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吳霸春秋

迷惘的小羊羔

歷史軍事

公元前513年,吳國,五湖(太湖)。
千帆競走,波濤滾滾!
在煙波浩渺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883章 華夏之龍脈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慶忌巡視完還在建造過程中的上郡的直道、馳道以及長城後,又專門來到吳陽武疇的遺址上,祭祀黃帝!
  吳陽是什麽地方?
  延安!
  此地北連榆林,南接關中鹹陽,東隔大河與魏地的臨汾、呂梁相望,西鄰慶陽,在歷史上有“三秦鎖鑰,五路襟喉”之稱。
  據說黃帝死後,屍體被被埋葬在了吳陽的橋山。
  不過,這個時候並不是“黃帝陵”,而是“吳陽武疇”……
  “畤”是指華夏古代帝王專門用來祭祀天神上帝的地方,指神到此止的意思。
  在殷商時代,“畤”就被廢除了。
  不過,之前秦人又開始建“畤”和在“疇”的祭祀活動。
  話說秦襄公成為諸侯後,認為秦氏能夠從壹個馬官到顯場成世的諸侯,除了自身牧馬的功勞外,還有天帝神靈的保佑。
  為了感謝神,他決定仿效古帝王們建“畤”以祭祀。
  於是,秦襄公在封地南部建“西畤”以祀白帝(少昊)。
  秦文公繼位後的第三年,他通過占蔔,遷都於汧渭,第十年也仿照秦襄公在都地東北建“鄜畤”,也祀白帝。
  秦宣公的時候,在渭南建了“密畤”,從祀青帝……
  “做人,不能數祖忘典。”
  “寡人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諸神當祀者,各以其時禮祠之如故。”
  橋山的山麓之下,慶忌看著在場的大臣們,語重心長的道:“王帝之尊屬黃帝,可先輩們建的‘畤’多是祀白帝的,應該建祀黃帝的‘畤’。”
  “吳啟。”
  “兒臣在!”
  “妳為上郡郡守,當在遠古黃帝建的吳陽武畤廢址上建上疇以祀黃帝,再建了下畤以祀白帝。另外,再建造壹座軒轅廟,供後人祭祀黃帝。”
  “諾!”
  公子啟當即答應下來。
  慶忌這是幹了歷史上秦靈公幹的事情。
  現在,秦國都已經被慶忌覆滅了,哪裏有秦靈公什麽事情?
  黃帝是華夏的始祖,慶忌尊敬他,所以祭祀壹下,為他修繕陵墓,供世人以及後來者瞻仰,也是應該的。
  黃帝聯合炎帝打敗蚩尤後,由華族部落聯盟首領成為天下共主,使華夏民族由蠻荒時代跨入了文明時代。
  黃帝的豐功偉績理所當然地受到後世的敬仰和崇拜。
  所以,黃帝死後,人們為了表達對這位人文初祖的懷念之情,便在橋山起冢為陵,立廟祭祀。
  在黃帝死後的幾千年裏,歷代祭祀黃帝的活動從未中斷。
  從虞、夏、商、周到秦、漢、隋、唐、宋、元、明、清。
  除了有的時段將黃帝同時作為天神、帝王祭祀外,都無壹例外地將黃帝作為祖先祭祀……
  “大王。”
  禦史中丞伯噽壹臉諂媚的神色,站了出來道:“臣以為,可改吳陽上疇為陵,曰‘黃帝陵’。大王可規定,從今往後,凡吳王之的墳墓壹律稱作‘陵’,大臣或壹般庶民墳稱作‘墓’。”
  “吳王陵旁必設廟。”
  “……”
  這合適嗎?
  伯噽這分明將慶忌,以及吳國的後繼之君擡高到了跟黃帝壹樣的地位。
  當然,後人要是不承認,陵墓修得再奢華,再大氣磅礴,沒有人祭祀的話,壹樣是不可能跟黃帝相提並論的。
  “臣附議!”
  群臣都表示認同。
  “善。”
  國之大事,在戎與祀。
  祭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慶忌於是又在群臣的陪同下,遊覽了壹下橋山,頓感心曠神怡。
  沮河由西向東呈U形繞橋山而過,站在山上朝下看,東邊有河,西邊亦有河,就像水從山底穿過,故此山名橋山。
  橋山在遠古時代為有蟜氏居地,稱作蟜山。
  黃帝時代稱作“軒轅之丘”或“軒轅之臺”,黃帝因此而得名“軒轅”,黃帝城中宮即位於此,以後演變成橋山。
  “以寡人觀之,這橋山,有龍氣,可為龍脈否?”
  慶忌將目光放在了範蠡的身上。
  範蠡沈吟了壹下,低著頭回答道:“大王,這橋山,是我華夏的祖地,自然有龍氣。橋山主脊至黃帝墓冢,與印臺山山峰之間構成壹條連線,這條連線是西北至東南走向。”
  “以風水之論,橋山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
  “善。”
  慶忌微微頷首。
  他並不介意橋山有龍氣。
  不過,這讓跟著的群臣暗暗捏了壹把汗。
  萬壹慶忌想不開,認為橋山這裏,會誕生出威脅到吳國的人,如之奈何?
  慶忌可不是歷史上的朱元璋。
  話說回來,野史記載,朱元璋曾派劉伯溫到處斬龍脈,就是為了防止自己的大明江山被篡奪……
  秦始皇巡遊江南的時候,還認為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氣,故掘斷連岡,改名秣陵。
  但,風水之說,到底是玄之又玄的事情。
  要知道,這座黃帝陵陵冢的坐向不同於後世帝王的正北正南(坐北朝南)或正西正東(坐西朝東),而是依據地理,背向西北,面朝東南,同橋山、子午嶺和號稱龍脈的昆侖山走向完全吻合。
  慶忌魏自己興建的吳王陵,基本上就是按照這種坐向布局的。
  ……
  翌日,慶忌在橋山,正式祭祀軒轅黃帝。
  “……有吳嗣君慶忌,敢昭告於黃帝軒轅氏:吾生後世,為君於廟堂之間。”
  “當有周失馭,天下紛紜,乃乘群雄大亂之秋,集眾用武。荷皇天後土眷佑,吾開疆拓土,以有萬乘之國,主宰庶民。”
  “君生上古,繼天立極,作民主,神功聖德,垂法至今。”
  “吾興百神之祀,考君陵墓於此,然相去年歲極遠;觀經典所載,雖切慕於心,奈稟生之愚,時有古今,民俗亦異。”
  “仰惟聖神,萬世所法,特遣官奠祀修陵,聖靈不昧,其鑒納焉!尚饗!”
  洋洋灑灑的壹篇祭文,慶忌在祭臺上宣讀了出來。
  隨後,壹整套的流程很是繁瑣。
  無非是找來壹群樂師、巫祝,為黃帝歌功頌德,唱著上古時代的民謠,同時蹦蹦跳跳,教人半懂不懂……
  結束了橋山之行後,慶忌的出巡隊伍,準備前往隴西郡巡視。
  不料,這個時候,上郡卻忽然傳來邊關告急,月氏人侵襲的消息。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