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祚高門

衣冠正倫

歷史軍事

仲夏五月,天青日烈,幾縷細風,難驅暑意。 遠山綿延,有桃李橘杏依山而生,清流潺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77章 朝議反跡

漢祚高門 by 衣冠正倫

2019-5-17 15:12

  “那卞家子這壹支原本也是瑯琊卞氏顯支,其父於中朝曾任遊擊將軍,然而南渡時父兄部曲俱沒於亂軍之中,至於江東後,便漸有無以為繼之態……”
  任球將近來所得對沈哲子詳細匯報壹番,他自己自然不會無聊到要跑去僑郡開拓人脈,對於沈哲子的意圖也不甚明了,但既然吩咐下來,便都壹壹照辦。
  “這年輕人還真有幾分血勇之氣。”
  聽到任球講述目睹那卞章傷人之事,沈哲子便笑語道,對於那卞章所處處境也有所了解。越是動蕩時刻,人心越是健忘,舍命恩義相結,壹時可得壯烈,久而也就漸漸褪色。尤其這卞氏闔族式微,那卞章孤兒寡母,能夠活下來已經算是不錯。
  “武勇之外,這卞章倒也不乏良善。早年在宗中曾領任事,其宗人窮困者有佃種別家田畝者,尋他計數佃租,繼而便引出別家莊人虛收佃租之事。此事鬧得壹時沸騰,因而這卞章便也被開革了任事。”
  任球又笑著從更多側面介紹壹下他所選出的這個卞氏子弟。
  若是不了解時下僑門的生存狀況,對任球所言之事多半要不了解。卞家雖是瑯琊寒門,但因族人眾多,本身也算是瑯琊僑郡中壹個不小的地主,坐擁大量田產,為何其族人還要去佃種別家田畝?
  這也是僑族不得已而為之的壹個惡果,為了保證宗族的凝聚力,要集中闔族之力墾田充作公產。但壹族之中總有親疏不同,許多偏支的族人不能在宗中得到足夠利潤,自身再墾私田又無資本,只能去佃種別家開墾出來的土地,以獲取壹部分額外收入。
  對於整個宗族而言,這自然是不利的,但是對於無米為炊的各家來說,卻又不得不為此。原本大興公產是為了增加宗族凝聚力,結果卻逼迫得族人們產生離散之心。許多南來的僑族,往往都因族人們的這種利益和生存壓力的分歧而分崩離析,逐漸泯於寒微之中。
  本來了解壹下瑯琊卞家這個行將覆滅的家族只是沈哲子壹步閑棋,但是隨著計劃的改變,卻成了壹個比較重要的布置。瑯琊僑門是青徐僑門的標桿,未來沈哲子在都中或要與瑯琊僑門有壹些硬碰硬的較量,政治聲望上自然不占優勢,那也只能轉從別的方面考慮,因而對這壹步閑棋也有了足夠的重視。
  “既然已經有所接洽,稍後家令與這卞章保持壹定聯系即可,不必涉入他家事務太多。”
  吩咐完這壹件事後,沈哲子才又說道:“我三父稍後離都,不知家令府上可曾準備妥當?”
  早先沈哲子許諾讓任球的兒子去沈家家學裏進學,任球也感受到都中彌漫著壹股山雨欲來的凝重氣氛,索性打算妻妾子女壹並送去武康。聽到沈哲子提及此事,他便笑語道:“行裝早已整理好,只等郎主家人起行。”
  又過數日,沈家入都之人行裝打點完畢,自東籬門外起行,轉青溪去往京口。來時規模已經算是宏大,離去時更是可稱壯觀,單單大大小小的舟船便有十余艘,而在岸上尚有數十駕牛車並兩千余部曲。
  自從成親以來,興男公主都未與沈哲子分別太久,想到未來將要分隔千裏壹段很長時間,小女郎便禁不住眼眶泛紅,臨行前壹遍又壹遍威脅沈哲子他若不趕快回鄉便要如何如何。
  沈哲子雖是應著,但卻明白未來應是有很長時間不能見面。他也不擔心這女郎歸鄉後會再生出什麽事情,稍後老爹肯定會嚴密周全的保護好吳興鄉中。
  沈家人如此大規模的離都,恍如壹個信號,頓時在都中營造起壹個讓人略感惶恐的氣氛。因而當沈哲子送別家人歸府之後,馬上便有眾多人家紛紛上門拜謁,想要探壹探沈家人離都可是因為得到了什麽不能宣之於眾的消息。
  沈哲子當然不能直說,只言這不過是自家正常的物資調配而已。但是在言辭之外,神態間終究流露出壹絲對於時局的不樂觀。有壹些敏銳的人家便察覺到這壹絲信號,開始悄悄轉移自家資貨,因而近來建康城外送別蔚然成風。
  沈家所帶起的這股風潮很快便傳入臺城,這不禁讓庾亮大為光火,幾乎已經忍不住要將沈哲子傳入臺城來問問這小子究竟想做什麽。但大事發動在即,他也實在沒有太多精力兼顧這些枝節,因而還是派兒子庾彬做信差,嚴令沈哲子這幾日在沈園大宴賓客以安人心。
  沈哲子得知庾亮吩咐,自是嗤之以鼻,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局勢將要不寧,他才不會傻到給庾亮當槍使將人強留都中,未來真正亂起時給自家招惹怨望。
