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吳霸春秋

迷惘的小羊羔

歷史軍事

公元前513年,吳國,五湖(太湖)。
千帆競走,波濤滾滾!
在煙波浩渺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022章 大吳高壓政策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5

  “啊,這……”
  鄧析的此言壹出,朝堂之上的公卿百官,都不由得瞠目結舌,異常震驚。
  他們原以為範蠡夠狠了,沒想到鄧析比範蠡更狠,做得更絕。
  將番邦異族的書籍、歷史遺跡全部毀掉,這不是相當於把人家的文化思想毀掉嗎?
  沒有歷史文化的民族是毫無底蘊的,到時候他們就只能被迫接受大吳這個天朝上國的“洗禮”了。
  “陛下,鄧大人所言,大繆也!”
  曾點驚慌失措的站了出來勸諫,向慶忌進言道:“壹個民族的歷史文化,是其安身立命之本。”
  “如鄧大人所言,要燒掉番邦外夷的各種書籍,毀掉他們的所有歷史文化之遺跡,臣唯恐天下大亂,各個藩王國的異族難免舉世叛亂啊!”
  “陛下!請三思而後行!”
  曾點與鄧析在這個事情上,發生了嚴重分歧。
  朝中的公卿百官也不由得面面相覷,陷入了沈思。
  他們不敢貿然發言。
  因為搞不好,帝國會因此鑄成大錯,導致天下皆反,他們也就成了大吳的千古罪人。
  “文種,妳有何看法?”
  慶忌把目光放在了尚書令文種的身上。
  大吳推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尚書令、中書令和侍中就相當於丞相了,尤其是作為尚書令的文種,乃是具體的“執行者”,是名副其實的“相國”,百官之首。
  在這種事情上,文種怎能置身事外?
  對於這樣膽小怕事的文種,慶忌也是有些不滿的。
  文種的心裏咯噔壹下,頗為頭疼,卻還是想了壹下,硬著頭皮向慶忌進言道:“陛下,臣以為,要想同化諸藩王國治下的番邦異族,絕非易事,也不可操之過急。”
  “以臣之見,範大人的第壹條對策,甚好。”
  “雖然見效太慢,卻也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哼,荒唐!”
  鄧析很是不屑的瞥了壹眼文種,揮了揮手道:“範大人的第壹條對策,到最後絕不可能成功的。”
  “何以也?”
  “因為以常規的方法,見效如此之慢,二三子可知曉要多少年時間?”
  “三十年?五十年?壹百年?還是三百年?”
  “這其中又會發生怎樣的意外?”
  鄧析的話語,點到為止。
  有壹句話,鄧析沒有說破,但是朝堂之上的公卿百官,基本上都知道。
  什麽話?
  那就是等慶忌百年之後,諸藩王難免會尋求獨立,不再向大吳皇帝履行朝貢、出兵、更役等義務,到時候偌大的壹個帝國,恐怕會立刻就分崩離析了。
  壹旦大吳帝國的宗藩體系陷入崩潰,單純的依靠士子們遊學,去諸藩王國鼓吹大吳作為天朝上國的文化,也根本靠不住。
  “呵呵。”
  曾點冷笑道:“鄧大人,妳所考慮的未免太過長運了壹些。”
  “別的事情我不清楚。然,壹旦在諸藩王國推行這種滅絕他人文化的政策,則番邦外夷必反。”
  “到時候,這樣的罪過,妳擔待得起嗎?”
  聞言,鄧析也是毫無懼色,坦然道:“曾大人,妳當我們大吳的駐軍是吃素的嗎?”
  “只要諸藩王國的番邦外夷敢叛亂,我大吳的虎狼之師,定能迅速鎮壓。不服者,殺!”
  鄧析的這壹番話語,說得霸氣側漏,只是讓朝中的公卿百官,都不禁皺了皺眉頭。
  鄧析,毫無疑問是此時大吳朝中的鷹派人物。
  文種、曾點、曾參、左丘明等人,則是屬於鴿派。
  壹直保持中立的則是範蠡、伯嚭這些人。
  作為鷹派,鄧析的做法未免太過偏激了壹些。
  “笑話!”
  曾參手持牙笏站出來,力挺自己的父親曾點,沖著鄧析大聲道:“鄧大人,妳好歹是壹代名士,天下罕見的智者,為何就想不透這壹點?”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這些年來,寧、遼、塞、南、扶桑等諸藩王國發生的叛亂還少嗎?”
  “叛亂是此起彼伏,幾乎是從未停止過。”
  “這期間不知道死了多少吳人,死了多少番邦外族!”
  “殺戮過甚,終究是有傷天和,必遭天譴吶!”
  “壹味地殺戮,是永遠都無法徹底解決問題的!”
  聞言,鄧析瞇起了眼睛,以壹種頗為不善的目光看著曾參,道:“曾參,不知道妳有何見教?”
  “見教不敢當。”
  曾參搖了搖頭道:“我也是贊同範大人的第壹條計策。”
  “以教化之功,同化異族,使其數十年後,百余年後,成為我大吳的壹分子,從此合同壹家,豈不美哉?”
  鄧析淡淡的笑道:“曾參,汝所言,太過癡人說夢了。”
  “妳曾經到西方遊學,應該了解西方那些番邦外族的秉性如何。”
  “如果以常規的方法進行教化,數十年,上百年的時間,時移世易,恐怕也同化不了他們吧?”
  曾參慨然道:“正因為我比較了解那些番邦外夷的秉性,所以,才認為更不能以偏激的手段,去同化他們。”
  “如若不然,我大吳極有可能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眼看著鄧析又跟曾參起了爭執,慶忌擺了擺手,示意他們稍安勿躁。
  具體要怎麽做,慶忌已經有了想法。
  他不能把這種歷史遺留問題,扔給後繼之君去解決。
  不然,他們就算是能力再強,也會把事情搞得壹團糟。
  “朕意,先在壹部分藩王國試行,推行《易文令》,使諸藩王國的番邦外夷書同文,統壹語言。”
  “等確有成效之後,再逐步推廣。”
  慶忌做出這樣的決定,也是經過壹番深思熟慮的。
  畢竟,茲事體大。
  誰都不敢保證,壹旦慶忌強行讓諸藩王國統壹語言,統壹文字,再把別人的歷史文化全部毀掉,會造成怎樣不可彌補的後果。
  這事兒,不能操之過急。
  “文種。”
  “臣在!”
  “由妳負責起草《易文令》,具體就按照範蠡、鄧析所言。”
  慶忌的眼中閃過了壹抹寒芒,道:“諸藩王國之各地城邑,至少設壹官學,每隔兩天講課壹次,凡是番邦外族,男女老幼都必須要到場聽講。”
  “壹年之後,說不清吳語,還說著舊有語言的人,壹經發現,壹律掌嘴二十,罰錢壹千。”
  “寫不出吳字而寫著原來文字的人,壹律打手三十,罰錢壹千。”
  “累計三次過後,不說吳語者割舌頭,不寫吳字者剁手。”
  “藩王國之官吏,還是說不清吳語,寫不好吳字的,壹律免職。”
  “另外,在保留備份,送到金陵典藏室之後,焚毀番邦異族之各類書籍,其歷史遺跡,如石碑、宮殿等等,全部拆除!”
  “諾!”
  文種硬著頭皮答應了下來。
  可想而知,慶忌這麽做,會引起怎樣的後果了。
  不過,長痛不如短痛!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