投向荊州。甚至當其人兵敗被殺的時候,在其營帳中居然搜出來江東朝廷和羯胡朝廷兩副旗令儀仗,可見這種事做的有多順手。
  這壹役除了收復南陽、幫庾懌震懾沔中軍隊以外,也是沈哲子想要在南陽換上壹個能夠跟自己配合的人選。所以南陽收復之後,譙王司馬無忌便率軍北上,如今南陽與淮南的關系反而較之荊州還要更近壹些。
  當然,這也不是因為沈哲子信不過庾懌,而是因為庾懌眼下還在消化漢沔,以及西進漢中,清掃漢中的地方勢力,對蜀中的成漢進行擠壓。如今荊州北地雖然已經沒有強敵,但是因為有著西面成漢的存在,荊州軍仍然不敢大規模離鎮遠上,也就無從大力配合北伐計劃。
  關於這個問題,庾懌今次歸都也跟沈哲子商討良久,壹致都覺得荊州軍還是要將中心放在上遊兵患。要知道當年中朝統壹之戰就是先破蜀漢,然後占據上遊之勢沿大江壹路而下。雖然成漢未必有那麽大的野心和實力,但如果荊州敢於忽視其存在,大舉參與北伐的話,很有可能會被抽冷子端了老窩。
  如果發生那種事情,江東必將大亂,而沈哲子幾年前大破羯胡石虎在中原所取得的戰略優勢,也有可能會因此蕩然無存。
  當然,淮上各路人馬也不可能壹直就這麽傻等著,等到荊州解決成漢才發動大規模的北伐。所以荊州方面能夠提供的助力,也就只有南陽這壹路人馬。就連襄陽之眾,都需要配合荊州本部對漢中和蜀地的進攻。
  所以,未來北伐的主力,主要還是淮南軍和徐州軍。
  不同於淮南軍的平緩推進,徐州這幾年可謂進取得很,幾路人馬頻頻出擊,基本上已經完成了徐州全境的收復,甚至就連兗州和青州都為徐州兵鋒所掠。
  所以郗鑒這幾年是相當的威風,儼然已成典午朝中軍事第壹人,陶侃去世後所騰出的太尉之位,也被臺城冠給了郗鑒。許多早前便對沈哲子不滿的時人,如今對郗鑒也是加倍的褒揚,甚至將之推許為晉祚復興唯壹之選。
  但這樣的高歌猛進,勢必會造成隱患諸多、根基不穩等大量問題。比如早前活動在泗水區域的奴國舊將劉徵所部亂眾,非但沒有被徹底剿滅,反而頑強存在下來,甚至有逐漸壯大之勢,將要威脅到王師對整條淮水的控制。至於其他的收復區,也都是塢壁林立,鄉野武裝規模仍然不小。
  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情況,壹者是因為徐州眾將都有獵功需求,復疆開土之功本就強於定亂,更樂於去打順風仗而不願攻堅。第二則是郗鑒本身也需要這樣的姿態來鞏固他的權位,他既不像庾家帝戚有著皇太後支持,也不像沈哲子對淮南完全的掌控和江東深厚的根基,自然便需要這種武烈姿態。
  其實私底下,郗鑒對於徐州眼下的虛亢也是有苦難言,如果能選擇的話,他更願意像沈哲子這樣穩紮穩打。所以這壹次歸都的時候,彼此也是深談良久,所達成的共識是下壹步雙方要加深合作,尤其是在軍事上,彼此進行壹個滲透,來降低徐州本身所承受的風險。
  沈哲子正低頭沈吟之際,忽然聽到席中有異響,擡頭看去,只見沈勁正在謝萬等幾個張牙舞爪的人掩護下弓著腰潛向門口,便擡手在案上敲了壹下。廳內頓時安靜下來,沈勁壹時間也僵在原地,過片刻後才轉過身來垂首道:“阿兄,天色已經不早,我們明晨還有早課,實在不耐久坐……”
  “不必忙著退出,先把我交代給妳們的課業都交上來。”
  沈哲子指了指沈勁,然後又望向謝安、陳逵等幾人笑著說道。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