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列國行變法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在吳國進行壹番改革,大搞福利政策,以施恩於民,收攏人心的時候,北方列國,也都在緊鑼密鼓的展開變法改革事宜。
首先進行變法的,是趙國。
吳王慶忌二十年的時候,新立的趙國,便在趙鞅的推動下,厲行變法。
趙國幾乎全盤效仿了吳國早期的變法政策,在政治上,趙鞅廢止了世襲貴族特權,選賢任能,賞罰嚴明。
經濟上,主要實行盡地力、平糴法。
在軍事上,趙鞅如法炮制,推行二十級軍功爵位制,並組建新軍。
經過壹年的時間,趙國的變法初見成效,韓國、魏國也緊隨其後,全盤照搬各種有關於新法的政策,大力推行。
韓、趙、魏三國,屬於六晉之壹,適才初創,國內的貴族都是自己人,幾乎都是同宗的叔伯兄弟。
他們又迫於霸主吳國的強勢,所以“三晉”的變法,並沒有遭到太大的阻力。
變法得較為徹底的,當屬趙鞅。
因為趙鞅是壹個有著鐵血手腕的梟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壹些反對他進行變法,甚至是從中阻撓的人,都已經被趙鞅處死,以儆效尤。
三晉進行轟轟烈烈的變法改革時,鄭伯姬勝不甘落後,重新啟用駟歂為執政大臣,厲行改革。
姬勝也想跟吳國壹般變法,以此來富國強兵,奈何鄭國不同於韓、趙、魏三晉這樣的初立之國,朝氣蓬勃。
從內到外有著壹種垂暮之氣的鄭國,難以變法。
當姬勝想收回卿大夫們的封地,改以食邑的時候,便遭到了罕氏和駟氏兩大卿族,以及眾多老世族的強烈反對。
折騰了大半年時間,徒然無功後,姬勝終於認清現實。
但,姬勝還沒有放棄,於是罷黜了駟歂,改以魏人陽子居為上卿,主持變法,同時大膽啟用原本遭到其他家族被排擠而衰落的卿族。
陽子居主張以法治國,實行進壹步改革,並汲取道家“君人南面之術”加以改造,提出了壹整套修術行道、內修政教的“術”治方略。
陽子居在鄭國變法改革,第壹步就是整頓吏治,加強君主集權統治。
在姬勝的支持下,陽子居首先向挾封地自重的罕氏、駟氏兩大強族開刀。
果斷收回其特權,推毀其城堡,清理其府庫財富,充盈國庫。
這不但穩固了鄭國的政治局面,而且使鄭國實力大增。
與此同時,陽子居還大行“術”治,任用、監督、考核臣下,整頓吏治。
隨後,他又向姬勝建議整肅軍兵,並主動請命,自任鄭國上將軍,將貴族私家親兵收編為國家軍隊,與原有國兵混編,進行嚴酷的軍事訓練,使鄭軍的戰鬥力大為提高。
不僅如此,為富國強兵,陽子居還極力主張鄭國的黎庶多開荒地,多種糧食,且鼓勵生育。
同時,他還重視和鼓勵發展手工業,特別是兵器制造。
其余齊、秦、宋、衛、魯等國,迫於自身的國情,不敢動輒變法,觸犯老世族的利益,卻也紛紛進行了壹番改革。
如鼓勵生育,發展生產,操練兵馬,招賢納士等等,都或多或少的借鑒了吳國此前的變法事宜。
秦人也是跟吳國、三晉壹般,設立了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又不惜血本,精進武器裝備,使秦軍的戰鬥力上了不止壹個檔次。
……
吳國都城,金陵。
此時,在滋德殿當中,慶忌坐在陛臺之上,正襟危坐。
太子恒、公子鴻、國尉孫武、禦史大夫範蠡、太宰計然、大司馬伍子胥、左丞相文種、右丞相伯噽、大行令陽虎、禦史中丞伯噽十個吳國的肱股之臣,都坐在兩側,眉宇間都是壹種較為凝重的神色。
現在,天下列國,除了壹些彈丸小國,吳國的附庸國之外,基本上都在進行變法改革了。
這是可以預見的事情。
畢竟,霸主吳國給予北方列國的壓力太大。
若不變法,列國終有壹日會被吳國吞並。
不變則亡!
難道趙鞅、姬勝等人都是蠢材嗎?
不,不是!
所以他們才會發憤圖強,救亡圖存!
“二三子,這陽子居是何許人也?寡人何以未曾聽說過此人?”
慶忌頗為疑惑。
在韓、趙、魏、鄭四國轟轟烈烈的變法中,三晉基本上全盤效仿了吳國,沒有多少新意。
唯獨這鄭國的變法,有所不同。
變法,都是極為激進的,所以其余國家只能說是“改革”,而非變法……
範蠡回答道:“大王,臣跟這陽子居打過交道。”
“此人是老子的高足,精通刑名之學,兼具道、儒,學術頗雜,他曾在稷下學宮入讀,定居於金陵多年,攻讀各家之學,時常手不釋卷。”
“臣與陽子居壹番交談,知其暗藏大誌,雖已打算舉薦他為孝廉,在吳國出仕,他卻不為所動,執意要前往中原列國,以求取功名,壹展所長。”
“大王,臣使社稷損失壹大才,此乃臣之過也,請大王降罪!”
聞言,慶忌淡淡的笑道:“範蠡,汝何有罪過?”
“陽子居的心不在吳國,何以使他為寡人效力?”
這個事情,的確是怪不得範蠡的。
正所謂人各有誌。
範蠡無法勸住陽子居留在吳國效力,留不住陽子居,如之奈何?
話說,稷下學宮不愧是專門培養人才的搖籃。
人才濟濟!
只是有的人才,不壹定能為吳國所用。
人才流失,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倒不是吳國的君臣沒有識人之明,而是眼下的吳國,的確沒有太多的官位空著。
似陽子居壹般,心比天高,追求壹國卿相的人,在吳國固然能出人頭地,卻有成為卿相的機會嗎?
基本上……沒有!
吳國的朝堂競爭過於激烈,經天緯地之才都不知凡幾。
陽子居待在吳國,可能連壹個九卿的官位都得不到。
慶忌應該比較慶幸,吳國的稷下學宮,沒有跟戰國時期的魏國壹樣,淪為他國的“人才培養基地”,來壹個“魏才秦用”……
陽子居而今在鄭國搞術治,推行變法,在慶忌看來,不過是適逢其會罷了。
對此,慶忌心中只是略感遺憾。
甚至於,慶忌隱約之間,已經能預見鄭國覆滅的前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