  因而沈哲子非但沒有大宴賓客,反而將沈園封鎖起來,除了壹些常住其中的人外,並不再接待太多訪客。前日還傳信說什麽若是不安分就滾回吳中去,現在卻想要自己給他做公關,門都沒有!
  九月朔日,朝議之期。
  大殿上,天子居中,皇太後居右,西陽王居左。原本下邊還有壹個位置是給太保王導所準備,但是自從中書執權以來,王太保連臺城都不太履足,至於朝議則更是能避則避。
  西陽王坐在自己專屬的坐榻上,居高臨下望著殿中群臣,臉上掛著淡然矜持笑意。今日朝議第壹個議題便是早前他所倡議的李矩封贈,太常終於討論出了壹個結果,不只是封贈,而且是壹等大贈!
  朝議決定,故修武侯、安西將軍李矩甲胄有勞,因事有功,追贈為鎮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豐陽侯,謚為襄。
  這樣的奉贈結果壹出來,就連西陽王這個始倡議者都不免大驚失色。要知道,李矩在北地雖然力戰有功,但深究下來,終究不免失土之責,即便失土並非人力能阻,但說到底,也只是壹個瑕不遮瑜。況且李矩不過軍旅出身,終非世家舊姓,卻獲壹等美謚,簡直就是超出常理的厚遇!
  當這結果由太常宣讀出來時,殿中眾臣都不免嘩然,有些不能接觸到中樞決意的臺臣紛紛將視線轉向此時立於殿中的各方大佬,見他們都是神態平靜,顯然已經達成共識。有心思敏銳者略壹思忖,便又將視線轉望向殿上的西陽王。
  庾亮看到西陽王臉上的驚詫乃至於尷尬,嘴角隱隱勾起壹絲譏誚。李矩大封確實有助於拉攏北地士心,有助於未來對於北伐的布劃,但相對的,對於時下朝中人心卻難免有所觸動。西陽王要強出頭,反而吸引太多目光,等於給他解了壹次圍。
  接下來的議事內容,西陽王都不太關註,還在思忖李矩封贈規格之事。原本按照他的想,對於這種寒傖武人而言,能請到壹個二等封贈已是難得,因而早先與太常交流時,也遮遮掩掩提了這壹要求。可是現在出來的結果,就連他自己都不能忍受,首先想到的是或許太常會錯了自己的意思。
  這麽思忖著,西陽王視線轉移到太常華恒身上,然而華恒宣布完此事後便退回去,神態絲毫不見波動。
  沒能在華恒這裏獲取什麽有用信息,西陽王的視線便落到其他臺臣臉上,漸漸心中有警惕滋生出來。這封贈超出規格,然而通過的卻又毫無阻滯,實在是平靜的不同尋常……
  心內狐疑不定之際,西陽王耳中忽然捕捉到幾個關鍵詞:“……南頓王心懷不臣,圖謀為逆……”
  聽到這話,西陽王悚然壹驚,轉手望去,只見侍中鐘雅手捧壹份奏書,正立在殿中慷慨力陳南頓王諸多不臣罪狀。
  這、這……
  西陽王忽然覺得思緒嗡的壹聲爆開,繼而聽覺漸漸喪失,視線艱難的轉向皇帝,卻見皇帝低垂著頭,無精打采,懨懨欲睡。再轉向皇太後,只見皇太後那雍容韻致的臉上隱隱有光華流轉。當視線最終落向庾亮時,那英朗臉龐漸漸模糊,只有壹雙眸子越來越亮,繼而化作兩柄寒芒畢露的利劍,向他飆射而來!
  “啊……”
  西陽王捂著心口,仰面躺倒。
  “繼續言奏!”
  庾亮踏上壹步,示意宮人將昏厥的西陽王搬出殿去,繼而轉首立在禦座之下,冷冽視線環視殿中。
  此時在殿中諸多臺臣,其中確有壹部分神態自若,只是側耳傾聽侍中鐘雅宣讀南頓王罪狀。然而卻有更多人臉色卻是驚疑不定,他們此前心中或有此類相關猜測,但也只是閑來幻想而已,但如今事情卻真實的發生在他們眼前:中書察察,將要誅殺宗王!
  由於此前僭越之事,南頓王近來壹直被禁足家中閉門思過,今日同樣沒有參加朝議。這樣單方面的控訴不禁有些讓人感覺乏味,然而鐘雅那平靜語調所吐出的字節卻是字字如刀,要將南頓王置於死地的意圖昭然若揭!
  “恭請皇太後陛下聖訓!”
  等到鐘雅將那長長奏書讀完,不待群臣開口,庾亮便轉過身去,對著殿上禦座下拜道。
  小皇帝頭顱幾乎已經垂到案上,他實在不喜歡朝議的氣氛,枯坐在這裏太無聊。別人就算要說什麽,不是對大舅說,就是對母後說,有時候聽到什麽奇趣事情,他想插嘴,旋即便會被母後嚴厲逼視過來。久而久之,便練成了人在殿中,心在旁處的本領,身外之聲,充耳不聞。
  “此事交由中書、三公並廷尉查證。南頓王乃宗中長者,若查實有虛,切勿相擾。”
  皇太後看壹眼對如此大事都置若罔聞的兒子,心中不免嘆息壹聲,這個皇帝究竟何時才能長大啊!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