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9章 書生習氣
策行三國 by 莊不周
2019-5-17 15:01
蔡邕楞了壹下,沈吟良久,轉頭看著書架,眼神狐疑。“這是《商蟲篇》啊,妳什麽時候放回來的?”
孫策頓時緊張起來,註視著蔡琰。蔡琰笑而不語,慢條斯理的剝著手裏的橘子,掰下壹塊,塞進蔡邕的嘴裏,眼神如飛刀,刺得孫策心裏壹慌,嘴角似吳鉤,砍得孫策懊悔莫及。
壞了,被蔡琰識破了,這金子算是白花了。
“將軍,妳這麽做,太不厚道了吧?上次在講武堂學生面前調侃公瑾,這次又在我阿翁的弟子面前考他這麽生僻的文章,妳這是什麽意思?”
孫策靈機壹動,立刻明白了蔡琰的意思。這不是為蔡邕打抱不平,這是為周瑜討還公道啊。他嘿嘿壹笑,擠擠眼睛。“昭姬,妳這可就錯怪我了。妳說我這讀書少的人,為什麽要在講武堂當眾演講,這不是自取其辱嘛?可是這有什麽辦法呢,開設講武堂,重提尚武之風,就像提倡女子入仕壹般,是為天下先,非議者甚夥,妳不講,我不講,任由流言四起,豈能心安?”
蔡琰眼珠壹轉。“我沒有說妳不該去講,我只是不明白妳為什麽要調侃公瑾。”
“我那可不是調侃,我是有意而為之。”孫策壹本正經地說道:“為什麽會有那麽多人反對女子入仕?什麽男尊女卑、陰陽有序,都是狗屁,他們就是怕自己不如女子,被女子反壓壹頭,以後不能在家裏橫行霸道。我以公瑾為例,就是向他們證明,女子弱,不代表男子就強,女子強,也不代表男子就弱,他們心虛,不願讓女子出仕,說白了還是自己弱。若是人人如公瑾壹般自強自信,又何懼女子出仕?妻子有才,不更顯得丈夫有胸懷麽。”
蔡琰忍俊不禁,含笑道:“將軍果然非等閑人,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
孫策哈哈壹笑。“過獎,過獎。”
蔡邕沈下臉,瞪了蔡琰壹眼,咳嗽壹聲:“昭姬,不可放肆。”
蔡琰吐了吐舌頭,說道:“阿翁,《論衡》我已經還回來了,忘了告訴妳。”說完,似笑非笑的瞥了孫策壹眼,起身到內艙去了。
蔡邕沒有再說什麽,接著背了起來。“遂入夷狄。所集鄉縣,以千百數,當時鄉縣之吏,未皆履畝。蝗食谷草,連日老極,或蜚徙去,或止枯死,當時鄉縣之吏,未必皆伏罪也。夫蟲食谷,自有止期……”
孫策松了壹口氣,示意諸葛亮繼續。虞翻拿來的書稿中有壹篇王充的自序,裏面提到全書共有壹百零八篇,但盛憲等人收集到的文稿只有八十余篇,有些篇目也不全。孫策和蔡邕相處時間比較長,知道這老頭雖然學問淵博,但文人惡習也不少,他得到《論衡》之後秘不示人,知道他讀過《論衡》的人都非常少,貿然去問,他很可能推說沒讀過,壹口回絕,就算用其他條件,他也未必肯和盤托出。
孫策沒辦法,想來想去,想出了這個辦法。當然,這有壹個前提,他需要壹個強記能力出眾的人,聽蔡邕背過壹遍之後,他要能記住這些內容,以便回頭及時默寫下來。這個任務就交給了諸葛亮。諸葛亮當然很聰明,但能不能完成這個任務,他其實心裏也沒底。諸葛亮讀書向來不講究死記硬背,而是追求貫通大義,這個任務對他來說其實有點勉強。本來虞翻更合適,但虞翻壹出現,蔡邕就會警覺,而且虞翻在講武堂太囂張,惹得蔡琰很不高興,孫策沒辦法,只好退而求其次。
費了半天功夫,讓蔡邕將讀過的《論衡》背了壹遍。蔡邕見過的書稿也不全,他讀過的大概有九十多篇,離完本還有不小的距離,看起來要補全是太不可能了。
等蔡邕背完,孫策借口金子帶得不夠,讓諸葛亮回去再取。諸葛亮匆匆走了。蔡邕很得意,看著金子,瞥瞥孫策,壹副大獲全勝的得意。孫策也沒理他,說了幾句閑話,起身告辭,急著回去看結果。下了飛廬,正準備上等候在壹旁的小船,蔡琰從壹旁閃了出來。
“將軍好手段,不愧是名將,虛虛實實,機變百出。”
孫策哈哈壹笑,拱拱手。“什麽名將,雕蟲小技耳,我欠妳壹份人情。”
“虞翻突然來此,就為此事?”
“任務之壹。”孫策把盛憲等人編撰《論衡》的事大致說了壹遍,最後特別說明了壹下《論衡》的意義。《論衡》不同於那些解釋經傳的書,這是壹種有創見性的思想,盡管有瑕疵,卻是難得的清醒思考。
蔡琰靜靜地聽著,等孫策說完,她打量著孫策。“這是將軍自己讀後觀感,還是虞翻的推崇之辭?”
孫策張開口,卻不知道如何回答。要說讀後感,他其實並沒有通讀過《論衡》,勉強冒充,蔡琰幾句壹考就能讓他露原形,要說是虞翻的推崇之辭,也不盡然,說不定反而激起蔡琰的反感,弄巧成拙。
“都不是。”孫策眼珠壹轉,忽然計上心頭。“其實是我的壹點私心。”
“怎麽說?”
“江東偏僻之地,向來被妳們這些中原人鄙視,我想印行《論衡》,證明我們江東也有所創見,並非刀耕火種之地,茹毛飲血之人。”他笑道:“以妳們父女的才華,似乎不必要擔心吧?”
蔡琰忍俊不禁,轉過身,靠在欄桿上。“既然將軍這麽說,我如果再有所隱瞞,反倒顯得小家子氣了。當年抄錄的《論衡》書稿在宛城。家父抄錄之後,經常研讀,寫了壹些評語,我本來準備整理壹下,壹直沒抽出時間來。妳如果需要,我讓人回去取來。”
“那可太好了。”孫策正中下懷,連聲稱謝。
“妳不要謝我,這是我力所能及的事。”蔡琰輕嘆壹聲:“我只有壹個要求。”
“妳說。”
“將來書稿完璧,不能忘了家父的壹份心血。”
孫策迎著蔡琰的目光,心領神會。蔡琰攔不住《論衡》的印行,也不想蔡邕因為這件事留下汙點,所以才主動配合。“這是自然。”
蔡琰點點頭,轉身準備離開。孫策忽然想起壹件事,又叫住了她,把虞翻帶來壹份《天下至道談》註本的事告訴她。蔡琰很是驚訝,沈吟了片刻,點點頭。
“想不到這狂生倒是個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