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吳霸春秋

迷惘的小羊羔

歷史軍事

公元前513年,吳國,五湖(太湖)。
千帆競走,波濤滾滾!
在煙波浩渺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628章 王位傳嫡不傳賢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奉天殿上,孫武、範蠡、伍子胥、文種等大臣,看著爭執不休的吳國本土派系群臣,以及越國派系、儒家派系的群臣。
  都是壹副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的模樣,很是淡然。
  正所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吳國的朝堂上,有四大派系,分別是吳、楚、齊、越。
  別看範蠡、伍子胥出身於楚國派系,其實不會參與進去這種嫡庶之爭。
  為何?
  因為他們所支持的公子繁,都不在這壹次的嫡庶之爭中。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吳國的太子,會在公子鴻、公子恒二人中產生。
  既然如此,他們又何必摻和進去?
  “夠了!”
  看見偌大的朝堂上,壹眾公卿大夫都毫無風度的吵成壹鍋粥,慶忌旋即大手壹揮,朗聲道:“都少說兩句!”
  “……”
  慶忌這壹發言,原本還在爭論不休的孔丘、鄧析、勾踐等人,這才三緘其口,默不作聲下來。
  “計然,妳說。公子恒與公子鴻,何人可當儲君之位?”
  慶忌將目光放在了太宰計然的身上。
  作為吳國的太宰,計然是百官之首,話語權極大。
  只是計然出身於宋國,壹度曾久居於楚地,所以置身事外,不摻和進去。
  現在,既然慶忌發問,計然又怎能不發言?
  計然暗暗思索片刻,旋即回答道:“大王,臣以為,公子恒為大王之嫡長子,允文允武,勇冠三軍,能治軍也可治國,可堪大任。”
  “公子鴻雖是庶出,卻也是仁德愛民,孝順父母,愛護兄弟,有容人之量也。也可堪當大任!”
  滑頭!
  慶忌忍不住暗暗笑罵壹句。
  計然這廝,真的以為自己能置身事外嗎?
  不可能!
  慶忌瞇著眼睛道:“太宰,依妳之見,公子恒與公子鴻之才德,孰優孰劣?”
  “這……自然是公子鴻略勝壹籌。”
  計然低著頭,很是尷尬的承認了。
  實際上,公子鴻的才幹、品行,吳國的朝野上下,早就是人盡皆知的。
  公子恒在德行上,的確比不上公子鴻。
  至少名氣有所不如。
  不過,優秀歸優秀,儲君之位,並不是說德才優異就能勝任的。
  “如此說來,妳是認可公子鴻出任儲君之位?”
  “這……”
  計然是欲言又止。
  偌大的朝堂上,二百多個大臣的目光,都不約而同的匯聚到了計然的身上。
  這可是跟燙手山芋壹樣。
  計然壹時間是如坐針氈,坐立不安。
  少頃,計然終於是長舒壹口氣,朝著慶忌躬身行禮道:“大王,臣有壹言,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但說無妨。”
  “昔日,周幽王聽信寵妃褒姒的讒言,廢掉王後申後及太子宜臼,立褒姒為後,立褒姒之子伯服為太子……”
  計然硬著頭皮道:“周幽王寵愛褒姒,廢長立幼,廢嫡立庶,以有禍亂,大王應該引以為戒。”
  “善!”
  還不得慶忌發言,禦史中丞鄧析便進言道:“大王,太宰所言極是!”
  “且不說周幽王之故事,昔日的王子朝之亂,迄今為止,也不過二十余年,歷歷在目!”
  “當年周景王初立嫡長子姬猛為太子,然,王子猛生性懦弱,缺少威儀。而庶長子王子朝卻有勇有謀,有王者風範。”
  “周景王欲廢王子猛而立王子朝為太子,但大臣單旗等人竭力反對,認為太子廢立乃國之大事,王位傳嫡不傳賢。”
  “周景王未及頒詔而暴病,自知必死,以大夫賓孟為顧命大臣,遺詔傳位於王子朝。及景王崩,周室東西兩王並立,有多年之禍亂!”
  “大王!”
  頓了壹下,鄧析又是壹副痛心疾首的表情,道:“諸公子爭寵以奪嫡,大臣們視廢立為兒戲,此為國家內亂之禍根!”
  “請大王引以為戒!”
  殺人誅心?
  鄧析所提出的王子朝之亂,可謂是血淋淋的例子,周王室的慘痛教訓。
  何其相似?
  慶忌好比昔日的周景王,公子恒是為王子猛,公子鴻是為王子朝。
  但,也不可同日而語。
  畢竟公子恒的能力分外出色,不是公子猛所能比擬的。
  再者說,公子恒背後的勢力,是越國派系,又有著嫡出的天然優勢,這地位可謂是比較穩固的。
  但,公子鴻同樣是不差。
  公子鴻背後的勢力是吳國本土的老世族大臣,還有以孔丘為首的儒家出身的卿大夫。
  “伍員,妳有何看法?”
  慶忌決定詢問壹下伍子胥的意見。
  畢竟,伍子胥現在是大司馬,位高權重,話語權不小。
  尤其是在軍中,伍子胥的話語權更大!
  聽到慶忌的發問,伍子胥則是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大王,臣以為,當立公子鴻!”
  “古之殷商,自中丁以來,廢嫡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從而造成‘比九世亂’、‘諸侯莫朝’的局面。”
  “殷商後期,兄終弟及制為父子相承制代替。”
  “如帝乙的長子微子啟生在微,封為子爵,名啟。”
  “因啟的母親身微,非正宮,因此啟雖為長子卻不能承襲帝位。”
  “帝乙的幼子辛(即紂王),因其母是正宮,嫡出,故繼承了殷商的帝位……”
  “我吳國的新王,必須是壹位可以繼往開來的賢君雄主,因而立公子鴻,較為合適。”
  實際上,伍子胥同樣是存在壹些私心的。
  不論是公子恒也好,公子鴻也罷,在伍子胥看來,都比較適合擔當大任,成為吳國的儲君。
  只不過,公子恒銳意進取,公子鴻則是善於守土開疆。
  作為壹代名將,伍子胥自然是更加看好公子恒。
  只是慶忌向伍子胥征詢意見,真的是在乎伍子胥的看法嗎?
  不。
  慶忌不過是在試探壹下,伍子胥究竟有無私心而已。
  伍子胥提出微子啟、帝辛作為例子,意欲何為?
  就是在隱晦的告訴慶忌。
  微子啟為帝乙的庶長子,仁德有方,能屈能伸,可能比嫡子帝辛更適合擔任殷商的帝位。
  伍子胥這是在以退為進!
  反著來!
  這微子啟是何許人也?
  他是商紂王的庶兄,為商湯的十六世孫,宋國的始祖。
  此外,微子啟還是時姓的祖先。
  昔日,紂王荒淫無度,微子啟數次勸諫,紂王不聽,微子轉而與太師、少師討論如何面對這樣壹個現實。
  太師、少師從殷民族的未來出發,勸其逃亡。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