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重生之吳霸春秋

迷惘的小羊羔

歷史軍事

公元前513年,吳國,五湖(太湖)。
千帆競走,波濤滾滾!
在煙波浩渺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13章 分封改制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3

  這時,坐在壹側的孫憑出聲道:“大王,臣以為,昔日管仲變法,仍有不少值得吳國借鑒之處。”
  “如齊國所建立的國儲糧制度,即由國府購置囤積大量米粟谷物,其數量足以控制市場糧價之波動,以達到豐饑平衡之效!”
  “善。”
  慶忌微微頷首,表示贊同。
  當年管仲在齊國建立的國儲糧制度,足見其對糧食十分重視。
  他不容許任何人操縱糧價,嚴禁在饑荒之年利用糧食買賣欺壓農民,糧價波動必須由國家掌控!
  在農耕時代,這壹舉措無疑非常重要的!
  此外,管仲還是壹個善於運用價格杠桿來調節經濟和增加國家收入的高手。
  他曾舉例說,若是國家掌握了大量的布,即不必再征布稅,而要征於原材料麻,麻價因課稅漲十倍,布價就可能因此而上漲至五十倍!
  同理,若是國家掌握了大量的織帛,就可征課原材料絲的稅,這樣又可使織帛的價格上漲十倍。
  在對外貿易上,管仲還主張根據不同的情況來控制商品價格,即“因天下以制天下”。
  如果外國商品的質量高過本國,就提高該商品在本國的銷售價格,以控制外國商品的輸入。
  如果要鼓勵出口,就要壓低出售價格,“天下高而我下”。
  管仲的思想,無疑不包含著經濟學的理論知識,影響深遠!
  “大王,臣以為還應當在國儲糧制度的基礎上,推行平糴法。”
  計然朝著慶忌作揖道:“將好年成分為上、中、下三等,壞年成也分為上、中、下三等。”
  “豐收年按年收成的豐收情況,國府收購多余的糧食。”
  “歉收年則按歉收的程度,國府拿出購置的糧食,平價賣出。”
  “上等歉收年賣出上等豐收年收購的糧食,中等歉收年賣出中等豐收年收購的糧食,下等歉收年賣出下等豐收年收購的糧食。”
  “如此,雖遇饑饉水旱,糴不貴而民不散,只有民不散,社稷才能鞏固,興旺發達!”
  聞言,慶忌微微頷首,向來崇拜計然的範蠡,更是不由得贊嘆道:“右丞相所言極是。”
  “治田勤謹,則畝益三鬥,不勤,則損也如之!我吳國若是能推行此等平糴法,必可盡地力之教,讓農人勤於耕作,極力勞動!”
  “善。”
  慶忌早就準備在吳國推行平糴法,所以計然這壹提出,立馬通過決議!
  但,這還僅僅是吳國在經濟上的變法改革。
  慶忌銳意進取,自然不會簡單的滿足於此!
  旋即,慶忌環視壹周,看著坐在陛臺之下的季劄、計然、範蠡等七名大臣,緩聲道:“二三子,寡人還準備在我吳國推行縣制。”
  “我吳國現有吳都、泓上、梅裏、沒、延陵、南武、雲陽、朱方、淹、武原、陘、檇李、禦兒、汭、桐、鴆茲、岸、長岸、鵲、庸浦,共二十座城邑。”
  “寡人之意,改城邑為縣,凡二十縣,設縣令以主縣政,設縣丞以輔佐縣令,設縣尉以掌管軍事。縣下轄若幹鄉、都、亭、裏,各置壹長!”
  “同時,更易原有之分封制,原來享有封地采邑之公卿大夫,保留對其地之征稅權,即食邑,而不得再治理其地,或豢養私兵。”
  此言壹出,頓時滿座皆驚!
  “大王,萬萬不可!”
  太宰季劄不得不硬著頭皮勸阻道:“大王欲推行縣制,可。然更易舊有之分封制,剝奪各地卿大夫之權,斷斷不可為之!”
  “大王若執意如此,唯恐國中生亂,公卿大夫人心惶惶矣!”
  吳國更易分封制,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分封制又稱封邦建國,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周王朝的統治。
  其分封的對象和做法是將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異姓功臣貴族、同姓王室貴族、先代帝王後代和遠氏族部落首領)分封到各地去做諸侯,建立諸侯國。
  被封諸侯的義務則是要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周王室貢獻財物,若有需要派兵隨從周天子作戰!
  而周王室先後分封的重要諸侯國有:魯、齊、燕、衛、宋、晉等。
  分封的作用無非是鞏固周王朝的統治,對外拓展疆域。
  分封制在壹開始,的確起到了極大的作用,至少各大諸侯國都能做到守土開疆,拱衛周天子。
  只是,隨著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諸侯國為爭奪土地、人口及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不斷進行兼並戰爭,天下形成了諸侯爭霸的局面。
  葵丘會盟,“尊王攘夷”的齊桓公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認,標誌著分封制崩潰!
  饒是如此,此時分封制依舊是十分盛行的。
  最突出的莫過於晉國與楚國,這壹南壹北兩個霸主大國,之所以能長盛不衰,不外乎國內所推行的分封制起到的積極作用。
  蓋因早在周初,周天子分封諸侯的時候,諸侯有權管理封地內的居民,有權將自己的封地以及黎庶分封給自己的親族或功臣,他們是為諸侯的卿大夫!
  卿大夫再將土地和人民分賜給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壹級承擔作戰等義務。
  這樣層層分封下去,形成了貴族統治階層內部的森嚴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簡而言之,就是“我臣子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每壹個封君,在其封地內,都相當於國君,享有征稅權、征兵權、治理權等等,分走了國君的不少權力,這讓慶忌如何能容忍?
  他需要將吳國的國力,最大限度的利用起來!
  而不是跟晉國、楚國壹般,空有強大的軀殼,卻好似臃腫不堪的胖子壹樣,使不出原來的多少氣力。
  但,慶忌自己心裏都十分清楚,若要改變吳國原有的分封制,殊為不易。
  吳國不同於晉、齊、魯、衛等中原列國那般,分封的公卿大夫勢力犬牙交錯,幾有尾大不掉之勢。
  可是,吳國的卿大夫壹樣不少,想將他們的封地壹壹取締,建立縣制,恐怕少不了壹番艱難險阻!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